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清金石揭天地,事在世间人不知。
玉箫金瑟发商声,桑叶枯干海水清。
净扫蓬莱山下路,略邀王母话长生。
上元元日豁明堂,五帝望空拜玉皇。
万树琪花千圃药,心知不敢辄形相。
骑龙重过玉溪头,红叶还春碧水流。
省得壶中见天地,壶中天地不曾秋。
真王未许久从容,立在花前别甯封。
手把玉箫头不举,自愁如醉倚黄龙。
金殿无人锁绛烟,玉郎并不赏丹田。
白龙蹀躞难回跋,争下红绡碧玉鞭。
玄洲草木不知黄,甲子初开浩劫长。
无限万年年少女,手攀红树满残阳。
宫阙重重闭玉林,昆仑高辟彩云深。
黄龙掉尾引郎去,使妾月明何处寻。
风满涂山玉蕊稀,赤龙闲卧鹤东飞。
紫梨烂尽无人吃,何事韩君去不归。
武帝徒劳厌暮年,不曾清净不精专。
上元少女绝还往,满灶丹成白玉烟。
百辟朝回闭玉除,露风清宴桂花疏。
西归使者骑金虎,亸鞚垂鞭唱步虚。
南斗阑珊北斗稀,茅君夜著紫霞衣。
朝骑白鹿趁朝去,凤押笙歌逐后飞。
焚香独自上天坛,桂树风吹玉简寒。
长怕嵇康乏仙骨,与将仙籍再寻看。
冰屋朱扉晓未开,谁将金策扣琼台。
碧花红尾小仙犬,闲吠五云嗔客来。
酒酽春浓琼草齐,真公饮散醉如泥。
朱轮轧轧入云去,行到半天闻马嘶。
白石山中自有天,竹花藤叶隔溪烟。
朝来洞口围棋了,赌得青龙直几钱。
海水西飞照柏林,青云斜倚锦云深。
水风暗入古山叶,吹断步虚清磬音。
玉诏新除沈侍郎,便分茅土镇东方。
不知今夕游何处,侍从皆骑白凤凰。
洞里烟霞无歇时,洞中天地足金芝。
月明朗朗溪头树,白发老人相对棋。
饥即餐霞闷即行,一声长啸万山青。
穿花渡水来相访,珍重多才阮步兵。
东妃闲著翠霞裙,自领笙歌出五云。
清思密谈谁第一,不过邀取小茅君。
月影悠悠秋树明,露吹犀簟象床轻。
嫔妃久立帐门外,暗笑夫人推酒声。
九天天路入云长,燕使何由到上方。
玉女暗来花下立,手挼裙带问昭王。
玉皇赐妾紫衣裳,教向桃源嫁阮郎。
烂煮琼花劝君吃,恐君毛鬓暗成霜。
花底休倾绿玉卮,云中含笑向安期。
穷阳有数不知数,大似人间年少儿。
玉色雌龙金络头,真妃骑出纵闲游。
昆仑山上桃花底,一曲商歌天地秋。
偷来洞口访刘君,缓步轻抬玉线裙。
细擘桃花逐流水,更无言语倚彤云。
西汉夫人下太虚,九霞裙幅五云舆。
欲将碧字相教示,自解盘囊出素书。
天上鸡鸣海日红,青腰侍女扫朱宫。
洗花蒸叶滤清酒,待与夫人邀五翁。
汗漫真游实可奇,人间天上几人知。
周王不信长生话,空使苌弘碧泪垂。
青锦缝裳绿玉珰,满身新带五云香。
闲依碧海攀鸾驾,笑就苏君觅橘尝。
鹤不西飞龙不行,露干云破洞箫清。
少年仙子说闲事,遥隔彩云闻笑声。
洞里烟深木叶粗,乘风使者降玄都。
隔花相见遥相贺,擎出怀中赤玉符。
芝蕙芸花烂漫春,瑞香烟露湿衣巾。
玉童私地夸书札,偷写云谣暗赠人。
天上邀来不肯来,人间双鹤又空回。
秦皇汉武死何处,海畔红桑花自开。
紫羽麾幢下玉京,却邀真母入三清。
白龙久住浑相恋,斜倚祥云不肯行。
鹤叫风悲竹叶疏,谁来五岭拜云车。
人间肉马无轻步,踏破先生一卷书。
夜降西坛宴已终,花残月榭雾朦胧。
谁游八海门前过,空洞一声风雨中。
忘却教人锁后宫,还丹失尽玉壶空。
嫦娥若不偷灵药,争得长生在月中。
