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前举乐何须忌,薄晓曈曈初丽。
花前举乐何须忌,薄晓曈曈初丽。启户逢君娇不语。
三秋兔魄,平分留影,垂柳东边去。
镂成新玉刚为字,十二时中排第四。中酒嫌人知也未,芳名检点,春光已半,会取相迎意。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花前
唐 元稹 宿醉 朝来始向花前觉,度却醒时一夜愁。
唐 许碏 醉吟 阆苑花前是醉乡,踏翻王母九霞觞。
唐 段成式 嘲元中丞 莺里花前选孟光,东山逋客酒初狂。
唐 严恽 落花 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
唐 崔道融 对早梅寄友人二首 其二 忆得去年有遗恨,花前未醉到无花。
宋 欧阳修 啼鸟 独有花上提葫芦,劝我沽酒花前倾。
宋 王安石 午枕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宋 司马光 二十六日作真率会伯康与君从七十八岁安之七十七岁正叔七十四岁不疑七十三岁叔达七十岁光六十五岁合五百一十五岁口号成诗用安之前韵 其一 七人五百有馀岁,同醉花前今古稀。
宋 苏轼 次韵钱穆父、王仲至同赏田曹梅花 惟当此花前,醉卧黄昏月。
宋 陈师道 和王明之见寄 少陵肺病疏杯斝,想负花前载酒来。
宋 陈造 闲居十首 其二 种桃接李不辞勤,旋作花前把酒人。
宋 陆游 杂题六首 其二 莫笑花前白发新,宣和人醉庆元春。
元 马祖常 明日在罗中官园池次韵 帝里春光媚,花前可独行。
元 杨维桢 春芳曲 我欲倩游丝,花前系春阳。春阳不可系,游丝徒尔长。 ——《骈字类编》
唐 许碏 醉吟 阆苑花前是醉乡,踏翻王母九霞觞。
唐 段成式 嘲元中丞 莺里花前选孟光,东山逋客酒初狂。
唐 严恽 落花 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
唐 崔道融 对早梅寄友人二首 其二 忆得去年有遗恨,花前未醉到无花。
宋 欧阳修 啼鸟 独有花上提葫芦,劝我沽酒花前倾。
宋 王安石 午枕 午枕花前簟欲流,日催红影上帘钩。
宋 司马光 二十六日作真率会伯康与君从七十八岁安之七十七岁正叔七十四岁不疑七十三岁叔达七十岁光六十五岁合五百一十五岁口号成诗用安之前韵 其一 七人五百有馀岁,同醉花前今古稀。
宋 苏轼 次韵钱穆父、王仲至同赏田曹梅花 惟当此花前,醉卧黄昏月。
宋 陈师道 和王明之见寄 少陵肺病疏杯斝,想负花前载酒来。
宋 陈造 闲居十首 其二 种桃接李不辞勤,旋作花前把酒人。
宋 陆游 杂题六首 其二 莫笑花前白发新,宣和人醉庆元春。
元 马祖常 明日在罗中官园池次韵 帝里春光媚,花前可独行。
元 杨维桢 春芳曲 我欲倩游丝,花前系春阳。春阳不可系,游丝徒尔长。 ——《骈字类编》
举乐(舉樂)jǔ lè
奏乐。《礼记·曾子问》:“取妇之家,三日不举乐,思嗣亲也。”《韩非子·五蠹》:“司寇行刑,君为之不举乐。”《宋史·礼志二八》:“丧家輒举乐者,谴伶人。” ——《漢語大詞典》
何须(何須)hé xū
犹何必,何用。 三国 魏 曹植 《野田黄雀行》:“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敏速》:“宰相曰:‘七千可为多矣,何须万?’” 宋 贺铸 《临江仙》词:“何须绣被,来伴拥蓑眠?” 鲁迅 《华盖集·导师》:“青年又何须寻那挂着金字招牌的导师呢?” ——《漢語大詞典》
