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不昧因果,得脱野狐。

释智愚宋代〕《颂古一百首 其三十一

不落因果,突出野狐。人心似铁,官法如炉。不昧因果,得脱野狐。

顶上无骨,颔下有须。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不昧因果得脱野狐

不昧 bù mèi
(1).不忘。《逸周书·王会》:“佩之令之不昧。” 孔晁 注:“不昧,不忘也。” 唐 杜甫 《催宗文树鸡栅》诗:“不昧风雨晨,乱离减忧慼。” 宋 曾巩 《左仆射门下侍郎王珪追封三代并妻制》:“尚其不昧,服此茂恩。”
(2).不晦暗,明亮。《老子》:“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3).不损坏;不湮灭。 南朝 宋 谢惠连 《雪赋》:“玄阴凝,不昧其洁。” 唐 杜甫 《迴棹》诗:“吾家碑不昧, 王氏 井依然。” 冰心 《〈寄小读者〉四版自序》:“感谢上帝,在我最初一灵不昧的入世之日,已予我以心灵永久的皈依和寄托。”  ——《漢語大詞典》
因果 yīn guǒ
(1).佛教语。谓因缘和果报。根据佛教轮回之说,种什么因,结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涅槃经·遗教品一》:“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梁书·范缜传》:“贵贱虽復殊途,因果竟在何处?”《说岳全传》第一回:“善哉,善哉!原来有此一段因果!”参见“ 因果报应 ”。
(2).指原因和结果及其相互关系。 毛泽东 《反对本本主义》:“因为他们有丰富的经验,不但懂得现状,而且明白因果。”  ——《漢語大詞典》
得脱 de tuō
(1).谓得以脱身。《宋书·谢晦传》:“ 晦 虑不得去,甚忧惶,及发 新亭 ,顾望 石头城 ,喜曰:‘今得脱矣!’”
(2).佛教语。谓得以脱去生死之苦。《未曾有因缘经》卷下:“偿因缘毕,自当得脱。”《正法念处经·地狱品十》:“若恶业尽,无气烂坏於彼地狱,尔乃得脱。”  ——《漢語大詞典》
野狐 yě hú
(1).即狐狸。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州桥夜市》:“ 王楼 前貛儿野狐肉,脯鷄。”
(2).见“ 野狐禪 ”。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