旸谷先生下宴时,月光初冷紫琼枝。
凄清金石揭天地,事在世间人不知。
共爱初平住九霞,焚香不出闭金华。
白羊成队难收拾,吃尽溪头巨胜花。
酒尽香残夜欲分,青童拜问紫阳君。
月光悄悄笙歌远,马影龙声归五云。
海树灵风吹彩烟,丹陵朝客欲升天。
无央公子停鸾辔,笑泥娇妃索玉鞭。
八景风回五凤车,昆仑山上看桃花。
若教使者沽春酒,须觅馀杭阿母家。
叔卿遍览九天春,不见人间故旧人。
怪得蓬莱山下水,半成沙土半成尘。
欲饮尊中云母浆,月明花里合笙簧。
更教小奈将龙去,便向金坛取阮郎。
海上桃花千树开,麻姑一去不知来。
辽东老鹤应慵惰,教探桑田便不回。
昨夜相邀宴杏坛,等闲乘醉走青鸾。
红云塞路东风紧,吹破芙蓉碧玉冠。
云鹤冥冥去不分,落花流水恨空存。
不知玉女无期信,道与留门却闭门。
采女平明受事回,暗交丹契锦囊开。
欲书密诏防人见,佯喝青虬使莫来。
太一元君昨夜过,碧云高髻绾婆娑。
手抬玉策红于火,敲断金鸾使唱歌。
碧瓦彤轩月殿开,九天花落瑞风来。
玉皇欲著红龙衮,亲唤金妃下手裁。
长房自贵解飞翻,五色云中独闭门。
看却桑田欲成海,不知还往几人存。
赤龙停步彩云飞,共道真王海上归。
千岁红桃香破鼻,玉盘盛出与金妃。
碧海灵童夜到时,徒劳相唤上琼池。
因循天子能闲事,纵与青龙不解骑。
且欲留君饮桂浆,九天无事莫推忙。
青龙举步行千里,休道蓬莱归路长。
侍女亲擎玉酒卮,满卮倾酒劝安期。
等闲相别三千岁,长忆水边分枣时。
万岁蛾眉不解愁,旋弹清瑟旋闲游。
忽闻下界笙箫曲,斜倚红鸾笑不休。
去住楼台一任风,十三天洞暗相通。
行厨侍女炊何物,满灶无烟玉炭红。
风动闲天清桂阴,水精帘箔冷沉沉。
西妃少女多春思,斜倚彤云尽日吟。
王母相留不放回,偶然沉醉卧瑶台。
凭君与向萧郎道,教著青龙取妾来。
绛节笙歌绕殿飞,紫皇欲到五云归。
细腰侍女瑶花外,争向红房报玉妃。
闻君新领八霞司,此别相逢是几时。
妾有一觥云母酒,请君终宴莫推辞。
方士飞轩驻碧霞,酒寒风冷月初斜。
不知谁唱归春曲,落尽溪头白葛花。
方朔朝来到我家,欲将灵树出丹霞。
三千年后知谁在,拟种红桃待放花。
水满桑田白日沈,冻云干霰湿重阴。
辽东归客闲相过,因话尧年雪更深。
朝回相引看红鸾,不觉风吹鹤氅偏。
好是兴来骑白鹤,文妃为伴上重天。
公子闲吟八景文,花南拜别上阳君。
金鞭遥指玉清路,龙影马嘶归五云。
一百年中是一春,不教日月辄移轮。
金鳌头上蓬莱殿,唯有人间炼骨人。
笑擎云液紫瑶觥,共请云和碧玉笙。
花下偶然吹一曲,人间因识董双成。
东皇长女没多年,从洗金芝到水边。
无事伴他棋一局,等闲输却卖花钱。
红草青林日半斜,闲乘小凤出彤霞。
略寻旧路过西国,因得冰园一尺瓜。
树下星沉月欲高,前溪水影湿龙毛。
洞天云冷玉花发,公子尽披双锦袍。
紫水风吹剑树寒,水边年少下红鸾。
未知百一穷阳数,略请先生止的看。
武皇含笑把金觥,更请霓裳一两声。
护帐宫人最年少,舞腰时挈绣裙轻。
琼树扶疏压瑞烟,玉皇朝客满花前。
东风小饮人皆醉,短尾青龙枕水眠。
彤阁钟鸣碧鹭飞,皇君催熨紫霞衣。
丹房玉女心慵甚,贪看投壶不肯归。
昆仑山上自鸡啼,羽客争升碧玉梯。
因驾五龙看较艺,白鸾功用不如妻。
沙野先生闭玉虚,焚香夜写紫微书。
供承童子闲无事,教剉琼花喂白驴。
云陇琼花满地香,碧沙红水遍朱堂。
