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苏 ( 蘇 ) sū/sù
苏 [ sū ]
- 植物名(“紫苏”或“白苏”的种子,称“苏子”)。
- 指须头下垂物:流~。
- 昏迷中醒过来:~生。~醒。死而复~。
- 缓解,解除:以~其困。
- 特指“江苏省”、“苏州市”:~剧。~绣(苏州的刺绣)。
- 前“苏联”的简称。中国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把当时的工农民主政权组织称为“苏维埃”;把当时的根据地称为“苏区”。
- 姓。
- 见“噜”字“噜苏”。
- 朝向:“~刃者死”。
内 ( 內 ) nèi/nà
内 [ nèi ]
- 里面,与“外”相对:~部。~外。~定。~地。~阁。~行(háng )。~涵。
-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人。~亲。~弟。
- 亲近:~君子而外小人。
- 同“纳”,收入;接受。
翰 hàn《國語辭典》
翰 [ hàn ]
名- 一种身上有五彩羽毛的山鸡。《说文解字·羽部》:「翰,天鸡也,赤羽。」也称为「锦鸡」。
- 长而坚硬的羽毛。《广韵·去声·翰韵》:「翰,鸟羽也。」元·戴侗《六书故·卷一九·动物》:「羽之彊者曰翰。」三国魏·曹丕〈大墙上蒿行〉:「纤罗为缨,饰以翠翰。」
- 毛笔。如:「翰墨」、「挥翰」。《文选·潘岳·秋兴赋》:「于是染翰操纸,慨然而赋。」唐·李善·注:「翰,笔毫也。」
- 文词、文章、书信等。如:「文翰」、「书翰」、「篇翰」、「华翰」。南朝梁·萧统〈文选序〉:「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
- 文才。《南齐书·卷五四·高逸传·臧荣绪传》:「其有史翰,欲令入天禄。」
- 白色的马。《礼记·檀弓上》:「戎事乘翰,牲用白。」汉·郑玄·注:「翰,白色马也。」
- 栋梁。《诗经·大雅·崧高》:「维申及甫,维周之翰。」汉·郑玄·注:「皆以贤知入为周之桢干之臣。」通「干」。
- 姓。如春秋时曹国有翰胡。
- 高飞。汉·扬雄《太玄经·卷三·应卦》:「龙翰于天,贞栗其鳞。」
木 mù《國語辭典》
木 [ mù ]
名- 树、木本植物的通称。如:「草木」、「树木」、「花木扶疏」。
- 木材。如:「朽木不可雕」、「棺木」、「寿木」。《书经·说命上》:「说复于王曰:『惟木从绳则正,从谏则圣。』」
- 棺材。如:「行将就木」。
- 五行之一。参见「五行 」条。
- 木星的简称。
- 姓。如晋朝有木华。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用木材制成的。如:「木椅」、「木屋」。
- 性情朴实。如:「刚毅木讷」。《新五代史·卷二二·梁臣传·牛存节传》:「存节为人木彊忠谨,太祖爱之。」
- 没有知觉的。如:「麻木」。
- 呆笨的。如:「钝头木脑」。
- 失去知觉、感觉。《红楼梦·第一○回》:「贾瑞听了,身上已木了半边。」
三五 sān wǔ
(1).谓十五天。《礼记·礼运》:“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后以指农历月之十五日。《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三五明月满,四五詹兔缺。” 宋 贺铸 《侍香金童》词:“三五彩蟾明夜是。屈曲栏干,断肠千里。” 清 林则徐 《中秋眺月有作》诗:“今夕何夕正三五,晴光如此胡不游?”
