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山主 shān zhǔ
(1).寺院的住持。《景德传灯录·金陵牛头山威禅师》:“﹝ 牛头山 慧忠禪师 ﹞受业於 庄严寺 。闻 威禪师 出世,乃往謁之。 威 纔见,曰:‘山主来也。’” 元 王恽 《灵岩寺二十六韵》:“山主留昏宿,官程畏众碞。”
(2).书院的山长。 清 梁章钜 《称谓录·书院掌教》:“ 台州 守 王华甫 建上蔡书院, 杨楝 为山主。”参见“ 山长 ”。
(3).古代称瑶族首领。参见“ 山王 ”。
(4).占有山地的人。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萧希贤》:“ 希贤 深信不疑,即与山主议价,以百金得之。” 张天翼 《万仞约》:“ 闵贵林 巴结上那些财主们,撺掇着 闵九爷 出面来邀集 万仞冲 一带的山主们,成立了一个‘万仞约’--经理就是 闵贵林 。”
(5).山寨之主。《三侠五义》第九八回:“守汛僂儸听真:俺 欧阳春 前来解围,快快报与你家山主知道。” ——《漢語大詞典》
(2).书院的山长。 清 梁章钜 《称谓录·书院掌教》:“ 台州 守 王华甫 建上蔡书院, 杨楝 为山主。”参见“ 山长 ”。
(3).古代称瑶族首领。参见“ 山王 ”。
(4).占有山地的人。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萧希贤》:“ 希贤 深信不疑,即与山主议价,以百金得之。” 张天翼 《万仞约》:“ 闵贵林 巴结上那些财主们,撺掇着 闵九爷 出面来邀集 万仞冲 一带的山主们,成立了一个‘万仞约’--经理就是 闵贵林 。”
(5).山寨之主。《三侠五义》第九八回:“守汛僂儸听真:俺 欧阳春 前来解围,快快报与你家山主知道。” ——《漢語大詞典》
岂徒(豈徒)qǐ tú
难道只是;何止。《孟子·公孙丑下》:“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见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今之君子,岂徒顺之,又从为之辞。”《后汉书·杜乔传论》:“夫称仁人者,其道弘矣!立言践行,岂徒徇名安己而已哉。” 宋 叶适 《纪年备遗序》:“相与论旧事,追念愴然。然则 文昭 岂徒以博习自是而已哉!” 明 李东阳 《送王公济归武昌歌》:“岂徒文思比 唐 勃 ,应遣颂声如 汉 褒。” 陈毅 《颐和园“五一”春游纪盛》诗:“集体欢乐如海,岂徒车水马龙!” ——《漢語大詞典》
开 ( 開 ) kāi
开 [ kāi ]
-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 分割:对~。三十二~本。
- 通,使通:~导。~窍。
-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 扩大、发展:~扩。~拓。
- 发动或操纵:~动。~车。
- 起始:~始。~宗明义。
- 设置、建立:~创。~国。~设。
-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 支付:~销。~支。
- 沸腾,滚:~水。
- 举行:~运动会。
-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接待 jiē dài
(1).接纳;相待。《汉书·萧望之传》:“ 望之 见纳 朋 ,接待以意。”《三国志·吴志·陈表传》:“ 表 欲得战士之力,倾意接待,士皆爱附,乐为用命。”《警世通言·钝秀才一朝交泰》:“﹝ 吴监生 ﹞特地寻他相会,延至寓所,叩其胸中所学,甚有接待之意。”
(2).犹招待。 元 尚仲贤 《单鞭夺槊》第二折:“[ 元吉 云]不妨事,我接待去。[见科,云]呀,哥哥来了也,有请。”《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抬头看时,却是 淮南 族中一个哥哥。 满生 连忙接待。” 赵树理 《三里湾·变糊涂为光荣》:“ 马 家也临时在供销社买了一些酒,炒了几盘菜,举行了接待的仪式。”
(3).佛教语。谓寺刹对挂单僧人免费供给食宿。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癸·祖圆接待庵》:“二 浙 僧俗,多建接待菴,以供往来緇徒投宿,大抵若禪刹然。” 明 袁宏道 《众香林疏》:“故接待之难,比置菴造像百倍。” ——《漢語大詞典》
(2).犹招待。 元 尚仲贤 《单鞭夺槊》第二折:“[ 元吉 云]不妨事,我接待去。[见科,云]呀,哥哥来了也,有请。”《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一:“ 满生 抬头看时,却是 淮南 族中一个哥哥。 满生 连忙接待。” 赵树理 《三里湾·变糊涂为光荣》:“ 马 家也临时在供销社买了一些酒,炒了几盘菜,举行了接待的仪式。”
(3).佛教语。谓寺刹对挂单僧人免费供给食宿。 宋 洪迈 《夷坚支志癸·祖圆接待庵》:“二 浙 僧俗,多建接待菴,以供往来緇徒投宿,大抵若禪刹然。” 明 袁宏道 《众香林疏》:“故接待之难,比置菴造像百倍。” ——《漢語大詞典》
养鸡(养鸡)
