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行人 xíng rén
(1).出行的人;出征的人。《管子·轻重己》:“十日之内,室无处女,路无行人。” 唐 杜甫 《兵车行》:“车轔轔,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这一路是贼盗出没的地方……走着须要小心,大道正路不妨,十里一墩,五里一堡,还有来往的行人。”
(2).官名。掌管朝觐聘问的官。《周礼·秋官》有行人。 春秋 、 战国 时各国都有设置。 汉 代大鸿胪属官有行人,后改称大行令。 明 代设行人司,复有行人之官,掌传旨,册封、抚谕等事。《周礼·秋官·讶士》:“邦有宾客,则与行人送逆之。”《国语·晋语八》:“ 秦景公 使其弟 鍼 来求成, 叔向 命召行人 子员 。行人 子朱 曰:‘ 朱 也在此。’” 韦昭 注:“行人,掌宾客之官。”又主号令之官。《汉书·食货志上》:“孟春之月,羣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诗。” 颜师古 注:“行人,遒人也,主号令之官。”
(3).使者的通称。《管子·侈靡》:“行人可不有私。” 尹知章 注:“行人,使人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辩给之材,行人之任也。”《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初, 燕 人许割 虎牢 以西赂 秦 。 晋 兵既退, 燕 人悔之,谓 秦 人曰:‘行人失辞。有国有家者,分灾救患,理之常也。’” 清 王韬 《星轺指掌序》:“行人之设,肇自古昔,然皆王国下逮侯邦;而诸侯亦各相聘问,藉以讲信修睦。”
(4).小吏差役。《元典章·刑部五·检验》:“检验尸伤,已有常式,近年以来,亲民之官不以人命为重,往往推延,致令发变。及不亲临监视,转委公吏行人与復检官司。”《水浒传》第三回:“一面教拘集 郑屠 家邻佑人等,点了仵作行人,着仰本地坊官人并坊厢里正,再三检验已了。”
(5).媒人。 宋 王钦臣 《甲申杂记》:“﹝ 李化先 ﹞少好神仙事,父母强令娶妇,遣行人议 曹 氏之女。及礼席之日, 曹氏 已入门, 化先 踰垣而走。”《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你我爱亲做亲,我不争你的财礼,你也不争我的装奩……况且一墙之隔,打开一个门就搀了过来,行人钱都可以省得的。”参见“ 行媒 ”。
(6).指活着的人。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护兰童子》:“‘夙缘还却三生债,不道未归人断肠。’未归人,用死者为归人,生者为行人之义。”
(7).复姓。 春秋 郑 有 行人子羽 。见《慎子》。
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 金 朝城镇商业中的行,见于记载的有油面行、布行、银行等。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称为‘行人’。” ——《漢語大詞典》
(2).官名。掌管朝觐聘问的官。《周礼·秋官》有行人。 春秋 、 战国 时各国都有设置。 汉 代大鸿胪属官有行人,后改称大行令。 明 代设行人司,复有行人之官,掌传旨,册封、抚谕等事。《周礼·秋官·讶士》:“邦有宾客,则与行人送逆之。”《国语·晋语八》:“ 秦景公 使其弟 鍼 来求成, 叔向 命召行人 子员 。行人 子朱 曰:‘ 朱 也在此。’” 韦昭 注:“行人,掌宾客之官。”又主号令之官。《汉书·食货志上》:“孟春之月,羣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诗。” 颜师古 注:“行人,遒人也,主号令之官。”
(3).使者的通称。《管子·侈靡》:“行人可不有私。” 尹知章 注:“行人,使人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辩给之材,行人之任也。”《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初, 燕 人许割 虎牢 以西赂 秦 。 晋 兵既退, 燕 人悔之,谓 秦 人曰:‘行人失辞。有国有家者,分灾救患,理之常也。’” 清 王韬 《星轺指掌序》:“行人之设,肇自古昔,然皆王国下逮侯邦;而诸侯亦各相聘问,藉以讲信修睦。”
(4).小吏差役。《元典章·刑部五·检验》:“检验尸伤,已有常式,近年以来,亲民之官不以人命为重,往往推延,致令发变。及不亲临监视,转委公吏行人与復检官司。”《水浒传》第三回:“一面教拘集 郑屠 家邻佑人等,点了仵作行人,着仰本地坊官人并坊厢里正,再三检验已了。”
(5).媒人。 宋 王钦臣 《甲申杂记》:“﹝ 李化先 ﹞少好神仙事,父母强令娶妇,遣行人议 曹 氏之女。及礼席之日, 曹氏 已入门, 化先 踰垣而走。”《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你我爱亲做亲,我不争你的财礼,你也不争我的装奩……况且一墙之隔,打开一个门就搀了过来,行人钱都可以省得的。”参见“ 行媒 ”。
(6).指活着的人。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护兰童子》:“‘夙缘还却三生债,不道未归人断肠。’未归人,用死者为归人,生者为行人之义。”
(7).复姓。 春秋 郑 有 行人子羽 。见《慎子》。
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 金 朝城镇商业中的行,见于记载的有油面行、布行、银行等。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称为‘行人’。” ——《漢語大詞典》
半醉
南北朝 庾信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一 酒醺人半醉,汗湿马全骄。