(2).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宋 李清照 《永遇乐》词:“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宋 刘辰翁 《永遇乐·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词为之涕下》词:“緗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
(3).谓十五岁。 晋 陶潜 《杂诗》之十二:“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 唐 王翰 《飞燕篇》:“可怜女儿三五许,丰茸惜是一园花。” 明 何景明 《七述》:“三五冶容,二八曼姬。”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芳辰三五,方 洛阳 而自娇;阑干十二,弔 姮娥 而微叹。”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谓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五百年一大变。《史记·天官书论》:“为国者必贵三五。” 司马贞 索隐:“三五,谓三十岁一小变,五百岁一大变。”
(5).指三皇五帝。《楚辞·刘向〈九叹·思古〉》:“背三五之典刑兮,絶《洪范》之辟纪。” 王逸 注:“言君施行,背三皇五帝之常典。”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夫谈主上之圣明,则君尽三五;述宰相之英伟,则人皆二八。” 宋 欧阳修 《憎蚊》诗:“荒茫三五前,民物交相黷。” 清 钱谦益 《大司马吉安茂明李公参赞留务序》:“主上神圣,度越三五。”
(6).指三王五霸。《楚辞·九章·抽思》:“望三五以为像兮,指 彭咸 以为仪。” 王逸 注:“三王五伯,可修法也。” 姜亮夫 校注:“ 战代 言三五,多指三王、五伯。”
(7).指三辰五星。《史记·天官书论》:“为天数者,必通三五。” 司马贞 索隐:“案:三谓三辰,五谓五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考七耀之盈虚,步三五之变化。”《云笈七籤》卷二十:“九灵交度,三五相推。”
(8).指三正五行。《黄庭内景经·五行》:“五行相推反归一,三五合气九九节。” 梁丘子 注:“《玄妙经》云:三者,在天为日、月、星,名曰三光;在地为珠、玉、金,名曰三宝;在人为耳、鼻、口,名曰三生。天、地、人凡三而各怀五行,故曰三五……诸生之物,不得三五不立也,故曰:‘天道不远,三五復返。’”
(9).指三才五常。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禀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 逯钦立 注:“三五,三才五常。三才,天、地、人;五常,仁、义、礼、智、信。”
(10).指三所五位。《诗·大雅·大明》“燮伐大 商 ” 汉 郑玄 笺:“协和伐 殷 之事,谓合位三五也。” 孔颖达 疏:“言正合会天道於五位三所而用之。岁、日、月、辰、星五者各有位,谓之五位。星、日、辰在北,岁在南,月在东,居三处,故言三所。”《汉书·叙传上》:“东厸虐而歼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东厸, 紂 也。歼,尽也。王, 武王 也。欲合五位三所,即《国语》岁、日、月、星、辰之所在也。’……五位,谓岁、日、月、辰、星也。三所,谓 逢公 所凭神, 周 分野所在, 后稷 所经纬也。”
(11).指三田五脏。《黄庭内景经·治生》:“安在紫房幃幙间,立坐室外三五玄。” 梁丘子 注:“谓八景及二十四真神营护人身,则三田五藏真气调柔无灾病也。”
(12).九宫术谓三生五死。《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备鸣盗浅术之餘,豫三五贱伎之末。” 李善 注:“《抱朴子·军术》曰:大将军当明案九宫,视年在宫,常就三居五;五为死,三为生,能知三五,横行天下。” 唐 刘禹锡 《魏生兵要述》:“吾知元侯上舍,不独善鸡鸣、弹长鋏、三五、九九之伎,顓之而已。”参见“ 九宫 ”。
