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向使(嚮使)xiàng shǐ
假使;假令。《史记·李斯列传》:“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疏士而不用,是使国无富利之实而 秦 无彊大之名也。”《后汉书·荀彧传》:“向使臣退军 官度 , 绍 必鼓行而前。” 唐 杜甫 《九成宫》诗:“向使国不亡,焉为巨 唐 有?”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陈侍御奏折》:“向使决意主勦,与之打仗,气盛则智勇自生,安知胜之不在我耶?”
假使。《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嚮使 秦 缓其刑罚,薄赋敛,省繇役……则世世必安矣。” 唐 韩愈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嚮使撰次不得其人,文字曖昧,虽有美实,其谁观之。” 清 顾炎武 《灵石县东北三十五里神林晋介之推祠》诗:“卓哉鸞凤姿,漂漂高自引。嚮使属戎行,岂其逊 枝軫 。” ——《漢語大詞典》
假使。《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嚮使 秦 缓其刑罚,薄赋敛,省繇役……则世世必安矣。” 唐 韩愈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嚮使撰次不得其人,文字曖昧,虽有美实,其谁观之。” 清 顾炎武 《灵石县东北三十五里神林晋介之推祠》诗:“卓哉鸞凤姿,漂漂高自引。嚮使属戎行,岂其逊 枝軫 。” ——《漢語大詞典》
君王 jūn wáng
(1).古称天子或诸侯。《诗·小雅·斯干》:“朱芾斯皇,室家君王。” 郑玄 笺:“室家,一家之内。 宣王 将生之子,或且为诸侯,或且为天子。”《楚辞·招魂》:“君王亲发兮惮青兕。” 王逸 注:“言 怀王 是时亲自射兽,惊青兕牛而不能制也。” 唐 白居易 《长恨歌》:“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清 谭献 《〈箧中词〉序》:“ 昇元 、 靖康 ,君王为之;将相大臣, 范仲淹 、 辛弃疾 为之。”
(2).诸王之尊称。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口号》:“君王迟京国,游子思乡邦。”按,此指 临川王 刘义庆 。 南朝 梁 沈约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之五:“君王挺逸趣,羽斾临崇基。” ——《漢語大詞典》
(2).诸王之尊称。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口号》:“君王迟京国,游子思乡邦。”按,此指 临川王 刘义庆 。 南朝 梁 沈约 《游钟山诗应西阳王教》之五:“君王挺逸趣,羽斾临崇基。” ——《漢語大詞典》
从谏(從諫)cóng jiàn
听从谏言。《书·说命上》:“惟木从绳则正,后从諫则圣。”《汉书·梅福传》:“昔 高祖 纳善若不及,从諫若转圜,听言不求其能,举功不考其素。” 隋 王通 《中说·礼乐》:“虐哉 汉武 !未尝从諫也。”《宋史·吕公著传》:“ 太宗 之德,以能屈己从諫尔。”参见“ 从諫如流 ”。 ——《漢語大詞典》
诤 ( 諍 ) zhèng
诤 [ zhèng ]
- 谏,照直说出人的过错,叫人改正:~谏。~言。~臣。~友(能直言规劝的朋友。亦作“争友”)。
- 〔~人〕古代传说中的矮小人种。亦称“靖人”。
- 纷争,争:~紊(争论是非)。
未应(未應)wèi yìng
(1).犹不须。 宋 王安石 《评定试卷》诗:“疑有高鸿在寥廓,未应回首顾张罗。” 宋 陆游 《遣兴》诗:“老去可怜风味在,未应山海混渔樵。”
(2).犹不算;不是。 唐 李白 《梁园吟》:“ 东山 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宋 张纲 《临江仙》词:“年方强仕未应迟。高风轻借便,一鶚看横飞。”
(3).犹不曾。 唐 李白 《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嘆息未应闲。” 唐 王维 《听宫莺》诗:“游子未应返,为此始思乡。” 宋 蔡伸 《念奴娇》词:“云浪鳞鳞,兰舟泛泛,共载一轮月。五湖当日,未应此段奇絶。”
(4).不应当。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二四:“晨兴步庭除,足弱几不持;论年未应尔,胡为遽如斯?” ——《漢語大詞典》
