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欲得 yù de
(1).贪得。《老子》:“咎莫大于欲得。”《韩非子·解老》:“圣人衣足以犯寒,食足以充虚,则不忧矣。众人则不然,大为诸侯,小餘千金之资,其欲得之忧不除也。”
(2).想要;愿意得到。 唐 高适 《渔父歌》:“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问他不开口。”《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就是 廷秀 见説要请先生教他读书,也甚欲得。”
(3).须要。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桑柘》:“种禾豆,欲得逼树。”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素食》:“葱白欲得多於菜;无葱,薤白代之。” ——《漢語大詞典》
(2).想要;愿意得到。 唐 高适 《渔父歌》:“世人欲得知姓名,良久问他不开口。”《醒世恒言·张廷秀逃生救父》:“就是 廷秀 见説要请先生教他读书,也甚欲得。”
(3).须要。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种桑柘》:“种禾豆,欲得逼树。”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素食》:“葱白欲得多於菜;无葱,薤白代之。” ——《漢語大詞典》
大用 dà yòng
(1).重要的用度。《周礼·天官·内府》:“掌受九赋九贡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 郑玄 注:“大用,朝覲之颁赐。”
(2).指最有用的东西。 汉 晁错 《论贵粟疏》:“粟者,王者之大用,政之本务。”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
(3).重用,委以重任。《史记·孔子世家》:“ 冄求 将行, 孔子 曰:‘ 鲁 人召 求 ,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三国志·蜀志·马谡传》:“ 先主 临薨谓 亮 曰:‘ 马謖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4).特指拜相。《旧唐书·李德裕传》:“ 裴度 荐以为相,而吏部侍郎 李宗閔 有中人之助,是月拜平章事,惧 德裕 大用。”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四宰相报恩》:“ 餘姚 人 杨大章 ,潦倒宦途久矣。其受业门人 吕文安 ,童子时受其恩,及大用,引至刑部侍郎。” ——《漢語大詞典》
(2).指最有用的东西。 汉 晁错 《论贵粟疏》:“粟者,王者之大用,政之本务。” 汉 桓宽 《盐铁论·水旱》:“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
(3).重用,委以重任。《史记·孔子世家》:“ 冄求 将行, 孔子 曰:‘ 鲁 人召 求 ,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三国志·蜀志·马谡传》:“ 先主 临薨谓 亮 曰:‘ 马謖 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4).特指拜相。《旧唐书·李德裕传》:“ 裴度 荐以为相,而吏部侍郎 李宗閔 有中人之助,是月拜平章事,惧 德裕 大用。”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内阁·四宰相报恩》:“ 餘姚 人 杨大章 ,潦倒宦途久矣。其受业门人 吕文安 ,童子时受其恩,及大用,引至刑部侍郎。” ——《漢語大詞典》
现前(現前)xiàn qián
(1).出现于眼前。《宋书·夷蛮传·呵罗单国》:“ 呵罗单 跋摩 以顶礼足,犹如现前,以体布地,如殿陛道,供养恭敬,如奉世尊。” 宋 范成大 《枕上二绝》之二:“枕前百忍忽纷然,旧学新闻总现前。” 明 袁中道 《答云浦书》:“阴境现前,倏而随去。”
(2).眼前,目前。 宋 朱敦儒 《好事近》词:“受用现前活计,且行歌行乐。”《西游补》第一回:“﹝ 行者 道﹞:‘ 老孙 只想后边地狱,蚤忘记了现前地狱。’” 清 蒋士铨 《冬青树·留营》:“獃子獃子,捨却现前受用,要图身后虚名。” ——《漢語大詞典》
(2).眼前,目前。 宋 朱敦儒 《好事近》词:“受用现前活计,且行歌行乐。”《西游补》第一回:“﹝ 行者 道﹞:‘ 老孙 只想后边地狱,蚤忘记了现前地狱。’” 清 蒋士铨 《冬青树·留营》:“獃子獃子,捨却现前受用,要图身后虚名。” ——《漢語大詞典》
直下 zhí xià
(1).径直趋赴。《晋书·陶回传》:“ 峻 知 石头 有重戍,不敢直下,必向 小丹阳 南道步来,宜伏兵要之,可一战而擒。”
(2).谓径直实行下去。《朱子全书·孟子一》:“ 孟子 见人,即道性善,称 尧 舜 ,此是第一义。若於此看得透,信得及,直下便是圣贤,更无一毫人欲之私,做得病痛。”
