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不可 bù kě
(1).不可以;不可能。《公羊传·文公九年》:“缘民臣之心,不可一日无君;缘终始之义,一年不二君。”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或谗言似信,不可谓有诚;激盗似忠,不可谓无私。” 前蜀 韦庄 《章台夜思》诗:“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迴。”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的家庭》:“爸爸十岁的时候,家中就为他请了个武术教师同老塾师,学习作将军所不可少的技术与学识。”
(2).不答应;不准许。《穀梁传·昭公三十一年》:“ 晋侯 使 荀櫟 唁公於 乾侯 。唁公不得入於 鲁 也,曰:‘既为君言之矣,不可者 意如 也。’” 范宁 注:“言己已告 鲁 求纳君,唯 意如 不肯。”《史记·刺客列传》:“诚得劫 秦王 ,使悉反诸侯侵地,若 曹沫 之与 齐桓公 ,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大驾﹞幸 明州 时, 吕相 欲并从官听自便, 高宗 不可,乃止。”
(3).不轻易赞同或遵奉。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臣窃谓 仲淹 秉朴忠之心,怀直谅之节……观其临事不可,言必忤上,竭忠奉国,夫岂私其身哉?”
(4).谓不符合,不称。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楔子》:“早是我受不过狠毒的儿夫气,更那堪不可公婆意!”
(5).犹不堪。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去年重阳不可説,南城夜半千謳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6).指缺点、过错。 宋 王安石 《别少述》诗:“子今此去来何时,后有不可谁予规?”
(7).与“非”连用,“非……不可”,表示必须或一定。 郭小川 《昆仑行》诗三:“我却有个不解的难题,非问问他们不可。” ——《漢語大詞典》
(2).不答应;不准许。《穀梁传·昭公三十一年》:“ 晋侯 使 荀櫟 唁公於 乾侯 。唁公不得入於 鲁 也,曰:‘既为君言之矣,不可者 意如 也。’” 范宁 注:“言己已告 鲁 求纳君,唯 意如 不肯。”《史记·刺客列传》:“诚得劫 秦王 ,使悉反诸侯侵地,若 曹沫 之与 齐桓公 ,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四:“﹝大驾﹞幸 明州 时, 吕相 欲并从官听自便, 高宗 不可,乃止。”
(3).不轻易赞同或遵奉。 宋 无名氏 《儒林公议》卷下:“臣窃谓 仲淹 秉朴忠之心,怀直谅之节……观其临事不可,言必忤上,竭忠奉国,夫岂私其身哉?”
(4).谓不符合,不称。 元 尚仲贤 《柳毅传书·楔子》:“早是我受不过狠毒的儿夫气,更那堪不可公婆意!”
(5).犹不堪。 宋 苏轼 《九日黄楼作》诗:“去年重阳不可説,南城夜半千謳发。水穿城下作雷鸣,泥满城头飞雨滑。”
(6).指缺点、过错。 宋 王安石 《别少述》诗:“子今此去来何时,后有不可谁予规?”
(7).与“非”连用,“非……不可”,表示必须或一定。 郭小川 《昆仑行》诗三:“我却有个不解的难题,非问问他们不可。” ——《漢語大詞典》
赞 ( 贊 ) zàn
赞 [ zàn ]
- 帮助,辅佐:~助。~划。~襄(协助)。~理。~成。
- 主持礼仪:~礼。
- 夸奖,称扬:~叹。~许。~扬。~和(hé)。~颂。~赏。~词。~誉。称~。
- 一种文体,用于颂扬人物:小~。像~。
体 ( 體 ) tǐ/tī《國語辭典》
- 「體 」的異體字。
若 ruò/rě《國語辭典》
若 [ ruò ]
名- 一种香草。《楚辞·屈原·九章·惜往日》:「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唐·陆龟蒙〈美人〉诗:「犹欲悟君心,朝朝佩兰若。」
- 姓。如汉代有若章。
- 顺从。《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 及、比得上。《国语·晋语五》:「病未若死,祗以解志。」《论语·学而》:「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奈。《左传·僖公十五年》:「寇深矣,若之何?」
- 如果、假如,表示假设。《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
- 至于,表示另提一件事。《孟子·梁惠王上》:「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荀子·劝学》:「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 或、或者,表示选择。《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红楼梦·第七四回》:「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
- 乃、才。《国语·周语中》:「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
