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百丈 bǎi zhàng
(1).极言高、深或远。 汉 枚乘 《七发》:“上有千仞之峯,下临百丈之谿。” 南朝 梁 沈约 《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诗:“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鳞。” 唐 韩愈 《次同冠峡》诗:“落英千尺堕,游丝百丈飘。”《北史·西域传·小月氏国》:“其( 小月氏国 )城东十里,有佛塔,周三百五十步,高八十丈……所谓百丈佛图也。”
(2).牵船的篾缆。《宋书·朱超石传》:“时军人缘 河 南岸,牵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为虏所杀略。”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诗之一:“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 杜 诗舟行多用百丈,问之 蜀 人,云,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为大瓣,以麻索连贯其际,以为牵具,是名‘百丈’。”《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从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顺风,方使得布帆,风略小些,便要扯着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来就是縴子。” 清 黄遵宪 《下水船歌》:“百丈横牵上瀨舟,三朝三暮见 黄牛 。”
(3).借指井绳。 唐 杜甫 《铜瓶》诗:“铜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4). 唐 代名僧 怀海 ,住 洪州 百丈山 ,因以为号,称“百丈禅师”。参阅《景德传灯录·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 ——《漢語大詞典》
(2).牵船的篾缆。《宋书·朱超石传》:“时军人缘 河 南岸,牵百丈, 河 流迅急,有漂渡北岸者,輒为虏所杀略。” 唐 杜甫 《十二月一日》诗之一:“一声何处送书雁,百丈谁家上瀨船。” 宋 程大昌 《演繁露·百丈》:“ 杜 诗舟行多用百丈,问之 蜀 人,云,水峻岸石又多廉稜……故劈竹为大瓣,以麻索连贯其际,以为牵具,是名‘百丈’。”《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从此一路都是上水,除非大顺风,方使得布帆,风略小些,便要扯着百丈。你道怎么叫做百丈?原来就是縴子。” 清 黄遵宪 《下水船歌》:“百丈横牵上瀨舟,三朝三暮见 黄牛 。”
(3).借指井绳。 唐 杜甫 《铜瓶》诗:“铜瓶未失水,百丈有哀音。”
(4). 唐 代名僧 怀海 ,住 洪州 百丈山 ,因以为号,称“百丈禅师”。参阅《景德传灯录·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 ——《漢語大詞典》
开田(開田)kāi tián
垦荒为田。《管子·问》:“问理园圃而食者几何家?人之开田而耕者几何家?士之身耕者几何家?”《汉书·食货志下》:“初置 张掖 、 酒泉郡 ,而 上郡 、 朔方 、 西河 、 河西 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 颜师古 注:“开田,始开屯田也。” 唐 韩愈 《送水陆运使韩侍御归所治序》:“得益开田四千顷,则尽可以给塞下五城矣。” ——《漢語大詞典》
说 ( 說 説 ) shuō/shuì/yuè
说 [ shuō ]
◎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
◎ 古同“悦”。
- 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
- 介绍:~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合”均读轻声)。~媒。
- 言论,主张:学~。著书立~。
- 责备:数~。
-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
◎ 古同“悦”。
大义(大義)dà yì
(1).正道;大道理。《易·家人》:“《彖》曰: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旧唐书·李晟传》:“ 晟 亦同劳苦,每以大义奋激士心,卒无叛离者。” 巴金 《春天里的秋天》十八:“你不该因私情而忘大义,你不该阻止她回家去看她那患病的母亲。”
(2).夫妇之义,谓婚姻。 汉 秦嘉 《赠妇诗》之二:“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直説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太平广记》卷三二四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崔茂伯》:“少闻大人以我配君,不幸丧亡,大义不遂。”
(3).要义;要旨。《东观汉记·班固传》:“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王莽 天凤 中,乃之 长安 ,受《尚书》,略通大义。” 唐 韩愈 《送牛堪序》:“以明经举者,诵数十万言,又约通大义,徵辞引类。” ——《漢語大詞典》
(2).夫妇之义,谓婚姻。 汉 秦嘉 《赠妇诗》之二:“既得结大义,欢乐苦不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直説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太平广记》卷三二四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崔茂伯》:“少闻大人以我配君,不幸丧亡,大义不遂。”
(3).要义;要旨。《东观汉记·班固传》:“学无常师,不为章句,举大义而已。”《后汉书·光武帝纪上》:“ 王莽 天凤 中,乃之 长安 ,受《尚书》,略通大义。” 唐 韩愈 《送牛堪序》:“以明经举者,诵数十万言,又约通大义,徵辞引类。” ——《漢語大詞典》
理事 lǐ shì
(1).治事。处理事务。《管子·问》:“官承吏之无田餼而徒理事者几何人。” 汉 王充 《论衡·程材》:“文吏、儒生皆有所志,然而儒生务忠良,文吏趋理事。”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朕亦本拟与 元济 ,恐其年少,未能理事,所以未便处理。”《二刻拍案惊奇》卷二:“那 幽州路 总管 泰不华 正升堂理事。”《红楼梦》第六六回:“那时 凤姐 已大愈,出来理事行走了。”
(2).代表团体行使职权并处理事务者的职称。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七:“还有其他的好些个团体,都约他入会,而且被选为理事或干事。” ——《漢語大詞典》
(2).代表团体行使职权并处理事务者的职称。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七:“还有其他的好些个团体,都约他入会,而且被选为理事或干事。” ——《漢語大詞典》
圆融(圓融)yuán róng
(1).佛教语。破除偏执,圆满融通。《楞严经》卷十七:“ 如来 观地、水、火、风,本性圆融,周徧法界,湛然常住。” 宋 苏轼 《答子由颂》:“五藴皆非四大空,身心河岳尽圆融。” 叶圣陶 《倪焕之》十四:“眼前的愁烦是蜕化期间应有的苦闷,超越了这一段期间,自然会入于圆融无碍的境界。”
(2).通融。《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二》:“天下节度、防御使,除正、至、端午、降诞四节量事进奉,达情而已。自於州府圆融,不得科敛百姓。”
(3).犹圆通。指文辞周密畅达。 清 黄宗羲 《与李杲堂陈介眉书》:“ 万充宗 传諭:以 高旦中 誌铭中有两语,欲弟易之,稍就圆融。” ——《漢語大詞典》
(2).通融。《旧五代史·唐书·明宗纪二》:“天下节度、防御使,除正、至、端午、降诞四节量事进奉,达情而已。自於州府圆融,不得科敛百姓。”
(3).犹圆通。指文辞周密畅达。 清 黄宗羲 《与李杲堂陈介眉书》:“ 万充宗 传諭:以 高旦中 誌铭中有两语,欲弟易之,稍就圆融。” ——《漢語大詞典》
无不(無不)wú bù
没有不;全是。《礼记·中庸》:“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幬。” 唐 韩愈 《元和圣德诗》序:“风雨晦明,无不从顺。”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序》:“凡六经 孔子 之书,无不牵合其论,而上下其词也。” 鲁迅 《朝花夕拾·〈狗·猫·鼠〉》:“ 日耳曼 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 ——《漢語大詞典》
备 ( 備 ) bèi
备 [ bèi ]
- 具备;完备:具~。完~。求全责~(要求全面、完美)。
- 预备;准备:预~。防~。准~。筹~。~案(向主管机关做书面报告,以备查考)。~注。~忘录。
- 设备:设~。装~。军~。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