外人欲压长生籍,拜请飞琼报玉皇。
玉洞长春风景鲜,丈人私宴就芝田。
笙歌暂向花间尽,便是人间一万年。
青童传语便须回,报道麻姑玉蕊开。
沧海成尘等闲事,且乘龙鹤看花来。
绛树彤云户半开,守花童子怪人来。
青牛卧地吃琼草,知道先生朝未回。
石洞沙溪二十年,向明杭日夜朝天。
白矾烟尽水银冷,不觉小龙床下眠。
紫微深锁敞丹轩,太帝亲谈不死门。
从此百寮俱拜后,走龙鞭虎下昆仑。
云衫玉带好威仪,三洞真人入奏时。
频着金鞭打龙角,为嗔西去上天迟。
太子真娥相领行,当天合曲玉箫清。
梨花新折东风软,犹在缑山乐笑声。
洞里月明琼树风,画帘青室影朦胧。
香残酒冷玉妃睡,不觉七真归海中。
青苑红堂压瑞云,月明闲宴九阳君。
不知昨夜谁先醉,书破明霞八幅裙。
东溟两度作尘飞,一万年来会面稀。
千树梨花百壶酒,共君论饮莫论诗。
沧海令抛即未能,且缘鸾鹤立相仍。
蔡家新妇莫嫌少,领取真珠三五升。
溪影沉沙树影清,人家皆踏五音行。
可怜三十六天路,星月满空琼草青。
北斗西风吹白榆,穆公相笑夜投壶。
花前玉女来相问,赌得青龙许赎无。
九天王母皱蛾眉,惆怅无言倚桂枝。
悔不长留穆天子,任将妻妾住瑶池。
暂随凫伯纵闲游,饮鹿因过翠水头。
宫殿寂寥人不见,碧花菱角满潭秋。
新授金书八素章,玉皇教妾主扶桑。
与君一别三千岁,却厌仙家日月长。
八海风凉水影高,上卿教制赤霜袍。
蛟丝玉线难裁割,须借玉妃金剪刀。
海上风来吹杏枝,昆仑山上看花时。
红龙锦襜黄金勒,不是元君不得骑。
绛阙夫人下北方,细环清佩响丁当。
攀花笑入春风里,偷折红桃寄阮郎。
净扫蓬莱山下路,略邀王母话长生。
上元元日豁明堂,五帝望空拜玉皇。
万树琪花千圃药,心知不敢辄形相。
骑龙重过玉溪头,红叶还春碧水流。
省得壶中见天地,壶中天地不曾秋。
真王未许久从容,立在花前别甯封。
手把玉箫头不举,自愁如醉倚黄龙。
金殿无人锁绛烟,玉郎并不赏丹田。
白龙蹀躞难回跋,争下红绡碧玉鞭。
玄洲草木不知黄,甲子初开浩劫长。
无限万年年少女,手攀红树满残阳。
宫阙重重闭玉林,昆仑高辟彩云深。
黄龙掉尾引郎去,使妾月明何处寻。
风满涂山玉蕊稀,赤龙闲卧鹤东飞。
紫梨烂尽无人吃,何事韩君去不归。
武帝徒劳厌暮年,不曾清净不精专。
上元少女绝还往,满灶丹成白玉烟。
百辟朝回闭玉除,露风清宴桂花疏。
西归使者骑金虎,亸鞚垂鞭唱步虚。
南斗阑珊北斗稀,茅君夜著紫霞衣。
朝骑白鹿趁朝去,凤押笙歌逐后飞。
焚香独自上天坛,桂树风吹玉简寒。
长怕嵇康乏仙骨,与将仙籍再寻看。
冰屋朱扉晓未开,谁将金策扣琼台。
碧花红尾小仙犬,闲吠五云嗔客来。
酒酽春浓琼草齐,真公饮散醉如泥。
朱轮轧轧入云去,行到半天闻马嘶。
白石山中自有天,竹花藤叶隔溪烟。
朝来洞口围棋了,赌得青龙直几钱。
海水西飞照柏林,青云斜倚锦云深。
水风暗入古山叶,吹断步虚清磬音。
玉诏新除沈侍郎,便分茅土镇东方。
不知今夕游何处,侍从皆骑白凤凰。
洞里烟霞无歇时,洞中天地足金芝。
月明朗朗溪头树,白发老人相对棋。
饥即餐霞闷即行,一声长啸万山青。
穿花渡水来相访,珍重多才阮步兵。
东妃闲著翠霞裙,自领笙歌出五云。
清思密谈谁第一,不过邀取小茅君。
月影悠悠秋树明,露吹犀簟象床轻。
嫔妃久立帐门外,暗笑夫人推酒声。
