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冬至 dōng zhì
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二十二日前后。这一天太阳经过冬至点,北半球白天最短,夜间最长。《逸周书·时训》:“冬至之日蚯蚓结,又五日麋角解,又五日水泉动。”《吕氏春秋·有始》:“冬至日行远道,周行四极,命曰玄明。”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冬至》:“十一月冬至,京师最重此节,虽至贫者,一年之间,积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备办饮食,享祀先祖。官放关扑,庆贺往来,一如年节。” 明 王鏊 《震泽长语·象纬》:“冬至之日,一阳自地而升。” ——《漢語大詞典》
寒食 hán shí
(1).节日名。在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 春秋 时 晋文公 负其功臣 介之推 。 介 愤而隐于 绵山 。 文公 悔悟,烧山逼令出仕, 之推 抱树焚死。人民同情 介之推 的遭遇,相约于其忌日禁火冷食,以为悼念。以后相沿成俗,谓之寒食。按,《周礼·秋官·司烜氏》“中春以木鐸修火禁於国中”,则禁火为 周 的旧制。 汉 刘向 《别录》有“寒食蹋蹴”的记述,与 介之推 死事无关; 晋 陆翙 《邺中记》、《后汉书·周举传》等始附会为 介之推 事。寒食日有在春、在冬、在夏诸说,惟在春之说为后世所沿袭。 南朝 梁 宗懔 《荆楚岁时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餳大麦粥。” 唐 韩翃 《寒食》诗:“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元 仙村人 《春日田园杂兴》诗:“村村寒食近,插柳遍檐牙。” 清 吴兰修 《黄竹子传》:“临行,﹝ 竹子 ﹞执生手曰:‘此归又罹虎口!若得了儂业债,则寒食梨花,求麦饭一盂、纸钱一束,上 真孃 墓一弔;薄命人死无恨耳!’”又,有的地区亦称清明为寒食。 明 张煌言 《舟次清明拈得青字》诗:“欲隐尚违惭 介子 ,年年寒食卧江汀。”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清明》:“清明即寒食,又曰禁烟节。古人最重之,今人不为节,但儿童戴柳祭扫坟塋而已。” 郁达夫 《钓台的春昼》:“绕了一个大弯,赶到故乡,却正好还在清明寒食的节前。”参阅《太平御览》卷三十、 宋 洪迈 《容斋三笔·介推寒食》、 清 袁枚 ,《随园随笔·寒食不必清明》。
(2).吃冷的食物。《后汉书·周举传》:“ 太原 一郡,旧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晋 陆翽 《邺中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麦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书钞》卷一四三引 晋 孙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咸奉 介君 之灵,至三月清明,断火寒食,甚若先后一月。”
(3).犹冷食。指寒食节吃的冷的食物。《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煑豚肉并汁露顿,候其冻取之,谓之薑豉,以荐饼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调以薑豉,故名焉。”《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以糯米合采蒻叶裹以蒸之。或加以鱼鹅肉鸭卵等。又有置艾一叶于其下者。”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时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漢語大詞典》
(2).吃冷的食物。《后汉书·周举传》:“ 太原 一郡,旧俗以 介子推 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輒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老小不堪,岁多死者。” 晋 陆翽 《邺中记》:“寒食三日,作醴酪,又煑粳米及麦为酪,杏仁煮作粥。”《北堂书钞》卷一四三引 晋 孙楚 《祭介子推文》:“ 太原 咸奉 介君 之灵,至三月清明,断火寒食,甚若先后一月。”
(3).犹冷食。指寒食节吃的冷的食物。《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煑豚肉并汁露顿,候其冻取之,谓之薑豉,以荐饼而食之。或剜以匕,或裁以刀,调以薑豉,故名焉。”《岁时广记·寒食上·冻薑豉》引 宋 吕原明 《岁时杂记》:“寒食以糯米合采蒻叶裹以蒸之。或加以鱼鹅肉鸭卵等。又有置艾一叶于其下者。”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时品》:“香椿芽拌麪筋,嫩柳叶拌豆腐,乃寒食之佳品。” ——《漢語大詞典》
一百五 yī bǎi wǔ
