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城: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余少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尝有遗恨。后为历阳守,跂而望之。适有客以《金陵五题》相示,逌尔生思,欻然有得。他日友人白乐天掉头苦吟,叹赏良久,且曰《石头》诗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诗人,不复措词矣。余四咏虽不及此,亦不孤乐天之言耳。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台城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
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生公讲堂
生公说法鬼神听,身后空堂夜不扃。
高坐寂寥尘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江令宅
南朝词臣北朝客,归来唯见秦淮碧。
池台竹树三亩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台城(臺城)tái chéng
(1).古代守城拒敌的设备。《墨子·备高临》:“羊黔者,将之拙者也,足以劳卒,不足以害城。守为臺城,以临羊黔,左右出,巨各二十尺,行城三十尺。” 孙诒让 间诂:“臺城,即行城也……此行城,编连大木,横出两旁,故亦谓之距。”参见“ 行城 ”。
(2). 六朝 时的禁城。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台城少城》:“ 晋 宋 间谓朝廷禁省为臺,故称禁城为臺城。”按, 晋 之“臺城”,在今 南京市 鸡鸣山 南 乾河沿 北,其地本 三国 吴 后苑城 , 东晋 成帝 时改建作新宫,遂为宫城。历 宋 、 齐 、 梁 、 陈 ,皆为台省(中央政府)和宫殿所在地,因专名 台城 。 宋 陈亮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 臺城 在 钟阜 之侧,其地据高临下,东环平冈以为固,西城 石头 以为重,带 玄武湖 以为险,拥 秦淮 、 清溪 以为阻。” ——《漢語大詞典》
(2). 六朝 时的禁城。 宋 洪迈 《容斋续笔·台城少城》:“ 晋 宋 间谓朝廷禁省为臺,故称禁城为臺城。”按, 晋 之“臺城”,在今 南京市 鸡鸣山 南 乾河沿 北,其地本 三国 吴 后苑城 , 东晋 成帝 时改建作新宫,遂为宫城。历 宋 、 齐 、 梁 、 陈 ,皆为台省(中央政府)和宫殿所在地,因专名 台城 。 宋 陈亮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 臺城 在 钟阜 之侧,其地据高临下,东环平冈以为固,西城 石头 以为重,带 玄武湖 以为险,拥 秦淮 、 清溪 以为阻。” ——《漢語大詞典》
六代 liù dài
(1).指 黄帝 、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晋书·乐志上》:“ 周 始二《南》,《风》兼六代。昔 黄帝 作《云门》, 尧 作《咸池》, 舜 作《大韶》, 禹 作《大夏》, 殷 作《大濩》, 周 作《大武》,所谓因前王之礼,设俯仰之容,和顺积中,英华发外。” 南朝 梁 任昉 《天监三年策秀才文》之一:“因六代之乐,宫判始辨。” 章炳麟 《文学说例》:“虽然,六代之乐,今尽崩阤。”
(2).指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 汉 。《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元年》:“然歷六代而考绩之法不著,关七圣而课试之文不垂。” 胡三省 注:“六代, 唐 、 虞 、 夏 、 商 、 周 、 汉 。”
(3).指 夏 、 殷 、 周 、 秦 、 汉 、 魏 。 三国 魏 曹冏 有《六代论》,论 夏 、 殷 、 周 、 秦 、 汉 、 魏 兴衰之由。文见《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论》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南齐书·高祖十二王传论》:“若夫六代之兴亡, 曹冏 论之当矣。”
(4).指 三国 吴 、 东晋 和 南朝 之 宋 、 齐 、 梁 、 陈 。 唐 李白 《留别金陵诸公》诗:“六代更霸王,遗跡见都城。” 宋 贺铸 《水调歌头·台城游》词:“南国本萧洒,六代浸豪奢。” 清 顾炎武 《赠邬处士继思》诗:“筇穿 北固 雪,艇迷 京口 烟。六代江山好,愁来恣搜讨。” 鲁迅 《无题》诗之一:“六代綺罗成旧梦, 石头城 上月如钩。” ——《漢語大詞典》
(2).指 唐 、 虞 、 夏 、 殷 、 周 、 汉 。《资治通鉴·魏明帝景初元年》:“然歷六代而考绩之法不著,关七圣而课试之文不垂。” 胡三省 注:“六代, 唐 、 虞 、 夏 、 商 、 周 、 汉 。”
(3).指 夏 、 殷 、 周 、 秦 、 汉 、 魏 。 三国 魏 曹冏 有《六代论》,论 夏 、 殷 、 周 、 秦 、 汉 、 魏 兴衰之由。文见《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传论》 裴松之 注引《魏氏春秋》。《南齐书·高祖十二王传论》:“若夫六代之兴亡, 曹冏 论之当矣。”