九天天路入云长,燕使何由到上方。
玉女暗来花下立,手挼裙带问昭王。
玉皇赐妾紫衣裳,教向桃源嫁阮郎。
烂煮琼花劝君吃,恐君毛鬓暗成霜。
花底休倾绿玉卮,云中含笑向安期。
穷阳有数不知数,大似人间年少儿。
玉色雌龙金络头,真妃骑出纵闲游。
昆仑山上桃花底,一曲商歌天地秋。
偷来洞口访刘君,缓步轻抬玉线裙。
细擘桃花逐流水,更无言语倚彤云。
西汉夫人下太虚,九霞裙幅五云舆。
欲将碧字相教示,自解盘囊出素书。
天上鸡鸣海日红,青腰侍女扫朱宫。
洗花蒸叶滤清酒,待与夫人邀五翁。
汗漫真游实可奇,人间天上几人知。
周王不信长生话,空使苌弘碧泪垂。
青锦缝裳绿玉珰,满身新带五云香。
闲依碧海攀鸾驾,笑就苏君觅橘尝。
鹤不西飞龙不行,露干云破洞箫清。
少年仙子说闲事,遥隔彩云闻笑声。
洞里烟深木叶粗,乘风使者降玄都。
隔花相见遥相贺,擎出怀中赤玉符。
芝蕙芸花烂漫春,瑞香烟露湿衣巾。
玉童私地夸书札,偷写云谣暗赠人。
天上邀来不肯来,人间双鹤又空回。
秦皇汉武死何处,海畔红桑花自开。
紫羽麾幢下玉京,却邀真母入三清。
白龙久住浑相恋,斜倚祥云不肯行。
鹤叫风悲竹叶疏,谁来五岭拜云车。
人间肉马无轻步,踏破先生一卷书。
夜降西坛宴已终,花残月榭雾朦胧。
谁游八海门前过,空洞一声风雨中。
忘却教人锁后宫,还丹失尽玉壶空。
嫦娥若不偷灵药,争得长生在月中。
旸谷先生下宴时,月光初冷紫琼枝。
凄清金石揭天地,事在世间人不知。
共爱初平住九霞,焚香不出闭金华。
白羊成队难收拾,吃尽溪头巨胜花。
酒尽香残夜欲分,青童拜问紫阳君。
月光悄悄笙歌远,马影龙声归五云。
海树灵风吹彩烟,丹陵朝客欲升天。
无央公子停鸾辔,笑泥娇妃索玉鞭。
八景风回五凤车,昆仑山上看桃花。
若教使者沽春酒,须觅馀杭阿母家。
叔卿遍览九天春,不见人间故旧人。
怪得蓬莱山下水,半成沙土半成尘。
欲饮尊中云母浆,月明花里合笙簧。
更教小奈将龙去,便向金坛取阮郎。
海上桃花千树开,麻姑一去不知来。
辽东老鹤应慵惰,教探桑田便不回。
昨夜相邀宴杏坛,等闲乘醉走青鸾。
红云塞路东风紧,吹破芙蓉碧玉冠。
云鹤冥冥去不分,落花流水恨空存。
不知玉女无期信,道与留门却闭门。
采女平明受事回,暗交丹契锦囊开。
欲书密诏防人见,佯喝青虬使莫来。
太一元君昨夜过,碧云高髻绾婆娑。
手抬玉策红于火,敲断金鸾使唱歌。
碧瓦彤轩月殿开,九天花落瑞风来。
玉皇欲著红龙衮,亲唤金妃下手裁。
长房自贵解飞翻,五色云中独闭门。
看却桑田欲成海,不知还往几人存。
赤龙停步彩云飞,共道真王海上归。
千岁红桃香破鼻,玉盘盛出与金妃。
碧海灵童夜到时,徒劳相唤上琼池。
因循天子能闲事,纵与青龙不解骑。
且欲留君饮桂浆,九天无事莫推忙。
青龙举步行千里,休道蓬莱归路长。
侍女亲擎玉酒卮,满卮倾酒劝安期。
等闲相别三千岁,长忆水边分枣时。
万岁蛾眉不解愁,旋弹清瑟旋闲游。
忽闻下界笙箫曲,斜倚红鸾笑不休。
去住楼台一任风,十三天洞暗相通。
行厨侍女炊何物,满灶无烟玉炭红。
风动闲天清桂阴,水精帘箔冷沉沉。
西妃少女多春思,斜倚彤云尽日吟。
王母相留不放回,偶然沉醉卧瑶台。
凭君与向萧郎道,教著青龙取妾来。
绛节笙歌绕殿飞,紫皇欲到五云归。
细腰侍女瑶花外,争向红房报玉妃。
