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江上青山千万叠,水边茅屋两三间。

释昙华宋代〕《禅人写真请赞十二首

江上青山千万叠,水边茅屋两三间。
朝来无限扁舟过,何似渠侬把钓竿。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江上青山千万水边茅屋两三

江上 jiāng shàng
(1).江岸上。《吕氏春秋·异宝》:“﹝ 伍员 ﹞因如 吴 。过於 荆 ,至 江 上,欲涉。”《史记·伍子胥列传》:“ 吴 人怜之,为立祠於 江 上,因命曰 胥山 。” 南朝 宋 鲍照 《发后渚》诗:“ 江 上气早寒,仲秋始霜雪。” 唐 岑参 《饯王崟判官赴襄阳道》诗:“津头 习氏宅 , 江 上 夫人城 。” 沈尹默 《燕归梁》词:“江上花开趁蝶寻,拚买醉千金。”
(2).江面上。《史记·伍子胥列传》:“ 伍胥 遂与 胜 独身步走,几不得脱。追者在后。至 江 , 江 上有一渔父乘船,知 伍胥 之急,乃渡 伍胥 。” 唐 崔颢 《黄鹤楼》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江 上使人愁。” 宋 苏轼 《江神子·江景》:“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 清 黄景仁 《太白墓》诗:“清风 江 上洒然来,我欲因之寄微慕。”
(3).江中。 宋 苏辙 《初发嘉山》诗:“洗砚去残墨,遍水如黑雾。至今江上鱼,顶有遗墨处。”  ——《漢語大詞典》
青山 qīng shān
(1).青葱的山岭。《管子·地员》:“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 唐 徐凝 《别白公》诗:“青山旧路在,白首醉还乡。”《四游记·玉帝起赛宝通明会》:“一见我这里青山隐隐,緑水迢迢,便问我借与他居住。” 海默 《我的引路人》五:“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指归隐之处。 唐 贾岛 《答王建秘书》诗:“白髮无心镊,青山去意多。” 宋 范仲淹 《寄石学士》诗:“与君尝大言,定作青山隣。” 严复 《送沈涛园备兵淮扬》诗之一:“相看白髮盈头出,长恐青山与愿违。”
(3).山名。一名 青林山 。 南朝 诗人 谢朓 曾卜居于此,故又称 谢公山 。在今 安徽省 当涂县 东南。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袁宏 始作《东征赋》”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后游 青山 饮酌,既归,公命 宏 同载,众为危惧。” 唐 李白 《题东溪公幽居》诗:“宅近 青山 同 谢朓 ,门垂碧柳似 陶潜 。” 宋 杨万里 《望谢家青山太白墓》诗:“ 阿朓 青山 自一村,州民岁岁与招魂。 六朝 陵墓今安在,只有诗仙月下坟。”  ——《漢語大詞典》
千万(千萬)qiān wàn
(1).形容数目极多。《商君书·定分》:“夫不待法令绳墨,而无不正者,千万之一也。” 汉 王粲 《从军诗》之四:“连舫踰万艘,带甲千万人。” 唐 韩愈 《秋怀诗》之三:“归还閲书史,文字浩千万。” 宋 梅尧臣 《送何济川学士知汉州》诗:“当时迎 长卿 ,书史传未悉;车驰及襁负,千万今可詰。”
(2).比喻极其纷繁。 三国 魏 曹丕 《折杨柳行》:“追念往古事,憒憒千万端。”
(3).犹非常,十分。 五代 齐己 《谢人惠竹蝇拂》诗:“挥谈一无取,千万愧 生公 。” 元 姚燧 《凭阑人·寄征衣》散曲:“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4).谓差别极大。《韩非子·说疑》:“往世之主,有得人而身安国存者,有得人身危国亡者,得人之名一也,而利害相千万也。”
(5).指众百姓。 唐 元稹 《祈雨九龙神文》:“愿以小子 稹 为千万请命於龙。”
(6).犹务必。表示恳切丁宁。 唐 元稹 《莺莺传》卷上:“千万珍重,珍重千万!” 明 李贽 《复邓石阳》:“盖千古絶无之事,千万勿烦杞虑也。” 老舍 《骆驼祥子》十一:“教太太快收拾东西;别的都不要紧,就是千万带着小孩子的东西,和书房里那几张画,那几张画!”
(7).决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復全。” 唐 韩愈 《唐故虞部员外郎张府君墓志铭》:“ 愈 既与为礼,发书云云,其末有复语千万永诀八字。”
(8).谓确确实实。 沙汀 《淘金记》二二:“‘千万你的舅舅是一个穷舅舅,’他闭拢眼睛叹了口气,显得异常抱歉。”  ——《漢語大詞典》
叠 ( 疊 ) dié
叠 [ dié ]
  1. 重复,累积:重(chǒng )~。层见~出。~罗汉。~韵。~嶂。~翠。
  2. 摺:摺~。铺床~被。
  3. 乐曲的重复演奏:阳关三~。
水边(水边)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七十 东皇长女没多年,从洗金芝到水边。
唐 张乔 题友人草堂 三亩水边竹,一床琴畔书。
金 李俊民 即事 漠漠微凉风里殿,萧萧残夜水边楼。
元 吴澄 题和靖观梅图 月下水边看未足,折来更向手中看。
元 赵孟頫 赠周景远田师孟 篱下黄花为谁好,水边红树令人愁。
元 杜本 渔隐图诗为程子纯赋 山下白云缥缈,水边红树依稀。
元 袁士元 题城西书舍次韵 自笑茅檐多野意,水边栽柳翠成堆。  ——《骈字类编》
茅屋 máo wū
亦作“茆屋”。 用茅草盖的房屋。《左传·桓公二年》:“清庙茅屋。” 杜预 注:“以茅饰屋,著俭也。” 唐 杜甫 《春日江村》诗之一:“茅屋还堪赋,桃源自可寻。” 唐 姚合 《将归山》:“闻道旧溪茆屋畔,春风新上数枝藤。”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六·鸡上木》:“日午吹烟絶,吟声出茅屋。”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二:“他自己连茅屋都没得住的,东飘西荡,你到那里去找他?”  ——《漢語大詞典》
两三(兩三)liǎng sān
几个。表示少量。《乐府诗集·相和歌辞九·相逢行》:“兄弟两三人,中子为侍郎。” 唐 皎然 《舟行怀阎士和》诗:“相思一日在孤舟,空见归云两三片。” 元 萨都剌 《秋词》:“清夜空车出 建章 ,紫衣小队两三行。” 老舍 《骆驼祥子》一:“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  ——《漢語大詞典》
间 ( 間 ) jiān/jiàn
间 [ jiān ]
  1. 两段时间或两种事物相接的地方:中~。~距。~奏。天地之~。
  2. 在一定空间或时间内:田~。人~。
  3. 房子内隔成的部分:里~。衣帽~。~量。
  4. 量词,房屋的最小单位:一~房。
间 [ jiàn ]
  1. 空隙:~隙。当~儿。亲密无~。
  2. 隔开,不连接:~隔。~断。~接。~日。~歇。黑白相~。
  3. 挑拨使人不和:离~。~谍。反~计。
  4. 拔去,除去:~苗。
  5. 偏僻的小路:~道。~行(从小路走)。
  6. 参与:“肉食者谋之,又何~焉”。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