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暂时相聚,忽然云散水空流。

葛长庚宋代〕《水调歌头

天下云游客,气味偶相投。暂时相聚,忽然云散水空流。饱饫闽中风月,又爱浙间山水,杖屦且逍遥。太上包中下,只得个无忧。
是和非,名与利,一时休。自家醒了,不成得恁地埋头。任是南州北郡,不问大张小李,过此便相留。且吃随缘饭,莫作俗人愁。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暂时相聚忽然云散

暂时(暫時)zàn shí
一时,短时间。 南朝 梁 费昶 《秋夜凉风起》诗:“红颜本暂时,君还詎相及。”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二》:“古之兼官,多是暂时摄领。”《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这衣服小弟暂时借穿,回时依旧纳还。”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七章:“西线暂时沉寂,激烈的炮战移到 常高山 那面。”  ——《漢語大詞典》
相聚 xiāng jù
集合;彼此聚会。《史记·李斯列传》:“今怠而不急就,诸侯復彊,相聚约从,虽有 黄帝 之贤,不能并也。”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二》:“或相聚饮食于肆,醉饱而去。” 宋 苏轼 《夜泊牛口》诗:“居民偶相聚,三四依古柳。” 巴金 《初恋》:“我知道我们只应有片刻的相聚,我知道你是不会永久属于我的。”  ——《漢語大詞典》
忽然 hū rán
(1).不经心,忽略。《墨子·天志上》:“然而天下之士君子之於天也,忽然不知以相儆戒,此我所以知天下士君子知小而不知大也。” 汉 荀悦 《汉纪·哀帝纪上》:“人情不能无懈怠,或忽然不察其非而从之……其为害深矣。”《汉书·刘向传》:“如忽然用之,此天地之所以先戒,灾异之所以重至者也。”
(2).俄顷,一会儿。《庄子·知北游》:“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郤,忽然而已。” 清 张岱 《西湖梦寻·灵隐寺》:“及余饭后出寺门,见有千餘人蜂拥而来,肩上担米,顷刻上廪,斗斛无声,忽然竟去。”
(3).突然。《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长桑君 ﹞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 扁鹊 。忽然不见,殆非人也。”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须臾,胡僧忽然自倒,若为所击者,便不復苏。”《警世通言·赵太祖千里送京娘》:“ 景清 送出房门,忽然想起一事。” 柔石 《二月》九:“怎样你今夜忽然有酒兴呢?”
(4).偶然。 汉 贾谊 《鵩鸟赋》:“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摶;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 唐 韩愈 《答杨子书》:“又尝服 宰予 之诫,故未敢决然挹,亦不敢忽然忘也。” 宋 苏轼 《戏作陈孟公诗》:“忽然载酒从陋巷,为爱 扬雄 作酒箴。” 清 吴伟业 《吴门遇刘雪舫》诗:“忽然语笑合,与我谈生平。”
(5).恍惚;不明貌。《淮南子·原道训》:“解车休马,罢酒彻乐,心忽然若有所丧,悵然若有所忘也。”《隶释·汉绥民校尉熊君碑》:“昊天忽然,枕荣终祐,丧我良则,国失良辅。”
(6).尽;死。《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 壹 ﹞曰:‘窃伏 西州 ,承高风旧矣,乃今方遇而忽然,柰何命也!’因举声哭,门下惊,皆奔入满侧。” 李贤 注:“忽然,谓死也。”
(7).假如;倘或。《敦煌变文集·捉季布传文》:“若是生人须早语,忽然是鬼奔丘坟。”《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忽然分寸差殊,手下身当依法。” 蒋礼鸿 通释:“忽然,假使,倘或。”  ——《漢語大詞典》
云散(雲散)yún sàn
像天空的云那样四处散开。比喻曾经在一起的人分散到各个地方。例如:旧友云散。  ——《漢語大詞典》
水 shuǐ《國語辭典》

水 [ shuǐ ]

