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目外秋江,意外风光,环佩空归,分付下凄凉。

贯云石元代〕《【双调】蟾宫曲_竹风过雨新

竹风过雨新香,锦瑟朱弦,乱错宫商。樵管惊秋,渔歌唱晚,淡月疏篁。准
备了今宵乐章,怎行云不住高唐?目外秋江,意外风光,环佩空归,分付下凄凉。
相逢忘却余咱,梦隔行云,尽好诗夸。江上人归,宫中粉淡,明月无涯。从别却
西湖酒家,遇逋翁便属仙葩。袜重霜华,春色交加,夜半相思,香透窗纱。问胸
中谁有西湖?算诗酒东坡,清淡林逋。月枕冰痕,露凝荷泪,梦断云裾。桂子冷
香仍月古,是嫦娥厌倦妆梳。春景扶疏,秋色模糊,若比西施,西子何如?
  凌波晚步晴烟,太华云高,天外无天。翠羽摇风,寒珠泣露,总解留连。明
月冷亭亭玉莲,荡轻香散满湖船。人已如仙,花正堪怜,酒满金樽,诗满鸾笺。 送春
  问东君何处天涯?落日啼鹃,流水桃花。淡淡遥山,萋萋芳草,隐隐残霞。
随柳絮吹归那答?趁游丝惹在谁家?倦理琵琶,人倚秋千,月照窗纱。 赠曹绣莲
  薰吹吹醒横塘,一派波光,掩映红妆。娇态盈盈,香风冉冉,翠盖昂昂。一
任游人竞赏,尽教鸥鹭埋藏。世态炎凉,只恐秋凉,冷落空房。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秋江意外风光环佩空归分付凄凉

目 mù《國語辭典》

目 [ mù ]

  1. 眼睛。如:「耳聪目明」、「鱼目混珠」、「赏心悦目」、「眉清目秀」。《诗经·卫风·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 条款、细则。如:「项目」、「条目」、「细目」。《论语·颜渊》:「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颜渊曰:『请问其目。』」
  3. 列在书本前供方便查寻的条文。如:「书目」、「篇目」、「目次」、「四库全书总目」。
  4. 名称、标题。如:「品目」、「名目」、「题目」。
  5. 首领。如:「头目」。
  6. 生物学中分类的阶层名称。如:「界、门、纲、目、科、属、种。」
  7.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称呼。《谷梁传·隐公元年》:「以其目君,知其为弟也。」
外 wài《國語辭典》

外 [ wài ]