(2).犹不算;不是。 唐 李白 《梁园吟》:“ 东山 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宋 张纲 《临江仙》词:“年方强仕未应迟。高风轻借便,一鶚看横飞。”
(3).犹不曾。 唐 李白 《关山月》诗:“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嘆息未应闲。” 唐 王维 《听宫莺》诗:“游子未应返,为此始思乡。” 宋 蔡伸 《念奴娇》词:“云浪鳞鳞,兰舟泛泛,共载一轮月。五湖当日,未应此段奇絶。”
(4).不应当。 明 刘基 《旅兴》诗之二四:“晨兴步庭除,足弱几不持;论年未应尔,胡为遽如斯?” ——《漢語大詞典》
宫阙(宫闕)gōng què
古时帝王所居宫门前有双阙,故称宫殿为宫阙。《史记·高祖本纪》:“ 萧丞相 营作 未央宫 ,立东闕、北闕、前殿、武库、太仓。 高祖 还,见宫闕甚壮。” 南朝 齐 谢朓 《始出尚书省》诗:“趋事辞宫闕,载笔陪旌棨。” 宋 苏轼 《水调歌头》词:“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闕,今夕是何年。”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絳续筹传露正垂,岧嶢宫闕壮朝仪。” 康有为 《泛舟至天津入京复还上海》诗:“万里烟波迴紫潮,五云宫闕耸丹霄。” ——《漢語大詞典》
便 biàn/pián《國語辭典》
便 [ biàn ]
形- 順、順利、方便。如:「便利」、「不便之處」。《史記·卷一○九·李將軍傳》:「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宋·陸遊〈初發夷陵〉詩:「今朝喜處君知否?三丈黃旗舞便風。」
- 簡單的、非正式的。如:「便服」、「便鞋」、「便條紙」、「家常便飯」。
- 靈敏、輕巧、敏捷。《莊子·應帝王》:「猿狙之便。」唐·韓愈〈送李愿歸盤谷序〉:「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
- 適宜、合宜。如:「便於攜帶」。《南史·卷三五·顧覬之傳》:「率皆即日不宜於人,方來未便於公,名與實反,有乖政體。」
- 有利於。《韓非子·孤憤》:「虧法以利私,耗國以便家。」《史記·卷七十七·信陵君列傳》:「將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國家。」
- 熟習。《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傳》:「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隋書·卷五○·郭榮傳》:「孝先於上流縱天筏以擊浮橋,護令榮督便水者引取其筏。」
- 排泄屎、尿。如:「便尿」。《漢書·卷五九·張湯傳》:「(安世)為光祿勳,郎有醉小便殿上。」
- 方便的時候。如:「便中請來個電話。」、「得便就幫你送過去。」
- 機會。《文選·賈誼·過秦論》:「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河山。」唐·李華〈弔古戰場文〉:「吾想夫北風振漢,胡兵伺便;主將驕敵,期門受戰。」
- 屎、尿等的排泄物。如:「大便」、「小便」、「糞便」。
- 即、就。《三國志·卷四七·吳書·吳主權傳》:「又司馬懿前來入舒,旬日便退。」《紅樓夢·第四回》:「每日或飯後,或晚間,薛姨媽便過來,或與賈母閒談,或和王夫人相敘。」
- 豈、難道。表反問的語氣。宋·文同〈可笑口號七章之一〉:「若無書籍兼圖畫,便不教人白髮生?」《董西廂·卷八》:「姑舅做親,便不敗壞風俗?」
- 縱然、即使。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便 [ pián ]
名- 姓。如漢代有便樂成。
丘墟(坵墟)qiū xū
亦作“丘虚”。
(1).废墟,荒地。《管子·八观》:“众散而不收,则国为丘墟。”《史记·李斯列传》:“ 紂 杀亲戚、不听諫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后汉书·窦融传》:“自兵起以来,转相攻击,城郭皆为丘墟,生人转入沟壑。” 宋 秦观 《代程给事乞祝圣表》:“楼观宫室,化为丘墟。” 柯灵 《香雪海·春节书红》:“但这浮华富丽的城市已化为劫灰零落的丘墟。”
(2).形容荒凉残破。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田野不辟,而饰亭落;邑居丘墟,而高其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遂使 神州 陆沈,百年丘墟, 王夷甫 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明 沈鲸 《双珠记·吉筵叙故》:“兵荒极矣,城郭丘墟,靡有孑遗。” 章炳麟 《讨满洲檄》:“遂启 蒙古 宰割 赤县 ,则我中华始丘墟为亡国。”
