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尘满(尘满)
刘克庄 诗 梅醭朝衣尘满靴,曾穿细仗对延和。 ——《分类字锦》
一 yī《國語辭典》
一 [ yī ]
名- 自然數的開始。如:「一、二、三……。」大寫作「壹」。阿拉伯數字作「1」。
- 姓。如明代有一炫宗。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單個。如:「一人」、「一物兩用」。
- 相同、一致。如:「一模一樣」、「大小不一」。
- 專注的。如:「一心一意」、「專一不變」。
- 全、滿、整。如:「一身是汗」、「一屋子人」、「一身是膽」。
- 每、各。如:「一班五十人」、「一頁六百字」、「共派八隊,一隊二十人。」
- 一次。如:「一而再,再而三。」《禮記·中庸》:「人一能之,己百之。」
- 另外的。如:「蟬,一名知了。」、「番茄,一名西紅柿。」
- 統一。《孟子·梁惠王上》:「不嗜殺人者能一之。」
- 才、剛剛。如:「一聽就懂」、「天一亮,他就起來。」
- 偶然。如:「一不小心」、「一不留神」。
- 表示加強的動作或突然的現象。如:「把頭一扭」、「用手一摸」、「天氣一涼,就感冒了。」
- 概括。如:「一般來說」。
- 每每、每逢。如:「一想到那件事,她總是笑個不停。」
- 放在二疊字動詞之間,表行為是不費力或嘗試性的。如:「雙手動一動」、「問一問」、「隨便說一說」。
- 事物的某方面。如:「一則以喜,一則以憂。」、「一不沾親,二不帶故。」
- 竟、乃。表示事出意外。如:「一至於斯」。《史記·卷六八·商君傳》:「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 皆。《荀子·勸學》:「端而言,蠕而動,一可以為法則。」
- 表示程度,加強語氣。《文選·古詩十九首·西北有高樓》:「上有絃歌聲,音響一何悲 。」《戰國策·燕策一》:「因仰而弔齊王桉戈而郤曰:『此一何慶弔相隨之速也?』」
- 或。《莊子·應帝王》:「泰氏其臥徐徐,其覺于于,一以己為馬,一以己為牛。」
- (「一」字單用或在一詞一句的末尾,念陰平聲;在去聲字前,念陽平聲;在陰平、 陽平、上聲之前,念去聲。)
絣 bēng/bīng/pēng《國語辭典》
絣 [ bēng ]
名- 古代氐人以不同颜色丝线混织成的布匹。《说文解字·糸部》:「絣,氐人殊缕布也。」
- 编织。如:「絣绣」。明·袁宏道〈舒大家志石铭〉:「朝絣暮织,为余叔督家政,甚勤苦。」
- 延续。《后汉书·卷四○·班彪传下》:「将絣万嗣,炀洪晖,奋景炎,扇遗风,播芳烈。」
- 缠、捆。《水浒传·第二○回》:「身穿一领黑绿罗袄,下面腿絣护膝。」《喻世明言·卷一五·史弘肇龙虎君臣会》:「罪人入狱,教狱子絣在廊上。」
文绣(文繡)wén xiù
(1).刺绣华美的丝织品或衣服。《墨子·节葬下》:“文绣素练,大鞅万领。”《三国志·吴志·华覈传》:“废华采,去文绣,未必无美人也。” 明 唐顺之 《雁训》:“且令闻被躬,安事文绣哉?” 梁启超 《论支那独立之实力与日本东方政策》:“若欲与之联结以保大局,是犹被文绣於粪壤,蒸沙而欲其成饭也。”
(2).犹刺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 宋 叶适 《高夫人墓志铭》:“夫人智能通南北之俗,自文绣工巧,下至炊爨烦辱,皆身亲之。”
(3).辞藻华丽。 王国维 《文学小言》:“故文绣的文学之不足为真文学也,与餔餟的文学同。” ——《漢語大詞典》
(2).犹刺绣。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序志》:“饰羽尚画,文绣鞶帨,离本弥甚。” 宋 叶适 《高夫人墓志铭》:“夫人智能通南北之俗,自文绣工巧,下至炊爨烦辱,皆身亲之。”
(3).辞藻华丽。 王国维 《文学小言》:“故文绣的文学之不足为真文学也,与餔餟的文学同。”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