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饥人贪食良农粟,渴汉错饮蛊家水。

释大观宋代〕《颂古十七首

饥人贪食良农粟,渴汉错饮蛊家水。
对面还成千里遥,贼人有智过君子。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贪食良农

饥 ( 飢 饑 ) jī
饥 [ jī ]
  1. 饿:~饿。~民。~驱(旧指为衣食而奔走)。~餐渴饮。~寒交迫。~不择食(喻急需的时候顾不得细加选择)。画饼充~。
  2. 庄稼收成不好或没有收成:~荒。~馑(灾荒)。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1.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2.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4.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5.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6. 姓。如明代有人杰。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贪食(貪食)tān shí
(1).贪吃,贪嘴。《孔子家语·六本》:“大雀善惊而难得,黄口贪食而易得。” 唐 韩愈 《南内朝贺归呈同官》诗:“贪食以忘躯,尠不调盐醯。” 钱仲联 集释:“ 魏 本引 孙汝听 曰:‘贪食忘躯,以禽畜自喻也。言贪食而忘躯,鲜不为人所烹。醯盐所以调食。’”
(2).指贪图。 清 周凯 《青盐叹》:“利之所在民必趋,贪食便宜较錙銖。”
(3).贪图俸禄。 唐 柳宗元 《惩咎赋》:“曩余志之修蹇兮,今何为此戾也!夫岂贪食而盗名兮,不混同於世也。”  ——《漢語大詞典》
良农(良農)liáng nóng
(1).善于耕种的农夫。《穀梁传·桓公十四年》:“天下亲耕,以共粢盛;王后亲蚕,以共祭服。国非无良农工女也,以为人之所尽,事其祖禰,不若己所自亲者也。”《荀子·修身》:“良农不为水旱不耕。” 汉 徐干 《中论·民数》:“今之为政者,未知恤已矣。譬由无田而欲树艺也,虽有良农,安所措其疆力乎!”
(2).占田较多的农民。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七:“今宜立之法。使一夫占田五十亩以上者为良农;不足五十亩者为次农;其无田而为閒民,与非工商、在官而为游惰末作者,皆驱之使为隶农。” 宋 陈亮 《书林勋〈本政书〉后》:“顾其间将使隶农耕良农之田,纳租视其俗之故,经赋出於良农,而隶农出军赋,疑非隶农所利。”  ——《漢語大詞典》
粟 sù《國語辭典》

粟 [ sù ]

  1. 植物名。禾本科狗尾草属,一年生草本。叶似玉蜀黍而较狭长。花小而密,呈圆锥花序。果实为粒状,黄色,可食。为北方粮食之大宗。俗称为「小米」。
  2. 谷实的总称。《淮南子·诠言》:「量粟而舂,数米而炊,可以治家,而不可治国。」
  3. 俸禄。《史记·卷六一·伯夷传》:「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4. 皮肤遇寒时在表面所起的小颗粒。宋·苏轼〈雪后书北台〉诗二首之二:「冻合玉楼寒起粟,光摇银海眩生花。」俗称为「鸡皮疙瘩」。
  5. 姓。如汉代有粟举。
渴 kě《國語辭典》

渴 [ kě ]

  1. 口干想喝水的感觉。如:「望梅止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假谲》:「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
  1. 急切。如:「渴望」、「渴念」、「渴求」。

渴 [ hé ]

  1. 反流的水。唐·柳宗元〈袁家渴记〉:「楚越之间方言,谓水之反流者为渴,音若衣褐之褐。渴上与南馆高嶂合,下与百家濑合。」

渴 [ jié ]

  1. 干涸、枯竭。《广韵·入声·薛韵》:「渴,水尽也。」
汉 ( 漢 ) hàn
汉 [ hàn ]
  1. 水名。汉水,又称汉江,源出陕西省西南部,流经陕西省、湖北省,在武汉市入长江。
  2. 天河:银~。云~。气冲霄~。
  3. 成年男人:~子。老~。
  4. 汉族,中国人数最多的民族。
  5. 汉语的简称:英~辞典。
  6. 中国朝代名:(❶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公元前206-公元220年。❷五代之一,刘知远所建立,公元947-950年,史称后汉。)。
  7. 姓。
错 ( 錯 ) cuò
错 [ cuò ]
  1. 不正确,与实际不符:差~。过~。~讹。~谬。~觉。~怪。不~。~爱。将~就~。
  2. 交叉着:交~。~乱。~杂。~综(纵横交叉)。~动。~落(交错纷杂)。盘根~节。
  3. 叉开:~开。~车。~过机会。
  4. 用来打磨玉石的石头:它山之石,可以为~。
  5. 打磨玉石:攻~。
  6. 镀金、银,涂饰:~金。~银。~彩镂金。
饮 ( 飲 ) yǐn
饮 [ yǐn ]
  1. 喝,又特指喝酒:~水思源。~酒。~泣(泪流满面,流到口里,形容悲哀到了极点)。~鸩止渴。
  2. 指可喝的东西:冷~。~料。~食。
  3. 含忍:~恨。~誉(享有盛名,受到称赞)。
  4. 隐没():~羽。
饮 [ yìn ]
  1. 给牲畜水喝:~马。~牛
蛊 ( 蠱 ) gǔ
蛊 [ gǔ ]
  1. 传说中的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专用来害人:~惑。
  2. 人腹中的寄生虫。
  3. 毒害人之物:~毒。
家 jiā/jia/jie《國語辭典》

家 [ jiā ]

  1. 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如:「家庭」、「回家」。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2. 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3. 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
  4.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5. 尊稱學有專長或有專門技術的人。如:「專家」、「文學家」、「科學家」。
  6.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7. 古代大夫所統治的政治區域。與「國」相對。《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8. 私有財產。《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賣庸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9. 量詞。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住戶不滿十家」、「三家報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開了三家分公司。」
  10. 姓。如周代有家伯。
  1. 居住。《文選·江淹·別賦》:「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1.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2. 家中的。如:「家事」、「家人」、「家產」、「家業」、「家僮」。
  3. 家中飼養的。如:「家畜」、「家禽」。
  1. 置於句中。相當於「地」、「的」。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道俺哥哥十分家沉醉,且吃些兒熱湯熱水。」《西遊記·第五一回》:「大碗家寬懷暢飲。」

家 [ gū ]

  1. 對女子的尊稱。《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同「姑 」。
水 shuǐ《國語辭典》

水 [ shuǐ ]

  1. 无色无臭的液体。由氢气与氧气化合而成。
  2. 汁、液。如:「墨水」、「药水」、「橘子水」、「柠檬水」。
  3. 海、河、江、湖的总称。如:「汉水」。《书经·微子》:「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
  4. 五行之一。参见「五行 」条。
  5. 水星的简称。参见「水星 」条。
  6. 额外的收入、费用。如:「捞油水」。《邻女语·第二回》:「你一路上发的水还不彀么?还要到这地方来想方么?」
  7. 量词。计算衣物刷洗次数的单位。如:「这件衣服洗两水就走样了。」
  8. 姓。如明代有水苏民。
  9.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瓜果等多汁而不脆甜。如:「这梨吃起来水水的,不脆。」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