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伫立(佇立)zhù lì
亦作“伫立”。
(1).久立。《诗·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唐 孟浩然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诗:“衡门犹未掩,佇立望夫君。”
(2).泛指站立。《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计 河南 诸军,朝夕北向, 恒 魏 之亡,可佇立而须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壁》:“倾耳佇立,若有听察。”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愫芳 佇立发痴。” 柯云路 《三千万》:“ 丁猛 凝视着窗外伫立了一会儿。” ——《漢語大詞典》
(1).久立。《诗·邶风·燕燕》:“瞻望弗及,佇立以泣。” 唐 孟浩然 《游精思观回王白云在后》诗:“衡门犹未掩,佇立望夫君。”
(2).泛指站立。《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二年》:“计 河南 诸军,朝夕北向, 恒 魏 之亡,可佇立而须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画壁》:“倾耳佇立,若有听察。”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愫芳 佇立发痴。” 柯云路 《三千万》:“ 丁猛 凝视着窗外伫立了一会儿。” ——《漢語大詞典》
伤神(傷神)shāng shén
(1).耗损精神。《韩非子·解老》:“故以 詹子 之察,苦心伤神,而后与五尺之愚童子同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养气》:“志盛者思鋭以胜劳,气衰者虑密以伤神。” 唐 韦应物 《汉武帝杂歌》之二:“ 柏梁 沉饮自伤神,犹闻驻颜七十春。” 巴金 《探索与回忆·说梦》:“人说做梦伤神,又说做梦精神得不到休息,等于不睡。”
(2).伤心。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造分手而衔涕,咸寂寞而伤神。” 唐 杨炯 《温江县令任冕神道碑》:“佳人不再, 荀奉倩 之伤神,赤子无期, 潘安仁 之惨慟。” 宋 梅尧臣 《范饶州夫人挽词》之一:“江边有孤鹤,嘹唳独伤神。” 郭沫若 《恢复·归来》:“她来时有时竟不敢和我见面,只坐在偏僻处,望着我伤神。” ——《漢語大詞典》
(2).伤心。 南朝 梁 江淹 《别赋》:“造分手而衔涕,咸寂寞而伤神。” 唐 杨炯 《温江县令任冕神道碑》:“佳人不再, 荀奉倩 之伤神,赤子无期, 潘安仁 之惨慟。” 宋 梅尧臣 《范饶州夫人挽词》之一:“江边有孤鹤,嘹唳独伤神。” 郭沫若 《恢复·归来》:“她来时有时竟不敢和我见面,只坐在偏僻处,望着我伤神。” ——《漢語大詞典》
无奈(無奈)wú nài
亦作“ 无柰 ”。
(1).谓无可奈何。《战国策·秦策二》:“ 楚 惧而不进, 韩 必孤,无柰 秦 何矣!” 南朝 陈 徐陵 《洛阳道》诗之一:“ 潘郎 车欲满,无奈掷花何?” 宋 惠洪 《冷斋夜话·东坡属对》:“识之。然无奈其好吟诗。”《西游记》第五八回:“弟子无奈,只得投奔 南海 ,见 观音 诉苦。” 杨朔 《十年》:“万般无奈, 周大爷 又拉着家口上了矿山。”
(2).犹无比。 宋 苏舜钦 苏舜元 《丙子仲冬紫阁寺联句》:“松竹高无奈,烟嵐翠不胜。” 宋 苏辙 《次韵毛君九日》:“手拈霜菊香无奈,面拂江风酒自开。”
(3).犹可惜。用于句首,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而不能实现预期的愿望或意图。 宋 张元干 《念奴娇》词:“笑捻黄花,重题黄叶,无奈归期促。”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六》:“ 文懿 力为之言。 阳明 曰:‘无奈报功本已上矣。’”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三章:“本来要是真能成了亲,也好了;无奈 银凤 娘老子死也不同意。” ——《漢語大詞典》
(1).谓无可奈何。《战国策·秦策二》:“ 楚 惧而不进, 韩 必孤,无柰 秦 何矣!” 南朝 陈 徐陵 《洛阳道》诗之一:“ 潘郎 车欲满,无奈掷花何?” 宋 惠洪 《冷斋夜话·东坡属对》:“识之。然无奈其好吟诗。”《西游记》第五八回:“弟子无奈,只得投奔 南海 ,见 观音 诉苦。” 杨朔 《十年》:“万般无奈, 周大爷 又拉着家口上了矿山。”
(2).犹无比。 宋 苏舜钦 苏舜元 《丙子仲冬紫阁寺联句》:“松竹高无奈,烟嵐翠不胜。” 宋 苏辙 《次韵毛君九日》:“手拈霜菊香无奈,面拂江风酒自开。”
(3).犹可惜。用于句首,表示由于某种原因而不能实现预期的愿望或意图。 宋 张元干 《念奴娇》词:“笑捻黄花,重题黄叶,无奈归期促。” 明 何良俊 《四友斋丛说·史六》:“ 文懿 力为之言。 阳明 曰:‘无奈报功本已上矣。’” 柳青 《铜墙铁壁》第三章:“本来要是真能成了亲,也好了;无奈 银凤 娘老子死也不同意。” ——《漢語大詞典》
轻寒(輕寒)qīng hán