隋 卢思道 后园宴诗 欲眠衣先解。半醉脸逾红。
唐 李颀 绝缨歌 红烛灭,芳酒阑,罗衣半醉春夜寒。
唐 张谔 九日 将曛陌树频惊鸟,半醉归途数问人。
唐 韩愈 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 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座添春。
唐 白居易 自咏 白衣居士紫芝仙,半醉行歌半坐禅。
宋 欧阳修 西湖泛舟呈运使学士张掞 半醉回舟迷向背,楼台高下夕阳中。
宋 方岳 次韵徐宰集珠溪 其一 半醉半醒寒食酒,欲晴欲雨杏花天。
元 马祖常 题吴娃图二首 其一 金莲烛下看蛾眉,应是吴王半醉时。
元 张养浩 过长春宫 默求诗句为相答,半醉挥出毫端虹。
元 杨维桢 鼙婆引 锦貂半醉金盘春,芍药三千娇欲语。 ——《骈字类编》
隋 卢思道 后园宴诗 欲眠衣先解。半醉脸逾红。
唐 李颀 绝缨歌 红烛灭,芳酒阑,罗衣半醉春夜寒。
唐 张谔 九日 将曛陌树频惊鸟,半醉归途数问人。
唐 韩愈 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 银烛未销窗送曙,金钗半醉座添春。
唐 白居易 自咏 白衣居士紫芝仙,半醉行歌半坐禅。
宋 欧阳修 西湖泛舟呈运使学士张掞 半醉回舟迷向背,楼台高下夕阳中。
宋 方岳 次韵徐宰集珠溪 其一 半醉半醒寒食酒,欲晴欲雨杏花天。
元 马祖常 题吴娃图二首 其一 金莲烛下看蛾眉,应是吴王半醉时。
元 张养浩 过长春宫 默求诗句为相答,半醉挥出毫端虹。
元 杨维桢 鼙婆引 锦貂半醉金盘春,芍药三千娇欲语。 ——《骈字类编》
半醒
唐 郑遨 宿洞庭 月到君山酒半醒,朗吟疑有水仙听。
唐 李群玉 醴陵道中 别酒离亭十里强,半醒半醉引愁长。
宋 陆游 题传神 半醒半醉常终日,非士非农一老翁。 ——《骈字类编》
唐 李群玉 醴陵道中 别酒离亭十里强,半醒半醉引愁长。
宋 陆游 题传神 半醒半醉常终日,非士非农一老翁。 ——《骈字类编》
游客(遊客)yóu kè
(1).旅人;游子。《管子·轻重乙》:“吾国者,衢处之国也,远秸之所通,游客蓄商之所道,财物之所遵。” 宋 曾巩 《宝月大师塔铭》:“而乡邑之人,至於羈旅游客,其归之者,无不厌其意。” 明 高启 《偃松行》:“不知已閲几人代,游客过尽今存谁?”
(2).门客。古指出外投靠权贵的人。《后汉书·朱穆传论》:“至乃 田 、 竇 、 衞 、 霍 之游客, 廉颇 、 翟公 之门宾,进由埶合,退因衰异。” 宋 陆游 《南唐书·宋齐丘传》:“ 烈祖 怒曰:‘太保始以游客干朕,今为三公足矣。’ 齐丘 词色愈厉,曰:‘臣为游客时,陛下亦偏裨耳。’” 清 龚自珍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 粤省 僚吏中有之,幕客中有之,游客中有之,商估中有之,恐绅士中未必无之,宜杀一儆百。”
(3).游人。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汉口后湖诗》:“春时弥望皆菜花,亦称 黄花地 。土人沿缘设茶寮数十处,以待游客。” 茅盾 《追求》四:“公园里简直没有什么游客。”
(1).犹游人。 南朝 宋 鲍照 《咏史》:“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轡。”《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有问我何姓何名何官何职,汝等但言过往游客。”《老残游记》第一回:“却説那年有个游客,名叫 老残 。”参见“ 游人 ”。
(2).犹游子。 唐 杜甫 《得家书》诗:“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敦煌曲子词·菩萨蛮》:“自从涉远违(为)游客,乡关条(迢)递千山隔。”参见“ 游子 ”。 ——《漢語大詞典》
(2).门客。古指出外投靠权贵的人。《后汉书·朱穆传论》:“至乃 田 、 竇 、 衞 、 霍 之游客, 廉颇 、 翟公 之门宾,进由埶合,退因衰异。” 宋 陆游 《南唐书·宋齐丘传》:“ 烈祖 怒曰:‘太保始以游客干朕,今为三公足矣。’ 齐丘 词色愈厉,曰:‘臣为游客时,陛下亦偏裨耳。’” 清 龚自珍 《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 粤省 僚吏中有之,幕客中有之,游客中有之,商估中有之,恐绅士中未必无之,宜杀一儆百。”
(3).游人。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汉口后湖诗》:“春时弥望皆菜花,亦称 黄花地 。土人沿缘设茶寮数十处,以待游客。” 茅盾 《追求》四:“公园里简直没有什么游客。”
(1).犹游人。 南朝 宋 鲍照 《咏史》:“仕子彯华缨,游客竦轻轡。”《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有问我何姓何名何官何职,汝等但言过往游客。”《老残游记》第一回:“却説那年有个游客,名叫 老残 。”参见“ 游人 ”。
(2).犹游子。 唐 杜甫 《得家书》诗:“去凭游客寄,来为附家书。”《敦煌曲子词·菩萨蛮》:“自从涉远违(为)游客,乡关条(迢)递千山隔。”参见“ 游子 ”。 ——《漢語大詞典》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动-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憨 hān《國語辭典》
憨 [ hān ]
副- 愚笨、痴傻。如:「憨痴」、「憨笑」。
- 天真、樸實。如:「憨直」、「憨厚」、「憨態」、「憨狀可掬」。
痴 chī《國語辭典》
痴 [ chī ]
形- 呆傻的。如:「痴呆」、「愚痴」、「痴人说梦」。
- 专情的。如:「痴心」、「痴情」。
- 指嗜好迷恋某种事物的人。如:「酒痴」、「情痴」、「书痴」。
痴 [ chí ]
- (一)之又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