  1. 无色无臭的液体。由氢气与氧气化合而成。
  2. 汁、液。如:「墨水」、「药水」、「橘子水」、「柠檬水」。
  3. 海、河、江、湖的总称。如:「汉水」。《书经·微子》:「今殷其沦丧,若涉大水,其无津涯。」
  4. 五行之一。参见「五行 」条。
  5. 水星的简称。参见「水星 」条。
  6. 额外的收入、费用。如:「捞油水」。《邻女语·第二回》:「你一路上发的水还不彀么?还要到这地方来想方么?」
  7. 量词。计算衣物刷洗次数的单位。如:「这件衣服洗两水就走样了。」
  8. 姓。如明代有水苏民。
  9.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瓜果等多汁而不脆甜。如:「这梨吃起来水水的,不脆。」
空 kōng/kòng/kǒng《國語辭典》

空 [ kōng ]

  1. 没有东西的。如:「空屋」、「空手而回」、「赤手空拳」。
  2. 不切实际的。如:「空言」、「空论」。《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畏累虚、亢桑子之属,皆空语无事实。」
  3. 广阔、高旷。如:「海阔天空」。《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在彼空谷。」汉·毛亨·传:「空,大也。」
  1. 徒然、白白的。如:「空想」、「空欢喜一场」。唐·王勃〈滕王阁序〉:「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情。」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2. 只、仅仅。唐·李颀〈古从军行〉:「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1. 天、天际。如:「高空」、「晴空」、「星空」、「领空」、「皓月当空」。宋·苏轼〈赤壁赋〉:「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2. 虚无所有。如:「扑空」、「买空」、「卖空」。唐·白居易〈庐山草堂记〉:「堂西倚北崖右趾,以剖竹架空,引崖上泉。」
  3. 佛教认为一切事物的现象都有各自的因缘,并无实体的概念。如:「空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空 [ kòng ]

  1. 闲暇时间。如:「拨空」、「没空」、「抽空」。
  2. 间隙、可乘之机。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不想皇帝亲幸,问出端的,要将我加刑,我得空逃走了。」《喻世明言·卷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这里婆子捉个空,招著陈大郎一溜溜进门来。」
  1. 腾出。如:「文章开头须空两格。」、「空出一点时间。」
  2. 缺乏、短少。如:「亏空」。唐·白居易〈春忆二林寺旧游因寄朗满晦三上人〉诗:「最惭僧社题桥处,十八人名空一人。」
  1. 尚未利用的,或缺少东西的。如:「空地」、「机舱内空得很。」
流 liú《國語辭典》

流 [ liú ]

  1. 水的通稱。《史記·卷四·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取以祭。」唐·李白〈望廬山瀑布水〉詩二首之二:「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2. 像水流的東西。如:「氣流」、「暖流」、「電流」、「車流」。
  3. 派別。如:「九流十家」。《漢書·卷一○○·敘傳下》:「群言紛亂,諸子相騰。秦人是滅,漢修其缺,劉向司籍,九流以別。」
  4. 品類、等級。如:「上流」、「名流」、「第一流」。
  1. 移動。如:「人口外流」。《易經·乾卦·九五》:「水流溼,火就燥。」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詩:「孤帆遠影碧山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 留傳、散布。如:「流芳萬世」。《孟子·公孫丑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
  3. 趨向。如:「流於形式」。《文選·曹丕·典論論文》:「貧賤則懾於飢寒,富貴則流於逸樂。」
  4. 放逐。《國語·周語上》:「王不聽,於是國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於彘。」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
  5. 放縱。《國語·晉語一》:「肆侈不違,流志而行,無所不疚,是以及亡而不獲追鑒。」
  1. 往來不定的。如:「流雲」、「流民」。
  2. 快速通過的、運轉不停的。如:「流星」、「流年」。宋·蔣捷〈一翦梅·一片春愁待酒澆〉詞:「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
  3. 意外的、不明來處的。如:「流矢」、「流彈」。
  4. 沒有根據的。如:「流言」、「流譽」。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