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王 wáng/wàng《國語辭典》
王 [ wáng ]
名- 古代稱統治天下的君主。如:「君王」、「帝王」、「國王」。《書經·洪範》:「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 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位在公侯之上的爵位。秦漢以後,天子的伯叔兄弟及異姓藩王均稱為「王」。如:「淮南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
- 泛稱同類中的首領。如:「萬獸之王」。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西遊記·第一回》:「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拳王」。
- 古代對祖父母輩的尊稱。參見「王父」、「王母」等條。
- 姓。如宋代有王安石。
- 古代諸侯朝見天子。《詩經·商頌·殷武》:「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史記·卷四·周本紀》:「要服者貢,荒服者王。」
- 大。參見「王虺」、「王鮪」等條。
王 [ yù ]
- 《廣韻·入聲·燭韻》:「玉,說文本作王,隸加點以別王字。」同「玉 」。
王 [ wàng ]
動- 統治天下、稱王。《詩經·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順克比。」《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 興盛、旺盛。《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唐·李白〈贈張相鎬〉詩二首之二:「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通「旺」。
令 líng/lǐng/lìng《國語辭典》
令 [ lìng ]
名- 命令、法令。如:「军令」、「人事命令」。《孟子·梁惠王下》:「王速出令,反其旄倪。」
- 时节。如:「节令」、「夏令」。《镜花缘·第三九回》:「喜得正是小阳春当令,还不甚冷。」
- 词、曲中小令的简称。
- 姓。如汉代有令勉。
- 发布命令。《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使、让。《战国策·赵策四》:「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
- 好的、善的。如:「令德」、「令誉」。《诗经·大雅·卷阿》:「如圭如璋,令闻令望。」汉·郑玄·笺:「令,善也。」
- 敬辞。用以尊称他人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今人都只限用于尊称对方之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尊」、「令郎」、「令堂」、「令婿」。
威严(威嚴)wēi yán
(1).严厉;严肃。《礼记·曲礼上》:“班朝治军,涖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教子》:“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新五代史·晋臣传·桑维翰》:“ 维翰 状貌既异,素以威严自持, 晋 之老将大臣,见者无不屈服。” 郑振铎 《桂公塘》二:“他究竟有素养,还是沉默着,只是用威严有棱的眼光,来回的扫在 贾馀庆 和 刘岊 们的身上。”
(2).权势。《战国策·赵策二》:“威严不足以易於位,重利不足以变其心。”
(3).威风;尊严。 唐 骆宾王 《上瑕丘韦明府启》:“冒瀆威严,循心内骇。” 宋 秦观 《郭子仪单骑见虏赋》:“养威严於将军之幕,角技巧於勇士之场。”《水浒传》第七六回:“旗旛齐整,队伍威严。” 叶圣陶 《火灾·义儿》:“英文先生觉得这太难堪,非叫 义儿 立刻退出课室,不足以维持自己的威严。” ——《漢語大詞典》
(2).权势。《战国策·赵策二》:“威严不足以易於位,重利不足以变其心。”
(3).威风;尊严。 唐 骆宾王 《上瑕丘韦明府启》:“冒瀆威严,循心内骇。” 宋 秦观 《郭子仪单骑见虏赋》:“养威严於将军之幕,角技巧於勇士之场。”《水浒传》第七六回:“旗旛齐整,队伍威严。” 叶圣陶 《火灾·义儿》:“英文先生觉得这太难堪,非叫 义儿 立刻退出课室,不足以维持自己的威严。” ——《漢語大詞典》
谁敢(谁敢)
陈传良诗甲科至公卿谁敢谓不然 ——《韵府拾遗 感韵》
拟 ( 擬 ) nǐ
拟 [ nǐ ]
- 打算:~去信联系。~议。
- 初步设计编制或起草:~定(➊起草制定;➋揣测断定)。~订。草~。
- 仿照:~古之作。~人(修辞方式,把事物人格化)。
纤毫(纖毫)xiān háo
亦作“纎豪”。 极其细微。《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君秉国之钧,正色处中,纤毫之恶,靡不抑退。” 南朝 梁 陶弘景 《冥通记》卷一:“清修公正,纤毫无私。” 唐 杜甫 《夏夜叹》:“虚明见纤毫,羽虫亦飞扬。”《朱子语类》卷十八:“前圣后圣心心一符,如印记相合,无纎豪不似处。” 清 和邦额 《夜谭随录·噶雄》:“月射四壁,纤毫毕照。” 叶圣陶 《倪焕之》六:“这可爱的剪影,纤毫不漏地印在 焕之 的眼里,同时也印在他的心里。” ——《漢語大詞典》
才 cái《國語辭典》
才 [ cái ]
名- 天赋的能力、禀性。《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
- 力量、智慧。《诗经·鲁颂·駉》:「思无期,思马斯才。」汉·王充《论衡·实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通「材」。
- 有才能、智慧的人。如:「天才」、「英才」、「干才」。《孟子·离娄下》:「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
- 讽称某类的人。如:「蠢才」、「奴才」。
- 姓。如明代有才宽。
- 方、始。如:「刚才」、「方才」、「戏才开锣」、「呆了半晌,我才会意过来。」《晋书·卷七九·谢安传》:「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
- 仅。如:「他今年才五岁。」、「我身上才带五块钱。」
- 表示强调的语气。如:「我才不干呢!」、「他哪有累?我才累呢!」
动 ( 動 ) dòng
动 [ dòng ]
-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变~。波~。浮~。振~(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a.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了一下”;b.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全国”)。
- 使开始发生:发~。
- 使用:~用。~武。~问(客套话,请问)。
-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感~。~人心弦。娓娓~听。~容。
- 吃(多用于否定式):这几天不~荤腥。
- 非静止的:~画。
- 可变的:~产。
- 行为:举~。~作。
- 常常:~辄得咎。
铁轮(鐵輪)tiě lún
(1).铁铸的车轮。佛教传说地狱中挤压恶鬼的刑具。 南朝 梁简文帝 《唱导文》:“暗室千重,黑城百仞,铁轮碎骨,铜柱焦肠。”
(2).佛教语。指转轮王的四宝(金、银、铜、铁四轮)之一。此四宝分领四大洲,铁轮王领 南阎浮提 之一洲。 宋 苏辙 《龙井辩才法师塔碑》:“位本五品,而证止铁轮,况吾凡夫也哉。”《翻译名义集·帝王》:“金轮望风顺化,银轮遣使方降,铜轮震威乃服,铁轮奋戈始定。” ——《漢語大詞典》
(2).佛教语。指转轮王的四宝(金、银、铜、铁四轮)之一。此四宝分领四大洲,铁轮王领 南阎浮提 之一洲。 宋 苏辙 《龙井辩才法师塔碑》:“位本五品,而证止铁轮,况吾凡夫也哉。”《翻译名义集·帝王》:“金轮望风顺化,银轮遣使方降,铜轮震威乃服,铁轮奋戈始定。” ——《漢語大詞典》
随 ( 隨 ) suí
随 [ suí ]
- 跟着:~从。~员。~葬。~即(立刻)。~行(xíng )。~身。~喜。~波逐流。~行(hāng )就市。
- 顺从,任凭:~意。~口。~宜。~和。~俗。~笔。~遇而安。
- 顺便,就着:~带。~手关门。
- 像:他长得~他父亲。
-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