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一概 yī gài
亦作“一槩”。
(1).概为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斛之木,引申为同一种标准。 三国 魏 曹植 《黄初五年令》:“诸吏各敬尔在位,孤推一概之平,功之宜赏,於疏必与;罪之宜戳,在亲不赦。”《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十二年》:“自古帝王居 中州 者,政化各殊, 赵 为姦诈, 秦 敦信义,岂得一概待之乎!” 胡三省 注:“概所以平斗斛,一概待之,言无所高下也。”
(2).一样;一律。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四:“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 清 顾炎武 《玉田道中》诗:“我行至北方,所见皆一概。”
(3).一端;一方面。 汉 王充 《论衡·问孔》:“今 宰 予 虽无力行,有言语。用言,令行缺,有一概矣。”《新唐书·韦表微传》:“病诸儒执一概,是非纷然,著《三传总例》,完会经趣。”
(4).全部。《红楼梦》第五十回:“ 琴儿 和 顰儿 , 云儿 他们抢了许多,我们一概都别作,只他们三人做才是。” 丁西林 《一只马蜂》:“你们的事,我老早对你们讲过,由你自己去,我一概不管。”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三章:“听说全是东河畔人,一概要送 乌龙铺 。” ——《漢語大詞典》
(1).概为古代量粮食时刮平斗斛之木,引申为同一种标准。 三国 魏 曹植 《黄初五年令》:“诸吏各敬尔在位,孤推一概之平,功之宜赏,於疏必与;罪之宜戳,在亲不赦。”《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十二年》:“自古帝王居 中州 者,政化各殊, 赵 为姦诈, 秦 敦信义,岂得一概待之乎!” 胡三省 注:“概所以平斗斛,一概待之,言无所高下也。”
(2).一样;一律。 唐 杜甫 《秦州杂诗》之四:“万方声一概,吾道竟何之?” 清 顾炎武 《玉田道中》诗:“我行至北方,所见皆一概。”
(3).一端;一方面。 汉 王充 《论衡·问孔》:“今 宰 予 虽无力行,有言语。用言,令行缺,有一概矣。”《新唐书·韦表微传》:“病诸儒执一概,是非纷然,著《三传总例》,完会经趣。”
(4).全部。《红楼梦》第五十回:“ 琴儿 和 顰儿 , 云儿 他们抢了许多,我们一概都别作,只他们三人做才是。” 丁西林 《一只马蜂》:“你们的事,我老早对你们讲过,由你自己去,我一概不管。”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三章:“听说全是东河畔人,一概要送 乌龙铺 。” ——《漢語大詞典》
无私(無私)wú sī
公正没有偏心;不自私。《左传·成公九年》:“乐操土风,不忘旧也。称大子,抑无私也。” 清 张锡祚 《月蚀诗》:“吾闻皇天无私泰阶平,二纪五纬谁相争。” 艾青 《在浪尖上》诗:“活着的时候越无私,人民的怀念也最永恒。” ——《漢語大詞典》
平等 píng děng
(1).梵文意译。亦译作“捨”。佛教名词。意谓无差别。指一切现象在共性或空性、唯识性、心真如性等上没有差别。《金刚经·净心行善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故名无上正等菩提。” 唐 顾况 《从江西至彭蠡道中寄齐相公》诗:“本师留度门,平等寃亲同。”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一》:“以佛法论,广大慈悲,万物平等。”
(2).相等。多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具有相等地位,享有相等待遇。《百喻经·二子分财喻》:“尔时有一愚老人言:教汝分物使得平等,现所有物破作二分。” 清 黄遵宪 《纪事》诗:“红黄白黑种,一律平等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郭孝成〈蒙古独立记〉》:“若以本代表所闻, 民国 成立,汉、满、蒙、回、藏一律平等,确无疑义。” 浩然 《艳阳天》第八三章:“你说社员们都是平等的,没大没小,没有近枝,没有远蔓儿,是一句实在的话呢,还是光在嘴巴上说说就算了?”