闻君新领八霞司,此别相逢是几时。
妾有一觥云母酒,请君终宴莫推辞。
方士飞轩驻碧霞,酒寒风冷月初斜。
不知谁唱归春曲,落尽溪头白葛花。
方朔朝来到我家,欲将灵树出丹霞。
三千年后知谁在,拟种红桃待放花。
水满桑田白日沈,冻云干霰湿重阴。
辽东归客闲相过,因话尧年雪更深。
朝回相引看红鸾,不觉风吹鹤氅偏。
好是兴来骑白鹤,文妃为伴上重天。
公子闲吟八景文,花南拜别上阳君。
金鞭遥指玉清路,龙影马嘶归五云。
一百年中是一春,不教日月辄移轮。
金鳌头上蓬莱殿,唯有人间炼骨人。
笑擎云液紫瑶觥,共请云和碧玉笙。
花下偶然吹一曲,人间因识董双成。
东皇长女没多年,从洗金芝到水边。
无事伴他棋一局,等闲输却卖花钱。
红草青林日半斜,闲乘小凤出彤霞。
略寻旧路过西国,因得冰园一尺瓜。
树下星沉月欲高,前溪水影湿龙毛。
洞天云冷玉花发,公子尽披双锦袍。
紫水风吹剑树寒,水边年少下红鸾。
未知百一穷阳数,略请先生止的看。
武皇含笑把金觥,更请霓裳一两声。
护帐宫人最年少,舞腰时挈绣裙轻。
琼树扶疏压瑞烟,玉皇朝客满花前。
东风小饮人皆醉,短尾青龙枕水眠。
彤阁钟鸣碧鹭飞,皇君催熨紫霞衣。
丹房玉女心慵甚,贪看投壶不肯归。
昆仑山上自鸡啼,羽客争升碧玉梯。
因驾五龙看较艺,白鸾功用不如妻。
沙野先生闭玉虚,焚香夜写紫微书。
供承童子闲无事,教剉琼花喂白驴。
云陇琼花满地香,碧沙红水遍朱堂。
外人欲压长生籍,拜请飞琼报玉皇。
玉洞长春风景鲜,丈人私宴就芝田。
笙歌暂向花间尽,便是人间一万年。
青童传语便须回,报道麻姑玉蕊开。
沧海成尘等闲事,且乘龙鹤看花来。
绛树彤云户半开,守花童子怪人来。
青牛卧地吃琼草,知道先生朝未回。
石洞沙溪二十年,向明杭日夜朝天。
白矾烟尽水银冷,不觉小龙床下眠。
紫微深锁敞丹轩,太帝亲谈不死门。
从此百寮俱拜后,走龙鞭虎下昆仑。
云衫玉带好威仪,三洞真人入奏时。
频着金鞭打龙角,为嗔西去上天迟。
太子真娥相领行,当天合曲玉箫清。
梨花新折东风软,犹在缑山乐笑声。
洞里月明琼树风,画帘青室影朦胧。
香残酒冷玉妃睡,不觉七真归海中。
青苑红堂压瑞云,月明闲宴九阳君。
不知昨夜谁先醉,书破明霞八幅裙。
东溟两度作尘飞,一万年来会面稀。
千树梨花百壶酒,共君论饮莫论诗。
沧海令抛即未能,且缘鸾鹤立相仍。
蔡家新妇莫嫌少,领取真珠三五升。
溪影沉沙树影清,人家皆踏五音行。
可怜三十六天路,星月满空琼草青。
北斗西风吹白榆,穆公相笑夜投壶。
花前玉女来相问,赌得青龙许赎无。
九天王母皱蛾眉,惆怅无言倚桂枝。
悔不长留穆天子,任将妻妾住瑶池。
暂随凫伯纵闲游,饮鹿因过翠水头。
宫殿寂寥人不见,碧花菱角满潭秋。
新授金书八素章,玉皇教妾主扶桑。
与君一别三千岁,却厌仙家日月长。
八海风凉水影高,上卿教制赤霜袍。
蛟丝玉线难裁割,须借玉妃金剪刀。
海上风来吹杏枝,昆仑山上看花时。
红龙锦襜黄金勒,不是元君不得骑。
绛阙夫人下北方,细环清佩响丁当。
攀花笑入春风里,偷折红桃寄阮郎。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凄清(淒清)qī qīng
凄凉冷清。 清 江炳炎 《忆旧游·送杨耘谷游江楚诸胜》词:“别后悽清意,问隔窗梅影,谁伴黄昏?”
