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为分别,觉悟自见。
普庵家宝,不著寻讨。
迷时不见,在处烦恼。
悟时无相,如日杲杲。
取舍不得,自然恰好。
谁生谁病,谁死谁老。
达人无证,凡夫颠倒。
日西道晚,日东道早。
有睛无眼,撞头磕脑。
扶篱摸壁,弃金抱草。
机关木人,弄口叫好。
线牵则动,索断则倒。
撒放闲处,如第烂藁。
本自无形,被他作造。
五彩妆来,安名立号。
只欲瞒他,何曾自保。
打闹过日,全无倚靠。
问他贵姓,口中便道。
草木李张,适来方到。
有甚急事,特来干冒。
衣食不足,莫怪聒燥。
人口不安,田园旱涝。
赚埋公祖,移坟修造。
被术人算,年月不好。
朝山拜狱,何处不到。
未尝感应,至今罗噪。
又逢卦师,胡言乱道。
速迁公祖,更改门灶。
丝蚕天旺,官禄便到。
但信八卦,阴阳最好。
公卿宰相,都是我振。
酌发稍轻,摇头摆脑。
赠他丰厚,连声道好。
因此贫穷,日夕烦恼。
雪上加霜,苦寒难保。
耳裹忽闻,普庵得道。
捻土为香,直须亲到。
行来不觉,钟声浩浩。
自心火急,无人通报。
行童不管,维那高傲。
息心定意,低声苦告。
不久之间,果见一老。
一条拄杖,披一布袄。
竖个指头,教我速道。
鼻孔辽天,眼睛潦倒。
更不说钱,也不爱宝。
不得妄想,不得作造。
但识得心,无法不到。
汝本是佛,不须别讨。
离诸名相,法身自保。
生灭本无,诸佛假号。
世出世相,全无可道。
直实一心,不空灵宝。
十方诸佛,都有裹许。
一切幻缘,此心无主。
幻化须尽,心等太虚。
识得此心,如琉璃珠。
随色影现,无著无去。
得意忘言,了更无语。
亦无可舍,亦无可取。
也不烧疏,也不化纸。
设斋无限,供养蛇鼠。
布施不明,却还沉坠。
虽是善因,能招恶理。
公子王孙,因修福慧。
持斋精进,衣食布施。
才出头来,一切整备。
岂用埋尸,卜度好地。
心若不善,一切不利。
头头作业,处处祭鬼。
枯骨消磨,神识沉坠。
生不念善,死地狱现。
在处慈悲,来生方便。
不信佛法,贫穷下贱。
万中无一,官人相现。
满山满岭,头长觜尖。
捞鱼罝鸟,历劫相煎。
无一毫善,皆是结冤。
不识父母,叫唤喧天。
贪淫杀盗,罪不可言。
阴振未满,王法牵缠。
心无一足,烦恼连天。
因何不息,澄净心田。
若不饮酒,智慧光鲜。
亲近善者,心自善妍。
若不食肉,公婆不哭。
日夕心灵,善神助福。
若不杀盗,自身无恼。
行住坐卧,心无烦恼。
若不邪淫,净行甚深。
精神勿亏,身体安宁。
若不妄言,常亲贵侣。
守口如瓶,不惊寒暑。
若不贪爱,触目便会。
见如不见,背如不背。
若不嗔痴,眼耳如泥。
天翻地覆,我自不知。
若不恶口,身如瓦狗。
人来不吠,棒打不走。
若不两舌,无事闲歇。
谁是谁非,清风明月。
若不绮语,身心一如。
所在尊贵,为人中瑞。
十般不善,在迷不见。
佛为分别,觉悟自见。
依此修行,见本来面。
大地含灵,谁敢轻贱。
心共一心,随业转变。
我若不如,只管吃现。
我令始觉,感佛方便。
翻十不善,回向十善。
永不赚你,天亦常愿。
超出三界,见佛知见。
凡夫肉眼,非明不见。
无日月灯,如黑漆面。
开眼见色,色即归空。
空中无得,恰如无见。
开眼无见。心若未了,
识业黑变。今日安乐,
逐光随现。眼光落地,
黑暗周遍。心思业显,
雷奔闪电。怕怖天地,
投谁发愿。百千刀轮,
火车掣电。一刹那间,
魂识消散。动经尘劫,
业无所间。岂比世间,
公牵私绊。哀哉众生,
尚贪吃饭。若还思死,
火急难辨。五千教典,
祠言无限。只为愚心,
习气深惯。已化闻经,
已身无难。一人了达,
与众除患。不劝不善,
恶不消散。若闻其声,
何忍食由。若见众生,
死当助哭。身衣口食,
难心自足。直至到死,
神识缠逐。随念往生,
定入毛畜。心不念佛,
镇在牢狱。心若念善,
□□□□。善果善因,
笙筝笙竹。不曾捻种,
遍地野菊。耕田得禾,
耕畲得粟。乐善天堂,
造恶地狱。善恶无差,
由心直曲。信佛拜泥,
转转昏迷。信神烧纸,
自损谷皮。信经读字,
不干心事。信道行淫,
只瞒自心。信善贪财,
到死也呆。信福杀盗,
不久恶报。信是说非,
将油洗衣。信罪不悔,