(13).指参宿和昴宿。《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上》:“三五,举其数也;参昴,著其名也。”旧说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毛 传:“三,心;五,噣。四时更见。”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天汉迴西流,三五正从横。”
(14). 晋 时征人服兵役,在部分地区实行五丁抽三制,后因称发人征役为“三五”。《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又敕 河 南四州具南师之备, 并 、 朔 、 秦 、 雍 严西讨之资, 青 、 冀 、 幽州 三五发卒。”《宋书·孝义传·孙棘》:“ 世祖大明 五年,发三五丁,弟 萨 应充行。”《南史·循吏传·郭祖深》:“又 梁 兴以来,发人征役,号为三五。”
(15).约举之数。表示数目不多。 唐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还西京》诗:“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水浒传》第二回:“ 朱武 、 陈达 、 杨春 三个头领吩咐小嘍囉看守寨栅,只带三五个做伴。” 清 朱彝尊 《〈腾笑集〉自叙》:“庭有藤二本,檉柳一株,傍帖湖石三五,可以坐客赋诗。” 沈从文 《生存》:“长案旁坐下了三五个车夫。”
谓三令五申。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发徐州三五教》:“所统郡县,便普三五;咸依旧格,以赴戎麾。” 胡之骥 汇注:“三五,犹《孙子兵法》所谓三令五申之教。” ——《漢語大詞典》
(2).指农历正月十五上元节。 宋 李清照 《永遇乐》词:“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宋 刘辰翁 《永遇乐·余自乙亥上元诵李易安词为之涕下》词:“緗帙流离,风鬟三五,能赋词最苦。”
(3).谓十五岁。 晋 陶潜 《杂诗》之十二:“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 唐 王翰 《飞燕篇》:“可怜女儿三五许,丰茸惜是一园花。” 明 何景明 《七述》:“三五冶容,二八曼姬。”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芳辰三五,方 洛阳 而自娇;阑干十二,弔 姮娥 而微叹。”
(4).指三十年和五百年。古谓天运三十年一小变,五百年一大变。《史记·天官书论》:“为国者必贵三五。” 司马贞 索隐:“三五,谓三十岁一小变,五百岁一大变。”
(5).指三皇五帝。《楚辞·刘向〈九叹·思古〉》:“背三五之典刑兮,絶《洪范》之辟纪。” 王逸 注:“言君施行,背三皇五帝之常典。” 唐 刘知几 《史通·载文》:“夫谈主上之圣明,则君尽三五;述宰相之英伟,则人皆二八。” 宋 欧阳修 《憎蚊》诗:“荒茫三五前,民物交相黷。” 清 钱谦益 《大司马吉安茂明李公参赞留务序》:“主上神圣,度越三五。”
(6).指三王五霸。《楚辞·九章·抽思》:“望三五以为像兮,指 彭咸 以为仪。” 王逸 注:“三王五伯,可修法也。” 姜亮夫 校注:“ 战代 言三五,多指三王、五伯。”
(7).指三辰五星。《史记·天官书论》:“为天数者,必通三五。” 司马贞 索隐:“案:三谓三辰,五谓五星。” 晋 葛洪 《抱朴子·勖学》:“考七耀之盈虚,步三五之变化。”《云笈七籤》卷二十:“九灵交度,三五相推。”
(8).指三正五行。《黄庭内景经·五行》:“五行相推反归一,三五合气九九节。” 梁丘子 注:“《玄妙经》云:三者,在天为日、月、星,名曰三光;在地为珠、玉、金,名曰三宝;在人为耳、鼻、口,名曰三生。天、地、人凡三而各怀五行,故曰三五……诸生之物,不得三五不立也,故曰:‘天道不远,三五復返。’”
(9).指三才五常。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禀神智以藏照,秉三五而垂名。” 逯钦立 注:“三五,三才五常。三才,天、地、人;五常,仁、义、礼、智、信。”