- 似、好像。如:「欣喜若狂」、「旁若无人」。《左传·定公四年》:「若闻蔡将先卫,信乎?」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九·禽部·杜鹃》:「其鸣若曰:『不如归去。』」
- 你、你的。《庄子·齐物论》:「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 如此、这样。《书经·大诰》:「尔知宁王若勤哉?」唐·白居易〈见敏中初到邠宁秋日登城楼诗诗中颇多乡思因以寄和〉诗:「望乡心若苦,不用数登楼。」
若 [ rě ]
- 参见「般若」、「兰若」等条。
虚空 xū kōng
(1).空虚。《汉书·匈奴传下》:“十二部兵久屯而不出,吏士罢弊,数年之间,北边虚空,野有暴骨矣。”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接识》:“是故多陈处直,则以为见美;静听不言,则以为虚空。”
(2).天空;空中。《晋书·天文志上》:“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 唐 元稹 《织妇词》:“簷前嫋嫋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明 唐寅 《山坡羊》曲之六:“睡昏昏不思量茶饭,气淹淹向虚空嗟嘆。” 鲁迅 《彷徨·伤逝》:“我也就断续地说完了我的话,连馀音都消失在虚空中了。”
犹荒野。空旷无人之处。《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逕,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王先谦 集解:“ 司马 云:‘故坏冢处为空虚也。’案,谓墟旁有空处也,故下云‘位其空’。” ——《漢語大詞典》
(2).天空;空中。《晋书·天文志上》:“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 唐 元稹 《织妇词》:“簷前嫋嫋游丝上,上有蜘蛛巧来往,羡他虫豸解缘天,能向虚空织罗网。” 明 唐寅 《山坡羊》曲之六:“睡昏昏不思量茶饭,气淹淹向虚空嗟嘆。” 鲁迅 《彷徨·伤逝》:“我也就断续地说完了我的话,连馀音都消失在虚空中了。”
犹荒野。空旷无人之处。《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逕,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王先谦 集解:“ 司马 云:‘故坏冢处为空虚也。’案,谓墟旁有空处也,故下云‘位其空’。” ——《漢語大詞典》
没 ( 沒 ) méi/mò《國語辭典》
- 「沒 」的異體字。
崖岸 yá àn
(1).山崖、堤岸。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一》:“其道艰阻,崖岸险絶。”《南史·康绚传》:“或谓 江 淮 多蛟,能乘风雨,决坏崖岸。” 唐 张鷟 《游仙窟》:“深谷带地,凿穿崖岸之形;高岭横天,刀削岗峦之势。” 徐迟 《三峡记》:“因为崖岸壁立,险峻、嶙峋的石壁上找不到一块可以平放三角架的地方。”
(2).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同郡 陈仲举 名重当时,乡里后进莫不造謁, 邵 独不诣。 蕃 谓人曰:‘长幼之序不可废也, 许君 欲废之乎?’ 邵 曰:‘ 陈侯 崖岸高峻,百谷莫得而往。’遂不造焉。”后因以喻人严肃端庄。《北史·崔儦传》:“ 若 每谓其子曰:‘ 卢思道 、 崔儦 杳然崖岸,吾所重也,汝其师之。’”
(3).矜庄;孤高。 宋 曾巩 《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公平居乐易,无崖岸,及至有所特立,人固有所不能及者。”《明史·杨荣传》:“性喜宾客,虽贵盛无稍崖岸,士多归心焉。”
(4).边际。 宋 王安石 《上杜学士言开河书》:“伏惟执事,聪明辨智,天下之事,小之为无间,大之为无崖岸,悉已讲而明之矣。”
(5).引申为操守,节概。 清 李渔 《凰求凤·画策》:“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也要立些崖岸。难道为着一个女子,好去投河上弔不成。” ——《漢語大詞典》
(2). 晋 袁宏 《后汉纪·献帝纪二》:“同郡 陈仲举 名重当时,乡里后进莫不造謁, 邵 独不诣。 蕃 谓人曰:‘长幼之序不可废也, 许君 欲废之乎?’ 邵 曰:‘ 陈侯 崖岸高峻,百谷莫得而往。’遂不造焉。”后因以喻人严肃端庄。《北史·崔儦传》:“ 若 每谓其子曰:‘ 卢思道 、 崔儦 杳然崖岸,吾所重也,汝其师之。’”
(3).矜庄;孤高。 宋 曾巩 《故翰林侍读学士钱公墓志铭》:“公平居乐易,无崖岸,及至有所特立,人固有所不能及者。”《明史·杨荣传》:“性喜宾客,虽贵盛无稍崖岸,士多归心焉。”
(4).边际。 宋 王安石 《上杜学士言开河书》:“伏惟执事,聪明辨智,天下之事,小之为无间,大之为无崖岸,悉已讲而明之矣。”
(5).引申为操守,节概。 清 李渔 《凰求凤·画策》:“一个男子汉,大丈夫,也要立些崖岸。难道为着一个女子,好去投河上弔不成。”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