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玉芽 yù yá
(1).嫩芽的美称。 唐 王贞白 《洗竹》诗:“锦籜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饌称清虚。”此指嫩笋。 宋 赵汝砺 《北苑别录·细色第三纲》:“御苑玉芽、小芽,十二水,八宿火,正贡一百斤。”此指上品芽茶。《群音类选·渔樵记·剪綵为花》:“香腻水仙花,翠带凝粧露玉芽。”
(2).喻幼儿。 唐 白居易 《谈氏外孙生三日喜是男偶吟成篇》:“玉芽珠颗小男儿,罗荐兰汤浴罢时。”一本作“ 玉牙 ”。 ——《漢語大詞典》
(2).喻幼儿。 唐 白居易 《谈氏外孙生三日喜是男偶吟成篇》:“玉芽珠颗小男儿,罗荐兰汤浴罢时。”一本作“ 玉牙 ”。 ——《漢語大詞典》
开手(開手)kāi shǒu
(1).离手。 唐 孟郊 《读经》诗:“驛驛不开手,鏗鏗闻异铃。”
(2).开始学武。《水浒传》第三回:“ 史进 看了,却认的他,原来是教 史进 开手的师父,叫做 打虎将 李忠 。”
(3).请人办事的酬劳。 明 王錂 《春芜记·定计》:“今日先奉开手银五两,日后成事,重重谢你。”《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 张藎 ﹞向婆子低低説道:‘有个女子……特来相求,去通个信儿。若説法得与我一会,决不忘恩。今日先有十两白物在此,送你开手。事成之后,还有十两。’”《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张远 在袖儿里摸出两锭银子,放在香桌上道:‘这银子权当开手,事若成就,盖菴盖殿,随师父的意。’”
(4).开始动手、着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选剧》:“故开手学戏,必宗古本。”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到中山公园,径向约定的一个僻静处所, 寿山 已先到,略一休息,便开手对译《小约翰》。” ——《漢語大詞典》
(2).开始学武。《水浒传》第三回:“ 史进 看了,却认的他,原来是教 史进 开手的师父,叫做 打虎将 李忠 。”
(3).请人办事的酬劳。 明 王錂 《春芜记·定计》:“今日先奉开手银五两,日后成事,重重谢你。”《醒世恒言·陆五汉硬留合色鞋》:“﹝ 张藎 ﹞向婆子低低説道:‘有个女子……特来相求,去通个信儿。若説法得与我一会,决不忘恩。今日先有十两白物在此,送你开手。事成之后,还有十两。’”《古今小说·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张远 在袖儿里摸出两锭银子,放在香桌上道:‘这银子权当开手,事若成就,盖菴盖殿,随师父的意。’”
(4).开始动手、着手。 清 李渔 《闲情偶寄·演习·选剧》:“故开手学戏,必宗古本。” 鲁迅 《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到中山公园,径向约定的一个僻静处所, 寿山 已先到,略一休息,便开手对译《小约翰》。” ——《漢語大詞典》
爪 zhǎo/zhuǎ《國語辭典》
爪 [ zhǎo ]
名- 人類手、腳的指甲。如:「指爪」、「腳爪」。
- 動物的掌和趾。如:「雞爪」、「鴨爪」。
- 器具的腳。如:「這盤子有三個爪。」
- 二一四部首之一。
爪 [ zhuǎ ]
- 參見「爪子 」條。
酥颗(酥颗)
白居易阿崔诗玉芽开手爪酥颗点䏎肤 ——《骈字类编》
点 ( 點 ) diǎn
点 [ diǎn ]
- 细小的痕迹或物体:~滴。斑~。~子(➊液体的小滴,如“水~~”;➋小的痕迹,如“油~~”;➌打击乐器演奏时的节拍,如“鼓~~”;➍主意,办法,如“请大家出~~”;➎最能说明问题的关键地方,如“话没有说到~~上”)。
- 几何学上指没有长、宽、厚而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两条线相交处或线段的两端。
- 数学上表示小数部分开始的符号(.),称“小数点”,如“231.4”。
- 量词,用于小的或少的:两三~雨。几~泪水。
- 一定的位置或限度:地~。起~。极~。居民~。
- 项,部分,方面:优~。要~。特~。
- 汉字笔形之一(丶):~画。三~水。
- 加上点子,引申为修饰:标~。评~。~缀。画龙~睛。
- 使一点一滴地落下或发出:~种。~射(自动武器有间歇的射击)。~眼药。
- 一落一起或一触即离的动作:~头。~穴。
- 引火:~火(亦喻挑起是非,制造事端)。
- 查对:~数。~名。~卯(旧时称官衙、军伍卯时开始办公、操练,官员查点人数)。
- 指定,选派:~菜。~将(jiàng )。听众~播。
- 指示,启发:指~。~拨。
- 计时的单位:更~(分为五更,一更又分五点)。三更三~。钟~。
- 污:~污。~辱(使受污辱)。
- 指正餐以外的暂时充饥,亦指糕饼一类的食物:~心(“心”读轻声)。~补(吃少量的食品解饿。“补”读轻声)。
- 同“踮”。
肌肤(肌膚)jī fū
(1).肌肉与皮肤。《礼记·礼运》:“故礼义也者,人之大端也,所以讲信脩睦,而固人之肌肤之会,筋骸之束也。”《史记·孝文本纪》:“夫刑至断支体,刻肌肤,终身不息,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岂称为民父母之意哉!” 唐 杜甫 《哀王孙》诗:“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十三章:“入夏的夜气在这山野之间仍然散布着一种浸人肌肤的森凉。”
(2).喻最亲近或亲密者。犹骨肉。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杯》:“《春秋》不讥其前,而顾讥其后,必以三年之丧,肌肤之情也。”《汉书·叙传上》:“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不立 戚夫人 子。” 清 梅曾亮 《杨忠武公赞》:“公以宿威,首执 楚 俘,提军 陕 略,斩虺搜狐,死士百人,爱同肌肤。” ——《漢語大詞典》
(2).喻最亲近或亲密者。犹骨肉。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玉杯》:“《春秋》不讥其前,而顾讥其后,必以三年之丧,肌肤之情也。”《汉书·叙传上》:“高四皓之名,割肌肤之爱。”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不立 戚夫人 子。” 清 梅曾亮 《杨忠武公赞》:“公以宿威,首执 楚 俘,提军 陕 略,斩虺搜狐,死士百人,爱同肌肤。”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