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暂向江边泊夜舟,忽闻吹笛水边楼。

释文珦宋代〕《夜泊

暂向江边泊夜舟,忽闻吹笛水边楼。
笛声可解生愁思,自是离人有许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江边吹笛水边

暂 ( 暫 ) zàn
暂 [ zàn ]
  1. 不久,短时间:~时。~且。~缓。~停。~行办法。
  2. 猝然。
  3. 始,初:“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起”。
向 ( 曏 ) xiàng《國語辭典》

向 [ xiàng ]

  1. 北面的窗户。《说文解字·宀部》:「向,北出牖也。」《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2. 方位。如:「方向」、「晕头转向」。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四下·黔游日记》:「南北向皆有脊中亘。」
  3. 意志之归趋。如:「志向」、「意向」。
  4. 国名。周代诸侯国之一。故址约在今大陆地区山东省莒县南。
  5. 姓。如晋代有向秀。
  1. 对著、朝著。如:「向阳」、「相向」。唐·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诗:「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2. 崇尚、景仰。如:「人心向背」。《史记·卷一二○·汲黯传》:「上方向儒术,尊公孙弘。」《新唐书·卷一九七·循吏传·贾敦颐传》:「咸亨初,敦实为洛州长史,亦宽惠,人心怀向。」
  3. 偏袒、偏爱。如:「爸爸总是向著小妹。」
  4. 临近、接近。如:「向晚」。唐·白居易〈东坡种花〉诗二首之二:「东坡春向暮,树木今何如?」
  1. 昔日、从前。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唐·白居易〈琵琶行〉:「凄凄不似向前声。」
  1. 一直以来、从来。如:「向来」、「向有研究」。《三国演义·第一四回》:「臣向蒙国恩,刻思图报。」
  2. 方才、刚才。《金史·卷八五·世宗诸子传·永功传》:「向见年少妇人自水边小径去矣。」
  1. 表动作的方向、对象。如:「向前看」、「向人请教」。
江边(江边)
唐 李嘉祐 伤吴中 舞袖朝欺陌上春,歌声夜怨江边月。
唐 戴叔伦 宿灌阳滩 十月江边芦叶飞,灌阳滩冷上舟迟。
唐 王涯 琴曲歌辞 蔡氏五弄 游春曲二首 其一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唐 姚合 送崔约下第归扬州 江边道路多苔藓,尘土无由得上衣。
唐 王建 道中寄杜书记 西南东北暮天斜,巴字江边楚树花。
唐 李商隐 饮席代官妓赠两从事 新人桥上著春衫,旧主江边侧帽檐。
唐 李咸用 寄修睦上人 江边月色到岩前,此际心情必相似。
唐 司空图 自郧乡北归 回避江边同去雁,莫教惊起错南飞。
唐 郑谷 慈恩寺偶题 林下听经秋苑鹿,江边扫叶夕阳僧。
唐 张乔 七松亭 已比子真耕谷口,岂同陶令卧江边。
唐 罗隐 巫山高 暮洒朝行何所之,江边日月情无尽。  ——《骈字类编》
泊 bó/pō《國語辭典》

泊 [ bó ]

  1. 船只靠岸。如:「泊舟」、「泊岸」、「停泊」。唐·杜牧〈泊秦淮〉诗:「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2. 栖止、停留。如:「漂泊」。唐·陈子昂〈古意题徐令壁〉诗:「闻君太平世,栖泊灵台侧。」
  1. 湖沼。如:「湖泊」、「梁山泊」、「杨柳泊」。
  1. 恬静、淡默。如:「淡泊」。《后汉书·卷五○下·蔡邕传》:「明哲泊焉,不失所宁。」

泊 [ ​pò ]

  1. (一)​之又音。
夜 yè《國語辭典》

夜 [ yè ]

  1. 从天黑到天亮之间的一段时间。如:「夜以继日」、「夙兴夜寐」。《左传·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
  2. 姓。如汉代有夜龙。
  1. 昏暗的。汉·王符《潜夫论·赞学》:「是故索物于夜室者,莫良于火。」唐·卢照邻〈同崔录事哭郑员外〉诗:「夜台无晓箭,朝奠有虚尊。」
  1. 夜行。唐·苏味道〈正月十五夜〉诗:「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舟 zhōu《國語辭典》

舟 [ zhōu ]

  1. 船。如:「輕舟」、「一葉扁舟」、「逆水行舟」。《詩經·邶風·二子乘舟》:「二子乘舟,汎汎其景。」
  2. 姓。如春秋時虢國有舟之僑。
  3.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乘船。《禮記·祭義》:「壹舉足而不敢忘父母,是故道而不徑,舟而不游。」
忽 hū《國語辭典》

忽 [ hū ]

  1. 不留心、不注意。如:「忽略」、「疏忽」。唐·魏征〈论时政疏〉:「载舟覆舟,所宜深慎!奔车朽索,其可忽乎?」明·方孝孺〈深虑论〉:「然而祸常发于所忽之中,而乱常起于不足疑之事。」
  2. 轻视、瞧不起。汉·曹操〈表刘琮令〉:「蔑万里之业,忽三军之众。」唐·李白〈与韩荆州书〉:「愿君侯不以富贵而骄之,寒贱而忽之。」
  1. 突然。如:「忽喜忽忧」、「忽冷忽热」。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唐·白居易〈琵琶行〉:「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1. 快速的、一瞬间。如:「倏忽」。《左传·庄公十一年》:「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1. 姓。如明代有忽仲、忽明。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3. 出名,有名望:~人。~达。
  4. 名声:令~(好名声)。丑~。
  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6. 姓。
吹笛 chuī dí
晋 向秀 《思旧赋》序:“余与 嵇康 、 吕安 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羈之才,然 嵇 志远而疎, 吕 心旷而放,其后各以事见法……余逝将西迈,经其旧庐,于时日薄 虞渊 ,寒冰凄然,邻人有吹笛者,发声寥亮,追思曩昔游宴之好,感音而叹,故作赋云。”后因以“吹笛”为伤逝怀旧之典。 北周 庾信 《寄徐陵》诗:“莫待 山阳 路,空闻吹笛悲。” 清 钱谦益 《病榻消寒杂咏》之二二:“病树枝颠天一握,为君吹笛上高楼。”  ——《漢語大詞典》
水边(水边)
唐 曹唐 小游仙诗九十八首 其七十 东皇长女没多年,从洗金芝到水边。
唐 张乔 题友人草堂 三亩水边竹,一床琴畔书。
金 李俊民 即事 漠漠微凉风里殿,萧萧残夜水边楼。
元 吴澄 题和靖观梅图 月下水边看未足,折来更向手中看。
元 赵孟頫 赠周景远田师孟 篱下黄花为谁好,水边红树令人愁。
元 杜本 渔隐图诗为程子纯赋 山下白云缥缈,水边红树依稀。
元 袁士元 题城西书舍次韵 自笑茅檐多野意,水边栽柳翠成堆。  ——《骈字类编》
楼 ( 樓 ) lóu
楼 [ lóu ]
  1. 两层和两层以上的房屋;亦指建筑物的上层部分或有上层结构的,或指楼房的一层:~房。~梯。~道。~层。城~。岗~。阁~。~台。~船。办公~。高~大厦。
  2. 姓。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