如飞蛾昧。火烁油煎,
去了又来。一似浮徒,
贪嗔痴爱。前念作福,
后念受罪。人不达理,
妄执神鬼。人不会事,
梅上添醋。急处斗急,
好做不做。见他富贵,
一心趋侍。借口一文,
还十文利。连妻带子,
为他奴婢。子细观瞻,
丈夫意气。非我不非,
是我不是。有无分定,
因果相继。懒惰贫穷,
精勤富贵。修般若多,
获慈悲惠。今生和顺,
在处恭敬。来生佛国,
开发众信。习气清净。
行住皆定。定中有慧,
慧体如镜。镜不是镜,
是非成病。失却是非,
大圆智镜。若人全会,
何垢何净。本无背面,
光明性命。性即佛性,
命即慧命。非生非老,
谁死谁病。包括有无,
无欠无剩。风动尘起,
无有不应。水陆色空,
血脉连通。微尘不透,
不成正道。影响无知,
犹如死尸。头上一劄,
却令眼眨。脚下一针,
用口呻吟。问病叫痛,
类同蠢动。将假为身,
业力所成。成应有坏,
有坏复形。成有本空,
谁解通宗。不宗为本,
无住为宗。不空不住,
无异虚空。快须荐取,
脱却樊笼。古佛今佛,
因此大通。释迦亲印,
犹如虚空。如水中月,
应物标宗。如水是体,
水月空同。有无相貌,
二相皆同。同则无碍,
有碍不中。不中非佛,
佛亦无穷。腾今耀古,
不受瞒笼。万法之母,
诸佛祖公。若人了达,
便与佛同。若人不了,
万法盲聋。犹如杂话,
枉费日工。如是家宝,
永不空空。究竟无说,
法本无空。普庵和尚,
家宝示众。
迷时不见,在处烦恼。
悟时无相,如日杲杲。
取舍不得,自然恰好。
谁生谁病,谁死谁老。
达人无证,凡夫颠倒。
日西道晚,日东道早。
有睛无眼,撞头磕脑。
扶篱摸壁,弃金抱草。
机关木人,弄口叫好。
线牵则动,索断则倒。
撒放闲处,如第烂藁。
本自无形,被他作造。
五彩妆来,安名立号。
只欲瞒他,何曾自保。
打闹过日,全无倚靠。
问他贵姓,口中便道。
草木李张,适来方到。
有甚急事,特来干冒。
衣食不足,莫怪聒燥。
人口不安,田园旱涝。
赚埋公祖,移坟修造。
被术人算,年月不好。
朝山拜狱,何处不到。
未尝感应,至今罗噪。
又逢卦师,胡言乱道。
速迁公祖,更改门灶。
丝蚕天旺,官禄便到。
但信八卦,阴阳最好。
公卿宰相,都是我振。
酌发稍轻,摇头摆脑。
赠他丰厚,连声道好。
因此贫穷,日夕烦恼。
雪上加霜,苦寒难保。
耳裹忽闻,普庵得道。
捻土为香,直须亲到。
行来不觉,钟声浩浩。
自心火急,无人通报。
行童不管,维那高傲。
息心定意,低声苦告。
不久之间,果见一老。
一条拄杖,披一布袄。
竖个指头,教我速道。
鼻孔辽天,眼睛潦倒。
更不说钱,也不爱宝。
不得妄想,不得作造。
但识得心,无法不到。
汝本是佛,不须别讨。
离诸名相,法身自保。
生灭本无,诸佛假号。
世出世相,全无可道。
直实一心,不空灵宝。
十方诸佛,都有裹许。
一切幻缘,此心无主。
幻化须尽,心等太虚。
识得此心,如琉璃珠。
随色影现,无著无去。
得意忘言,了更无语。
亦无可舍,亦无可取。
也不烧疏,也不化纸。
设斋无限,供养蛇鼠。
布施不明,却还沉坠。
虽是善因,能招恶理。
公子王孙,因修福慧。
持斋精进,衣食布施。
才出头来,一切整备。
岂用埋尸,卜度好地。
心若不善,一切不利。
头头作业,处处祭鬼。
枯骨消磨,神识沉坠。
生不念善,死地狱现。
在处慈悲,来生方便。
不信佛法,贫穷下贱。
万中无一,官人相现。
满山满岭,头长觜尖。
捞鱼罝鸟,历劫相煎。
无一毫善,皆是结冤。
不识父母,叫唤喧天。
贪淫杀盗,罪不可言。
阴振未满,王法牵缠。
心无一足,烦恼连天。
因何不息,澄净心田。
若不饮酒,智慧光鲜。
亲近善者,心自善妍。
若不食肉,公婆不哭。
日夕心灵,善神助福。
若不杀盗,自身无恼。
行住坐卧,心无烦恼。
若不邪淫,净行甚深。
精神勿亏,身体安宁。
若不妄言,常亲贵侣。
守口如瓶,不惊寒暑。
若不贪爱,触目便会。
见如不见,背如不背。
若不嗔痴,眼耳如泥。
天翻地覆,我自不知。
若不恶口,身如瓦狗。
人来不吠,棒打不走。
若不两舌,无事闲歇。
谁是谁非,清风明月。
若不绮语,身心一如。
所在尊贵,为人中瑞。
十般不善,在迷不见。
佛为分别,觉悟自见。
依此修行,见本来面。
大地含灵,谁敢轻贱。