(4).指 三国 吴 、 东晋 和 南朝 之 宋 、 齐 、 梁 、 陈 。 唐 李白 《留别金陵诸公》诗:“六代更霸王,遗跡见都城。” 宋 贺铸 《水调歌头·台城游》词:“南国本萧洒,六代浸豪奢。” 清 顾炎武 《赠邬处士继思》诗:“筇穿 北固 雪,艇迷 京口 烟。六代江山好,愁来恣搜讨。” 鲁迅 《无题》诗之一:“六代綺罗成旧梦, 石头城 上月如钩。” ——《漢語大詞典》
竞 ( 競 ) jìng
竞 [ jìng ]
- ◎ 比赛,互相争胜:~争。~赛。~技。~选。
豪华(豪華)háo huá
(1).犹言铺张奢侈。《南史·鲍泉传》:“﹝ 鲍泉 ﹞后为通直侍郎。常乘高幰车,从数十左右,繖盖服玩甚精……都下少年遂为口实,见尚豪华人,相戏曰:‘ 鲍通直 復是何许人,而得如此。’” 宋 王安石 《金陵怀古》诗之一:“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此时 万氏 又富又贵,又与皇亲国戚联姻,豪华无比,势焰非常。”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我们的国家一要勤,二要俭,不要懒,不要豪华。”
(2).指富贵人家。 南朝 宋 谢灵运 《昙隆法师诔》:“慧心朗识,发于髫辫,生自豪华,家赢金帛。”《元典章·刑部十·禁例》:“窃恐见任官吏,或拜识豪华,以为亲戚或接引殷富,以为交友。”
(3).指昌盛显耀。《旧唐书·韦陟传》:“ 陟 门地豪华,早践清列。” 清 张景崧 《弄潮儿歌》:“豪华如电不可恃,东升红日西山巔。”
(4).犹言盛大华美。 唐 孟浩然 《高阳池送朱二》诗:“意气豪华何处在?空餘草露湿罗衣。” 郭沫若 《历史人物·论曹植》:“ 曹植 在 中国 文学史上曾获得极豪华的声名。”
(5).引申为浮华不实。《旧唐书·高锴传》:“帝又曰:‘近日诸侯章奏,语太浮华,有乖典实,宜罚掌书记,以诫其流。’……乃以 鍇 为礼部侍郎……然 鍇 选擢虽多,颇得实才,抑豪华,擢孤进,至今称之。”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漢語大詞典》
(2).指富贵人家。 南朝 宋 谢灵运 《昙隆法师诔》:“慧心朗识,发于髫辫,生自豪华,家赢金帛。”《元典章·刑部十·禁例》:“窃恐见任官吏,或拜识豪华,以为亲戚或接引殷富,以为交友。”
(3).指昌盛显耀。《旧唐书·韦陟传》:“ 陟 门地豪华,早践清列。” 清 张景崧 《弄潮儿歌》:“豪华如电不可恃,东升红日西山巔。”
(4).犹言盛大华美。 唐 孟浩然 《高阳池送朱二》诗:“意气豪华何处在?空餘草露湿罗衣。” 郭沫若 《历史人物·论曹植》:“ 曹植 在 中国 文学史上曾获得极豪华的声名。”
(5).引申为浮华不实。《旧唐书·高锴传》:“帝又曰:‘近日诸侯章奏,语太浮华,有乖典实,宜罚掌书记,以诫其流。’……乃以 鍇 为礼部侍郎……然 鍇 选擢虽多,颇得实才,抑豪华,擢孤进,至今称之。”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漢語大詞典》
结绮临春(结绮临春)
南史陈张贵妃传至德二年于光昭殿前起临春结绮望仙三阁高数十丈饰以金玉间以珠翠刘禹锡台城诗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生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分类字锦》
事 shì《國語辭典》
事 [ shì ]
名- 工作、职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礼记·祭法》:「以死勤事则祀之。」
- 人类所作所为及自然界的一切现象、活动,都称为「事」。如:「人事」、「国事」。《礼记·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变故。如:「多事之秋」、「平安无事」。
- 侍奉。《论语·学而》:「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
- 做、为。《论语·颜渊》:「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 插入。《汉书·卷四五·蒯通传》:「慈父孝子所以不敢事刃于公之腹者,畏秦法也。」通「剚」。
最 zuì《國語辭典》
最 [ zuì ]
副- 至极。如:「最好」、「最大」、「最美」。《史记·卷一二六·滑稽传·褚少孙补西门豹传》:「三子之才能谁最贤哉?辨治者当能别之。」
- 凡、总计。《史记·卷五七·绛侯周勃世家》:「最从高帝得相国一人,丞相二人,将军、二千石各三人。」汉·王符《潜夫论·实贡》:「最其行能,多不及中。」
- 菁华,居首要性的人或物。唐·司马札〈卖花者〉诗:「长安甲第多,处处花堪爱,良金不惜费,竞取园中最。」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出》:「河东旧族,柳氏名门最 。」
- 聚合。宋·陆游〈澹斋居士诗序〉:「最其诗,得三卷,属某为序。」
奢 shē《國語辭典》
奢 [ shē ]
形- 用钱浪费,没有节制。参见「奢侈 」条。
- 夸张。《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今足下不称楚王之德厚,而盛推云梦以为高,奢言淫乐而显侈靡。」
- 过分的、过多的。如:「奢望」、「奢求」。
- 姓。如明代有奢寅。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