微寒。 南朝 梁简文帝 《与萧临川书》:“零雨送秋,轻寒迎节。江枫晓落,林叶初黄。” 明 刘基 《春晓》诗:“踈雨随风过,轻寒薄暮归。” 胡怀琛 《春日寄家兄闽中》诗:“薄酒成孤坐,轻寒悵远离。” ——《漢語大詞典》
著 zhù/zhuó/zhe《國語辭典》
著 [ zhù ]
动- 显露、表现。《礼记·大学》:「揜其不善而著其善。」
- 标举、标示。《礼记·祭法》:「帝喾能序星辰以著众。」《汉书·卷六○·杜周传》:「若此,则流言消释,疑惑著明。」
- 撰述、写作。《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于是老子迺著书上下篇。」《文选·曹丕·与吴质书》:「著《中论》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
- 记载。《墨子·明鬼下》:「周人从者莫不见,远者莫不闻,著在周之春秋。」《左传·襄公二十三年》:「初,斐豹隶也,著于丹书。」
- 文章、作品的通称。如:「名著」、「巨著」。
- 《诗经·齐风》的篇名。共三章。根据〈诗序〉:「〈著〉,刺时也。」或亦指嫁者即事之诗。首章三句为:「俟我于著乎而,充耳以素乎而,尚之以琼华乎而。」著,与宁通,指门屏之间。而,语尾助词,无义。充耳,以玉塞耳。以素,系以素丝。尚,加也。琼华,美玉。
- 显明。如:「显著的差别」。
著 [ zháo ]
动- 表示状态的持续或已有了结果。如:「灯点著了」、「找著了」、「睡著了」。
- 接触。如:「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前不搭村,后不著店」。
- 陷入、中计。如:「他著了我的道了。」
- 恰好、得当。如:「这笔钱真花著了。」
著 [ zhuó ]
动- 穿上。《乐府诗集·卷七三·杂曲歌辞十三·古辞·焦仲卿妻》:「著我绣裌裙,事事四五通。」唐·李白〈上元夫人〉诗:「裘披青毛锦,身著赤霜袍。」
- 附、接触。如:「附著」。《国语·晋语四》:「今戾久矣,戾久将底。底著滞淫,谁能兴之?」《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 及、到。如:「著陆」。《三国志·卷二六·魏书·田豫传》:「贼还,果遇恶风,船皆触山沉没,波荡著岸。」唐·沈佺期〈杂诗〉三首之二:「妾家临渭北,春梦著辽西。」
- 开花或结果。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苏轼〈周教授索枸杞因以诗赠录呈广倅萧大夫〉诗:「春根夏苗秋著子,尽付天随耻充腹。」
- 命令、差使。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二折》:「我著你但去处行监坐守,谁著你迤逗的胡行乱走?」《西游记·第一三回》:「接至里面供给了,著僧纲请往福原等安歇。」
- 下棋行子。如:「棋高一著」。
- 处事的方法、计策。如:「失著」、「无著」。
- 事情的归宿。如:「著落」。
著 [ zhe ]
助- 表示动作正持续进行。如:「坐著」、「正说著话」。
- 表示动作的存有。如:「镶著花边儿」、「贴著标语」。
- 表示某种情形的程度。如:「他可聪明著呢!」、「这石头沉著呢!」
- 表示命令或嘱咐的语气。如:「你慢著!」、「你可要记著!」
著 [ zhāo ]
名- 计策、方法。《水浒传·第二回》:「三十六著,走为上著。」
- 放置。晋·陶渊明〈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文成示温,温以著坐处。」
- 受。如:「著风」、「著凉」。
- 发生。如:「著急」、「著慌」。
- 北方方言。指意见相合、同意。如:「著哇!这正合我意。」
摸 mō《國語辭典》
摸 [ mō ]
动- 用手接触或抚摩。如:「摸骨」、「抚摸」。《三国志·卷二九·魏书·方技传·华佗传》:「佗视脉,曰:『胎已死矣。』使人手摸知所在。」《儒林外史·第二回》:「醒了摸一摸头,就像还有些热。」
- 揣测、通过试探而了解。如:「我摸准了他的脾气。」
- 掏。《老残游记·第一六回》:「那老儿便从怀里摸出个皮靴页儿来。」
- 偷取。如:「偷鸡摸狗」。
- 抓、玩。如:「摸四圈」。《程乙本红楼梦·第五三回》:「赶围棋摸牌作戏。」
- 逗留、拖延。如:「他动作缓慢,摸了半天才出门。」
摸 [ mó ]
动- 仿效。《新唐书·卷九三·李靖传》:「又敕摸诏本,还赐彦芳。」同「摹 」。
摸 [ māo ]
- (一)之又音。
人 rén《國語辭典》
人 [ rén ]
名-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且能製造並使用工具以進行勞動的高等動物。如:「男人」、「女人」、「人類」。
- 別人、他人。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每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後漢書·卷一八·吳漢傳》:「若能同心一力,人自為戰,大功可立。」
- 某種類型、身分的人。如:「軍人」、「主持人」、「介紹人」、「臺北人」。
- 人的品格和性情。如:「文如其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宋·王安石〈祭歐陽文忠公文〉:「世之學者,無問乎識與不識,而讀其文,則其人可知。」
- 姓。如明代有人杰。
- 二一四部首之一。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