心共一心,随业转变。
我若不如,只管吃现。
我令始觉,感佛方便。
翻十不善,回向十善。
永不赚你,天亦常愿。
超出三界,见佛知见。
凡夫肉眼,非明不见。
无日月灯,如黑漆面。
开眼见色,色即归空。
空中无得,恰如无见。
开眼无见。心若未了,
识业黑变。今日安乐,
逐光随现。眼光落地,
黑暗周遍。心思业显,
雷奔闪电。怕怖天地,
投谁发愿。百千刀轮,
火车掣电。一刹那间,
魂识消散。动经尘劫,
业无所间。岂比世间,
公牵私绊。哀哉众生,
尚贪吃饭。若还思死,
火急难辨。五千教典,
祠言无限。只为愚心,
习气深惯。已化闻经,
已身无难。一人了达,
与众除患。不劝不善,
恶不消散。若闻其声,
何忍食由。若见众生,
死当助哭。身衣口食,
难心自足。直至到死,
神识缠逐。随念往生,
定入毛畜。心不念佛,
镇在牢狱。心若念善,
□□□□。善果善因,
笙筝笙竹。不曾捻种,
遍地野菊。耕田得禾,
耕畲得粟。乐善天堂,
造恶地狱。善恶无差,
由心直曲。信佛拜泥,
转转昏迷。信神烧纸,
自损谷皮。信经读字,
不干心事。信道行淫,
只瞒自心。信善贪财,
到死也呆。信福杀盗,
不久恶报。信是说非,
将油洗衣。信罪不悔,
如飞蛾昧。火烁油煎,
去了又来。一似浮徒,
贪嗔痴爱。前念作福,
后念受罪。人不达理,
妄执神鬼。人不会事,
梅上添醋。急处斗急,
好做不做。见他富贵,
一心趋侍。借口一文,
还十文利。连妻带子,
为他奴婢。子细观瞻,
丈夫意气。非我不非,
是我不是。有无分定,
因果相继。懒惰贫穷,
精勤富贵。修般若多,
获慈悲惠。今生和顺,
在处恭敬。来生佛国,
开发众信。习气清净。
行住皆定。定中有慧,
慧体如镜。镜不是镜,
是非成病。失却是非,
大圆智镜。若人全会,
何垢何净。本无背面,
光明性命。性即佛性,
命即慧命。非生非老,
谁死谁病。包括有无,
无欠无剩。风动尘起,
无有不应。水陆色空,
血脉连通。微尘不透,
不成正道。影响无知,
犹如死尸。头上一劄,
却令眼眨。脚下一针,
用口呻吟。问病叫痛,
类同蠢动。将假为身,
业力所成。成应有坏,
有坏复形。成有本空,
谁解通宗。不宗为本,
无住为宗。不空不住,
无异虚空。快须荐取,
脱却樊笼。古佛今佛,
因此大通。释迦亲印,
犹如虚空。如水中月,
应物标宗。如水是体,
水月空同。有无相貌,
二相皆同。同则无碍,
有碍不中。不中非佛,
佛亦无穷。腾今耀古,
不受瞒笼。万法之母,
诸佛祖公。若人了达,
便与佛同。若人不了,
万法盲聋。犹如杂话,
枉费日工。如是家宝,
永不空空。究竟无说,
法本无空。普庵和尚,
家宝示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佛 fó/fú/bì/bó《國語辭典》
佛 [ fó ]
名- 佛陀的簡稱。參見「佛陀 」條。《西遊記·第八回》:「但見那三千諸佛、五百阿羅、八大金剛、無邊菩薩,一個個都執著幢幡寶蓋。」
- 參見「佛教 」條。
- 如佛一般的仁慈、和氣。如:「佛口蛇心」。
佛 [ fú ]
- 參見「仿佛 」條。
佛 [ bì ]
動- 輔佐。《詩經·周頌·敬之》:「佛時仔肩,示我顯德行。」漢·鄭玄·箋:「佛,輔也。」通「弼」。
- 姓。如春秋時魯國有佛肸,明代有佛正。
为 ( 為 爲 ) wéi/wèi
为 [ wéi ]
- 做,行,做事:~人。~时。~难。不~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 当做,认做:以~。认~。习以~常。
- 变成:成~。
- 是:十两~一斤。
- 治理,处理:~政。
- 被:~天下笑。
- 表示强调:大~恼火。
-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
- 姓。
- 替,给:~民请命。~虎作伥。~国捐躯。
- 表目的:~了。~何。
- 对,向:不足~外人道。
- 帮助,卫护。
分别 fēn bié
