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邮传(郵傳)yóu chuán
(1).传舍,驿馆。 宋 王禹偁 《商於驿记后序》:“ 吴 、 越 、 江 、 淮 、 荆 、 湘 、 交 、 广 ,郡吏上计,皇华宣风,憧憧往来,皆出是郡,盖半天下矣。故邮传之盛,甲於它州。” 元 周权 《宵征》诗:“野路无邮传,迢迢第几程。” 清 赵翼 《送邑侯高松亭调任宿迁》诗:“邮传连三省,漕渠过万艘。”
(2).借指驿丞、驿吏等人员。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此等朝辞禁门,情态即异,暮宿村县,威福便行,驱追邮传,折辱守宰,公私劳扰,民不聊生。”
(1).转运官物,传送文书。《新唐书·崔衍传》:“州部多巖田,又邮传剧道,属岁无秋,民举流亡,不蠲减租额,人无生理。”《宋史·王全斌传》:“邮传不通者月餘, 全斌 等甚惧。”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荔枝之祸》:“邮传者疲毙於道,极为生民之害。”
(2).传播,口耳相传。 唐 柳宗元 《与裴埙书》:“有喙有耳者,相邮传作丑语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宝》:“遂貌其呆状,相邮传作丑语,而名之‘孙痴’。” ——《漢語大詞典》
(2).借指驿丞、驿吏等人员。 宋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此等朝辞禁门,情态即异,暮宿村县,威福便行,驱追邮传,折辱守宰,公私劳扰,民不聊生。”
(1).转运官物,传送文书。《新唐书·崔衍传》:“州部多巖田,又邮传剧道,属岁无秋,民举流亡,不蠲减租额,人无生理。”《宋史·王全斌传》:“邮传不通者月餘, 全斌 等甚惧。”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荔枝之祸》:“邮传者疲毙於道,极为生民之害。”
(2).传播,口耳相传。 唐 柳宗元 《与裴埙书》:“有喙有耳者,相邮传作丑语耳。”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阿宝》:“遂貌其呆状,相邮传作丑语,而名之‘孙痴’。” ——《漢語大詞典》
一分 yī fēn
(1).整体分为若干分的一部分。《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於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 汉 王充 《论衡·解除》:“夫土地犹人之体也……则一宅之土,犹人一分之肉也。” 宋 真德秀 《问止于至善》:“知到十分精处,而行处有一分未密,亦未得为至善。”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 文王 在时,天下三分已有其二,若到 武王 伐 商 之时, 文王 若在,或者不致兴兵,必然这一分亦来归了 文王 。”
(2).一点儿;少量。 战国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臣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宋史·道学传一·邵雍》:“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许那 高四 的东西也一分不少,都悄地送了。”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漢語大詞典》
(2).一点儿;少量。 战国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臣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宋史·道学传一·邵雍》:“新法固严,能宽一分,则民受一分赐矣。”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醒世姻缘传》第十二回:“许那 高四 的东西也一分不少,都悄地送了。” 鲁迅 《热风·随感录四十一》:“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漢語大詞典》
手 shǒu《國語辭典》
手 [ shǒu ]
名- 人体的上肢。如:「右手」、「手脑并用」。
- 从事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艺的人。如:「水手」、「选手」、「国手」、「高手」。
- 做事的人。如:「助手」、「帮手」、「人手不足」。
- 技能、本领。如:「在运动方面,他真有一手。」
- 作法。如:「眼高手低」、「心狠手辣」。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亲手写的。如:「手谕」、「手书」、「手抄」。
- 与手有关的。如:「手杖」、「手榴弹」。
- 小巧的、便于携带的。如:「手册」。
河山 hé shān
(1).河流与山岳。《战国策·魏策一》:“ 魏武侯 与诸大夫浮於 西河 ,称曰:‘ 河 山之险,岂不亦信固哉!’”
(2).疆域,国土。《史记·赵世家》:“ 燕 秦 谋王之河山,閒三百里而通矣。” 毛泽东 《团结到底》:“克服投降,战胜困难,驱除 日 寇,还我河山的目的,是能够达到的。”
(3). 黄河 与 华山 的并称。《史记·天官书论》:“及 秦 并吞 三晋 、 燕 、 代 ,自 河 山以南者中国。” 张守节 正义:“ 河 、 黄河 也。山, 华山 也。” ——《漢語大詞典》
(2).疆域,国土。《史记·赵世家》:“ 燕 秦 谋王之河山,閒三百里而通矣。” 毛泽东 《团结到底》:“克服投降,战胜困难,驱除 日 寇,还我河山的目的,是能够达到的。”
(3). 黄河 与 华山 的并称。《史记·天官书论》:“及 秦 并吞 三晋 、 燕 、 代 ,自 河 山以南者中国。” 张守节 正义:“ 河 、 黄河 也。山, 华山 也。” ——《漢語大詞典》
再见(再見)zài jiàn
(1).再一次见面。《孔子家语·致思》:“往而不来者,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 宋 司马光 《刘道原十国纪年序》:“ 道原 水陆行数千里至 洛阳 ,自言比气羸惫,必病且死,恐不復再见。” 巴金 《中岛健藏先生》:“我盼望着,等待着同他们再见。”
(2).临别套语。表示希望以后再见面。 萧红 《手》:“并没有人和她去告别,也没有人和她说一声‘再见’。” 冰心 《分》:“我们乱招着手说:‘小朋友呀!再见呀!再见呀!’”
(3).犹言再见个高低。《中国民间故事选·大师兄闹衙门》:“老头儿拉着二师兄就走,一边走一边骂:‘畜生!到家再见!’”
再次出现。《公羊传·宣公元年》:“公子 遂 如 齐 逆女。三月, 遂 以夫人妇 姜 至自 齐 。 遂 何以不称公子?一事而再见者,卒名也。”《后汉书·章帝纪》:“乃者凤皇,黄龙、鸞鸟比集七郡,或一郡再见。” 孙犁 《耕堂读书记》一:“他所记情状,不是也可以再见于一千多年以后的社会吗?” ——《漢語大詞典》
(2).临别套语。表示希望以后再见面。 萧红 《手》:“并没有人和她去告别,也没有人和她说一声‘再见’。” 冰心 《分》:“我们乱招着手说:‘小朋友呀!再见呀!再见呀!’”
(3).犹言再见个高低。《中国民间故事选·大师兄闹衙门》:“老头儿拉着二师兄就走,一边走一边骂:‘畜生!到家再见!’”
再次出现。《公羊传·宣公元年》:“公子 遂 如 齐 逆女。三月, 遂 以夫人妇 姜 至自 齐 。 遂 何以不称公子?一事而再见者,卒名也。”《后汉书·章帝纪》:“乃者凤皇,黄龙、鸞鸟比集七郡,或一郡再见。” 孙犁 《耕堂读书记》一:“他所记情状,不是也可以再见于一千多年以后的社会吗?” ——《漢語大詞典》
秋 qiū《國語辭典》
秋 [ qiū ]
名- 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農曆為七、八、九月,陽曆為九、十、十一月。如:「秋天」、「秋季」、「中秋」、「深秋」、「一葉知秋」。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 年。古代年的長度以二次秋收為準,故以秋代表年。如:「千秋萬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 時候。如:「多事之秋」。《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 姓。如清代有秋瑾。
- 喻衰老。宋·陸游〈南鄉子·早歲入皇州〉詞:「三十年來真一夢,堪愁。客路蕭蕭兩鬢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