忌 jì《國語辭典》
忌 [ jì ]
动- 憎恶、妒恨。如:「妒忌」、「猜忌」。《文选·李康·运命论》:「以仲尼之谦也,而见忌于子西。」
- 怕、畏惧。如:「顾忌」、「肆无忌惮」。《左传·昭公六年》:「民知有辟,则不忌于上。」
- 禁戒。如:「忌讳」、「忌嘴」、「忌酒」、「生冷不忌」。
- 善妒的。《南史·卷四九·刘峻传》:「峻自序云:『敬通有忌妻,至于身操井臼。』」
- 亲丧之日称为「忌」。参见「忌日」、「忌辰」等条。
- 该禁戒的事。如:「犯口忌」。
薄晓(薄曉)bó xiǎo
(1).犹略知。多为谦辞。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二:“﹝ 张循王 问老卒﹞曰:‘汝会做甚事?’对曰:‘诸事薄晓,如回易之类,亦粗能之。’”
(2).拂晓。 王树枏 《武汉战纪》:“十日薄晓,再攻 汉口 市街。” ——《漢語大詞典》
(2).拂晓。 王树枏 《武汉战纪》:“十日薄晓,再攻 汉口 市街。” ——《漢語大詞典》
曈曈 tóng tóng
(1).日初出渐明貌。 唐 卢纶 《腊日观咸宁王部曲娑勒擒豹歌》:“山头曈曈日将出,山下猎围照初日。” 宋 王安石 《馀寒》诗:“曈曈扶桑日,出有万里光。” 鲁迅 《集外集·斯巴德之魂》:“初日曈曈,照 斯巴德 之郊外。”
(2).明亮貌。 南朝 梁 何逊 《苦热行》:“昔闻草木焦,今覩沙石烂。曀曀风愈静,曈曈日渐旰。” 唐 张籍 《相和歌辞·董逃行》:“ 洛阳 城头火曈曈,乱兵烧我天子宫。” 宋 范成大 《新岭》诗:“曈曈赤帜张,昱昱金鉦上。” 清 唐孙华 《夏旱述忧》诗之一:“乾埃滚滚黏青草,落日曈曈散赤氛。” ——《漢語大詞典》
(2).明亮貌。 南朝 梁 何逊 《苦热行》:“昔闻草木焦,今覩沙石烂。曀曀风愈静,曈曈日渐旰。” 唐 张籍 《相和歌辞·董逃行》:“ 洛阳 城头火曈曈,乱兵烧我天子宫。” 宋 范成大 《新岭》诗:“曈曈赤帜张,昱昱金鉦上。” 清 唐孙华 《夏旱述忧》诗之一:“乾埃滚滚黏青草,落日曈曈散赤氛。” ——《漢語大詞典》
初 chū《國語辭典》
初 [ chū ]
名- 根本、本原。《淮南子·俶真》:「是故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进取不忘其初。」
- 起源、开始。如:「年初」、「月初」、「和好如初」。唐·柳宗元〈封建论〉:「天地果无初乎?吾不得而知之也。」
- 姓。如宋代有初暐。
- 从前、原来。如:「初衷」、「初心」。
- 最先、开头。如:「初秋」、「初民」、「初雪」。
- 最低的。如:「初级」、「初等」。
- 阴历每月一日到十日,皆冠上「初」字,表上旬的。如:「初一」、「初二」。
- 第一次的。如:「初恋」、「初学」、「初试啼声」。
- 甫、刚刚。如:「初出茅庐」。《书经·召诰》:「呜呼!若生子,罔不在厥初生,自贻哲命。」《史记·卷四九·外戚世家》:「天下初定未久,继嗣不明。」
- 全、始终。用于否定句,表范围。《后汉书·卷八一·独行传·彭修传》:「受教三日,初不奉行,废命不忠,岂非过邪?」
丽 ( 麗 ) lì/lí
丽 [ lì ]
- 好看,漂亮:美~。秀~。明~。绚~。富~。~质(女子美好的品貌)。风和日~。
- 附着:附~。
- 〔高~〕朝鲜历史上的王朝,旧时习惯上沿用指称朝鲜。
- 同“罹”,遭遇。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