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冶父门庭索索,东湖风波甚恶。

释崇岳宋代〕《送普岩维那

冶父门庭索索,东湖风波甚恶。
知心能有几人,万里秋天一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门庭索索东湖风波甚恶

冶 yě《國語辭典》

冶 [ yě ]

  1. 镕铸金属。如:「冶金」、「冶铁」。唐·李峤〈宝剑篇〉:「吴山开,越溪涸,三金合冶成宝锷。」
  2. 造就、培养。如:「陶冶性情」。
  1. 从事镕铸的工匠。《礼记·学记》:「良冶之子,必学为裘。」《墨子·节用中》:「凡天下群百工,轮车鞼匏,陶冶梓匠,使各从事其所能。」
  2. 姓。如春秋时卫有冶廑。
  1. 美丽、妖媚。如:「冶艳」、「妖冶」。《荀子·非相》:「乡曲之儇子,莫不美丽姚冶。」
父 fù/fǔ《國語辭典》

父 [ fù ]

  1. 称谓:➊ ​ 对爸爸的称呼。如:「父亲」、「养父」、「家父」、「继父」。《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➋ ​ 用以尊称亲族中男性的长辈。如:「伯父」、「叔父」、「舅父」、「祖父」。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父 [ fǔ ]

  1. 古代对男子的美称。《广韵·平声·麌韵》:「父,尼父,尚父,皆男子之美称。」《文选·成公绥·啸赋》:「钟期弃琴而改听,孔父忘味而不食。」
  2. 野老的通称。如:「渔父」。《文选·潘岳·藉田赋》:「有邑老田父或进而称曰:『盖损益随时,理有常然。』」
门庭(門庭)mén tíng
(1).迎着门的空阔的地方。《易·节》:“不出门庭,凶。”《周礼·天官·阍人》:“掌埽门庭。” 郑玄 注:“门庭,门相当之地。” 朱德 《上白云山》诗:“ 珠江 两岸琼楼现,净扫门庭迓国宾。”
(2).家门;门户。《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我只是打死这贱婢罢!羞辱门庭,要你怎的!” 清 曾国藩 《罗忠节公神道碑铭》:“不忧门庭多故,而忧所学不能拔俗而入圣。” 郭沫若 《王昭君》第一幕:“老子千辛万苦,为的要光大门庭,兴家立业。”
(3).门径;方法。《朱子语类》卷九六:“‘六经浩渺,乍难尽晓。且见得路逕后,各自立得一箇门庭。’问:‘如何是门庭?’曰:‘是读书之法。如读此一书,须知此书当如何读。’” 宋 无名氏 《张协状元》戏文第一出:“暂息喧哗,略停笑语,试看别样门庭。教坊格范,緋緑可仝声。”《水浒传》第五一回:“你若省得这子弟门庭时,狗头上生角。”
(4).派别。 清 王夫之 《薑斋诗话》卷二:“立门庭与依傍门庭者,皆逐队者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考功诗》:“ 王季木 如西域婆罗门,邪师外道,自有门庭,终难皈依正法。”
(5).犹宫廷。《墨子·尚贤上》:“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 孙诒让 间诂:“盖凡宿衞(庶子)位署,皆在路寝内外朝门庭之閒,故此书谓之门庭庶子。”《三国志·蜀志·费诗传》:“况今殿下未出门庭,便欲自立邪!”  ——《漢語大詞典》
索索 suǒ suǒ
(1).恐惧貌;颤抖貌。《易·震》:“震索索,视矍矍。” 孔颖达 疏:“索索,心不安貌。”《官场现形记》第五三回:“剃头的跪在地下,索索的抖。” 茅盾 《列那和吉地》五:“给它解绳索的时候,它还以为大祸到了,怕得什么似的,浑身索索地抖。”