  1. 不属于某一定的范围内均称为「外」。相对于「内」而言。如:「内外」、「门外」、「屋外」。
  2. 特指外国。如:「古今中外」、「对外贸易」。
  3. 戏曲中的脚色名称,多扮演老年男子。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五出》:「外扮沈公宪,净扮张燕筑,小旦扮寇白门,丑扮郑妥娘同上。」也称为「老外」。
  1. 非自己所在或所属的。如:「外币」、「外地」、「外族」。
  2. 母亲、出嫁的姊妹、女儿家的亲戚称为「外」。如:「外祖父」、「外甥」、「外孙」。
  3. 别的、其他的。如:「外一章」、「外一首」。《孟子·滕文公下》:「外人皆称夫子好辩,敢问何也?」汉·王充《论衡·案书》:「国语,左氏之外传也。」
  4. 不是正式的。如:「外号」、「外史」。
  1. 疏远。《易经·否卦·彖曰》:「内小人而外君子,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也。」《荀子·王霸》:「人主则外贤而偏举,人臣则争职而妒贤。」
  2. 处于……之外。《国语·晋语六》:「今吾刑外乎大人,而忍于小民,将谁行武?」
  3. 背叛。《管子·版法》:「骤令不行,民心乃外。」
秋江
唐 杜甫 秋兴八首 其四 鱼龙寂寞秋江冷,故国平居有所思。
唐 柳宗元 与崔策登西山 鹤鸣楚山静,露白秋江晓。
唐 刘禹锡 秋江早发 轻阴迎晓日,霞霁秋江明。
唐 刘禹锡 武昌老人说笛歌 曾将黄鹤楼上吹,一声占尽秋江月。
唐 贾岛 送去华法师 秋江洗一钵,寒日晒三衣。
唐 寒山 诗三百三首 其二八二 快哉何所依,静若秋江水。  ——《骈字类编》
意外 yì wài
(1).料想不到;意料之外。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王汝南 ﹞答对甚有音辞,出 济 意外。” 宋 苏轼 《辞免起居舍人第二状》:“若骤膺非分之宠,恐别生意外之忧。” 清 杜浚 《九日一草亭时将与天章别感赋》:“秋深雨廉纤,意外晴此日。” 巴金 《军长的心》三:“他这句意外的问话倒把我难住了。”
(2).指意料之外的不幸事件。《宋书·谢述传》:“如其已致意外, 述 亦无心独存。”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下》:“ 太宗 以 五代 文人失职,虑生意外,故厚其廪禄,俾编集诸类书。”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二章:“为了防备意外, 大夯 首先将 郭祥 隐蔽在草丛之中。”  ——《漢語大詞典》
风光(風光)fēng guāng
(1).风以及草木上反射出的日光。《文选·谢朓〈和徐都曹〉》:“日华川上动,风光草际浮。” 李周翰 注:“风本无光,草上有光色,风吹动之,如风之有光也。” 唐 元稹 《景申秋》诗之七:“雨柳枝枝弱,风光片片斜。” 宋 陈善 《扪虱新话·评诗句可作画本》:“每咏其句,便如行 孤山 篱落间,风光物采来照映人,应接不暇也。”
(2).风景;景色。 唐 张渭 《湖上对酒行》:“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辜负东园花。” 宋 苏轼 《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暴雨初晴楼上晚景之一》:“秋后风光雨后山,满城流水碧潺潺。”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 道静 ﹞随便一走,就开了这么多的眼界,欣赏了 北戴河 的美丽风光。”
(3).指繁华景象。 唐 李咸用 《同友人秋日登庾楼》诗:“ 六代 风光无问处,九条烟水但凝愁。” 清 卓尔堪 《扬州踏灯辞》:“城门十二无关锁,如此风光是太平。” 茅盾 《一个女性》四:“我希望明年,后年,大后年,或者是大大后年,将有另是一番风光的三月十七的佳节。”
(4).光景,时光景物。 明 冯梦龙 《挂枝儿·五更天》:“莫负了有限的好风光,似这等閒是閒非也,待閒了和他讲。”《再生缘》卷十五:“女儿得受夫人誥,自己又饥有食来寒有衣。处此风光心本足,小千岁,偏偏一旦病沾躯。”
(5).指文采。 唐 元稹 《寄旧诗与薛涛因成长句》:“诗篇调态人皆有,细腻风光我独知。”亦指人美好的仪表举止。 欧阳山 《苦斗》六十:“她那灵慧、矫捷、安详的风光气韵却完全恢复了。”
