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谩 ( 謾 ) mán
谩 [ mán ]
- ◎ 欺骗,欺诳,蒙蔽:~欺。~语。~诞。~天~地。
记得(記得)jì de
想得起来;未忘。 晋 无名氏 《休洗红》诗之一:“休洗红,洗多红色澹;不惜故缝衣,记得初按茜。” 宋 刘挚 《双桥》诗:“记得扁舟緑杨岸,画栏朱柱对蓬牕。” 明 高明 《琵琶记·文场选士》:“天地玄黄,略记得三两行,才学无些子,只是赌命强。” 沈从文 《从文自传·预备兵的技术班》:“我记得那天回转家里时,家中人问及一切,竟对我亲切的笑了许久。” ——《漢語大詞典》
汉宫(漢宫)hàn gōng
汉 朝宫殿。亦借指其他王朝的宫殿。 南朝 陈后主 《昭君怨》诗:“图形 汉 宫里,遥聘单于庭。” 唐 杜甫 《投赠哥舒开府翰》诗:“日月低 秦 树,乾坤绕 汉 宫。” 明 陶望龄 《沛县过高帝庙》诗:“魂魄来游长此地, 汉 宫秋色近如何?” ——《漢語大詞典》
仙掌 xiān zhǎng
(1). 汉武帝 为求仙,在 建章宫 神明台 上造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接天上的仙露,后称承露金人为仙掌。 汉 张衡 《西京赋》:“立脩茎之仙掌,承云表之清露。” 唐 王维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日色纔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袞龙浮。” 唐 杜牧 《早雁》诗:“仙掌月明孤影过, 长门 灯暗数声来。”参阅《三辅黄图·建章宫》。
(2). 华山 仙人掌峰 的省称。 明 刘基 《徐资深华山图》诗:“ 华岳 插天七千丈,丹崖翠壁开 仙掌 。” 明 何景明 《华州作柬桑汝公》诗:“乘兴欲攀 仙掌 去。”参见“ 仙人掌 ”。
(3). 唐 代一度改 华州 为 仙掌 ,后遂称 华州 及 华阴县 为 仙掌 。 唐 李吉甫 《元和郡县志·华州》:“﹝ 华阴县 ﹞ 垂拱 元年改曰 仙掌 ,寻復旧名。” 唐 姚合 《送裴中丞赴华州》诗:“自无 仙掌 分,非是圣心偏。”原注:“去年曾梦除 华州 刺史。” 唐 无可 《寄华州马戴》诗:“水寒 仙掌 路,山远 华阳 人。”
(4).地名。即仙人掌。 清 王士禛 《真州绝句》之五:“残月晓风 仙掌 路,何人为弔 柳屯田 。”详“ 仙人掌 ”。 ——《漢語大詞典》
(2). 华山 仙人掌峰 的省称。 明 刘基 《徐资深华山图》诗:“ 华岳 插天七千丈,丹崖翠壁开 仙掌 。” 明 何景明 《华州作柬桑汝公》诗:“乘兴欲攀 仙掌 去。”参见“ 仙人掌 ”。
(3). 唐 代一度改 华州 为 仙掌 ,后遂称 华州 及 华阴县 为 仙掌 。 唐 李吉甫 《元和郡县志·华州》:“﹝ 华阴县 ﹞ 垂拱 元年改曰 仙掌 ,寻復旧名。” 唐 姚合 《送裴中丞赴华州》诗:“自无 仙掌 分,非是圣心偏。”原注:“去年曾梦除 华州 刺史。” 唐 无可 《寄华州马戴》诗:“水寒 仙掌 路,山远 华阳 人。”
(4).地名。即仙人掌。 清 王士禛 《真州绝句》之五:“残月晓风 仙掌 路,何人为弔 柳屯田 。”详“ 仙人掌 ”。 ——《漢語大詞典》
亭亭 tíng tíng
(1).高耸貌。《文选·张衡〈西京赋〉》:“干云雾而上达,状亭亭以苕苕。” 薛综 注:“亭亭、苕苕,高貌也。” 晋 傅玄 《短歌行》:“ 长安 高城,层楼亭亭。” 宋 苏轼 《虎跑泉》诗:“亭亭石塔东峯上,此老初来百神仰。” 清 龚自珍 《戒将归文》:“造亭亭之高宫兮,接玉女於云涯。”
(2).直立貌;独立貌。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唐 温庭筠 《夜宴谣》:“亭亭蜡泪香珠残,暗露晓风罗幕寒。” 宋 欧阳修 《鹭鸶》诗:“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 朱自清 《荷塘月色》:“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3).遥远貌;长久貌。《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復明。” 李善 注:“亭亭,远貌。一云将至之意。”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八:“冉冉星气流,亭亭復一纪。” 唐 韦应物 《发广陵留上家兄兼寄上长沙》诗:“漾漾动行舫,亭亭远相望。” 宋 司马光 《宫漏谣》:“铜壶银箭夜何长,杳杳亭亭未遽央。”
(4).高洁貌。 汉 蔡邕 《释诲》:“和液畅兮神气寧,情志泊兮心亭亭,嗜欲息兮无由生。” 清 龚自珍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气庄志定欬肃肃,笔冲墨粹神亭亭。”
(5).高贵或威严貌。 唐 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唐 牛僧孺 《岑顺》:“亭亭天威,风驱连激,一阵而胜,明公以为何如?”