(1).区别;分辨。《荀子·王制》:“两者分别,则贤不肖不杂,是非不乱。” 汉 王充 《论衡·程材》:“虽 孔 墨 之材,不能分别。” 宋 苏轼 《司马温公神道碑》:“公首更詔书,以开言路,分别邪正,进退其甚者十餘人。”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当理而无私心,当理与无私心,如何分别?” 鲁迅 《野草·狗的驳诘》:“我惭愧:我终于……还不知道分别官和民;还不知道分别主和奴。”
(2).分头;各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是时郎中令 石建 为上分别言两人事。”《后汉书·袁安传》:“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餘家。” 元 耶律铸 《日将出》诗:“阴云夜合乾坤失,万象不能分别得。”《红楼梦》第四四回:“ 贾璉 又命 林之孝 将那二百银子入在流水帐上,分别添补,开销过去。”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七章:“估计他们已走出很远,就分别在独立家屋和帐篷里投了几个手榴弹。”
(3).划分。《汉书·西域传下》:“后 乌就屠 不尽归诸翎侯民众, 汉 復遣 长罗侯 惠 将三校屯 赤谷 ,因为分别其人民地界。”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六》:“此天地所以分别区域,隔絶内外也。”
(4).差别;不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王夷甫 ﹞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宋 李纲 《北归昼渡海风便波平尤觉奇绝》诗之二:“来时风浪夜喧惊,归去潮波枕席平。非是波神有分别,故教清昼看寰瀛。” 朱自清 《中国歌谣》:“本来歌谣都是原始的诗,从‘辞’而论,并无分别。”
(5).离别。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 晋 陶潜 《拟古九首》诗之三:“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元 无名氏 《梧桐叶》第一折:“临歧分别,一旦恩情成断絶。”《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直送上船,方纔分别。” 峻青 《海啸》第三章八:“这次分别,下一次还不知什么时候见面呢。”
(6).佛教语。谓凡夫之虚妄计度。 唐 白居易 《答次休上人》诗:“禪心不合生分别,莫爱餘霞嫌碧云。”
(7).谓妄加区分。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 ——《漢語大詞典》
(2).分头;各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是时郎中令 石建 为上分别言两人事。”《后汉书·袁安传》:“遂分别具奏。帝感悟,即报许,得出者四百餘家。” 元 耶律铸 《日将出》诗:“阴云夜合乾坤失,万象不能分别得。”《红楼梦》第四四回:“ 贾璉 又命 林之孝 将那二百银子入在流水帐上,分别添补,开销过去。”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七章:“估计他们已走出很远,就分别在独立家屋和帐篷里投了几个手榴弹。”
(3).划分。《汉书·西域传下》:“后 乌就屠 不尽归诸翎侯民众, 汉 復遣 长罗侯 惠 将三校屯 赤谷 ,因为分别其人民地界。”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六》:“此天地所以分别区域,隔絶内外也。”
