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得归来后,同行共止,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检点旧风流,近日来渐觉小蛮腰瘦。想当初万种恩情,到如今反做了一场僝僽。害得我柳眉颦秋波水溜,泪滴春衫袖,似桃花带雨胭脂透。绿肥红瘦,正是愁时候。
【并头莲】风柔,帘垂玉钩。怕双双燕子,两两莺俦,对对时相守。薄情在何处秦楼?赢得旧病加新病,新愁拥旧愁。云山满目,羞上晚妆楼。
【赛观音】花含笑,柳带羞。舞场何处系离愁?欲传尺素仗谁修?把相思一笔都勾,见凄凉芳草增上万千愁。休、休,肠断湘江欲尽头。
【玉芙蓉】寂寞几时休,盼音书天际头。加人病黄鸟枝头,助人愁渭城衰柳。满眼春江都是泪,也流不尽许多愁。若得归来后,同行共止,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余文】东风一夜轻寒透,报道桃花逐水流,莫学东君不转头。
【并头莲】风柔,帘垂玉钩。怕双双燕子,两两莺俦,对对时相守。薄情在何处秦楼?赢得旧病加新病,新愁拥旧愁。云山满目,羞上晚妆楼。
【赛观音】花含笑,柳带羞。舞场何处系离愁?欲传尺素仗谁修?把相思一笔都勾,见凄凉芳草增上万千愁。休、休,肠断湘江欲尽头。
【玉芙蓉】寂寞几时休,盼音书天际头。加人病黄鸟枝头,助人愁渭城衰柳。满眼春江都是泪,也流不尽许多愁。若得归来后,同行共止,便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风流。
【余文】东风一夜轻寒透,报道桃花逐水流,莫学东君不转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若 ruò/rě《國語辭典》
若 [ ruò ]
名- 一种香草。《楚辞·屈原·九章·惜往日》:「自前世之嫉贤兮,谓蕙若其不可佩。」唐·陆龟蒙〈美人〉诗:「犹欲悟君心,朝朝佩兰若。」
- 姓。如汉代有若章。
- 顺从。《左传·宣公三年》:「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
- 及、比得上。《国语·晋语五》:「病未若死,祗以解志。」《论语·学而》:「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 奈。《左传·僖公十五年》:「寇深矣,若之何?」
- 如果、假如,表示假设。《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天若有情天亦老,携盘独出月荒凉。」
- 至于,表示另提一件事。《孟子·梁惠王上》:「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荀子·劝学》:「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 或、或者,表示选择。《史记·卷一○七·魏其武安侯传》:「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红楼梦·第七四回》:「将镜奁、妆盒、衾袱、衣包若大若小之物,一齐打开。」
- 乃、才。《国语·周语中》:「必有忍也,若能有济也。」
- 似、好像。如:「欣喜若狂」、「旁若无人」。《左传·定公四年》:「若闻蔡将先卫,信乎?」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九·禽部·杜鹃》:「其鸣若曰:『不如归去。』」
- 你、你的。《庄子·齐物论》:「然则我与若与人俱不能相知也。」《史记·卷七·项羽本纪》:「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 如此、这样。《书经·大诰》:「尔知宁王若勤哉?」唐·白居易〈见敏中初到邠宁秋日登城楼诗诗中颇多乡思因以寄和〉诗:「望乡心若苦,不用数登楼。」
若 [ rě ]
- 参见「般若」、「兰若」等条。
得 dé/děi/de《國語辭典》
得 [ dé ]
动- 获、取。与「失」相对而言。如:「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孟子·告子上》:「求则得之,舍则失之。」
- 演算产生结果。如:「三三得九。」
- 遇。如:「得便」、「得空即前往拜访。」
- 契合、适宜。如:「得体」、「得法」。汉·王襃〈圣主得贤臣颂〉:「聚精会神,相得益章。」
- 快意、满足。《史记·卷六二·管晏传》:「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 可以、能够。如:「得过且过」、「不得抽烟!」、「得饶人处且饶人」、「所有员工均得摸彩。」
- 用于谈话终了之时,表反对、禁止或同意。如:「得了,别再出馊主意了!」、「得,我们就照你的方法去做。」
