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更方朔金门,细君三两。

屈大均清代〕《梧州有端皇帝舆陵 桂枝香 贺梁太史给假南还

才人得志,喜锦绣昼还,秋气晴爽。凤阁鸾台第一,紫微初掌。

炎方休沐承恩返。驻吴帆,玉人同上。锦中花吐,帘间月坠,助君娱赏。

笑未老、珠生满蚌。更方朔金门,细君三两。富贵神仙,总得有何遐想。

文章百卷虽尘垢,喜高名、日月皆仰。铸尧陶舜,只须糠秕,藐姑谁让。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方朔金门细君三两

更 gēng/gèng《國語辭典》

更 [ gēng ]

  1. 改换、变换。如:「变更」、「更改」。唐·王维〈秋夜曲〉:「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唐·元稹〈估客乐〉诗:「自兹相将去,誓死意不更。」
  2. 代替。《吕氏春秋·仲春纪·仲春》:「用圭璧,更皮币。」
  1. 古代表示夜间计时的用语。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如:「三更灯火五更鸡」。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2. 古代徭役的名称。参见「更赋 」条。
  3. 姓。如战国时魏国有更羸。

更 [ gèng ]

  1. 愈甚、越发。表示加重一层的语气。如:「更好」、「更加努力」。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诗:「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三一五首之五:「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 再、复。唐·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红楼梦·第一二○回》:「雨村听著却不明白,知仙机也不便更问。」
  3. 竟然、终于。《全唐诗·卷七九八·花蕊夫人·述国亡诗》:「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4. 岂、难道、那里。唐·杜甫〈春日梓州登楼〉诗二首之二:「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水浒传·第一一○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说?」
  5. 纵使、即使、不论怎样。五代十国南唐·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词:「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宋·柳永〈如鱼水·轻霭浮空〉词:「更归去,偏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6. 反而。汉·王充《论衡·奇怪》:「儒者称圣人之生,不因人气,更禀精于天。」

更 [ jīng ]

  1. 经历、经过。如:「少不更事」。《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汉方欲事灭胡,……因欲通使,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
方朔 fāng shuò
汉 东方朔 的省称。其为人诙谐善辩,相传为岁星化身,有偷仙桃、骑步景驹、献风声木等传说。事见 汉 郭宪 《东方朔传》。 唐 蒋防 《玄都楼桃》诗:“红輭满枝须作意,莫交 方朔 施偷将。” 明 何景明 《田子行》:“ 汉王 不好 相如 赋, 方朔 谁知是岁星。” 明 徐渭 《对明篇》:“詼谐 汉 庭 方朔 老,如闻永谢 长安 道。”  ——《漢語大詞典》
金门(金門)jīn mén
(1).见“ 金马门 ”。
(2).见“ 金明门 ”。
(3).代指富贵人家。《魏书·常景传》:“夫如是,故綺阁金门,可安其宅;锦衣玉食,可颐其形。”
(4).指以黄金为装饰的门。《封神演义》第六五回:“玉殿金门两扇开,乐声齐奏下瑶臺。”  ——《漢語大詞典》
细君(細君)xì jūn
(1).古称诸侯之妻。后为妻的通称。《汉书·东方朔传》:“归遗细君,又何仁也!” 颜师古 注:“细君, 朔 妻之名。一説:细,小也。 朔 輒自比於诸侯,谓其妻曰小君。” 唐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诗:“细君知蚕织,稚子已能餉。” 明 无名氏 《四贤记·入宅》:“瞥见细君无恙消愁闷,故园仍旧,松菊依然未全贫。” 清 孙枝蔚 《送吉公西归》诗之二:“细君笑坐明灯里,节近元宵客抵家。” 骆鹏 《寄怀师农》诗:“閒与细君商食政,为留玉糝待 东坡 。”
(2).特指妾。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释小补楚语笄内则总角义》:“小妻曰妾……曰细君。” 清 李渔 《奈何天·妒遣》:“只因我家老爷,是个风流才子,娶着一位夫人,十分丑陋,心上气愤不过,只得另娶两位细君。” 清 周亮工 《竹枝词为胡彦远纳姬赋》之二:“喃喃细説细君贤,一意温存百意怜。”  ——《漢語大詞典》
三两(三兩)sān liǎng
约数,表示少量。《汉书·萧何传》:“诸君独以身从我,多者三两人, 萧何 举宗数十人皆随我,功不可忘也。” 唐 白居易 《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宋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元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三折:“三两下打死了呵,你就做的箇死无招对。” 马烽 《三年早知道》:“他三两步就跑到我跟前,热情地和我握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