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钵盂根底三千界,拄杖头边四百州。

释慧远宋代〕《送之书记

大用现前全体是,圣凡情尽影难留。
钵盂根底三千界,拄杖头边四百州。
云作伴,月为俦。
到家别有通天路,把定牢关辊绣球。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钵盂根底三千界拄杖头边四百州

钵盂(鉢盂)bō yú
亦作“钵釪”。僧人的食器。亦指传法之器。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 刘 听 林公 讲, 王 语 刘 曰:‘向高坐者,故是凶物。’復更听, 王 又曰:‘自是鉢釪后 王 何 人也?’” 唐 岑参 《太白胡僧歌》:“窗边锡杖解两虎,牀下鉢盂藏一龙。”《西游记》第五三回:“圣僧啊,这鉢盂饭是 孙大圣 向好处化来的。”   ——《漢語大詞典》
根底 gēn dǐ
(1).基础;根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九回:“倘使没有学问根底,祇要到 上海 租界上混过两三年,便可以成了一个化外野人的。” 毛泽东 《改造我们的学习》三:“有一副对子,是替这种人画像的。那对子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底细,究竟。《英烈传》第七四回:“却説军师 刘基 听了 红罗山 三字,不胜嘆息,被 李文忠 定要问个根底。”《再生缘》第十七回:“ 梁公 还要查根底。”
(3).来源。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 铁 氏次女的诗, 杭世骏 也并未寻出根底。”
(4).犹跟前。根,通“ 跟 ”。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一:“官家根底剩有一两人,则言阴盛,须待减去,只教渠辈取快活。” 元 尚仲贤 《三夺槊》第一折:“争奈 秦王 根底有 尉迟 无人可敌。”《古今小说·宋四公大闹禁魂张》:“妇女在 宋四公 根底坐定。”  ——《漢語大詞典》
三千界 sān qiān jiè
“ 三千大千世界 ”的省称。 唐 李远 《赠潼关不下山僧》诗:“窗中遥指三千界,枕上斜看百二关。” 元 乔吉 《水仙子·中秋后一日》曲:“坐金色三千界,倚天香十二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逃难》:“便天涯海崖,十洲方外,铁鞋踏破三千界。” 蔡寅 《游上野博览会》诗:“蓬仙游戏三千界,海客赢奇百万钱。”  ——《漢語大詞典》
拄杖 zhǔ zhàng
(1).执持。 三国 魏 曹操 《陌上桑》:“食芝英,饮醴泉,拄杖桂枝佩秋兰。”
(2).支撑着拐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方正》:“ 韩康伯 病,拄杖前庭消摇。” 宋 苏轼 《次韵参寥寄少游》:“当年步月来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烟。”
(3).手杖,拐杖。 唐 钱起 《题延州圣僧穴》诗:“四时树长书经叶,万岁巖悬拄杖籐。” 宋 陆游 《晚步江上》诗:“高柳阴中扶拄杖,平沙稳处据胡牀。”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憨皮袋》:“乃 贯休 所画 弥勒佛 像,横一拄杖挑皮袋於背,腰间曳一蕉扇。” 鲁迅 《故事新编·理水》:“‘ 禹 来治水,一定不成功,如果他是 鲧 的儿子的话,’一个拿拄杖的学者说。”  ——《漢語大詞典》
头边(頭邊)tóu biān
(1).谓临近的边缘。《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三:“到得时节头边,看见春光明媚,巴不得寻个事由来外边散心耍子。”
(2).方言。前边。如:他跑咱们头边去啦。  ——《漢語大詞典》
四百州 sì bǎi zhōu
宋 时天下有州三百余,后以其成数“四百州”指我国全土。 宋 汪元量 《湖州歌》之六:“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清 黄遵宪 《再述》诗:“羽檄飞驰四百州,先防狼角后髦头。” 柳亚子 《放歌》:“沉沉四百州,尸冢遥相望。”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