- 相当于「何」、「岂」、「那」、「怎」、「难道」等,表示反诘的语气。唐·杜甫〈后苦寒行〉二首之二:「巴东之峡生凌澌,彼苍回斡人得知。」
- 置于动词之后,无义。唐·杜甫〈绝句漫兴〉诗九首之二:「恰似春风相欺得,夜来吹折数枝花。」
得 [ de ]
介- 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表示结果或性状。如:「跑得快」、「觉得很好」、「美得冒泡」。
得 [ děi ]
副- 应该、必须、需要。如:「你总得让我把话说完。」《红楼梦·第六六回》:「出了月就起身,得半个工夫才回来。」
得 [ dǎi ]
动- 遭受。如:「他作恶多端,得了报应也是应该的。」
归来(歸來)guī lái
(1).回来。《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唐 李白 《长相思》诗:“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水浒传》第二回:“你缘何方才归来?” 许地山 《再会》:“靠窗櫺坐着那位老人家是一位航海者,刚从海外归来的。”
(2).回去。《战国策·齐策四》:“长鋏归来乎!食无鱼。” 潘漠华 《乡心》:“你不要时常写信来,后来我会归来。”
(3).反其本。《尚书大传》卷一下:“ 和伯 之乐舞玄鹤,其歌声比中謡,名曰《归来》。” 郑玄 注:“玄鹤言象阳鸟之南也。归来,言反其本也。”
(4).指 晋 陶潜 的《归去来辞》。《隋书·文学传·王贞》:“ 茂陵 谢病,非无《封禪》之文, 彭泽 遗荣,先有《归来》之作。” 五代 梁震 《荆台道院》诗:“桑田一变赋《归来》,爵禄焉能浼我哉!” 清 秋瑾 《题松鹤图》诗:“角巾羽扇旧谈兵,笑赋《归来》薄宦情。” ——《漢語大詞典》
(2).回去。《战国策·齐策四》:“长鋏归来乎!食无鱼。” 潘漠华 《乡心》:“你不要时常写信来,后来我会归来。”
(3).反其本。《尚书大传》卷一下:“ 和伯 之乐舞玄鹤,其歌声比中謡,名曰《归来》。” 郑玄 注:“玄鹤言象阳鸟之南也。归来,言反其本也。”
(4).指 晋 陶潜 的《归去来辞》。《隋书·文学传·王贞》:“ 茂陵 谢病,非无《封禪》之文, 彭泽 遗荣,先有《归来》之作。” 五代 梁震 《荆台道院》诗:“桑田一变赋《归来》,爵禄焉能浼我哉!” 清 秋瑾 《题松鹤图》诗:“角巾羽扇旧谈兵,笑赋《归来》薄宦情。” ——《漢語大詞典》
后 ( 後 ) hòu《國語辭典》
后 [ hòu ]
名- 君王。《詩經·商頌·玄鳥》:「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左傳·僖公三 十二年》:「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
- 諸侯。《書經·舜典》:「班瑞于群后。」唐·柳宗元〈封建論〉:「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設五等,邦群后。」
- 君王的嫡妻。如:「王后」、「皇后」。《漢書·卷五·景帝紀》:「朕親耕,后親桑,以奉宗廟粢盛祭服,為天下先。」清·陸次雲〈費宮人傳〉:「后自縊,袁貴妃亦自縊。帝拔劍刃嬪妃數人。」
- 姓。如春秋時齊國有孔子的弟子后處,漢代有后蒼。
- 時間上較晚的。與「先」、「前」相對。《禮記·大學》:「知止而后有定。」通「後」。
同行 tóng háng
(1).同路。
(2).同在朝廷班行。《汉书·扬雄传下》:“今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羣贤同行,歷金门上玉堂有日矣。” 颜师古 注:“同行谓同行列。”
(3).同行业;同行业者。 清 李渔 《玉搔头·得像》:“你若从直言,我还看,同行面,免犯讳,用竹篇。” 老舍 《柳家大院》:“ 张二 和我的儿子同行,拉车。” 徐怀中 《西线轶事》五:“弄了半天,还是同行。” ——《漢語大詞典》
(2).同在朝廷班行。《汉书·扬雄传下》:“今子幸得遭明盛之世,处不讳之朝,与羣贤同行,歷金门上玉堂有日矣。” 颜师古 注:“同行谓同行列。”
(3).同行业;同行业者。 清 李渔 《玉搔头·得像》:“你若从直言,我还看,同行面,免犯讳,用竹篇。” 老舍 《柳家大院》:“ 张二 和我的儿子同行,拉车。” 徐怀中 《西线轶事》五:“弄了半天,还是同行。” ——《漢語大詞典》
共 gòng/gōng《國語辭典》
共 [ gòng ]
副- 一起、一同。如:「共鸣」、「共存」、「和平共处」。《史记·卷八·高祖本纪》:「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
- 合、总计。如:「共计」、「篮子里共有十颗苹果。」
- 分享、合用。《论语·公冶长》:「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 相同的。如:「共识」、「共相」。