(4).差别;不同。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王夷甫 ﹞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 宋 李纲 《北归昼渡海风便波平尤觉奇绝》诗之二:“来时风浪夜喧惊,归去潮波枕席平。非是波神有分别,故教清昼看寰瀛。” 朱自清 《中国歌谣》:“本来歌谣都是原始的诗,从‘辞’而论,并无分别。”
(5).离别。 三国 魏 曹丕 《与朝歌令吴质书》:“今果分别,各在一方。” 晋 陶潜 《拟古九首》诗之三:“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 元 无名氏 《梧桐叶》第一折:“临歧分别,一旦恩情成断絶。”《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 高赞 直送上船,方纔分别。” 峻青 《海啸》第三章八:“这次分别,下一次还不知什么时候见面呢。”
(6).佛教语。谓凡夫之虚妄计度。 唐 白居易 《答次休上人》诗:“禪心不合生分别,莫爱餘霞嫌碧云。”
(7).谓妄加区分。 宋 刘过 《水调歌头》词:“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 ——《漢語大詞典》
觉悟(覺悟)jué wù
亦作“ 觉寤 ”。
(1).觉醒。《荀子·成相》:“不觉悟,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向若二书不出,学者为古所惑,则代成聋瞽,无由觉悟也。” 金 王若虚 《题〈渊明归去来图〉》诗:“ 靖节 迷途尚尔赊,苦将觉悟向人夸。” 巴金 《新生·五月十四日》:“我像一个勇敢的战士那样坚定地演说,解释在时局变乱中劳动者应有的觉悟。”
(2).引申为觉察。 宋 司马光 《论横山疏》:“安有虏中独不觉寤,寂然无事,曾无诛讨之意乎?” 沙汀 《医生》:“老医生显得害羞地笑起来,因为他忽然觉悟出这不是布客有意同他作对,实在不该使他为难。”
(3).比喻通情达理。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七章:“今儿我和 银凤 一路从四乡回来,我看这个女子很觉悟,很正派。”
(4).自觉悔悟。《史记·韩长孺列传》:“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宋书·范晔传》:“祸败已成,犹不觉悟,退加寻省,方知自招,刻肌刻骨,何所復补。”《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然吾闻之,天之所废不骤也。逞其得志,肆其宠乐,使忘其觉悟之心,非安之也,厚其毒而降之罚也。” 郭沫若 《豕蹄·楚霸王自杀》:“一个人最怕是不觉悟,觉悟了是有办法补救的。”
(5).启发;开导。《国语·吴语》:“王若不得志於 齐 ,而以觉寤王心,而 吴国 犹世。” 汉 王充 《论衡·刺孟》:“谓 孔子 之徒、 孟子 之辈,教授后生,觉悟顽愚乎?”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今麤论事势,以相觉悟。” 宋 曾巩 《谢中书舍人表》:“方当觉悟邇遐,使遍知于上意;训齐内外,用丕变于羣心。”
(6).佛教语。谓领悟佛教的真理。 南朝 宋 谢镇之 《与顾道士书》:“若深体三界为长夜之宅,有生为大梦之主,则思觉悟之道,何贵於形骸。”《隋书·经籍志四》:“﹝ 释迦 ﹞捨太子位,出家学道,勤行精进,觉悟一切种智,而谓之佛。”《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你们老爷现在心上已脱尘网,不出三年必弃官学道,他的觉悟在你之先。”
亦作“ 觉寤 ”。 见“ 觉寤 ”。 ——《漢語大詞典》
(1).觉醒。《荀子·成相》:“不觉悟,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上》:“向若二书不出,学者为古所惑,则代成聋瞽,无由觉悟也。” 金 王若虚 《题〈渊明归去来图〉》诗:“ 靖节 迷途尚尔赊,苦将觉悟向人夸。” 巴金 《新生·五月十四日》:“我像一个勇敢的战士那样坚定地演说,解释在时局变乱中劳动者应有的觉悟。”