(6).明亮美好貌。 南朝 梁 沈约 《丽人赋》:“亭亭似月,嬿婉如春。” 唐 鲍溶 《倚瑟行》:“明珠为日红亭亭,水银为河玉为星。” 宋 苏辙 《中秋夜》诗之三:“欲见初容烛,将升尚有星。渐高围渐小,云外转亭亭。” ——《漢語大詞典》
(2).直立貌;独立貌。 汉 刘桢 《赠从弟》诗之二:“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唐 温庭筠 《夜宴谣》:“亭亭蜡泪香珠残,暗露晓风罗幕寒。” 宋 欧阳修 《鹭鸶》诗:“滩惊浪打风兼雨,独立亭亭意愈闲。” 朱自清 《荷塘月色》:“叶子出水很高,象亭亭的舞女的裙。”
(3).遥远貌;长久貌。《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澹偃蹇而待曙兮,荒亭亭而復明。” 李善 注:“亭亭,远貌。一云将至之意。”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八:“冉冉星气流,亭亭復一纪。” 唐 韦应物 《发广陵留上家兄兼寄上长沙》诗:“漾漾动行舫,亭亭远相望。” 宋 司马光 《宫漏谣》:“铜壶银箭夜何长,杳杳亭亭未遽央。”
(4).高洁貌。 汉 蔡邕 《释诲》:“和液畅兮神气寧,情志泊兮心亭亭,嗜欲息兮无由生。” 清 龚自珍 《题鹭津上人书册》诗:“气庄志定欬肃肃,笔冲墨粹神亭亭。”
(5).高贵或威严貌。 唐 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亭亭七叶贵,荡荡一隅清。” 唐 牛僧孺 《岑顺》:“亭亭天威,风驱连激,一阵而胜,明公以为何如?”
(6).明亮美好貌。 南朝 梁 沈约 《丽人赋》:“亭亭似月,嬿婉如春。” 唐 鲍溶 《倚瑟行》:“明珠为日红亭亭,水银为河玉为星。” 宋 苏辙 《中秋夜》诗之三:“欲见初容烛,将升尚有星。渐高围渐小,云外转亭亭。” ——《漢語大詞典》
明月 míng yuè
(1).光明的月亮。 战国 楚 宋玉 《神女赋》:“其少进也,皎若明月舒其光。” 唐 张若虚 《春江花月夜》诗:“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刘大白 《丁宁·黄昏》:“这秘密的黄昏,一霎时吞了斜阳,又一霎时吞了明月。”
(2).指明珠。《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宝璐。” 王逸 注:“言己背被明月之珠。” 唐 李商隐 《利州江潭作》诗:“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 冯浩 笺注:“明月,珠也。” 清 刘大櫆 《祭左和中文》:“捐明月於污瀆兮,余又何憾乎今之世。”
(3).喻泪珠。 唐 孟郊 《连州吟》之三:“开缄白云断,明月堕衣襟。”
(4).下一个月。《左传·昭公七年》:“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良止 以抚之。” 明 杨慎 《升庵经说·春秋左传·明月》:“ 齐 燕 平之月, 公孙段 卒,国人愈惧;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古书传及俗称谓曰明年、明日则有之矣,明月仅见此耳。” ——《漢語大詞典》
(2).指明珠。《楚辞·九章·涉江》:“被明月兮珮宝璐。” 王逸 注:“言己背被明月之珠。” 唐 李商隐 《利州江潭作》诗:“自携明月移灯疾,欲就行云散锦遥。” 冯浩 笺注:“明月,珠也。” 清 刘大櫆 《祭左和中文》:“捐明月於污瀆兮,余又何憾乎今之世。”
(3).喻泪珠。 唐 孟郊 《连州吟》之三:“开缄白云断,明月堕衣襟。”
(4).下一个月。《左传·昭公七年》:“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及 良止 以抚之。” 明 杨慎 《升庵经说·春秋左传·明月》:“ 齐 燕 平之月, 公孙段 卒,国人愈惧;其明月, 子产 立 公孙洩 。古书传及俗称谓曰明年、明日则有之矣,明月仅见此耳。” ——《漢語大詞典》
底 dǐ/de《國語辭典》
底 [ dǐ ]
名- 器物或物體的最下部分。如:「鞋底」、「碗底」、「海底」、「井底」。
- 根源、底細。如:「謎底」、「揭底」、「摸底兒」、「尋根究底」。
- 末了、盡頭。如:「年底」、「月底」。
- 草稿、原本。如:「草底」、「存底」、「留個底兒」。
- 基本組成部分。如:「班底」、「紅底金字」。
- 到達。如:「終底於成」、「無所底極」。
- 何?什麼。表疑問。如:「干卿底事?」宋·蘇軾〈謝人見和前篇〉詩二首之二:「得酒強歡愁底事,閉門高臥定誰家?」
底 [ de ]
助- 結構助詞。用在名詞或代名詞後面,表示所有的意思。如:「我底書」、「他底筆」。同「的 」。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