- 跟、和。唐·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一折》:「姻缘簿全凭我共你,谁不待拣个称意的?」
共 [ gǒng ]
动- 双手抱拳。《荀子·赋》:「圣人共手,时几将矣。」通「拱」。
- 环绕、护卫。《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通「拱」。
共 [ gōng ]
动- 供给。《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通「供」。
- 恭敬。《左传·文公十八年》:「父义,母慈,兄友,弟共,子孝。」通「恭」。
- 姓。如黄帝时有共鼓。
止 zhǐ《國語辭典》
止 [ zhǐ ]
动- 停住、不动。如:「适可而止」。《易经·艮卦·彖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
- 达到、安住。《礼记·大学》:「止于至善。」
- 不准、阻挡。《左传·桓公六年》:「少师归,请追楚师,随侯将许之,季梁止之。」《吕氏春秋·季秋纪·知士》:「静郭君不能止。」
- 居住。《诗经·商颂·玄鸟》:「邦畿千里,惟民所止。」
- 脚。《汉书·卷二三·刑法志》:「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同「趾 」。
- 仪容行动、威仪。《诗经·鄘风·相鼠》:「相鼠有齿,人而无止;人而无止,不死何俟?」
- 打击柷的槌子。《尔雅·释乐》:「所以鼓柷谓之止。」晋·郭璞·注:「柷如漆桶,方二尺四寸,深一尺八寸,中有椎柄,连底桐之,令左右击,止者其椎名。」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静的、不动的。《庄子·德充符》:「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
- 仅、只。如:「不止一回」。唐·杜甫〈无家别〉诗:「内顾无所携,近行止一身。」
- 用于语尾,以加强语气。《诗经·周颂·良耜》:「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便是 biàn shì
(1).即是,就是。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客遂屈,乃作色曰:‘鬼神,古今圣贤所共传,君何得独言无。即僕便是鬼。’” 明 李贽 《答耿中丞论淡》:“若祗以平日之所飫闻习见者为平常,而以其罕闻骤见者为怪异,则怪异平常便是两事,经世出世便是两心。”
(2).即使;纵然。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便是 熊渠 、 养由基 、 李广 主名不审,无害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至于婚姻大事,儿女亲情,有贪得富的,便是王公贵戚,自甘与团头作对。”《红楼梦》第四九回:“便是不会,也没难处。” 鲁迅 《集外集·〈穷人〉小引》:“他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
(3).用于句末,表示肯定语气。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我离了他家门便是。”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一折:“小可 曹州 人氏 贾仁 的便是。”《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牛布衣 近日馆于舍亲 卜 宅,尊客过问,可至浮桥南首大街 卜 家米店便是。”
(4).只因为。《水浒传》第二一回:“那老儿见是 宋江 来,慌忙道:‘押司如何今日出来得早?’ 宋江 道:‘便是夜来酒醉,错听更鼓。’”《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许宣 道;‘娘子如何在此?’ 白娘子 道:‘便是雨不得住,鞋儿都踏湿了,教 青青 回家,取伞和脚下。又见晚下来。望官人搭几步则个。’”
(5).正是。 唐 元稹 《哭子》诗之三:“鐘声欲絶东方动,便是寻常上学时。” ——《漢語大詞典》
(2).即使;纵然。 汉 王充 《论衡·儒增》:“便是 熊渠 、 养由基 、 李广 主名不审,无害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至于婚姻大事,儿女亲情,有贪得富的,便是王公贵戚,自甘与团头作对。”《红楼梦》第四九回:“便是不会,也没难处。” 鲁迅 《集外集·〈穷人〉小引》:“他写人物,几乎无须描写外貌,只要以语气、声音,就不独将他们的思想和感情,便是面目和身体也表示着。”
