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心静 xīn jìng
心里平静。如:这人一向心静,很少见他烦躁。 ——《漢語大詞典》
息 xī《國語辭典》
息 [ xí ]
名- 呼吸时出入的气。如:「窒息」、「奄奄一息」、「一息尚存」。《聊斋志异·卷七·青娥》:「略闻香息,心愿窃慰。」
- 子女、儿子。如:「子息」。《战国策·赵策四》:「老臣贱息舒祺,最少,不肖。」《聊斋志异·卷二·婴宁》:「弱息仅存,亦为庶产。」
- 利钱。如:「利息」、「月息」、「年息」。《史记·卷七五·孟尝君传》:「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烧之。」
- 音讯、音信。如:「消息」、「信息」。
- 赘肉。《黄帝素问灵枢经·卷一·邪气藏府病形篇》:「若鼻息肉不通,缓甚为多汗,微缓为痿瘘偏风。」通「瘜」。
- 姓。如明代有息隆泰。
- 呼吸、喘气。《汉书·卷五四·苏建传》:「武气绝,半日复息。」
- 休憩、放松身心。如:「歇息」、「休息」。《孟子·梁惠王下》:「饥者弗食,劳者弗息。」
- 停止、消失。如:「止息」、「息怒」、「川流不息」。《汉书·卷四八·贾谊传》:「百姓素朴,狱讼衰息。」
- 繁殖、滋长。《荀子·大略》:「有国之君,不息牛羊。」《战国策·齐策四》:「振困穷,补不足,是助王息其民者也。」
欲 yù《國語辭典》
欲 [ yù ]
名- 愿望,想得到满足的意念。如:「食欲」、「欲望」。《易经·损卦·象曰》:「山下有泽损,君子以惩忿窒欲。」
- 情欲。《礼记·乐记》:「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欲。」汉·郑玄·注:「欲,谓淫邪也。」同「欲 」。
- 期望、希求。《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唐·韩愈〈师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 想要。如:「欲哭无泪」、「畅所欲言」。《论语·卫灵公》:「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将要。如:「摇摇欲坠」。唐·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无 ( 無 ) wú《國語辭典》
无 [ wú ]
名- 二一四部首之一。→「無」的異體字(11249)
渺 miǎo《國語辭典》
渺 [ miǎo ]
形- 微小、细小。如:「微渺」、「渺小」。
- 模糊不清,难以预期掌握的。如:「渺若烟云」、「音信渺茫」。
- 动荡、飘流。唐·吴融〈情〉诗:「依依脉脉两如何,细似轻丝渺似波。」宋·苏轼〈赤壁赋〉:「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 消逝。如:「仙人已渺」。《聊斋志异·卷七·甄后》:「入室,则女已渺,呼妪问之,妪亦不知所去。」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 给:赠~。~人方便。
-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 赞助,赞许:~人为善。
- 〈书〉等待:时不我~。
- 〈连〉和:我~你。山~水。
-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 参加:参~。~会。
- 同“欤”。
万物(萬物)wàn wù
(1).统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易·乾》:“大哉乾元,万物资始。”《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 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集论……二十餘万言。以为备天地万物古今之事,号曰《吕氏春秋》。” 唐 杜甫 《哀江头》诗:“忆昔霓旌下 南苑 ,苑中万物生颜色。” 明 王守仁 《〈大学〉问》:“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 艾青 《光的赞歌》三:“太阳啊,我们最大的光源,它从亿万万里以外的高空,向我们居住的地方输送热量,使我们这里滋长了万物,万物都对它表示景仰。”
(2).犹众人。《宋书·沈文秀传》:“﹝ 文秀 ﹞説 庆之 曰:‘主上狂暴如此,土崩将至,而一门受其宠任,万物皆谓与之同心。’” ——《漢語大詞典》
(2).犹众人。《宋书·沈文秀传》:“﹝ 文秀 ﹞説 庆之 曰:‘主上狂暴如此,土崩将至,而一门受其宠任,万物皆谓与之同心。’” ——《漢語大詞典》
违 ( 違 ) wéi
违 [ wéi ]
- 背,反,不遵守:~背。~反。~犯。~法。~抗。~章。事与愿~。
- 不见面,离别:久~。
- 邪恶,过失。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