(2).冷漠,无生气貌。 北周 庾信 《拟〈咏怀〉》之一:“索索无真气,昏昏有俗心。”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四:“九日见丞云,比者情志何甚索索。” 清 曹寅 《古倾杯·钞书》词:“频年嗜好,多慙糟粕,索索都无真气。”
(3).引申为落落寡合之意。 前蜀 贯休 《送姜道士归南岳》诗:“松品落落,雪格索索。”
(4).空虚、空乏状。 唐 寒山 《诗》之一六七:“房房空索索,东壁打西壁。其中一物无,免被人来惜。” 宋 梅尧臣 《旌义港阻风》诗:“茆屋何颼颼,瓦罌空索索。”
(5).犹瑟瑟。形容细碎之声。《汉书·天文志》:“ 永始 二年二月癸未夜,东方有赤色,大三四围,长二三丈,索索如树。” 王先谦 补注:“索索犹瑟瑟也……此云索索如树,盖不独以状言,且兼声言矣。” 唐 白居易 《五弦弹》诗:“第一第二絃索索,秋风拂松疏韵落。”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衰草萋萋一径通,丹枫索索满林红。” 胡万春 《骨肉》:“细雨在索索的下着,卖馄饨的梆子声在笃笃的敲。”  ——《漢語大詞典》
东湖(東湖)dōng hú
湖名。在 湖北省 武汉市 武昌 东郊,为 杨汊湖 、 汤林湖 、 郭郑湖 、 喻家湖 、 牛巢湖 等的总称。全部面积87平方公里,其中水面33平方公里。碧波万顷,山容水态,为著名风景区。其四周:湖南,山峦吐秀,在 洪山 、 磨山 、 珞珈山 一带有科学研究机构、植物园和武汉大学等;湖东,丛林含翠,建有疗养院、休养所;湖北,芦荻苍莽,渔舍井然;湖西为游览中心,建有运动场、博物馆和纪念 屈原 的 行吟阁 、纪念 太平天囯 女战士的 九女墩 ,以及 鲁迅广场 等;湖中心则有高耸的 湖光阁 。  ——《漢語大詞典》
风波(風波)fēng bō
(1).风浪。《楚辞·九章·哀郢》:“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 唐 元稹 《江陵三梦》诗:“惊觉满床月,风波 江 上声。” 巴金 《家》十九:“船在水面流着,安稳而自然,不曾激起一点风波。”参见“ 风浪 ”。
(2).犹潮流。比喻变动的形势。《后汉书·冯衍传下》:“弃衡石而意量兮,随风波而飞扬。”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则庶几烛幽暗以天光,发国人之内曜,人各有己,不随风波,而 中国 亦以立。”
(3).比喻动荡不定或艰辛劳苦。《庄子·天地》:“天下之非誉,无益损焉,是谓全德之人哉!我之谓风波之民。” 成玄英 疏:“夫水性虽澄,逢风波起,我心不定,类彼波澜,故谓之风波之民也。” 宋 曾巩 《谢中书舍人表》:“於风波流落之餘,以蒲柳衰残之质,自循涯分,曷副恩荣。”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虽只四十来岁的人,然而世上的风波经得多了,看来却像五十出外。”
(4).比喻纠纷或乱子。 唐 鲍溶 《行路难》诗:“入宫见妒君不察,莫入此地生风波。” 明 高启 《南山有鸟》诗:“ 南山 有鸟北山罗,两地一失惊风波。”《西湖佳话·梅屿恨迹》:“妻子初容我娶,及至 小青 进门,便生许大风波,一駡就是三朝四夜,一打就到万紫千红,甚觉难堪。”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馀》:“然而辫子还有一场小风波,那就是 张勋 的‘复辟’。”
(5).指 风波亭 。滇剧《牛皋扯旨》:“‘莫须有’三字罪名无分晓,可怜他父子被害在 风波 。”参见“ 风波亭 ”。  ——《漢語大詞典》
甚恶
讨厌之极;非常讨厌;反感之至  ——《整理自网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