(3).用于句末,表示肯定语气。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我离了他家门便是。” 元 无名氏 《看钱奴》第一折:“小可 曹州 人氏 贾仁 的便是。”《儒林外史》第二二回:“ 牛布衣 近日馆于舍亲 卜 宅,尊客过问,可至浮桥南首大街 卜 家米店便是。”
(4).只因为。《水浒传》第二一回:“那老儿见是 宋江 来,慌忙道:‘押司如何今日出来得早?’ 宋江 道:‘便是夜来酒醉,错听更鼓。’”《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许宣 道;‘娘子如何在此?’ 白娘子 道:‘便是雨不得住,鞋儿都踏湿了,教 青青 回家,取伞和脚下。又见晚下来。望官人搭几步则个。’”
(5).正是。 唐 元稹 《哭子》诗之三:“鐘声欲絶东方动,便是寻常上学时。” ——《漢語大詞典》
牡丹 mǔ dān
著名的观赏植物。古无牡丹之名,统称芍药,后以木芍药称牡丹。一般谓牡丹之称在 唐 以后,但在 唐 前,已见于记载。至 唐 开元 中盛于 长安 ,至 宋 在 中州 以 洛阳 为冠,在 蜀 以 天彭 为冠。群花品中,牡丹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参阅 唐 韦绚 《刘宾客嘉话录》、 宋 高承 《事物纪原·草木花果·牡丹》、 宋 陆游 《天彭牡丹谱·花品序》、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牡丹》。 ——《漢語大詞典》
花下
唐 孟浩然 梅道士水亭 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
唐 杜甫 漫成二首 其二 江皋已仲春,花下复清晨。
唐 韦庄 寄江南逐客 二年音信阻湘潭,花下相思酒半酣。
唐 罗虬 比红儿诗 其三十八 倾国倾城总绝伦,红儿花下认真身。
唐 和凝 宫词百首 其九十一 花下贪忙寻百草,不知遗却蹙金蝉。
宋 周必大 己未二月十七日会同甲次旧韵 莫算酒行徵罚令,一株花下一杯传。
宋 范成大 寿栎堂前小山峰凌霄花盛开葱茜如画因名之曰凌霄峰 其一 天风摇曳宝花垂,花下仙人住翠微。
宋 杨万里 梅花下遇小雨 偶来花下聊散策,落英满地珠为席。
元 陈基 分省诸公邀西湖宴集 湖上相逢宴屡开,紫薇花下约同来。
明 高启 踏歌行 香尘和露踏成泥,花下风寒鬓脚低。
宋 秦观 水龙吟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骈字类编》
唐 杜甫 漫成二首 其二 江皋已仲春,花下复清晨。
唐 韦庄 寄江南逐客 二年音信阻湘潭,花下相思酒半酣。
唐 罗虬 比红儿诗 其三十八 倾国倾城总绝伦,红儿花下认真身。
唐 和凝 宫词百首 其九十一 花下贪忙寻百草,不知遗却蹙金蝉。
宋 周必大 己未二月十七日会同甲次旧韵 莫算酒行徵罚令,一株花下一杯传。
宋 范成大 寿栎堂前小山峰凌霄花盛开葱茜如画因名之曰凌霄峰 其一 天风摇曳宝花垂,花下仙人住翠微。
宋 杨万里 梅花下遇小雨 偶来花下聊散策,落英满地珠为席。
元 陈基 分省诸公邀西湖宴集 湖上相逢宴屡开,紫薇花下约同来。
明 高启 踏歌行 香尘和露踏成泥,花下风寒鬓脚低。
宋 秦观 水龙吟 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 ——《骈字类编》
死 sǐ《國語辭典》
死 [ sǐ ]
动- 丧失生命。与「活」相对。如:「死于非命」、「人死不能复生」。
- 断绝、放弃。如:「死心」。《庄子·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
- 为某人或某事牺牲生命。如:「死难」、「死节」。《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乡利倍义乎?」晋·陶渊明〈咏荆轲〉诗:「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 丧失生命的。如:「死狗」。
- 失去作用或效力的。如:「死会」、「死棋」、「死井」。
- 不通达的或不活动的。如:「死巷」、「死水」、「死结」。
- 呆板、不灵活。如:「死板」、「死脑筋」。
- 既定而不可改变的。如:「死法子」、「死规矩」。
- 咒骂的话,亦表示亲暱的意思。如:「死鬼」、「死老头」。
- 拚命的。如:「死守」、「死战」。
- 非常、极甚。表示程度达到极点。如:「怕死了」、「热死了」、「笑死了」。
- 坚决、固执或不知变通。如:「死记」、「死不肯说」、「死不承认」、「死卖力气」、「死抓不放」。
- 固定而不能活动。如:「抽屉给钉死了。」、「给自己留点转圜的余地,别把话说死了。」
- 阻滞不通。如:「堵死了」。
- 毫无知觉,像死的样子。如:「他睡得真死。」
做鬼 zuò guǐ
(1).谓死去。《水浒传》第一一三回:“﹝ 李俊 ﹞嘆了口气,看着 童威 童猛 道:‘今日是我连累了兄弟两个,做鬼也只是一处去。’”