(10).指三所五位。《诗·大雅·大明》“燮伐大 商 ” 汉 郑玄 笺:“协和伐 殷 之事,谓合位三五也。” 孔颖达 疏:“言正合会天道於五位三所而用之。岁、日、月、辰、星五者各有位,谓之五位。星、日、辰在北,岁在南,月在东,居三处,故言三所。”《汉书·叙传上》:“东厸虐而歼仁兮,王合位虖三五。” 颜师古 注:“ 应劭 曰:‘东厸, 紂 也。歼,尽也。王, 武王 也。欲合五位三所,即《国语》岁、日、月、星、辰之所在也。’……五位,谓岁、日、月、辰、星也。三所,谓 逢公 所凭神, 周 分野所在, 后稷 所经纬也。”
(11).指三田五脏。《黄庭内景经·治生》:“安在紫房幃幙间,立坐室外三五玄。” 梁丘子 注:“谓八景及二十四真神营护人身,则三田五藏真气调柔无灾病也。”
(12).九宫术谓三生五死。《文选·江淹〈诣建平王上书〉》:“备鸣盗浅术之餘,豫三五贱伎之末。” 李善 注:“《抱朴子·军术》曰:大将军当明案九宫,视年在宫,常就三居五;五为死,三为生,能知三五,横行天下。” 唐 刘禹锡 《魏生兵要述》:“吾知元侯上舍,不独善鸡鸣、弹长鋏、三五、九九之伎,顓之而已。”参见“ 九宫 ”。
(13).指参宿和昴宿。《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东。” 王引之 《经义述闻·毛诗上》:“三五,举其数也;参昴,著其名也。”旧说以“三五”指心宿和柳宿(噣)。 毛 传:“三,心;五,噣。四时更见。” 三国 魏 曹丕 《杂诗》之一:“天汉迴西流,三五正从横。”
(14). 晋 时征人服兵役,在部分地区实行五丁抽三制,后因称发人征役为“三五”。《晋书·石季龙载记上》:“又敕 河 南四州具南师之备, 并 、 朔 、 秦 、 雍 严西讨之资, 青 、 冀 、 幽州 三五发卒。”《宋书·孝义传·孙棘》:“ 世祖大明 五年,发三五丁,弟 萨 应充行。”《南史·循吏传·郭祖深》:“又 梁 兴以来,发人征役,号为三五。”
(15).约举之数。表示数目不多。 唐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还西京》诗:“遂将三五少年辈,登高远望形神开。”《水浒传》第二回:“ 朱武 、 陈达 、 杨春 三个头领吩咐小嘍囉看守寨栅,只带三五个做伴。” 清 朱彝尊 《〈腾笑集〉自叙》:“庭有藤二本,檉柳一株,傍帖湖石三五,可以坐客赋诗。” 沈从文 《生存》:“长案旁坐下了三五个车夫。”
谓三令五申。 南朝 梁 江淹 《萧骠骑发徐州三五教》:“所统郡县,便普三五;咸依旧格,以赴戎麾。” 胡之骥 汇注:“三五,犹《孙子兵法》所谓三令五申之教。” ——《漢語大詞典》
笔 ( 筆 ) bǐ《國語辭典》
- 「筆 」的異體字。
李 lǐ《國語辭典》
李 [ lǐ ]
名- 植物名。薔薇科櫻屬,落葉喬木。葉互生,倒披針形或倒卵形,葉緣呈鋸齒狀。春天開白花。果實為圓卵形,熟時為紅紫色或黃色,味酸,可供生食或作蜜餞用。
- 姓。如唐太宗李世民。
夫 fū/fú《國語辭典》
夫 [ fū ]
名- 古代稱成年男子為「夫」,後泛稱男子。如:「征夫」、「懦夫」。《說文解字·夫部》:「夫,丈夫也。」清·徐灝·箋:「男子已冠之偁也。」《孟子·萬章下》:「耕者之所獲,一夫百畝。」
- 泛指一般人。如:「千夫所指」、「萬夫莫敵」、「匹夫」。
- 夫婿。如:「姊夫」、「前夫」、「亡夫」。《樂府詩集·卷二十八·相和歌辭三·無名氏·陌上桑詩》:「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
- 從事某種勞動的人。如:「漁夫」、「農夫」、「車夫」、「挑夫」、「樵夫」。
夫 [ fú ]
助- 文言文中的發語詞,表提示作用。《論語·季氏》:「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孟子·離婁上》:「夫國君好仁,天下無敵。」
- 文言文中用於句末,表示感嘆或疑問。《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孔子曰:『吾歌,可夫?』」
- 文言文中用於句中,無義。《禮記·檀弓下》:「穆公曰:『仁夫公子重耳。』」
- 文言文中指示代名詞。《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子木曰:『夫獨無族姻乎?』」《漢書·卷四八·賈誼傳》:「彼且為我亡,故吾得與之俱存;夫將為我危,故吾得與之皆安。」
