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炎天夏日长,渐觉熏风细。

未知作者元代〕《【南吕】七贤过关 四时思情

春风花草香,迟日江山丽。万紫千红,总是伤情处。恹恹为伊,愁怀为伊。
只听得管声,管声喧天地,总有笙歌不入愁耳。见莺花憔悴,杜鹃语声悲。梅子
心酸柳皱眉。一春鱼雁无消息。闪得似雨打梨花珠泪垂,空房独守,此情为谁?
冷落闲庭院,暮雨潇潇郎未归。
  炎天夏日长,渐觉熏风细。避暑凉亭,闷把阑干倚。游鱼顺水,鸳鸯戏水。
鸳鸯本是,本是飞禽性,养杀终须不到奴根底。好难消遣,闷下几盘棋。强饮消
愁酒数杯,一时饮得醺醺醉。尤恐灯昏郎未归,瑶琴再理,知音有几?欲抚相思
调,叶满池塘夏至时。
  金风暑渐消,不觉新秋至。掇起酒钟儿,少个人陪侍。君家命里,奴家命里。
促织聒得,聒得奴心碎,一迷埋怨到说奴不是。把情书来写,寄与我郎知。休负
橙黄橘绿时,一秋好景君须记。闪得似南来孤雁飞,闲愁闲闷,管他甚的。最苦
伤情处,雨打梧桐叶落时。
  朔风早凛咧欲把寒衣寄。寄与远征郎,恐不到根底。君冷自知,奴冷自知。
雪花下得、下得纷纷细,冻损儿夫谁与奴为美。画堂人静,数尽更移。拨尽寒炉
一夜灰,冷清清不见郎回日。忽听得门外敲骏马嘶,多情来至,心欢意喜,欲把
银照,尤恐相逢是梦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炎天夏日风细

炎天 yán tiān
(1).夏天;炎热的天气。 南朝 宋 颜延之 《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炎天方埃鬱,暑晏闋尘纷。”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方属炎天,手汗模糊。” 明 高启 《答宗人廉夜饮王氏池亭见怀》诗:“遥闻池上酌,凉夜失炎天。” 闻一多 《给家人书》:“在海外读两君评论……如在蒸热的炎天得饮两杯清水。”
(2).指南方。《吕氏春秋·有始》:“南方曰炎天。” 高诱 注:“南方五月建午,炎之中也。火曰炎上,故曰炎天。”《淮南子·天文训》:“南方曰炎天。”
(3).传说中的炎火之山。《后汉书·张衡传》:“躋日中于 昆吾 兮,憩炎天之所陶。” 李贤 注引《神异经》:“南方有火山,长四十里,广四五里,昼夜火然。”  ——《漢語大詞典》
夏日 xià rì
(1).夏天。《孟子·告子上》:“冬日则饮汤,夏日则饮水。”《史记·李斯列传》:“冬日鹿裘,夏日葛衣。”《晋书·吴猛传》:“﹝ 猛 ﹞少有孝行,夏日常手不驱蚊,惧其去己而噬亲也。”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七·小猎犬》:“八座某公,未第时,夏日常昼卧。”
(2).夏昼。 南朝 宋 谢灵运 《道路忆山中》诗:“不怨秋夕长,常苦夏日短。” 唐 元稹 《遣兴诗》之二:“莫厌夏日长,莫愁冬日短。”
(3).夏天的太阳。 北周 庾信 《小园赋》:“非夏日而可畏,异秋天而可悲。” 唐 王贞白 《雨后从陶郎中登庾楼》诗:“ 庾楼 逢霽色,夏日欲西曛。”
(4).比喻态度严厉。语本《左传·文公七年》:“ 赵盾 ,夏日之日也。” 北周 庾信 《周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同州刺史尔绵永神道碑》:“公繁不秋荼,严无夏日;民知约法,未肯以狱。”  ——《漢語大詞典》
长 ( 長 ) cháng/zhǎng
长 [ cháng ]
  1. 两端的距离:~度。
  2. 长度大,与“”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短。~空。~短句(词的别名)。~夜(➊漫长的黑夜;➋喻黑暗的日子)。~风破浪(喻志趣远大)。~歌代哭(以歌代哭)。
  3.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专~。各有所~。
  4.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于写作。
长 [ zhǎng ]
  1. 生长,成长:~疮。
  2. 增加:~知识。
  3. 排行第一的:~子。~兄。~孙。
  4. 辈分高或年纪大:~辈。~者。家~。
  5. 领导人;负责人:部~。校~。
渐 ( 漸 ) jiàn/jiān
渐 [ jiàn ]
  1. 慢慢地,一点一点地:逐~。~进。~~。~次。~悟。~冉(逐渐)。防微杜~。
  2. 加剧:疾大~。
  3. 疏导:~九川。
渐 [ jiān ]
  1. 浸:~渍。~洳(浸湿)。~染。~仁摩谊(用仁义之道感化教育人)。
  2. 流入:东~于海。
觉 ( 覺 ) jué/jiào
觉 [ jué ]
  1. 人或动物的器官受刺激后对事物的感受辨别:感~。知~。触~。视~。~察。
  2. 睡醒;醒悟:~悟。~醒。“~今是而昨非”。
觉 [ jiào ]
  1. 睡眠(从睡着到睡醒):午~。睡了一大~。
熏 xūn/xùn《國語辭典》

熏 [ xūn ]

  1. 烟火向上冒。《说文解字·屮部》:「熏,火烟上出也。」
  2. 用烟熏。《诗经·豳风·七月》:「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唐·李商隐〈无题〉诗四首之一:「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3. (烟、气等)​侵袭。如:「臭气熏人」。《乐府诗集·卷六五·杂曲歌辞五·南朝宋·鲍照·苦热行》:「瘴气昼熏体,菵露夜霑衣。」唐·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诗:「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4. 用香料涂身。唐·韩愈〈答吕毉山人书〉:「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
  5. 一种烹饪方法。以松枝、木炭、茶叶等的火烟烧烤食物,使其具有特殊的风味。如:「熏鱼」。
  1. 暖和的。如:「熏风」。
  1. 和悦的。参见「[[熏熏]]」条。

熏 [ xùn ]

  1. 窒息而中毒。如:「小心不要被煤气熏著了。」
  1. 声名狼藉。如:「这个人都熏了,谁也不愿与他共事。」
风细(风细)
唐 李咸用 送进士刘松 云低春雨后,风细暮钟时。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