(2).捣鬼;搞骗人的勾当。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五章:“ 世富 老大……有皱纹的面色严肃而且和善可亲,仿佛他并不是做鬼,而是正在做着对世界有益的事情。” ——《漢語大詞典》
(2).捣鬼;搞骗人的勾当。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五章:“ 世富 老大……有皱纹的面色严肃而且和善可亲,仿佛他并不是做鬼,而是正在做着对世界有益的事情。” ——《漢語大詞典》
也 yě《國語辭典》
也 [ yě ]
助- 表示判断或肯定的语气。如:「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史记·卷一·五帝本纪》:「舜,冀州之人也。」
- 表示疑问的语气。如:「何也?」、「孰可忍,孰不可忍也?」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院记〉:「此画果真邪?幻也?」
- 表示感叹的语气。如:「悲也!」《左传·成公二年》:「惜也!不如多与之邑。」
- 用来引起下文。《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
- 数事并举而论时用。《礼记·中庸》:「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 置于句中,以调整音节语气。如:「你再也休提。」元·萧德祥《杀狗劝夫·第二折》:「可不道一部笙歌出入随,抵多少水尽也鹅飞。」
- 表示或者、还是。元·李文蔚《燕青博鱼·第三折》:「奸夫在那里?姓张姓李?姓赵姓王?可是长也矮,瘦也胖?」《水浒传·第四○回》:「你见我府里那个门子,却是多少年纪?或是黑瘦也白净肥胖?」
- 用于句中,表示停顿语气。《论语·先进》:「柴也愚,参也鲁。」唐·柳宗元〈黔之驴〉:「形之庞也类有德。」
- 同样。如:「我懂,你也懂。」、「这个问题我也碰过。」
- 强调两事并列。如:「客人中也有坐车的,也有走路的。」《红楼梦·第八回》:「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
- 表示强调。如:「一点也不」、「再也不敢」、「连爸妈也乐得开怀大笑。」
- 表示转折。《红楼梦·第二回》:「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
- 表示委婉、让步。如:「这样也好!」、「也只好如此了!」
风流(風流)fēng liú
(1).风流动或流逝。 唐 宋之问 《太平公主山池赋》:“未穷观而极览,忽云散而风流。”参见“ 风流云散 ”。
(2).风行;流传。 汉 苏顺 《和帝诔》:“陶元二化,风流万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上书陈事,起自 战国 ,逮於两 汉 ,风流弥广。”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经界既定,仁政自成,下及 隋 唐 ,风流已远。”
(3).风尚习俗。《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篤厚,禁罔疏阔。” 唐 韩休 《唐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文宪公苏颋文集序》:“由是比兴继作,风流弥繁。” 元 陈赓 《子猷访戴图》诗:“两 晋 崇玄虚,风流变华夏。”
(4).犹遗风;流风馀韵。《汉书·赵充国辛庆忌等传赞》:“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謡慷慨,风流犹存耳。” 宋 欧阳修 《跋〈永城县学记〉》:“ 唐 世执笔之士,工书者十八九,盖自 魏 晋 以来风流相承,家传少习,故易为能也。” 清 钱谦益 《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周延儒授承德郎父天瑞先封翰林院修撰儒林郎加封承德郎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制》:“棫朴杞梓,固非一时之材;菑畬耕穫,亦岂一世之积。风流弘长,我有近臣。”
(5).洒脱放逸;风雅潇洒。《后汉书·方术传论》:“ 汉 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唐 牟融 《送友人》诗:“衣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 林四娘 ﹞又每与公评隲诗词,瑕则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绪风流,使人忘倦。”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 周 孔 之书,习 老 庄 之教,弃礼法而崇放达,竞风流而尚虚无。”
