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打睡工夫到,潜踪计策良。

释文珦宋代〕《辛巳仲冬二日冬至孟冬晦日偶成

天地一阴阳,推迁见短长。
后朝方反复,此月谩称良。
萍梗余浮迹,桑榆借晚光。
有龟还懒卜,唯觉好支床。
骎骎近一阳,昼短夜偏长。
打睡工夫到,潜踪计策良。
晓霜寒有力,冬日淡无光。
生怕人有觅,衰翁懒下床。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打睡工夫潜踪计策

打睡 dǎ shuì
打瞌睡;睡觉。《新编五代史平话·汉史上》:“庄门上有个壮大的单身汉,在门臺上打睡。” 元 杨暹 《刘行首》第三折:“[旦云]哎,被这先生缠得心烦,且自打睡一会儿咱。”《儒林外史》第一回:“湖边一带緑草,各家的牛都在那里打睡。”  ——《漢語大詞典》
工夫 gōng fū
(1).作事所费的精力和时间。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艺文不贵,徒消工夫。” 唐 杜荀鹤 《秋日闲居寄先达》诗:“到头身事欲何为,窗下工夫鬢上知。”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重行整理,又须费一番新工夫。”
(2).指化费时间和精力后所获得的某方面的造诣本领。 唐 韩偓 《商山道中》诗:“却忆往年看粉本,始知名画有工夫。” 宋 陆游 《夜吟》之二:“六十餘年妄学诗,工夫深处独心知。” 赵树理 《三里湾》三二:“劳动也不是一天就能练出工夫来的!”
(3).犹工作。《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今日我家里不曾做得了工夫,不好造次住得。” 梁启超 《申论种族革命与政治革命之得失》:“使彼代公做一二分预备工夫,亦於公何损焉。” 茅盾 《子夜》二:“你们要分头到工人中间做工夫。”《红色歌谣·我们穷人心连心》:“白天下田做工夫,夜里个个是红军。”
(4).时间;时光。 唐 元稹 《琵琶诗》:“使君自恨常多事,不得工夫夜夜听。” 宋 辛弃疾 《西江月·遣兴》词:“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 清 李渔 《巧团圆·途穷》:“我急急赶去交卷,好进科场,那有工夫讲话。” 刘半农 《瓦釜集·〈手攀杨柳望情哥词〉小序》:“又采到了短歌三四十首,长歌两首,至今还没有工夫整理出来。”
(5).理学家称积功累行、涵蓄存养心性为工夫。《朱子语类》卷六九:“谨信存诚是里面工夫,无迹。” 明 黄绾 《明道篇》卷一:“至 仲尼 出,而大明厥韞,以知止之止指心体,以致知示工夫,以格物示功效……皆艮止、执中之正脉。”
(6).役夫;役徒。《晋书·范宁传》:“又下十五县,皆使左宗庙,右社稷,準之太庙,皆资人力,又夺人居宅,工夫万计。”  ——《漢語大詞典》
到 dào《國語辭典》

到 [ dào ]

  1. 抵达、到达。如:「火车到站」、「支票到期」、「坚持到底」。《文选·江淹·恨赋》:「人生到此,天道宁论。」
  2. 往、去。如:「到非洲丛林探险。」、「我晚上到你家拜访。」
  1. 周密。如:「若有不到之处,尚请多多包涵!」《晋书·卷三二·后妃传下·康献褚皇后传》:「所奏恳到,形于翰墨,执省未究,以悲以惧。」《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君亲自然,匪由名教,敬授既同,情礼兼到。」
  1. 姓。如南朝宋有到彦之。
潜踪(潛蹤)qián zōng
(1).隐蔽踪迹。 明 阮大铖 《燕子笺·兵嚣》:“军声四起汹汹、汹汹,教人何处潜踪、潜踪?”《红楼梦》第五四回:“大家躡手躡脚,潜踪进镜壁去一看,只见 袭人 和一个人对歪在地炕上。”
(2).指潜逃。《儒林外史》第八回:“此时潜踪在外,虽这一点物件,也恐被人识认。”
(1).隐去行迹。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二班》:“﹝ 殷元礼 ﹞骇极,惟恐其觉,潜踪而遁。”《花月痕》第四六回:“该大臣等……淆乱是非,致令外议沸腾,或曰受贿容奸,或曰潜踪通贼。”
(2).犹灭迹。 清 林则徐 《会札南澳锲谕令长山尾等洋外船一律呈缴烟土稿》:“奸徒总未潜踪,以致去而復来。”  ——《漢語大詞典》
计策(计策)
汉书冯奉世传兵法曰大将军出必有偏裨所以扬威武参计策将军又何疑焉  ——《韵府拾遗 陌韵》
良 liáng《國語辭典》

良 [ liáng ]

  1. 善、美好。如:「良師」、「優良」、「良宵」。《楚辭·屈原·九歌·東皇太一》:「吉日兮辰良,穆將愉兮上皇。」
  2. 賢明。如:「賢良」。唐·韓愈〈原毀〉:「嘗試語於眾曰:『某良士,某良士。』其應者必其人之與也。」
  3. 天生的、本能的。如:「良知」、「良能」。
  1. 善良的人。如:「除暴安良」。《史記·卷一○六·吳王濞傳》:「誅罰良善,日以益 甚。」
  2. 姓。如春秋時鄭國有良霄。
  1. 確實、果然,表示肯定。《史記·卷四三·趙世家》:「諸將以為趙氏孤兒良已死,皆喜。」《文選·曹丕·與吳質書》:「古人思炳燭夜遊,良有以也。」
  2. 很、甚。如:「良久」、「感觸良多」。《警世通言·卷三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仁兄所見良是。」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