(1).凄凉冷清。 晋 潘岳 《秋兴赋》:“月朣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凄,一本作“ 凄 ”。 唐 赵嘏 《长安晚秋》诗:“云物凄清拂曙流, 汉 家宫闕动高秋。” 清 马銮 《闻蛩》诗:“秋夜已凄清,空阶尔復鸣。”
(2).谓凄凉孤寂。 南朝 梁 何逊 《与崔录事别兼叙携手》诗:“闻离常屑涕,是别尽凄清。” 唐 刘孝孙 《咏笛》:“调高时慷慨,曲变或凄清。” 清 纳兰性德 《洞仙歌·咏黄葵》词:“何必诉凄清,为爱秋光,被几日西风吹瘦。”
凄凉冷清。 晋 潘岳 《秋兴赋》:“月朣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四:“日色薄晚,阴云四垂,松风凄清,境物可怖。” 鲁迅 《彷徨·在酒楼上》:“深冬雪后,风景凄清。”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三章:“弯弯的上弦月渐渐西沉,涧水哗哗地流着,这凄清的月光照着他的苍白的脸孔。” ——《漢語大詞典》
(1).凄凉冷清。 晋 潘岳 《秋兴赋》:“月朣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凄,一本作“ 凄 ”。 唐 赵嘏 《长安晚秋》诗:“云物凄清拂曙流, 汉 家宫闕动高秋。” 清 马銮 《闻蛩》诗:“秋夜已凄清,空阶尔復鸣。”
(2).谓凄凉孤寂。 南朝 梁 何逊 《与崔录事别兼叙携手》诗:“闻离常屑涕,是别尽凄清。” 唐 刘孝孙 《咏笛》:“调高时慷慨,曲变或凄清。” 清 纳兰性德 《洞仙歌·咏黄葵》词:“何必诉凄清,为爱秋光,被几日西风吹瘦。”
凄凉冷清。 晋 潘岳 《秋兴赋》:“月朣朧以含光兮,露凄清以凝冷。” 宋 无名氏 《异闻总录》卷四:“日色薄晚,阴云四垂,松风凄清,境物可怖。” 鲁迅 《彷徨·在酒楼上》:“深冬雪后,风景凄清。”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三章:“弯弯的上弦月渐渐西沉,涧水哗哗地流着,这凄清的月光照着他的苍白的脸孔。” ——《漢語大詞典》
金石 jīn shí
(1).金和美石之属。《大戴礼记·劝学》:“故天子藏珠玉,诸侯藏金石,大夫畜犬马,百姓藏布帛。”
(2).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坚固、刚强,心志的坚定、忠贞。《荀子·劝学》:“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后汉书·独行传序》:“或志刚金石,而剋扞於强御。” 宋 杨万里 《程泰之尚书龙学挽词》:“相逢便金石,一别几春秋。” 清 梁章钜 《退庵笔记·摄生》:“若常令少小之緼袍,不至於甚厚,则必咸保金石,而寿比南山矣。”
(3).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墨子·兼爱下》:“以其所书於竹帛,鏤於金石,琢於槃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孙诒让 间诂:“《吕氏春秋·求人》篇云:‘功绩铭乎金石,著于槃盂。’ 高 注云:‘金,鐘鼎也;石,丰碑也。’” 唐 韩愈 《平淮西碑》:“既还奏,羣臣请纪圣功,被之金石。” 清 戴名世 《〈傅天集〉序》:“扬厉无前之伟绩,可以勒之金石,垂於无穷。”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 始皇 始东巡郡县,羣臣乃相与诵其功德,刻于金石,以垂后世。”
(4).常用以比喻不朽。 汉 陆贾 《新语·至德》:“而欲建金石之功,终传不絶之世,岂不难哉!”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
(5).指钟磬一类乐器。《国语·楚语上》:“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 韦昭 注:“金,钟也;石,磬也。”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唐 司空图 《连珠》:“金石之悬已扣,孰谓识微;风云之候未形,罕知能制。”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一:“诗至于动天地……正谓播诸乐歌,有此效耳。然中世亦有因筦絃金石造歌以被之。”
(6).指钟磬发出的乐声。 唐 张乔 《宴边将》诗:“一曲《梁州》金石清,边风萧颯动江城。”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时闻洞中泉滴声,良久一滴,清如金石。”
(7).常用以比喻诗文音调铿锵,文辞优美。 南朝 梁 沈约 《怀旧诗·伤谢朓》:“吏部信才杰,文峯振奇响。调与金石偕,思逐风云上。” 唐 韩愈 《荆州唱和诗序》:“鏗鏘发金石,幽眇感鬼神。”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有四炼》:“谐会五音,清便宛转,宫商迭奏,金石相宣。” 清 郑燮 《题程羽宸黄山诗卷》诗:“赋诗数十篇,才思何阔朗。刻画宠金石,鏗鏘叶平上。”
(8).指古代用金属、石头制成的兵器。《周礼·秋官·职金》:“凡国有大故而用金石,则掌其令。” 郑玄 注:“用金石者,作枪雷椎椁之属。”