- 文言文中指示形容詞。相當於「此」、「彼」。《左傳·成公十六年》:「夫二人者,魯國社稷之臣也。」《論語·先進》:「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竹 zhú《國語辭典》
竹 [ zhú ]
名- 植物名。多年生常绿植物。茎木质,有隆起之节,节间部中空,细长作管状,色绿。竹茎坚韧,可供建筑制器之用。
- 乐器名。笛、箫之属。《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晋·王羲之〈三月三日兰亭诗序〉:「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 简册。如:「竹帛」、「竹简」。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明枯竹,守空言,不知趋舍之宜,时世之变。」
- 姓。如汉代有竹多同。
- 二一四部首之一。
一二 yī èr
(1).一两个。表示少数。《书·康诰》:“﹝ 文王 ﹞用肇造我区夏,越我一二邦以修。”《景德传灯录·泰钦禅师》:“此山先代一二尊宿曾説法来,此坐高广,不才何升?”《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小弟徧览诸儒之説,也有一二私见请教。” 老舍 《黑白李》:“ 黑李 是我的好友,因为常到他家去,所以对 白李 的事儿我也略知一二。”
(2).一一;逐一。《墨子·尚同上》:“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 汉 扬雄 《长杨赋》:“僕尝倦谈,不能一二其详,请略举其凡,而客自览其切焉。” 唐 韩愈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今词学之英,所在麻列,儒宗文师,磊落相望,外之则宰相公卿郎官博士,内之则翰林禁密游谈侍从之臣,不可一二遽数。”
(3).犹次第。《战国策·秦策二》:“计有一二者难悖,听无失本末者难惑。”
(4).少许。《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 可常 之罪,僧辈不敢替他分辩,但求恩王念平日错爱之情,可以饶恕一二。”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三折:“解子哥,怎生可怜见方便一二。” 冰心 《庄鸿的姊姊》:“起先她还能指教我一二,以后我的程度又深了些,她便不能帮助我了。”
(5).犹言一两手。指耍弄的手法。 元 张国宝 《罗李郎》第三折:“那厮却有一二,咱家无三思,将那谎局段则向俺跟前使。” ——《漢語大詞典》
(2).一一;逐一。《墨子·尚同上》:“远国异土之民,是非利害之辩,不可一二而明知,故画分万国,立诸侯国君。” 汉 扬雄 《长杨赋》:“僕尝倦谈,不能一二其详,请略举其凡,而客自览其切焉。” 唐 韩愈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今词学之英,所在麻列,儒宗文师,磊落相望,外之则宰相公卿郎官博士,内之则翰林禁密游谈侍从之臣,不可一二遽数。”
(3).犹次第。《战国策·秦策二》:“计有一二者难悖,听无失本末者难惑。”
(4).少许。《京本通俗小说·菩萨蛮》:“ 可常 之罪,僧辈不敢替他分辩,但求恩王念平日错爱之情,可以饶恕一二。” 元 马致远 《黄粱梦》第三折:“解子哥,怎生可怜见方便一二。” 冰心 《庄鸿的姊姊》:“起先她还能指教我一二,以后我的程度又深了些,她便不能帮助我了。”
(5).犹言一两手。指耍弄的手法。 元 张国宝 《罗李郎》第三折:“那厮却有一二,咱家无三思,将那谎局段则向俺跟前使。” ——《漢語大詞典》
竿 gān《國語辭典》
竿 [ gān ]
名- 竹干、竹茎。可截取供使用。如:「竹竿」。《诗经·卫风·竹竿》:「籊籊竹竿,以钓于淇。」《文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 量词。计算竹子的单位。宋·苏轼〈赠惠山僧惠表〉诗:「敧枕落花余几片,闭门新竹自千竿。」《西游记·第一三回》:「一径野花香袭体,数竿幽竹绿依依。」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