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漏传长乐未央静,月泻甘泉太液秋。

释云贲宋代〕《颂古二十七首

漏传长乐未央静,月泻甘泉太液秋。
夜半乐声回步辇,唤回三十六宫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长乐未央甘泉太液

漏 lòu《國語辭典》

漏 [ lòu ]

  1. 古代的一種計時器。《說文解字·水部》:「漏,以銅受水刻節,晝夜百節。」《紅樓夢·第五四回》:「或緊或慢,或如殘漏之滴,或如迸豆之疾。」
  2. 空孔、隙縫。《淮南子·脩務》:「禹耳參漏,是謂大通。」漢·高誘·注:「漏,穴也。」
  3. 常流膿水、不能收口的膿瘍。如:「痔漏」。《太平廣記·卷二六六·崔祕》:「醫療至經年,其鏃自出,其瘡成漏,終身不痊。」
  4. 姓。如明代有漏瑜。
  1. 液體自縫中流出或滲入。如:「漏雨」、「漏油」。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床頭屋漏無乾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2. 洩露。如:「走漏消息」。《左傳·僖公二年》:「齊寺人貂始漏師于多魚。」晉·杜預·注:「傳言貂於此始擅貴寵,漏洩桓公軍事,為齊亂張本。」
  3. 遺忘、疏略。如:「遺漏」。《隋書·卷二五·刑法志》:「彪約所製,無刑法篇;臧、蕭之書,又多漏略。」
  4. 逃避。如:「漏稅」。
  5. 誘引。《水滸傳·第八八回》:「原來番將不輸,特地耍賣個破綻,漏他來趕。」
  1. 破爛、簡陋。《荀子·儒效》:「雖隱於窮閻漏屋,人莫不貴之,道誠存也。」宋·陸游 〈夢中作詩〉:「斷碑零落苔俱遍,漏壁微茫字半存。」
传 ( 傳 ) chuán/zhuàn
传 [ chuán ]
  1. 转(zhuǎn )授,递:~递。~输。~戒。~统。言~身教。
  2. 推广,散布:宣~。流~。~名。~奇(➊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➋中国明、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➌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
传 [ zhuàn ]
  1. 解说经义的文字:经~。《左~》。
  2. 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小~。自~。纪~。~记。~略。树碑立~。
  3. 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中心的文学作品:《水浒~》。
  4. 古代设于驿站的房舍,亦指驿站上所备的马车:~舍(供来往行人居住的旅舍)。
长乐(長樂)cháng lè
(1).永久快乐。《韩非子·功名》:“以尊主御忠臣,则长乐生而功名成。” 汉 焦赣 《易林·小畜之夬》:“如鱼逢水,长乐受喜。” 清 龚自珍 《以金石文字拓本寄秦恩复》诗:“如作器者言词良,长生长乐乐未央。”
(2).指 长乐宫 。 汉 班固 《西都赋》:“自 未央 而连 桂宫 ,北弥 明光 而亘 长乐 。”
(3).用以泛指宫殿。 唐 钱起 《赠阙下裴舍人》诗:“ 长乐 鐘声花外尽, 龙池 柳色雨中深。” 清 陈维嵩 《鹊花翻·春夜听客弹琵琶作隋唐平话》词:“依稀 长乐 夜乌啼,分明 湓浦 邻船话。”参见“ 长乐宫 ”。
(4).见“ 长乐坡 ”。  ——《漢語大詞典》
未央 wèi yāng
(1).未半。《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 朱熹 集传:“央,中也。”《汉书·外戚传上·孝武李夫人》:“託沉阴以壙久兮,惜蕃华之未央。” 颜师古 注:“未央,犹未半也。言年岁未半而早落蕃华,故痛惜之。” 宋 苏轼 《竹间亭小酌怀欧阳叔弼季默》诗:“盎盎春欲动,瀲瀲夜未央。” 柔石 《别》:“夜未央,人声寥寂……于是青年叫了一叫,含糊地问:‘什么时候?’‘十一点四十五分,离半夜只差一刻。’”
(2).不久,不远。《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絶灭。” 王冰 注:“央,久也,远也。” 清 龚自珍 《燕昭王求仙台赋》:“有气自东南隅来者,冉冉兮若青云之始翔,蔼蔼兮若初日之未央。”
(3).未尽;无已。《楚辞·离骚》:“及年岁之未晏兮,时亦犹其未央。” 王逸 注:“央,尽也。”《汉书·礼乐志》:“灵殷殷,烂扬光。延寿命,永未央。” 唐 皎然 《陇头水》诗之二:“ 秦 陇 逼 氐 羌 ,征人去未央。” 宋 秦观 《虞氏夫人墓志铭》:“惟夫人,胄 东阳 。嬪德门,家有光。命虽絶,庆未央。” 明 屠隆 《綵毫记·远谪夜郎》:“感吾皇,感吾皇,天恩高广……愿万岁千秋,圣寿未央。”
(4).无边无际。《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王安石 注:“荒兮其未央哉,道之荒大而莫知畔岸。” 高亨 注:“荒兮其未央,犹云茫茫无极耳。”《楚辞·九歌·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灵连蜷兮既留,烂昭昭兮未央。”《白雪遗音·南词·义侠英雄》:“义侠英雄美少年,艳阳春景未央天。出门游玩长生乐,緑暗红稀翡翠园。”
(5). 汉 代官名。
(6).见“ 未央宫 ”。
(7).本为 汉 宫名,借指宫殿。 宋 苏轼 《秋兴》诗之三:“楼前夜月低韦曲,云里车声出未央。” 宋 李纲 《次韵季弟善权阻雪古风》:“忆昔 宣和 全盛年,嘉瑞应期来自天。千官朝贺未央里,仰视龙尾垂蜿蜒。” 清 孙枝蔚 《旧宫人》诗:“宫衣叠后未开箱,梦里承恩入未央。”  ——《漢語大詞典》
静 ( 靜 ) jìng《國語辭典》
  1. 「静 」的异体字。
月 yuè《國語辭典》