(9).指古代丹药。《旧唐书·裴潾传》:“况金石皆含酷烈热毒之性……臣愿所有金石,鍊药人及所荐之人皆先服一年,以考其真伪,则自然明验矣。” 明 李贽 《藏书·因时大臣·谢安》:“譬如人有虚怯之症……不遽试以金石之药,攻劫之剂。” ——《漢語大詞典》
(2).常用以比喻事物的坚固、刚强,心志的坚定、忠贞。《荀子·劝学》:“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后汉书·独行传序》:“或志刚金石,而剋扞於强御。” 宋 杨万里 《程泰之尚书龙学挽词》:“相逢便金石,一别几春秋。” 清 梁章钜 《退庵笔记·摄生》:“若常令少小之緼袍,不至於甚厚,则必咸保金石,而寿比南山矣。”
(3).指古代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之属。《墨子·兼爱下》:“以其所书於竹帛,鏤於金石,琢於槃盂,传遗后世子孙者知之。” 孙诒让 间诂:“《吕氏春秋·求人》篇云:‘功绩铭乎金石,著于槃盂。’ 高 注云:‘金,鐘鼎也;石,丰碑也。’” 唐 韩愈 《平淮西碑》:“既还奏,羣臣请纪圣功,被之金石。” 清 戴名世 《〈傅天集〉序》:“扬厉无前之伟绩,可以勒之金石,垂於无穷。”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五篇:“ 始皇 始东巡郡县,羣臣乃相与诵其功德,刻于金石,以垂后世。”
(4).常用以比喻不朽。 汉 陆贾 《新语·至德》:“而欲建金石之功,终传不絶之世,岂不难哉!” 三国 魏 曹植 《与杨德祖书》:“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
(5).指钟磬一类乐器。《国语·楚语上》:“而以金石匏竹之昌大、嚣庶为乐。” 韦昭 注:“金,钟也;石,磬也。”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金石震而色变,骨肉悲而心死。” 唐 司空图 《连珠》:“金石之悬已扣,孰谓识微;风云之候未形,罕知能制。” 宋 王灼 《碧鸡漫志》卷一:“诗至于动天地……正谓播诸乐歌,有此效耳。然中世亦有因筦絃金石造歌以被之。”
(6).指钟磬发出的乐声。 唐 张乔 《宴边将》诗:“一曲《梁州》金石清,边风萧颯动江城。”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六:“时闻洞中泉滴声,良久一滴,清如金石。”
(7).常用以比喻诗文音调铿锵,文辞优美。 南朝 梁 沈约 《怀旧诗·伤谢朓》:“吏部信才杰,文峯振奇响。调与金石偕,思逐风云上。” 唐 韩愈 《荆州唱和诗序》:“鏗鏘发金石,幽眇感鬼神。”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有四炼》:“谐会五音,清便宛转,宫商迭奏,金石相宣。” 清 郑燮 《题程羽宸黄山诗卷》诗:“赋诗数十篇,才思何阔朗。刻画宠金石,鏗鏘叶平上。”
(8).指古代用金属、石头制成的兵器。《周礼·秋官·职金》:“凡国有大故而用金石,则掌其令。” 郑玄 注:“用金石者,作枪雷椎椁之属。”
(9).指古代丹药。《旧唐书·裴潾传》:“况金石皆含酷烈热毒之性……臣愿所有金石,鍊药人及所荐之人皆先服一年,以考其真伪,则自然明验矣。” 明 李贽 《藏书·因时大臣·谢安》:“譬如人有虚怯之症……不遽试以金石之药,攻劫之剂。” ——《漢語大詞典》
揭天 jiē tiān
谓声音高入天际。 前蜀 尹鹗 《金浮图》词:“玉立纤腰,一片揭天歌吹。” 宋 王清惠 《满江红》词:“忽一声,鼙鼓揭天来,繁华歇。” 明 陈所闻 《懒画眉·燕子矶即事》曲之一:“ 江 城日暮酒船迴,揭天簫鼓中流沸,我笑傲烟霞醉不归。” ——《漢語大詞典》
地 dì/de《國語辭典》
地 [ dì ]
名- 人类万物栖息生长的场所。有时直接指地球。如:「大地」、「天地」、「地心」。《易经·系辞下》:「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 陆地。如:「高地」、「洼地」、「山地」、「地下水」。唐·李白〈静夜思〉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田地、土地。如:「耕地」、「荒地」、「薄地」、「地尽其利」。
- 场所。如:「发祥地」、「目的地」、「根据地」、「所在地」、「置之死地而后生。」
- 区域。如:「本地」、「外地」、「腹地」、「殖民地」、「台湾各地」。
- 地位、位置。如:「留余地」、「易地而处」。《晋书·卷八四·王恭传》:「自负才地高华,恒有宰辅之望。」
- 心意、意志的领域。如:「颇有见地。」《宋史·卷四三八·儒林传·何基传》:「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
- 本质、质地、底子。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譬五色之锦,各以本采为地矣。」
- 路程。如:「这里距离省城约有三十里地。」唐·李白〈妾薄命〉诗:「长门一步地,不肯暂回车。」
- 用于副词语尾。如:「忽地」、「蓦地」。
- 置于「立」、「坐」、「卧」等动词之后。相当于「著」。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山门下立地,看有甚么人来?」
地 [ de ]
