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说与他争信。

赵长卿宋代〕《点绛唇

当日相逢,枕衾清夜纱窗冷。翠梅低映。汗湿香腮粉。
美满风情,结下无穷恨。凭谁问。此心难尽。说与他争信。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说 ( 說 説 ) shuō/shuì/yuè
说 [ shuō ]
  1. 用话来表达意思:~话。~明。演~。解~。
  2. 介绍:~合(a.从中介绍;b.商议;c.说和。“”均读轻声)。~媒。
  3. 言论,主张:学~。著书立~。
  4. 责备:数~。
  5. 文体的一种,如韩愈的《师说》。
说 [ shuì ]
◎ 用话劝说别人,使他听从自己的意见:游~。
    说 [ yuè ]
    ◎ 古同“”。
      与 ( 與 ) yǔ/yù/yú
      与 [ yǔ ]
      1. 给:赠~。~人方便。
      2. 交往,友好:相~。~国(相互交好的国家)。
      3. 赞助,赞许:~人为善。
      4. 〈书〉等待:时不我~。
      5. 〈连〉和:我~你。山~水。
      6. 〈介〉跟;向:~虎谋皮。生死~共。
      与 [ yù ]
      1. 参加:参~。~会。
      与 [ yú ]
      1. 同“欤”。
      他 tā《國語辭典》

      他 [ tā ]

      1. 第三人称。指你我以外的第三人。
      1. 另外的、别的。如:「他人」、「他日」、「他家的事」。
      1. 其它方面的。如:「早已他去,不知所终。」
      1. 别的方面或其余的事。《诗经·小雅·小旻》:「人知其一,莫知其他。」《孟子·梁惠王下》:「王顾左右而言他。」
      1. 用于句中当衬字,无所指。如:「唱他几句」、「喝他几杯」。有时缀以「这」、「那」。如:「投宿于他这旅舍」、「看他那天气好像要下雨」。亦可缀「这个」。如:「我恨就恨他这个冰天雪地」。

      他 [ ​tuō ]

      1. (一)​之又音。
      争 ( 爭 ) zhēng《國語辭典》
      1. 「争 」的异体字。
      信 xìn/shēn《國語辭典》

      信 [ xìn ]

      1. 誠實不欺。如:「講信修睦」。《論語·為政》:「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2. 書札、書簡。如:「書信」、「平信」、「掛號信」。
      3. 消息、音訊。如:「音信」、「凶信」、「口信」。
      4. 使者、送信件的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司空鄭沖馳遣信就阮籍求文。」
      5. 符契、憑證。如:「印信」。《後漢書·卷九○·烏桓鮮卑傳》:「大人有所召呼,則刻木為信,雖無文字,而部眾不敢違犯。」
      6. 姓。如宋代有信世昌。
      1. 聽從、不懷疑。如:「相信」、「深信不疑」、「不可置信」。
      2. 敬仰、崇奉。如:「信奉」、「信教」。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正緯》:「至於光武之世,篤信斯術。」
      3. 知曉、知道。宋·晏殊〈漁家傲·畫鼓聲中昏又曉〉詞:「須信道,人間萬事何時了?」《聊齋志異·卷七·青蛾》:「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歲乎?」
      4. 連宿兩晚。如:「信宿」。《左傳·襄公十八年》:「信于城下而還。」晉·杜預·注:「信,再宿也。」
      1. 確實、的確、果真。《孟子·公孫丑上》:「信能行此五者,則鄰國之民,仰之若父母矣。」唐·柳宗元〈遊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詩:「為農信可樂,居寵真虛榮。」
      2. 隨意、任憑。如:「信口開河」、「信手拈來」。唐·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續續彈,說盡心中無限事。」

      信 [ shēn ]

      1. 伸直、舒展。《易經·繫辭下》:「往者屈也,來者信也。」《漢書·卷六二·司馬遷傳》:「乃欲卬首信眉,論列是非。」通「伸」。
      2. 陳述表白。《穀梁傳·隱公元年》:「春秋貴義而不貴惠,信道而不信邪。」通「申」。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