月 [ yuè ]

  1. 月亮、月球。如:「新月」、「殘月」、「日月星辰」。
  2. 月球繞行地球一周所需的時間。十二個月為一年。
  3. 月光。唐·杜甫〈夢李白〉詩二首之一:「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4. 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有十二個月。如:「這個企劃案花了數月時間才完成。」
  5. 姓。如明代有月文憲。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圓形像月亮的。如:「月餅」。《新唐書·卷一三六·李光弼傳》:「治塹溝,築月城以守。」
  2. 每月的。如:「月會」、「月刊」、「月薪」。
泻 ( 瀉 ) xiè
泻 [ xiè ]
  1. 液体很快地流:倾~。
  2. 排出稀屎:~肚。~药。
甘泉 gān quán
(1).甜美的泉水。《荀子·尧问》:“其犹土也,深抇之而得甘泉焉。” 唐 骆宾王 《灵泉颂》:“冥契动天,甘泉涌地。泠泠无极,烝烝不匱。” 许地山 《换巢鸾凤》:“但愿人间一切血泪和汗点,一洒出来就同雨点一样化做甘泉。”
(2).指美好的水泉。 宋 曾巩 《齐州北水门记》:“ 济南 多甘泉,名闻者以十数。”
(3).宫名。故址在今 陕西 淳化 西北 甘泉山 。本 秦 宫。 汉武帝 增筑扩建,在此朝诸侯王,飨外国客;夏日亦作避暑之处。《三辅黄图·甘泉宫》:“一曰 云阳宫 …… 始皇 二十七年作 甘泉宫 及前殿,筑甬道自 咸阳 属之。 汉武帝 建元 中增广之。周回一十九里,中有 牛首山 ,望见 长安城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朕亦当法 孝武皇帝 也,如此则 甘泉 、 建章 可復兴矣。” 唐 李郢 《江上逢王将军》诗:“虬鬚憔悴羽林郎,曾入 甘泉 侍 武皇 。”
(4).宫名。 五代 后汉 离宫名。见《新五代史·南汉世家·刘隐》
(5).赋名。 汉 扬雄 撰。《汉书·扬雄传上》:“﹝上﹞召 雄 待詔 承明 之庭。正月,从上 甘泉 还,奏《甘泉赋》以风……天子异焉。”后因以“甘泉”喻指进献主上而受到赏识的文章。 唐 孟浩然 《题长安主人壁》诗:“欲随 平子 去,犹未献《甘泉》。” 明 杨珽 《龙膏记·旅况》:“拂青萍白日寒,禁不住气冲碧汉,竟何年遇主奏《甘泉》?”
(6). 汉 粮仓名。《通典·食货十一》:“入粟 甘泉 ,不復告緡。” 明 李贽 《富国名臣总前论》:“又於京师置平準以平物价……不待加赋而国用自足, 太仓 、 甘泉 一岁皆满。”  ——《漢語大詞典》
太液 tài yè
(1).古池名。 汉 太液池 ,在 陕西省 长安县 西。 武帝 元封 元年(公元前110年)开凿,周回十顷。池中筑 渐台 ,高二十馀丈;又起三山,以象 瀛洲 、 蓬莱 、 方丈 三神山,刻金石为鱼龙奇禽异兽之属。 汉 班固 《西都赋》:“前唐中而后 太液 。”参阅《三辅黄图》卷四。
(2).古池名。 唐 太液池 ,在 大明宫 中 含凉殿 后,中有 太液亭 。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八:“鶯歌闻 太液 ,凤吹遶 瀛洲 。”参阅 清 《嘉庆一统志·西安府二·大明宫》
(3).古池名。 元 、 明 、 清 太液池 即今 北京 故宫 西华门 外的 北海 、 中海 、 南海 三海。 元 时名 西华潭 。 清 称 太液池 。南北四里,东西二百馀步,池上跨长桥,旧有石牌坊,东西对峙,东曰玉蝀,西曰金鼇。桥北称 北海 ,桥南称 中海 ,其中 瀛台 以南称 南海 。上源自 玉泉山 合西北诸水,由 地安门 水门流入。  ——《漢語大詞典》
秋 qiū《國語辭典》

秋 [ qiū ]

  1. 一年四季中的第三季。農曆為七、八、九月,陽曆為九、十、十一月。如:「秋天」、「秋季」、「中秋」、「深秋」、「一葉知秋」。唐·杜甫〈登高〉詩:「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2. 年。古代年的長度以二次秋收為準,故以秋代表年。如:「千秋萬世」、「一日不見,如隔三秋。」唐·劉禹錫〈蜀先主廟〉詩:「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
  3. 時候。如:「多事之秋」。《文選·諸葛亮·出師表》:「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4. 姓。如清代有秋瑾。
  1. 喻衰老。宋·陸游〈南鄉子·早歲入皇州〉詞:「三十年來真一夢,堪愁。客路蕭蕭兩鬢秋。」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