唐 王维 送友人归山歌二首 其一 入云中兮养鸡,上山头兮抱犊。
《韵府拾遗 齐韵》:白帖养鸡者不畜狸王维诗入云中兮养鸡上山头兮抱犊 ——《骈字类编》
《韵府拾遗 齐韵》:白帖养鸡者不畜狸王维诗入云中兮养鸡上山头兮抱犊 ——《骈字类编》
意 yì《國語辭典》
意 [ yì ]
名- 意思。《易经·系辞上》:「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唐·杜牧〈答庄充书〉:「是意能 遣辞,辞不能成意,大抵为文之旨如此。」
- 见解、看法。唐·柳宗元〈桐叶封弟辨〉:「周公曰:『天子不可戏。』乃封小弱弟于唐。吾意不然。」
- 私念、成见。《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 情趣。如:「春意」、「醉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登山则情满 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唐·杜甫〈登兖州城楼〉诗:「从来多古意,临眺独踌躇 。」
- 情感。唐·杜甫〈送李校书二十六韵〉:「临岐意颇切,对酒不能吃。」唐·刘禹锡 〈竹枝词〉九首之二:「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 愿望。如:「称心如意」。《吕氏春秋·仲冬纪·长见》:「申侯伯善持养吾意,吾所欲,则先我为之。」
- 内心、胸襟。《汉书·卷一·高帝纪上》:「宽仁爱人,意豁如也。」
- 姓。如明代有意秀。
- 怀疑。《韩非子·存韩》:「为计而使诸侯有意伐之心,至殆也。」《汉书·卷四七·文三王传·梁孝王刘武传》:「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
- 猜测、推测。如:「出其不意」。《庄子·胠箧》:「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管子·小问》:「君子善谋而小人善意。」
- 考虑。《诗经·小雅·正月》:「终逾绝险,曾是不意。」《礼记·王制》:「意论轻重之序,慎测浅深之量,以别之。」
- 或。《墨子·明鬼下》:「岂女为之与?意鲍为之与?」《庄子·盗跖》:「知不足邪?意知而力不能行邪?」通「抑」。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动-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 姓。如晋代有在育。
五更 wǔ gēng
(1).古代乡官名。用以安置年老致仕的官员。《魏书·尉元传》:“卿以七十之龄,可充五更之选。”详“ 三老五更 ”。
(2).旧时自黄昏至拂晓一夜间,分为甲、乙、丙、丁、戊五段,谓之“五更”。又称五鼓、五夜。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答曰:‘ 汉 魏 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更,歷也,经也,故曰五更尔。’”
(3).特指第五更的时候。即天将明时。 南朝 陈 伏知道 《从军五更转》诗之五:“五更催送筹,晓色映山头。”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皇上日阅实录》:“五更时,上已遣小内侍索取,余是日承值,乃匆匆启库取书。”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一章:“俺在外边,风里雨里,起五更睡半夜。” ——《漢語大詞典》
(2).旧时自黄昏至拂晓一夜间,分为甲、乙、丙、丁、戊五段,谓之“五更”。又称五鼓、五夜。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书证》:“或问:‘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训?’答曰:‘ 汉 魏 以来,谓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为节……更,歷也,经也,故曰五更尔。’”
(3).特指第五更的时候。即天将明时。 南朝 陈 伏知道 《从军五更转》诗之五:“五更催送筹,晓色映山头。”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皇上日阅实录》:“五更时,上已遣小内侍索取,余是日承值,乃匆匆启库取书。”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一章:“俺在外边,风里雨里,起五更睡半夜。” ——《漢語大詞典》
鸣 ( 鳴 ) míng
鸣 [ míng ]
- 鸟兽或昆虫叫:~啭。~唱。~叫。~禽。鸟~。
- 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响。~奏。孤掌难~。
- 声明,发表意见、情感:~谢。~冤。百家争~。
- 闻名,著称:“以文~江东”。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