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今有檀越女弟子,刘氏同男王承直。

释昙华宋代〕《偈颂六十首

四月初八佛生日,天下丛林皆浴佛。
佛身充满太虚空,何处更有虚空觅。
见前僧俗等金躯,长短方圆皆显赫。
放光动地二六时,从本至今无间隔。
今有檀越女弟子,刘氏同男王承直。
旷大劫来植善根,所行真实如菩萨。
当知功德福无涯,回向癸未诞生日。
唯愿岁君向此诚,诸天星曜同昭格。
资持刘氏从此去,寿同赵州百二十。
更祈不尽大功勋。保男察判官崇极。
子子孙孙福禄昌,无量福田咸并集。
此月十四往临字,龙天当护为般挈。
三江九堰聪明神,稽首归依助英杰。
全家既达九重城,母子忻欢仰天力。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檀越女弟子承直

今 jīn《國語辭典》

今 [ jīn ]

  1. 现代。与「古」相对。如:「古今」、「今非昔比」。
  2. 姓。如明代有今颖伯。
  1. 现在的、当前的。如:「今天」、「今年」。
有 yǒu/yòu《國語辭典》

有 [ yǒu ]

  1. 表事實、狀況的正面存在,與「無」相對。如:「有困難」、「有利有弊」、「有學問」、「有錢」、「擁有」、「面有飢色」。
  1. 豐足、富裕。如:「他是個非常富有的人。」《詩經·大雅·公劉》:「止基迺理,爰眾爰有。」
  2. 多,表示時間久或年齡大。如:「本店開設有年。」、「母親已有了年紀。」
  3. 故意。如:「有心犯錯應嚴懲,無心疏忽可原諒。」
  1. 置於名詞前,作音節的襯字。如:「有夏」、「有清」。《韓非子·五蠹》:「當舜之時,有苗不服,禹將伐之。」
  1. 某,表示不確定。如:「有一天晚上」、「有人說你做人很講義氣。」
  1. 姓。如漢代有有祿。

有 [ yòu ]

  1. 表示重複、反複、連續。唐·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通「又」。
  1. 用於整數與餘數之間,表示數目的附加。如:「七十有七人」。《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檀越 tán yuè
梵语音译。施主。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二:“ 晋 大司马 桓温 ,字 元子 ,末年忽有一比邱尼,失其名,来自远方,投 温 为檀越。” 南朝 梁 沈约 《齐禅林寺尼净秀行状》:“及至就讲,乃得七十檀越,设供果,食皆精。”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诸方檀越,不论城郭与村坊,一齐齐随喜道场来,罢铺收行。”《儒林外史》第二十回:“小檀越,你是谁家子弟?” 鲁迅 《华盖集续编·记“发薪”》:“只要有银钱在手里经过,即使并非檀越的布施,人是也总爱逞逞威风的。”  ——《漢語大詞典》
女弟子 nǚ dì zǐ
(1).女性的徒弟、学生。 后蜀 何光远 《鉴诫录·饵长虹》:“僧临去,谓 侯 母曰:‘女弟子当九九后福,合得儿子气力。’” 明 汤显祖 《牡丹亭·闺塾》:“女弟子则争箇不求闻达,和男学生一般儿教法。”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沈学子 有女弟子 徐英玉 。”
(2).称妓女。 宋 王明清 《玉照新志》卷一:“本州编管前 漳州 军事判官 练亨甫 逐次与兄 练劼 、弟 练冲甫 往女弟子 鲁丽华 家踰滥。”  ——《漢語大詞典》
刘 ( 劉 ) liú
刘 [ liú ]
  1. 姓。
氏 shì/zhī《國語辭典》

氏 [ shì ]

