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普贤(普賢)pǔ xián
佛教菩萨名。梵名为Samantabhadra,也译为“遍吉”。与 文殊菩萨 并称为 释迦牟尼佛 之二胁士。寺院塑像,侍立于 释迦 之右,乘白象。以“大行”著称,其道场为 四川 峨眉山 。 宋 黄庭坚 《为黄龙心禅师烧香颂》诗之一:“梦中沉却大法船, 文殊 顿足 普贤 哭。” 赵朴初 《僧伽和佛的弟子》:“大乘经典特别称道 文殊师利 的大智, 普贤 的大厅, 观世音 的大悲, 地藏 的大愿,所以这四大菩萨特别受到教徒的崇敬。” ——《漢語大詞典》
行愿(行願)xíng yuàn
(1).佛教语。谓身心修养之境界。 唐 白居易 《东都十律大德长圣善寺钵塔院主智如和尚荼毗幢记》:“幢功德甚大,师行愿甚深。”
(2).指随缘而生的心境。 宋 范成大 《淳熙四年六月二十七日登大峨之巅》诗:“我本三生同行愿,随缘一念犹相应。” ——《漢語大詞典》
(2).指随缘而生的心境。 宋 范成大 《淳熙四年六月二十七日登大峨之巅》诗:“我本三生同行愿,随缘一念犹相应。” ——《漢語大詞典》
等 děng《國語辭典》
等 [ děng ]
名- 品级、次第。如:「上等」、「甲等」、「劣等」、「高人一等」。
- 种、类。如:「何等人物」、「这等事情」。《红楼梦·第一一五回》:「在弟是庸庸碌碌一等愚人,忝附同名。」
- 表类数之词:➊ 表复数。如:「我等」、「尔等」、「一干人等」、「纽约、伦敦、东京等世界金融中心。」➋ 表列举不尽。如 :「我每天单是孩子的事都忙昏了,其他如厨房等等的事就更不用说了。」
- 一种小型的秤。用来称金、银、药物等少量物品的衡器。《警世通言·卷二二·宋小官团圆破毡笠》:「便取出银子,刚刚一块,讨等来一称。」《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二》:「大等秤进,小等秤出。」俗称为「等子」、「戥子」。
- 待、候。如:「等车」、「等一会儿」。《西游记·第一四回》:「你往那里去来?教我行又不敢行,动又不敢动,只管在此等你。」
- 相同、相齐。如:「相等」、「等于」、「均等」、「平等」、「高低不等」。
三千 sān qiān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三国志·魏志·陈群传》:“夫三千之属,虽未可悉復,若斯数者,时之所患,宜先施用。”《晋书·谢尚传》:“夫无后之罪,三千所不过。”《南史·孔琳之传》:“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踊贵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魏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三世长於百年,三千广於 赤县 ;四部多於户口,七宝妙於石沙。” ——《漢語大詞典》
(2).泛言数目之多。 三国 魏 陈琳 《饮马长城窟行》:“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缘愁似箇长。”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谢灵运 《与诸道人辨宗论》:“三世长於百年,三千广於 赤县 ;四部多於户口,七宝妙於石沙。” ——《漢語大詞典》
正是 zhèng shì
(1).就是。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桓 曰:‘第一流復是谁?’ 刘 曰:‘正是我辈耳!’”《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前日分散之后,我问邻人,説是外婆家接去,想正是 冯 家了。” 茅盾 《子夜》十四:“仓皇中他看清了一个,正是 张阿新 。”
(2).恰是。 唐 温庭筠 《杨柳枝》词之一:“正是玉人肠絶处,一渠春水赤栏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今朝正是箇成婚日。” 巴金 《灭亡》第十八章:“正是黄昏时候,天色渐渐阴沈起来。”
(3).确实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表示肯定。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又不比九重龙凤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这城内便有万千居民,正是人烟稠密,市场热闹。”
(4).确实是。用于表示同意别人意见时加重语气。《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卫先生 道:‘近来的选事益发坏了!’ 随先生 道:‘正是。前科我两人该选一部,振作一番。’”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正是,我们怎么都发昏了!还不快些搀扶 双喜 到里面去。”
(5).应诺之词。犹言好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对媒婆道:‘老娘你先进去,我在门外张一张罢。’媒婆道:‘正是。’”
(6).旧小说、戏曲里的套语。目的在于引出诗词、熟语。《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正是:麦穗两歧,农人难辨。”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一折:“正是:亏心折尽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正是:福无双至犹难信,祸不单行果是真。” ——《漢語大詞典》
(2).恰是。 唐 温庭筠 《杨柳枝》词之一:“正是玉人肠絶处,一渠春水赤栏桥。”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今朝正是箇成婚日。” 巴金 《灭亡》第十八章:“正是黄昏时候,天色渐渐阴沈起来。”