(3).山陵之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橜之变,况乎涉丰草,骋丘虚。”《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丘坟”。《文选·王褒〈洞箫赋〉》:“原夫簫干之所生兮,于 江 南之丘墟。” 李善 注:“《丹阳记》曰‘ 江寧县 慈母山 临 江 生簫竹管’。 王褒 赋云‘于 江 南之丘墟’,即此处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其地丘墟,井深数丈。”
(4).泛指大地。 晋 郭璞 《井赋》:“独星陈於丘墟兮,越百代而犹在。”
(5).陵墓;坟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中状若丘墟,盖遗囤故窖处也。” 宋 陆游 《叹老》诗:“朋儕什九堕丘墟,自笑身如脱网鱼。”
(6).堆垄不平貌。
(7).形容状貌魁伟。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公状貌丘墟,风神磊落。”
(8).中医学名词。针灸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十二经表里原络总歌》:“胆原丘墟,肝蠡沟。”原注:“足少阳胆经病,可刺本经表之原穴,即丘墟穴也。”《医宗金鉴·胆经分寸歌》:“踝上三寸是悬钟,丘墟踝前陷中取。”原注:“从悬钟行外踝下,斜前陷中,丘墟穴也。”
(1).废墟;成为废墟。《封神演义》第六回:“眼见七庙不守,社稷坵墟,我何忍见!” 田野 《怒吼了的胶东》:“虽然这村庄是变成了坵墟,其实,这更是一颗仇恨的种子呀!”
(2).坟墓。 清 席镐 《除夕感怀亡弟湘北》诗:“弟兄我七人,强半归坵墟。” ——《漢語大詞典》
(1).废墟,荒地。《管子·八观》:“众散而不收,则国为丘墟。”《史记·李斯列传》:“ 紂 杀亲戚、不听諫者,国为丘墟,遂危社稷。”《后汉书·窦融传》:“自兵起以来,转相攻击,城郭皆为丘墟,生人转入沟壑。” 宋 秦观 《代程给事乞祝圣表》:“楼观宫室,化为丘墟。” 柯灵 《香雪海·春节书红》:“但这浮华富丽的城市已化为劫灰零落的丘墟。”
(2).形容荒凉残破。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田野不辟,而饰亭落;邑居丘墟,而高其郭。”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遂使 神州 陆沈,百年丘墟, 王夷甫 诸人不得不任其责。” 明 沈鲸 《双珠记·吉筵叙故》:“兵荒极矣,城郭丘墟,靡有孑遗。” 章炳麟 《讨满洲檄》:“遂启 蒙古 宰割 赤县 ,则我中华始丘墟为亡国。”
(3).山陵之地。《汉书·司马相如传下》:“且夫清道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橜之变,况乎涉丰草,骋丘虚。”《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丘坟”。《文选·王褒〈洞箫赋〉》:“原夫簫干之所生兮,于 江 南之丘墟。” 李善 注:“《丹阳记》曰‘ 江寧县 慈母山 临 江 生簫竹管’。 王褒 赋云‘于 江 南之丘墟’,即此处也。”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颍水》:“其地丘墟,井深数丈。”
(4).泛指大地。 晋 郭璞 《井赋》:“独星陈於丘墟兮,越百代而犹在。”
(5).陵墓;坟墓。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浊漳水》:“中状若丘墟,盖遗囤故窖处也。” 宋 陆游 《叹老》诗:“朋儕什九堕丘墟,自笑身如脱网鱼。”
(6).堆垄不平貌。
(7).形容状貌魁伟。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长孙俭神道碑》:“公状貌丘墟,风神磊落。”
(8).中医学名词。针灸穴位名。《医宗金鉴·刺灸心法要诀·十二经表里原络总歌》:“胆原丘墟,肝蠡沟。”原注:“足少阳胆经病,可刺本经表之原穴,即丘墟穴也。”《医宗金鉴·胆经分寸歌》:“踝上三寸是悬钟,丘墟踝前陷中取。”原注:“从悬钟行外踝下,斜前陷中,丘墟穴也。”
(1).废墟;成为废墟。《封神演义》第六回:“眼见七庙不守,社稷坵墟,我何忍见!” 田野 《怒吼了的胶东》:“虽然这村庄是变成了坵墟,其实,这更是一颗仇恨的种子呀!”
(2).坟墓。 清 席镐 《除夕感怀亡弟湘北》诗:“弟兄我七人,强半归坵墟。”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