(6).形容文学作品超逸佳妙。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红楼梦》第三七回:“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 蘅 稿。” 邓溥 《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诗:“文采风流鬼呵护,死生契阔古交情。”
(7).杰出不凡。 宋 苏轼 《与江惇礼秀才书》之一:“僕虽晚生,犹及见君之王父也。追思一时风流贤达,岂可復梦见哉!” 郭小川 《祝酒歌》:“天上地下的英雄啊,最风流的是咱们这一辈。”
(8).指杰出不凡的人物。《晋书·刘毅传》:“六国多雄士, 正始 出风流。”《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一》:“朱紫尽风流,殿前卿相对,列诸侯,叫呼万岁愿千秋。”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八·苏轼》:“古今风流, 宋 有 子瞻 , 唐 有 太白 , 晋 有 东山 ,本无几也。”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诗:“清夜游云泉,追随尽风流。”
(9).风度。《晋书·谢混传》:“ 谢晦 谓 刘裕 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 谢益寿 奉璽紱。’ 裕 亦叹曰:‘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魏书·元彧传》:“ 临淮 虽风流可观,而无骨鯁之操。” 唐 杨炯 《送徐录事》诗序:“ 徐学士 风流蒨蒨,容貌堂堂。”
(10).风操,品格。《后汉书·王畅传》:“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隋书·高祖纪上》:“爰初入仕,风流映世,公卿仰其轨物,搢绅谓为师表。” 明 唐顺之 《谒夷齐庙》诗:“为仰风流百世希,长歌招隐坐渔磯。”
(11).荣宠。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唐 李颀 《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12).风格、流派。《隋书·经籍志一》:“远览 马 史 班 书,近观 王 阮 志録,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四》:“自 灵均 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
(13).谓风韵美好动人。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金瓶梅词话》第七七回:“﹝ 楚云 ﹞端的风流如水晶盘内走明珠,态度似红杏枝头推晓日。”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体态风流,一见令人不自由。只恨多僝僽,不是容颜陋。”
(14).花哨轻浮。《敦煌曲子词·南歌子一》:“悔家风流壻,风流无準凭。” 清 李渔 《慎鸾交·造端》:“小生外似风流,心偏持重也。”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这是 柯露西 ,一个 美国 所谓之艺术家,一个风流寡妇。”
(15).指男女私情事。 宋 陈师道 《踏莎行》词:“重门深院帘帷静。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準拟风流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莫翁 ﹞少年时节,便有娶妾买婢好些风流快活的念头。”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我们年轻时,不用说实际上,那怕没有一件两件风流奇闻,可是终还顾着脸子。” ——《漢語大詞典》
(2).风行;流传。 汉 苏顺 《和帝诔》:“陶元二化,风流万国。”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自斯以后,体宪风流矣。”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上书陈事,起自 战国 ,逮於两 汉 ,风流弥广。” 宋 王应麟 《困学纪闻·考史六》:“经界既定,仁政自成,下及 隋 唐 ,风流已远。”
