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桃花夭红竹净绿,春风相间连溪谷。

梅尧臣宋代〕《和杨直讲夹竹花图

桃花夭红竹净绿,春风相间连溪谷。
花留蜂蝶竹有禽,三月江南看不足。
徐熙下笔能逼真,茧素画成才六幅。
萼繁叶密有向背,枝瘦节疏有直曲。
年深粉剥见墨纵,描写工夫始惊俗。
从初李氏国破亡,图书散入公侯族。
公侯三世多衰微,窃贸担头由婢仆。
太学杨君固甚贫,直缘识别争来鬻。
朝质绨袍暮质琴,不忧明日铛无粥。
装成如得骊颔珠,谁能更问龙牙轴。
竹真似竹桃似桃,不待生春长在目。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桃花夭红竹净绿春风相间溪谷

桃花 táo huā
亦作“ 桃华 ”。
(1).桃树所开的花。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物色》:“‘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 唐 张志和 《渔父》词之一:“ 西塞 山前白鷺飞,桃花流水鱖鱼肥。” 元 贯云石 《折桂令·送春》曲:“落日啼鹃,流水桃花。” 清 龚自珍 《宋先生述》:“朱书如桃华,日罄五七十纸。” 杨朔 《海市》:“年年桃花开时,就像那千万朵朝霞到海岛上来。”
(2).形容女子容貌。 唐 温庭筠 《照影曲》:“桃花百媚如欲语,曾为无双今两身。” 清 徐士銮 《宋艳·驳辨》:“诗云:一从蕙死兰枯后,刚道桃花好面皮。”
(3).指桃花马。 唐 岑参 《玉门关盖将军歌》:“桃花叱拨价最殊,骑将猎向城南隅。” 宋 郭昭符 《秋日同知州潘赞善朝阳岩闲望归郡中书事》诗:“画橈渌水沙棠轻,朱鞅追风桃花速。”
(4).“ 桃花水 ”的省称。指春汛。 宋 苏轼 《次韵王定国南迁回见寄》:“相逢为我话留滞,桃花春涨孤舟起。”
(5).病名。癣的一种。 清 陆长春 《香饮楼宾谈·徐氏二女》:“次女犯桃花百日,为美玉之玷。”  ——《漢語大詞典》
夭红(夭紅)yāo hóng
鲜红。亦指鲜红的花。 唐 罗隐 《金陵思古》:“柔姿曼态葬何处,夭红腻白愁荒原。” 宋 梅尧臣 《和杨直讲夹竹花图》:“桃花夭红竹净緑,春风相间连溪谷。” 清 赵执信 《清平乐》词:“轻衣乍褪夭红,微波暗逗春浓。”  ——《漢語大詞典》
竹净(竹净)
宋 苏轼 凤翔八观,并叙 其七 李氏园 水光兼竹净,时有独立鹄。  ——《骈字类编》
绿 ( 綠 緑 ) lǜ/lù
绿 [ lǜ ]
     ◎ 蓝和黄混合成的颜色,一般草和树叶呈现这种颜色:~色。~叶。~灯。~化。~洲。~茶。~地。~茸茸。~水青山。
绿 [ lù ]
     ◎ 义同(一),专用于某些名词:~林。~营(中国清代由汉人编成的武装,用绿旗作标志)。
春风(春風)chūn fēng
(1).春天的风。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寤春风兮发鲜荣,絜斋俟兮惠音声。” 唐 元稹 《莺莺传》:“春风多厉,强饭为嘉。” 张天翼 《春风》:“春风是平等待人的。无论大小,一律要吹到春风的。”
(2).喻恩泽。 三国 魏 曹植 《上责躬应诏诗表》:“伏惟陛下德象天地,恩隆父母,施畅春风,泽如时雨。” 清 钱谦益 《河南卫辉府辉县知县陈必谦前母钱氏赠孺人制》:“因亲以及亲,使海隅之枯木,咸被春风。”
(3).喻融和的气氛。 陶行知 《实施民主教育的提纲》:“视察员到时,不是带来恐怖,而是带来春风。”
(4).比喻教益;教诲。参见“ 春风化雨 ”。
(5).形容喜悦的表情。《再生缘》第七二回:“一个儿顷刻春风生粉颊,一个儿顿时喜色上眉峰。” 陈登科 《风雷》第一部第二一章:“只见她神态自如,满面春风。”
(6).比喻美貌。参见“ 春风面 ”。
(7).比喻男女间的欢爱。参见“ 春风一度 ”。
(8).指茶。 宋 黄庭坚 《谢送碾赐壑源拣牙》诗:“春风饱识大官羊,不惯腐儒汤饼肠。” 宋 陆游 《余邦英惠小山新芽作小诗以谢》之三:“谁遣春风入牙颊,诗成忽带小山香。”  ——《漢語大詞典》
相间(相間)xiāng jiàn
一个隔着一个。 唐 司空图 《杨柳枝·寿杯》词之五:“何似浣纱溪畔住,緑阴相间两三家。” 明 刘基 《长相思》词:“草穗高低麦穗平,黄花相间明。” 杨朔 《生命泉》:“看见斑马了,好几十匹,浑身是黑白相间的条纹,肥敦敦的,俊得很,也机灵得很。”  ——《漢語大詞典》
连 ( 連 ) lián
连 [ lián ]
  1. 相接:~日。~夜。~年。~亘(接连不断)。~襟(姐妹的丈夫之间的亲戚关系)。~载。~缀。~理。烽火~天。~篇累(lěi )牍。
  2. 带,加上:~带。~坐(一个人犯法,他的家属、亲族、邻居连带受处罚)。
  3. 就是,既使,甚至于:~我都不信。
  4. 联合:外~东吴。
  5. 军队的编制单位,“”的上一级:~长。
  6. 姓。
  7. 同“琏”,古代宗庙盛黍稷的器具。
  8. 同“链”,铅矿。
溪谷(谿谷)xī gǔ
山间的河沟。《商君书·算地》:“故为国任地者,山林居什一,藪泽居什一,溪谷流水居什一。”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汶水》:“俯视溪谷,碌碌不可见丈尺。” 碧野 《没有花的春天》第六章:“他的跛腿还是被他追赶失脚,掉到溪谷里跌伤了的。”
谿谷:山谷;沟壑。《墨子·天志中》:“列为山川谿谷,播赋百事。” 三国 魏 曹操 《苦寒行》:“谿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唐 独孤及 《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炎云如烟火,谿谷将恐竭。” 清 唐甄 《潜书·柅政》:“谿谷阻车,蒺藜阻足。”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