(3).确实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表示肯定。 元 关汉卿 《单刀会》第四折:“又不比九重龙凤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 洪深 《赵阎王》第一幕:“这城内便有万千居民,正是人烟稠密,市场热闹。”
(4).确实是。用于表示同意别人意见时加重语气。《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卫先生 道:‘近来的选事益发坏了!’ 随先生 道:‘正是。前科我两人该选一部,振作一番。’”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正是,我们怎么都发昏了!还不快些搀扶 双喜 到里面去。”
(5).应诺之词。犹言好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九:“ 龙香 对媒婆道:‘老娘你先进去,我在门外张一张罢。’媒婆道:‘正是。’”
(6).旧小说、戏曲里的套语。目的在于引出诗词、熟语。《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正是:麦穗两歧,农人难辨。” 元 郑廷玉 《看钱奴》第一折:“正是:亏心折尽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正是:福无双至犹难信,祸不单行果是真。” ——《漢語大詞典》
清明 qīng míng
(1).物之轻清者。亦谓清澈明朗。《荀子·解蔽》:“故人心譬如槃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则足以见鬚眉而察理矣。” 唐 元稹 《西县驿》诗:“去时楼上清明夜,月照楼前撩乱花。” 宋 欧阳修 《秋声赋》:“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李大钊 《时》:“‘晨’为日之始,新鲜的朝气,清明的曙光,都随‘晨’的时光以俱至。”
(2).指政治有法度,有条理。《诗·大雅·大明》:“肆伐大 商 ,会朝清明。” 毛 传:“不崇朝而天下清明。”《汉书·礼乐志》:“﹝ 世祖 ﹞即位三十年,四夷宾服,百姓家给,政教清明。”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上即位之三年,朝廷清明,百揆时叙,民安其生,风俗一变。” 清 戴名世 《芝石记》:“献者踵至,以文天下之太平;然是时天下果有道,四方皆清明乎?未见其然也。” 夏衍 《秋瑾传》第一幕:“不把 中国 弄得强盛,不把政治弄得清明,她们怎能从这黑暗里解放出来呐?”
(3).神志清晰;清察明审。《礼记·玉藻》:“色容厉肃,视容清明。” 郑玄 注:“察於事也。”《淮南子·主术训》:“夫人主之听治也,清明而不闇,虚心而弱志,是故羣臣辐凑竝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伏惟皇帝陛下,清明溥鬯,光耿四海。” 郭沫若 《新华颂·鸭绿江》:“我们的理智是清明的,不会跟着狂人们一道发狂。”
(4).声音清朗。《礼记·乐记》:“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 郑玄 注:“清明,谓人声也。” 孔颖达 疏:“人之歌曲清洁显明以象於天也。” 唐 羊士谔 《郡中即事》诗之一:“鼓角清明如战垒,梧桐摇落似贫居。”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八章:“但这声音已经不再那样清明尖锐了,它发出了有些破裂味的沙音。”
(5).节气名。公历四月四、五或六日。我国有清明节踏青、扫墓的习俗。《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朱右曾 校释引 孔颖达 曰:“清明,谓物生清浄明洁。”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东道路诗》:“属值清明节,荣华歷和韶。” 唐 薛逢 《君不见》诗:“清明纵便天使来,一把纸钱风树杪。” 明 徐元 《八义记·宣子劝农》:“节届寒食清明。清明,西郊外步踏红青。”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
(6).东南风。《国语·周语下》“如是,而铸之金,磨之石,繫之丝木,越之匏竹,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 三国 吴 韦昭 注:“东南曰巽,为木,为清明。”参见“ 清明风 ”。
(7).金精;金神。《意林》卷四引 汉 王逸 《正部》:“山神曰螭,物精曰魅,土精曰羵羊,水精曰罔象,木精曰毕方,火精曰游光,金精曰清明。”《广雅·释天》:“金神谓之清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洋水》:“泉溪之上,源麓之侧,有一祠,目之为 冶泉祠 。按《广雅》,‘金神谓之清明’,斯地盖古冶官所在,故水取称焉。”
(8).冷肃。《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金发而清明,火发而曛味,何气使然?”《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五运郁极乃发歌》:“木发毁折金清明,火发曛味有多少。”注:“金发之徵,微者为燥,甚为清明;清明,冷肃也。” ——《漢語大詞典》
(2).指政治有法度,有条理。《诗·大雅·大明》:“肆伐大 商 ,会朝清明。” 毛 传:“不崇朝而天下清明。”《汉书·礼乐志》:“﹝ 世祖 ﹞即位三十年,四夷宾服,百姓家给,政教清明。”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上即位之三年,朝廷清明,百揆时叙,民安其生,风俗一变。” 清 戴名世 《芝石记》:“献者踵至,以文天下之太平;然是时天下果有道,四方皆清明乎?未见其然也。” 夏衍 《秋瑾传》第一幕:“不把 中国 弄得强盛,不把政治弄得清明,她们怎能从这黑暗里解放出来呐?”