(1).指寒食。冬至后一百零五天即为寒食,故名。 唐 姚合 《寒食诗》之一:“今朝一百五,出户雨初晴。” 唐 温庭筠 《寒食节寄楚望》诗之二:“家乏两千万,时当一百五。” 宋 苏辙 《新火》诗:“昨日一百五,老穉俱寒食。”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九:“自冬至一百有五日至寒食,故世言寒食皆称一百五。” 元 武汉臣 《老生儿》第三折:“寒食一百五,家家上坟祭祖。”参见“ 一百五日 ”。
(2).牡丹之一种。开于寒食节,故称。 宋 欧阳修 《洛阳牡丹记·花释名》:“一百五者,多叶,白花。 洛阳 花以穀雨为开候,而此花常至一百五日开,最先。” ——《漢語大詞典》
(2).牡丹之一种。开于寒食节,故称。 宋 欧阳修 《洛阳牡丹记·花释名》:“一百五者,多叶,白花。 洛阳 花以穀雨为开候,而此花常至一百五日开,最先。” ——《漢語大詞典》
中有 zhōng yǒu
即中阴。《俱舍论·分别世品》:“死生二有中,五藴名中有;未至应至处,故中有非生。”《大乘义章》卷八:“两身之间,所受阴形,名为中有。”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四讲:“ 犊子 主张有‘中有’(‘生有’与‘死有’之间的状态),此论也有‘中间涅槃’即在中有中入灭的说法。”详“ 中阴 ”。 ——《漢語大詞典》
一转(一轉)yī zhuǎn
(1).转动一次;旋转一圈。 南朝 梁武帝 《白紵辞》:“短歌流目未肯前,含笑一转私自怜。” 唐 顾况 《悲歌》之二:“我心皎洁君不知,轆轤一转一惆悵。”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怎当他临去秋波那一转!”《儿女英雄传》第四回:“且説那女子把那石头撂倒在平地上,用右手推着一转,找着那个关眼儿伸进两个指头去勾住了。”
(2).提炼一次。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其一转至九转,迟速各有日数,多少以此知之耳。”
(3).计算一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 玄 ( 郑玄 )能者。 融 ( 马融 )令算,一转便决。”
(4).四周。《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两边一望,一边是江,一边是湖,又有那山色一转围着。”《儒林外史》第三十回:“诸名士看这湖亭时,轩窗四起,一转都是湖水围绕。” ——《漢語大詞典》
(2).提炼一次。 晋 葛洪 《抱朴子·金丹》:“其一转至九转,迟速各有日数,多少以此知之耳。”
(3).计算一遍。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尝算浑天不合,诸弟子莫能解。或言 玄 ( 郑玄 )能者。 融 ( 马融 )令算,一转便决。”
(4).四周。《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两边一望,一边是江,一边是湖,又有那山色一转围着。”《儒林外史》第三十回:“诸名士看这湖亭时,轩窗四起,一转都是湖水围绕。” ——《漢語大詞典》
平实(平實)píng shí
(1).平坦严实。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羑里城》:“ 相州 汤阴县 北,周回可三百餘步,其中平实,高于城外地丈餘。”
(2).指使平整严实。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葬》:“ 胡 人之葬,务平实其地,望之则曰陵墓在焉。”
(3).平稳踏实;平易踏实。 唐 范摅 《云溪友议·蜀僧喻》:“麤行出家儿,心中未平实。” 宋 叶适 《陈彦群墓志铭》:“人视君貌益冲然,接对言语,退就平实,几可亲近。”
(4).谓文词朴实无华。 明 宋濂 《〈水云亭小稿〉序》:“非惟其诗可称道,如先生所云;其文亦深稳平实,而多言外之趣。” 清 陈澧 《东塾读书记·论语》:“ 宋 儒好讲一贯,惟 朱子 之説平实。”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二篇:“ 宋 一代文人之为志怪,既平实而乏文彩;其传奇,又多託往事而避近闻。” ——《漢語大詞典》
(2).指使平整严实。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义理·葬》:“ 胡 人之葬,务平实其地,望之则曰陵墓在焉。”
(3).平稳踏实;平易踏实。 唐 范摅 《云溪友议·蜀僧喻》:“麤行出家儿,心中未平实。” 宋 叶适 《陈彦群墓志铭》:“人视君貌益冲然,接对言语,退就平实,几可亲近。”
(4).谓文词朴实无华。 明 宋濂 《〈水云亭小稿〉序》:“非惟其诗可称道,如先生所云;其文亦深稳平实,而多言外之趣。” 清 陈澧 《东塾读书记·论语》:“ 宋 儒好讲一贯,惟 朱子 之説平实。”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十二篇:“ 宋 一代文人之为志怪,既平实而乏文彩;其传奇,又多託往事而避近闻。” ——《漢語大詞典》
语 ( 語 ) yǔ/yù
语 [ yǔ ]
- 话:~言。汉~。英~。~录。~汇。~重心长。
- 指“谚语”或“古语”:~云:“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 代替语言的动作:手~。旗~。
- 说:细~。低~。
- 告诉:不以~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