(2).引申为觉察。 宋 司马光 《论横山疏》:“安有虏中独不觉寤,寂然无事,曾无诛讨之意乎?” 沙汀 《医生》:“老医生显得害羞地笑起来,因为他忽然觉悟出这不是布客有意同他作对,实在不该使他为难。”
(3).比喻通情达理。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七章:“今儿我和 银凤 一路从四乡回来,我看这个女子很觉悟,很正派。”
(4).自觉悔悟。《史记·韩长孺列传》:“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宋书·范晔传》:“祸败已成,犹不觉悟,退加寻省,方知自招,刻肌刻骨,何所復补。”《续资治通鉴·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然吾闻之,天之所废不骤也。逞其得志,肆其宠乐,使忘其觉悟之心,非安之也,厚其毒而降之罚也。” 郭沫若 《豕蹄·楚霸王自杀》:“一个人最怕是不觉悟,觉悟了是有办法补救的。”
(5).启发;开导。《国语·吴语》:“王若不得志於 齐 ,而以觉寤王心,而 吴国 犹世。” 汉 王充 《论衡·刺孟》:“谓 孔子 之徒、 孟子 之辈,教授后生,觉悟顽愚乎?” 晋 孙楚 《为石仲容与孙皓书》:“今麤论事势,以相觉悟。” 宋 曾巩 《谢中书舍人表》:“方当觉悟邇遐,使遍知于上意;训齐内外,用丕变于羣心。”
(6).佛教语。谓领悟佛教的真理。 南朝 宋 谢镇之 《与顾道士书》:“若深体三界为长夜之宅,有生为大梦之主,则思觉悟之道,何贵於形骸。”《隋书·经籍志四》:“﹝ 释迦 ﹞捨太子位,出家学道,勤行精进,觉悟一切种智,而谓之佛。”《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六回:“你们老爷现在心上已脱尘网,不出三年必弃官学道,他的觉悟在你之先。”
亦作“ 觉寤 ”。 见“ 觉寤 ”。 ——《漢語大詞典》
自见(自見)zì xiàn
自我表白;显露自己。 汉 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垂空文以自见。” 宋 曾巩 《赠职方员外郎苏君墓志铭》:“然古之人,亦不必皆能自见,而卒有传於后者,以世有发明之者耳。” 明 方孝孺 《复郑好义书》之二:“所贵乎君子者,以能兼容并蓄,使才智者有以自见,而愚不肖者有以自全。”
(1).犹自知。《庄子·骈拇》:“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2).自然可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四·艳歌行一》:“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后之作者,在据事跡实録,则善恶自见。” ——《漢語大詞典》
(1).犹自知。《庄子·骈拇》:“吾所谓明者,非谓其见彼也,自见而已矣。”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家有敝帚,享之千金,斯不自见之患也。”
(2).自然可见。《三国志·魏志·王肃传》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读书百遍而义自见。”《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四·艳歌行一》:“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唐 韩愈 《答刘秀才论史书》:“后之作者,在据事跡实録,则善恶自见。”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