(3).神志清晰;清察明审。《礼记·玉藻》:“色容厉肃,视容清明。” 郑玄 注:“察於事也。”《淮南子·主术训》:“夫人主之听治也,清明而不闇,虚心而弱志,是故羣臣辐凑竝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 唐 李德裕 《上尊号玉册文》:“伏惟皇帝陛下,清明溥鬯,光耿四海。” 郭沫若 《新华颂·鸭绿江》:“我们的理智是清明的,不会跟着狂人们一道发狂。”
(4).声音清朗。《礼记·乐记》:“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 郑玄 注:“清明,谓人声也。” 孔颖达 疏:“人之歌曲清洁显明以象於天也。” 唐 羊士谔 《郡中即事》诗之一:“鼓角清明如战垒,梧桐摇落似贫居。”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八章:“但这声音已经不再那样清明尖锐了,它发出了有些破裂味的沙音。”
(5).节气名。公历四月四、五或六日。我国有清明节踏青、扫墓的习俗。《逸周书·周月》:“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朱右曾 校释引 孔颖达 曰:“清明,谓物生清浄明洁。” 南朝 宋 谢灵运 《入东道路诗》:“属值清明节,荣华歷和韶。” 唐 薛逢 《君不见》诗:“清明纵便天使来,一把纸钱风树杪。” 明 徐元 《八义记·宣子劝农》:“节届寒食清明。清明,西郊外步踏红青。”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
(6).东南风。《国语·周语下》“如是,而铸之金,磨之石,繫之丝木,越之匏竹,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 三国 吴 韦昭 注:“东南曰巽,为木,为清明。”参见“ 清明风 ”。
(7).金精;金神。《意林》卷四引 汉 王逸 《正部》:“山神曰螭,物精曰魅,土精曰羵羊,水精曰罔象,木精曰毕方,火精曰游光,金精曰清明。”《广雅·释天》:“金神谓之清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巨洋水》:“泉溪之上,源麓之侧,有一祠,目之为 冶泉祠 。按《广雅》,‘金神谓之清明’,斯地盖古冶官所在,故水取称焉。”
(8).冷肃。《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金发而清明,火发而曛味,何气使然?”《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五运郁极乃发歌》:“木发毁折金清明,火发曛味有多少。”注:“金发之徵,微者为燥,甚为清明;清明,冷肃也。” ——《漢語大詞典》
首夏 shǒu xià
始夏,初夏。指农历四月。 三国 魏 曹丕 《槐赋》:“伊暮春之既替,即首夏之初期。” 南朝 宋 谢灵运 《游赤石进帆海》诗:“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唐 魏徵 《暮秋言怀》诗:“首夏别京辅,杪秋滞三河。” 吴沛霖 《春尽日寄林三金陵》诗:“倘许一缄重报我,但言首夏莫言春。” ——《漢語大詞典》
天 tiān《國語辭典》
天 [ tiān ]
名- 日月星辰所罗列的空间,即天空。如:「碧海青天」、「顶天立地」。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 一昼夜的时间。如:「昨天」、「今天」、「大后天」、「一天」。
- 白天或一天中的某一段时间。如:「三天三夜」、「三更天」。宋·程颢〈春日偶成〉诗:「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时节、季节。如:「春天」、「三伏天」、「黄梅天」。
- 气候。如:「晴天」、「阴天」、「大热天」、「下雨天」。
- 自然。如:「人定胜天」、「乐天知命」。《庄子·天道》:「是故古之明大道者,先明天而道德次之。」
- 指宇宙万物的主宰。有时指大自然、有时指命运、有时指天神等。如:「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怨天,不尤人。」《书经·泰誓中》:「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 指神灵所住的世界。如:「升天」、「归天」。
- 不可或缺或最重要的事物。如:「以夫为天」。《汉书·卷四十三·郦食其传》:「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 量词。计算时间的单位。一天有二十四小时。如:「这项工作限你三十天时间完成,不得拖延。」
- 自然的、天然的。如:「天才」、「天险」、「天籁」、「天性」。
- 数目极大的。如:「天价」、「天量」、「天文数字」。
- 腾空架设的、驾于空中的。如:「天桥」、「天窗」、「天棚」。
- 很、非常。如:「天大的好消息」、「天大的新闻」。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