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天迷迷,地密密。

李贺唐代〕《公无出门

天迷迷,地密密。
熊虺食人魂,雪霜断人骨。
嗾犬狺狺相索索,舐掌偏宜佩兰客。
帝遣乘轩灾自息,玉星点剑黄金轭。
我虽跨马不得还,历阳湖波大如山。
毒虬相视振金环,狻猊猰貐吐馋涎。
鲍焦一世披草眠,颜回廿九鬓毛斑。
颜回非血衰,鲍焦不违天;
天畏遭衔啮,所以致之然。
分明犹惧公不信,公看呵壁书问天。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天迷地密

天迷
魏书邢峦传从征汉北峦在新野后至高祖曰伯王天迷其心鬼惑其虑守危邦固迷主乃至如此峦曰新野既摧众城悉溃唯有伯玉不识危机平殄之辰事在旦夕  ——《骈字类编》
迷 mí《國語辭典》

迷 [ mí ]

  1. 困惑、惑乱。如:「财迷心窍」。《易经·坤卦》:「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
  2. 媚惑。《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序》:「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警世通言·卷二八·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奉劝世人休爱色,爱色之人被色迷。」
  3. 分不清方向。如:「迷路」。《左传·哀公二年》:「晋赵鞅纳卫大子于戚,宵迷。」
  4. 沉醉、陶醉。如:「著迷」、「入迷」、「沉迷」。
  1. 分辨不清、令人困惑的。如:「迷途」、「迷宫」。
  2. 心中昏乱、意识模糊。如:「意乱情迷」。
  1. 心醉于某种事物的人。如:「影迷」、「球迷」、「歌迷」。
地密
宋 陆游 送杜起莘殿院出守遂宁 军容地密宁当议,陛下恩深不忍欺。  ——《骈字类编》
密 mì《國語辭典》

密 [ mì ]

  1. 不稀疏的。如:「稠密」、「綿密」、「濃密」。
  2. 不宣露的。如:「隱密」、「密函」、「密令」。《易經·繫辭上》:「幾事不密則害成。」
  3. 暱近的、親近的。如:「親密」、「密友」。
  4. 細微周到。如:「細密」、「周密」、「嚴密」。
  1. 隱藏不公開的事。如:「保密」、「祕密」、「機密」。
  2. 姓。如漢代有密忠。
  1. 暗中。如:「密報」、「密告」、「密訪」。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