(6).光采;体面。 元 无名氏 《赚蒯通》第四折:“图什么风光,待气昂昂端坐在中军帐!只不如守着农庄,倒也稳拍拍常为田舍郎。”《醒世恒言·钱秀才错占凤凰俦》:“只是我的亲事,倒作成别人去风光。”《官场现形记》第四九回:“我只可怜我们老爷做了一辈子的官,如今死了,还不能够叫他风光风光,多念几天经,多拜几堂懺,好超度他老人家早生天界,免在地狱里受罪。” 茹志鹃 《剪辑错了的故事》:“真正是热火朝天,风光得不能再风光了,不仅名扬全县,同时简报也送到了省里,中央。”   ——《漢語大詞典》
环佩(環珮)huán pèi
亦作“ 环珮 ”。
(1).古人所系的佩玉。后多指女子所佩的玉饰。《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佩之声,升车则有鸞和之音。” 郑玄 注:“环佩,佩环、佩玉也。”《史记·孔子世家》:“夫人自帷中再拜,环珮玉声璆然。” 唐 韩愈 《华山女》诗:“抽釵脱釧解环佩,堆金叠玉光青荧。”《花月痕》第五二回:“万点秋光上画屏,隔花环佩响东丁。” 苏曼殊 《吴门依易生韵》:“月华如水浸瑶阶,环珮声声犹梦怀。”
(2).借指美女。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二妃游江滨,逍遥顺风翔。 交甫 怀环珮,婉孌有芬芳。” 唐 杜甫 《咏怀古迹》之三:“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 蒋廷鎔 有句云:‘自从环佩无消息,簷马丁东不忍听。’”  ——《漢語大詞典》
空归(空归)
续归田录蜀人石扬休屡拔乡荐常屈春官蜀人比之纲官盖谓牙校部土贡入京师只空归也许彬诗南游何所为一箧又空归  ——《韵府拾遗 微韵》
分付 fēn fù
(1).分别付与。《汉书·原涉传》:“宾客争问所当得, 涉 乃侧席而坐,削牘为疏,具记衣被棺木,下至饭含之物,分付诸客。”《三国志·魏志·鲜卑传》:“ 比能 众逐彊盛,控弦十餘万骑,每钞略得财物,均平分付。”《敦煌变文集·汉将王陵变》:“皇帝闻奏,龙颜大悦,开库赐彫弓两张,寳箭两百隻,分付与二大臣。”
(2).交给。 唐 白居易 《题文集柜》诗:“身是 邓伯道 ,世无 王仲宣 ;祇应分付女,留与外孙传。”《宣和遗事》前集:“故 尧王 不将天下传与他,却分付与 舜王 了。”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六:“贫僧积下几文起坐,尽数分付足下,勿以寡见阻。”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三折:“我将家缘家计,都分付与你两口儿,每月斋粮道服,休少了我的,我往 华山 出家去也。”
(3).付托;寄意。 宋 毛滂 《惜分飞》词:“今夜山深处,断魂分付潮回去。” 宋 杨恢 《祝英台近》词:“都将千里芳心,十年幽梦,分付与一声啼鴂。” 清 纳兰性德 《木兰花慢·送梁汾南行》词:“从此覊愁万叠,梦回分付啼螿。”
(4).嘱咐;命令。 唐 方干 《尚书新创敌楼》诗之二:“直须分付丹青手,画出旌幢遶謫仙。”《水浒传》第四五回:“ 石秀 又分付道:‘哥哥今晚且不可胡发説话。’” 清 李渔 《慎鸾交·就缚》:“分付众将们,从今以后,昼夜须行五百里。”《上海小刀会起义史料汇编·平粤纪闻》:“该匪遂将 嘉定 县城闭守,分付各店开张。”
(5).指交代;讲明。 元 张国宾 《合汗衫》第三折:“官人呵这言语休着你爷知……则去那娘亲上分付明白。”《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果然肯卖,但凭分付价钱,不敢吝惜。”
(6).表示;流露。 宋 周邦彦 《感皇恩》词:“浅顰轻笑,未肯等闲分付。为谁心子里,长长苦?” 宋 无名氏 《九张机》词之二:“深心未肯轻分付,回头一笑,花间归去,只恐被花知。”
(7).处置;发落。 宋 石孝友 《卜算子》词:“去也如何去?住也如何住?住也应难去也难,此际难分付。” 宋 刘克庄 《贺新郎》词:“北望神州路,试平章、这场公事,怎生分付?”《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 戚汉老 见了许多财物,心中欢喜,连声应道:‘这小事,但凭大郎分付。’”  ——《漢語大詞典》
下 xià《國語辭典》