(3).风尚习俗。《汉书·刑法志》:“吏安其官,民乐其业,畜积岁增,户口寖息。风流篤厚,禁罔疏阔。” 唐 韩休 《唐金紫光禄大夫礼部尚书上柱国赠尚书右丞相许国文宪公苏颋文集序》:“由是比兴继作,风流弥繁。” 元 陈赓 《子猷访戴图》诗:“两 晋 崇玄虚,风流变华夏。”
(4).犹遗风;流风馀韵。《汉书·赵充国辛庆忌等传赞》:“其风声气俗自古而然,今之歌謡慷慨,风流犹存耳。” 宋 欧阳修 《跋〈永城县学记〉》:“ 唐 世执笔之士,工书者十八九,盖自 魏 晋 以来风流相承,家传少习,故易为能也。” 清 钱谦益 《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周延儒授承德郎父天瑞先封翰林院修撰儒林郎加封承德郎右春坊右中允兼翰林院编修制》:“棫朴杞梓,固非一时之材;菑畬耕穫,亦岂一世之积。风流弘长,我有近臣。”
(5).洒脱放逸;风雅潇洒。《后汉书·方术传论》:“ 汉 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 唐 牟融 《送友人》诗:“衣冠重文物,诗酒足风流。”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林四娘》:“﹝ 林四娘 ﹞又每与公评隲诗词,瑕则疵之;至好句,则曼声娇吟。意绪风流,使人忘倦。”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一二浮诞之徒,骋其智识,蔑 周 孔 之书,习 老 庄 之教,弃礼法而崇放达,竞风流而尚虚无。”
(6).形容文学作品超逸佳妙。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红楼梦》第三七回:“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 蘅 稿。” 邓溥 《寒琼嘱题郭频伽手写徐江庵遗诗》诗:“文采风流鬼呵护,死生契阔古交情。”
(7).杰出不凡。 宋 苏轼 《与江惇礼秀才书》之一:“僕虽晚生,犹及见君之王父也。追思一时风流贤达,岂可復梦见哉!” 郭小川 《祝酒歌》:“天上地下的英雄啊,最风流的是咱们这一辈。”
(8).指杰出不凡的人物。《晋书·刘毅传》:“六国多雄士, 正始 出风流。”《敦煌曲子词·感皇恩一》:“朱紫尽风流,殿前卿相对,列诸侯,叫呼万岁愿千秋。” 明 李贽 《藏书·儒臣传八·苏轼》:“古今风流, 宋 有 子瞻 , 唐 有 太白 , 晋 有 东山 ,本无几也。” 郑泽 《佩忍初来长沙》诗:“清夜游云泉,追随尽风流。”
(9).风度。《晋书·谢混传》:“ 谢晦 谓 刘裕 曰:‘陛下应天受命,登坛日恨不得 谢益寿 奉璽紱。’ 裕 亦叹曰:‘吾甚恨之,使后生不得见其风流!’”《魏书·元彧传》:“ 临淮 虽风流可观,而无骨鯁之操。” 唐 杨炯 《送徐录事》诗序:“ 徐学士 风流蒨蒨,容貌堂堂。”
(10).风操,品格。《后汉书·王畅传》:“士女沾教化,黔首仰风流,自中兴以来,功臣将相,继世而隆。”《隋书·高祖纪上》:“爰初入仕,风流映世,公卿仰其轨物,搢绅谓为师表。” 明 唐顺之 《谒夷齐庙》诗:“为仰风流百世希,长歌招隐坐渔磯。”
(11).荣宠。 唐 张说 《奉和圣制初入秦川路寒食应制》:“路上天心重豫游,御前恩赐特风流。” 唐 李颀 《寄綦毋三》诗:“顾眄一过丞相府,风流三接令公香。”
(12).风格、流派。《隋书·经籍志一》:“远览 马 史 班 书,近观 王 阮 志録,挹其风流体制,削其浮杂鄙俚,离其疏远,合其近密,约文绪义,凡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四》:“自 灵均 已降,属文之士众矣,然其志尚不同,风流殊别。”
(13).谓风韵美好动人。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三十:“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云鬟使上头。”《金瓶梅词话》第七七回:“﹝ 楚云 ﹞端的风流如水晶盘内走明珠,态度似红杏枝头推晓日。” 清 李渔 《巧团圆·全节》:“体态风流,一见令人不自由。只恨多僝僽,不是容颜陋。”
(14).花哨轻浮。《敦煌曲子词·南歌子一》:“悔家风流壻,风流无準凭。” 清 李渔 《慎鸾交·造端》:“小生外似风流,心偏持重也。” 冰心 《冬儿姑娘·我们太太的客厅》:“这是 柯露西 ,一个 美国 所谓之艺术家,一个风流寡妇。”
(15).指男女私情事。 宋 陈师道 《踏莎行》词:“重门深院帘帷静。又还日日唤愁生,到谁準拟风流病。”《二刻拍案惊奇》卷十:“﹝ 莫翁 ﹞少年时节,便有娶妾买婢好些风流快活的念头。”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我们年轻时,不用说实际上,那怕没有一件两件风流奇闻,可是终还顾着脸子。”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