助- 结构助词。用在副词之后。如:「慢慢地吃」、「好好地玩」、「雨势渐渐地小了。」同「的 」。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名-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在 zài《國語辭典》
在 [ zài ]
动- 存、存活。如:「健在」、「精神永在」。《论语·学而》:「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
- 居于、处于。如:「在任」、「在位」、「在职进修」。《易经·乾卦·九三》:「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
- 决定、依靠。如:「事在人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观察。《书经·舜典》:「在璿玑玉衡,以齐七政。」《礼记·文王世子》:「食上必在视寒暖之节。」
-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如:「我在听音乐。」、「妹妹在唱歌。」
- 表示时间。如:「他喜欢在晚上看书。」
- 表示处所、位置。如:「人生在世」、「他不在家」。
- 表示范畴。如:「在心理学方面的研究,他是个杰出的专家。」
- 居所、处所。《汉书·卷六·武帝纪》:「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辽史·卷三一·营卫志上》:「无日不营,无在不卫。」
- 姓。如晋代有在育。
世间(世間)shì jiān
人世间;世界上。《百喻经·观作瓶喻》:“诸佛大龙出,雷音徧世间。” 晋 陶潜 《饮酒》诗之三:“有饮不肯饮,但顾世间名。” 唐 裴铏 《崑崙奴》:“其警如神,其猛如虎,即 曹州 孟海 之犬也。世间非老奴不能毙此犬耳。” 宋 陆游 《高枕》诗:“高枕闲看古篆香,世间万事本茫茫。” 明 袁宏道 《寄散木》:“凡艺到极精处,皆可成名,强如世间浮泛诗文百倍。” 杨朔 《滇池边上》:“自古以来,人们常有个梦想,但愿世间花不谢,叶不落,一年到头永远是春天。” ——《漢語大詞典》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不 bù/fǒu《國語辭典》
不 [ bù ]
副- 否定詞。有不是、未、非等義。如:「不能」、「不法」、「不久」、「不容易」、「不好吃」、「拿不動」。
- 與「就」連用,表示有所選擇的意思。如:「晚上回到家的消遣,不是看書,就是聽音樂。」
- 用於句末,表示疑問的語氣。如:「醫生,請問他的身體狀況好不?」
- 用來加強語氣,往往與「好」字連用。如:「這齣戲好不精彩!」、「誤會澄清了,心情好不輕鬆!」
- 置於句中,用來調整音節,沒有特殊含義。《詩經·小雅·車攻》:「徒御不驚,大庖不盈。」漢·毛亨·傳:「不驚,驚也;不盈,盈也。」《楚辭·宋玉·招魂》:「被文服 纖,麗而不奇些。」漢·王逸·注:「不奇,奇也。」
- (「不」字在去聲字之前,變讀為陽平。)
不 [ fōu ]
名- 姓。如晉朝有不準。
不 [ fǒu ]
助- 表示否定。《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上問曰:『道軍所來,聞鼂錯死,吳楚罷不?』」同「否 」。
- 表示疑問、未定。晉·陶淵明〈遊斜川〉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唐·李白〈秋浦歌〉一七首之一:「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同「否 」。
不 [ fū ]
名- 花萼上的蒂。《詩經·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
知 zhī/zhì《國語辭典》
知 [ zhī ]
动- 明白、了解、察觉。如:「相知相许」。唐·李绅〈古风〉诗二首之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 识别、区别。《礼记·乐记》:「知乐则几于礼矣。」《淮南子·修务》:「孪子之相似者,唯其母能知之。」
- 相交、交往。《左传·昭公四年》:「公孙明知叔孙于齐。」《荀子·不苟》:「君子易知而难狎。」
- 招待、礼遇、赏识。《南史·卷一九·谢灵运传》:「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慎惋。」唐·岑参〈北庭西郊候封大夫受降回军献上〉诗:「何幸一书生,忽蒙国士知。」
- 掌管、主持。《国语·越语》:「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新唐书·卷八五·王世充传》:「帝爱昵之,拜江都通守,兼知宫监事。」
- 识见、学问。如:「求知」、「真知灼见」。《论语·子罕》:「吾有知乎哉?无知也。」
- 意识、感觉。《荀子·王制》:「草木有生而无知。」汉·范缜〈神灭论〉:「手等亦应能有痛痒之知。」
- 知己、朋友。如:「故知」、「旧雨新知」。
知 [ zhì ]
名- 智慧。《论语·里仁》:「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礼记·中庸》:「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同「智 」。
- 姓。如春秋时晋国有知䓨。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