(3).平常;一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商三官》:“优人 孙淳 携二弟子往执役。其一 王成 ,姿容平等,而音词清彻,群赞赏焉。” 清 李渔 《意中缘·嘱婢》:“你不知道那女子是个聪明絶顶的人,我料他决不肯嫁个平等丈夫。” ——《漢語大詞典》
(2).相等。多指人们在社会、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具有相等地位,享有相等待遇。《百喻经·二子分财喻》:“尔时有一愚老人言:教汝分物使得平等,现所有物破作二分。” 清 黄遵宪 《纪事》诗:“红黄白黑种,一律平等视。”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郭孝成〈蒙古独立记〉》:“若以本代表所闻, 民国 成立,汉、满、蒙、回、藏一律平等,确无疑义。” 浩然 《艳阳天》第八三章:“你说社员们都是平等的,没大没小,没有近枝,没有远蔓儿,是一句实在的话呢,还是光在嘴巴上说说就算了?”
(3).平常;一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商三官》:“优人 孙淳 携二弟子往执役。其一 王成 ,姿容平等,而音词清彻,群赞赏焉。” 清 李渔 《意中缘·嘱婢》:“你不知道那女子是个聪明絶顶的人,我料他决不肯嫁个平等丈夫。” ——《漢語大詞典》
大道 dà dào
(1).宽阔的道路。《列子·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汉 班昭 《东征赋》:“遵通衢之大道兮,求捷径欲从谁?” 郭小川 《乡村大道》诗:“乡村大道呵,我爱你的长远和宽阔。”
(2).指正常的传播途径。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小道快于大道,文件证实谣传。”
(3).正道;常理。指最高的治世原则,包括伦理纲常等。《礼记·礼运》:“ 孔子 曰:‘大道之行也,与 三代 之英, 丘 未之逮也,而有志焉。’”《汉书·司马迁传赞》:“又其是非颇繆於圣人,论大道则先 黄 老 而后六经。” 唐 柳宗元 《箕子碑》:“当 紂 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 清 戴名世 《送许亦士序》:“当大道沦散,士不知学,而一、二腐儒小生,区区抱独守残,沦落於穷巖断壑之中者,徒为世所嗤笑谩侮。”
(4).指自然法则。《庄子·天下》:“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5).谓成仙之道。 唐 韦渠牟 《步虚词》诗之十:“大道何年学,真符比日催。”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吕岩》:“ 巖 既篤志大道,游览名山,至 太华 ,遇 云房 ,知为异人。”
(6).泛指很高的道行。 清 袁枚 《新齐谐·镜山寺僧》:“﹝ 钱塘 王孝廉 ﹞语其戚曰:‘予前世 镜山寺 僧某也,修持数十年几成大道。’” ——《漢語大詞典》
(2).指正常的传播途径。 蒋子龙 《乔厂长上任记》:“小道快于大道,文件证实谣传。”
(3).正道;常理。指最高的治世原则,包括伦理纲常等。《礼记·礼运》:“ 孔子 曰:‘大道之行也,与 三代 之英, 丘 未之逮也,而有志焉。’”《汉书·司马迁传赞》:“又其是非颇繆於圣人,论大道则先 黄 老 而后六经。” 唐 柳宗元 《箕子碑》:“当 紂 之时,大道悖乱,天威之动不能戒,圣人之言无所用。” 清 戴名世 《送许亦士序》:“当大道沦散,士不知学,而一、二腐儒小生,区区抱独守残,沦落於穷巖断壑之中者,徒为世所嗤笑谩侮。”
(4).指自然法则。《庄子·天下》:“天能覆之而不能载之,地能载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辩之,知万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物情顺通,故大道无违;越名任心,故是非无措也。”
(5).谓成仙之道。 唐 韦渠牟 《步虚词》诗之十:“大道何年学,真符比日催。”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吕岩》:“ 巖 既篤志大道,游览名山,至 太华 ,遇 云房 ,知为异人。”
(6).泛指很高的道行。 清 袁枚 《新齐谐·镜山寺僧》:“﹝ 钱塘 王孝廉 ﹞语其戚曰:‘予前世 镜山寺 僧某也,修持数十年几成大道。’”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