下 [ xià ]

  1. 低处、底部。与「上」相对。如:「底下」。《孟子·梁惠王上》:「犹水之就下。」
  2. 称隶属于人者、地位较低者。如:「部下」、「手下」、「属下」、「名下」。《文选·曹冏·六代论》:「建置不久,则轻下慢上。」
  3. 内、里面。如:「心下」、「言下之意」、「意下如何」、「不在话下」。
  4. 方面。如:「四下看一看」。《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两下相思不相见,知他相会是何年。」
  5. 在某个期间或时节。如:「目下」、「时下」、「年下」、「眼下」。《红楼梦·第三一回》:「大节下怎么好好的哭起来?难道是为争粽子吃,争恼了不成?」
  6. 量词。计算动作次数的单位。如:「打十下手心」、「做五十下伏地挺身」。《红楼梦·第四七回》:「用拳头向他身上擂了几下。」
  1. 由高至低、降落。如:「下雨」、「下山」、「下坠」、「顺流而下」。《文选·左思·招隐诗二首之二》:「经始东山庐,果下自成榛。」
  2. 攻克。如:「不战而下」、「连下三城」。《史记·卷八○·乐毅传》:「齐城不下者,两城耳。」《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可引得胜之兵攻之,一鼓可下。」
  3. 放入、投入。如:「下面」、「下毒药」、「下调味料」、「下网捕鱼」。
  4. 进入。如:「下水」、「下场比赛」。《儒林外史·第四二回》:「我家太老爷做著贵州的都督府,我是回来下场的。」
  5. 拆卸、除去。如:「下货」。《儒林外史·第一六回》:「过三日再不出,叫人来摘门下瓦。」
  6. 离去、退场。如:「鞠躬下台」、「你上场换他下来。」
  7. 结束工作或学习。如:「下课」、「下班」、「下工了」。
  8. 颁布、传达。如:「下诏」、「下命令」。《汉书·卷四·文帝纪》:「吾诏书数下,岁劝民种树。」
  9. 投送。如:「下状」、「下书」、「下帖」、「下战书」。
  10. 从事、使用。如:「下棋」、「下刀」、「下笔如有神」。
  11. 往、到。如:「南下」、「下乡视察」。唐·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2. 轻视。宋·苏轼〈刘恺丁鸿孰贤论〉:「此范氏之所以贤鸿而下恺也。」
  13. 谦抑、谦让。如:「礼贤下士」。《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
  14. 生、生产。如:「母鸡下蛋」。
  15. 住宿、留宿。如:「下榻」。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官人要下呵,俺这里有干净的店。」
  16. 做出某种说明、决定。如:「下定义」、「下结论」。
  17. 低于、少于。如:「不下于」、「每年参加各种考试的人数不下二十万人。」
  1. 等级低。如:「下品」、「下策」、「下级」。
  2. 在后面的。如:「下次」、「下文」、「下月」、「下册」、「下半年」。
  3. 身分微贱的。如:「下人」、「下吏」。
  4. 自谦之词。如:「下官」、「下怀」、「下愚」。
  1. 表示动作完成或结束。如:「躺下」、「坐下」、「打下基础」、「立下决心」。
  2. 降低身分。如:「下嫁」、「不耻下问」。
  3. 容纳。如:「还坐得下吗?」、「情人眼里容不下一粒沙子。
凄凉(淒涼)qī liáng
寂寞冷落。 唐 元稹 《酬乐天书怀见寄》诗:“仍云得诗夜,梦我魂悽凉。” 清 昭梿 《啸亭杂录·三姓门生》:“ 纪晓嵐 参政时作诗讥之云:‘……赫奕门楣新吏部,悽凉池馆旧中堂。’”
(1).孤寂冷落。 南朝 梁 沈约 《为临川王九日侍太子宴》诗:“凄凉霜野,惆悵晨鵾。” 唐 皎然 《与卢孟明别后宿南湖对月》诗:“旷望烟霞尽,凄凉天地秋。” 金 赵献之 《浣溪沙》词:“落木萧萧风似雨,疎櫺皎皎月如霜,此时此夜最凄凉。”
(2).悲凉。 唐 李白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诗:“怀归路緜邈,览古情凄凉。” 宋 司马光 《咏史》之三:“《玉树庭花》曲,凄凉不可闻。”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如《中秋赏月》一折,同一月也,出於 牛氏 之口者,言言欢悦;出於 伯喈 之口者,字字凄凉。”
(3).犹凄惨。 太平天囯 洪仁玕 《干王洪宝制》:“﹝ 耶穌 ﹞后来果然被恶人钉死十字架上,流其宝血,受尽千般凌辱,万种凄凉。” 梁斌 《播火记》第三卷四五:“游击队员们都暗暗抽泣, 滹沱河 里的流水在呜咽, 千里堤 上的乌鸦凄凉地悲鸣,西风在大柳树林子里响着。”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