(3).直接下达。《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租庸使奏,近例皆直下。” 胡三省 注:“时租庸使帖下诸州调发,不关节度观察使,谓之直下。”
(4).垂直向下;向下。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宋 范成大 《燕子坡》诗:“大山如墙缺,小山如塜纍,众山直下看,方知此峯危。”《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 皇甫松 去衣架上取下一条绦来,把妮子缚了两隻手,掉过屋梁去,直下打一抽,吊将妮子起去。”
(5).下面,底下。 唐 白居易 《海漫漫》诗:“海漫漫,直下无底旁无边。” 元 无名氏 《天净沙》:“梦儿里分明见他,客窗直下。觉来依旧天涯。”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二折:“来到这个三叉路口,不知那条路往 中山 去,因此就在这枯杨直下,歇息一回。”
(6).谓直系下传。 唐 欧阳詹 《许州送张中丞》诗:“ 孙 吴 去后无长策,谁敌 留侯 直下孙。” 唐 欧阳詹 《送郭秀才应举》诗:“ 并州 细侯 直下孙,才应秋赋怀 金门 。” ——《漢語大詞典》
(2).谓径直实行下去。《朱子全书·孟子一》:“ 孟子 见人,即道性善,称 尧 舜 ,此是第一义。若於此看得透,信得及,直下便是圣贤,更无一毫人欲之私,做得病痛。”
(3).直接下达。《资治通鉴·后唐庄宗同光二年》:“租庸使奏,近例皆直下。” 胡三省 注:“时租庸使帖下诸州调发,不关节度观察使,谓之直下。”
(4).垂直向下;向下。 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诗:“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宋 范成大 《燕子坡》诗:“大山如墙缺,小山如塜纍,众山直下看,方知此峯危。”《清平山堂话本·简帖和尚》:“ 皇甫松 去衣架上取下一条绦来,把妮子缚了两隻手,掉过屋梁去,直下打一抽,吊将妮子起去。”
(5).下面,底下。 唐 白居易 《海漫漫》诗:“海漫漫,直下无底旁无边。” 元 无名氏 《天净沙》:“梦儿里分明见他,客窗直下。觉来依旧天涯。” 明 康海 《中山狼》第二折:“来到这个三叉路口,不知那条路往 中山 去,因此就在这枯杨直下,歇息一回。”
(6).谓直系下传。 唐 欧阳詹 《许州送张中丞》诗:“ 孙 吴 去后无长策,谁敌 留侯 直下孙。” 唐 欧阳詹 《送郭秀才应举》诗:“ 并州 细侯 直下孙,才应秋赋怀 金门 。” ——《漢語大詞典》
顿忘(顿忘)
杜甫诗沉疴聚药饵顿忘所进劳 ——《韵府拾遗 阳韵》
知见(知見)zhī jiàn
(1).见识;见解。《汉书·文帝纪》:“令至其悉思朕之过失,及知见之所不及,匄以啟告朕。”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宋神宗皇帝》:“ 介甫 之病,坐不近人情,故 君实 明快之言,如不闻也,然岂但 介甫 已乎,凡稍有知见者俱如是矣。”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往所理想,在知见情操,两皆调整,若主智一派,则在聪明睿智,能移客观之大世界于主观之中者。”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第三篇第二章第二节:“从这多数的征伐事项中,可以抽绎出下列的几项知见。”
(2).看见,知道。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时都统 冯湛 帐前适有一人在傍知见。”《廿载繁华梦》第二回:“海关里有两个册房……一个是造真册的,一个是造假册的。真册的自然是海关大臣和库书知见;假册的就拿来虚报皇上。”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六章:“大嫂, 刘 家的事你也知道,家公家婆做过什么,你也知见。”
(3).佛教语。知为意识,见为眼识,意谓识别事理、判断疑难。 宋 秦观 《法云寺长老疏文》:“无前后来去之际,有解脱知见之因。” 清 龚自珍 《重辑〈六妙门〉序》:“不停心,则虽有无上知见,为烦恼风动摇慧灯,若存若灭……制心一处,何事不办,如开佛知见矣。” ——《漢語大詞典》
(2).看见,知道。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九:“时都统 冯湛 帐前适有一人在傍知见。”《廿载繁华梦》第二回:“海关里有两个册房……一个是造真册的,一个是造假册的。真册的自然是海关大臣和库书知见;假册的就拿来虚报皇上。”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六章:“大嫂, 刘 家的事你也知道,家公家婆做过什么,你也知见。”
(3).佛教语。知为意识,见为眼识,意谓识别事理、判断疑难。 宋 秦观 《法云寺长老疏文》:“无前后来去之际,有解脱知见之因。” 清 龚自珍 《重辑〈六妙门〉序》:“不停心,则虽有无上知见,为烦恼风动摇慧灯,若存若灭……制心一处,何事不办,如开佛知见矣。”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