  1. 古代巴蜀一帶稱突出而將要崩頹的山崖。《說文解字·氏部》:「氏,巴蜀山名岸脅之旁箸欲落墮者曰氏。」
  2. 姓的支系。古代姓和氏分用,姓表族號,氏是姓的分支,用以分別子孫的支派,漢以後姓氏則互用不分。
  3. 古代傳說的人物或國名、朝代等,均繫以氏。如:「伏羲氏」、「神農氏」、「葛天氏」、「有扈氏」。唐·韓愈〈送孟東野序〉:「其下魏晉氏,鳴者不及於古,然亦未嘗絕也。」
  4. 古代少數民族支系的稱號。如鮮卑族有慕容氏、拓跋氏、宇文氏。
  5. 稱學有專長或有聲望的人。如:「春秋左氏傳」、「段氏說文解字注」。
  6. 古代稱呼已婚婦女,常於父姓或夫姓與父姓之後繫氏。如:「張氏」、「王氏」、「陳林氏」、「孫李氏」。
  7. 古代於官爵名後繫氏以稱呼。如:「師氏」、「太史氏」。漢·許慎〈說文解字序〉:「《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
  8. 對親屬的尊稱。於親屬稱謂後繫氏。如:「母氏」、「舅氏」、「仲氏」。
  9. 學術派別。如:「老氏」、「釋氏」。《文選·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妙思六經,逍遙百氏。」
  10. 二一四部首之一。

氏 [ zhī ]

  1. 參見「月氏 」條。
同 ( 衕 ) tóng/tòng《國語辭典》

同 [ tóng ]

  1. 会合、聚集。如:「会同」。《说文解字·𠔼部》:「同,合会也。」唐·钱起〈送钟评事应宏词下第东归〉诗:「劝君稍尽离筵酒,千里佳期难再同。」
  2. 统一、齐一。《书经·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宋·陆游〈示儿〉诗:「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3. 一齐分享、从事等。如:「同甘苦,共患难。」《孙子·谋攻》:「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4. 赞成。如:「赞同」、「同意」。
  1. 一样的。如:「同类」、「相同」、「同工同酬」。
  1. 一起、共同。如:「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唐·李白〈长干行〉二首之一:「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1. 和、与、跟。如:「有事同你商量。」、「我同他一起去看电影。」
  1. 和谐、和平。如:「促进世界大同」。《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2. 契约。如:「合同」。
  3. 姓。如唐代有同谷。

同 [ tòng ]

  1. 巷弄、小街道。如:「胡同」。
男 nán《國語辭典》

男 [ nán ]

  1. 男人,與「女」相對。《禮記·禮運》:「男有分,女有歸。」
  2. 兒子。如:「長男」。《左傳·哀公三年》:「南氏生男,則以告於君與大夫而立之。」唐·杜甫〈石壕吏〉詩:「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
  3. 兒子在父母前的自稱。宋·歐陽修〈瀧岡阡表〉:「十有五日乙亥,男推誠保德崇仁翊戴功臣,觀文殿學士,特進行兵部尚書。」
  4. 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的最末一等,即男爵。《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
  5. 姓。如明代有男斌。
王 wáng/wàng《國語辭典》

王 [ wáng ]

  1. 古代稱統治天下的君主。如:「君王」、「帝王」、「國王」。《書經·洪範》:「天子作民父母,以為天下王。」
  2. 古代封建社會中地位在公侯之上的爵位。秦漢以後,天子的伯叔兄弟及異姓藩王均稱為「王」。如:「淮南王」。《漢書·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諸侯王,高帝初置,金璽盭綬,掌治其國。」
  3. 泛稱同類中的首領。如:「萬獸之王」。唐·杜甫〈前出塞〉詩九首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西遊記·第一回》:「那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4. 技藝超群的人。如:「歌王」、「拳王」。
  5. 古代對祖父母輩的尊稱。參見「王父」、「王母」等條。
  6. 姓。如宋代有王安石。
  1. 古代諸侯朝見天子。《詩經·商頌·殷武》:「莫敢不來享,莫敢不來王。」《史記·卷四·周本紀》:「要服者貢,荒服者王。」
  1. 大。參見「王虺」、「王鮪」等條。

王 [ yù ]

  1. 《廣韻·入聲·燭韻》:「玉,說文本作王,隸加點以別王字。」同「玉 」。

王 [ wàng ]

  1. 統治天下、稱王。《詩經·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順克比。」《史記·卷七·項羽本紀》:「懷王與諸將約曰:『先破秦入咸陽者王之』。」
  1. 興盛、旺盛。《莊子·養生主》:「澤雉十步一啄,百步一飲,不蘄畜乎樊中,神雖王,不善也。」唐·李白〈贈張相鎬〉詩二首之二:「英烈遺厥孫,百代神猶王。」通「旺」。
承直 chéng zhí
见“ 承值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