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烟波四万八千顷,造物推排作水仙。

陆游宋代〕《舟中作

蘧蒢作帆三版船,渔灯夜泊阊门边。
烟波四万八千顷,造物推排作水仙。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烟波四万八千造物推排水仙

烟波(煙波)yān bō
亦作“烟波”。
(1).指烟雾苍茫的水面。 隋 江总 《秋日侍宴娄苑湖应诏》诗:“雾开楼闕近,日迥烟波长。”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怨怒》:“ 淇水 烟波,半含春色。”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赐环》:“回首烟波,鳞鳞细翦残雪。” 孙犁 《白洋淀纪事·荷花淀》:“战士们的三只小船就奔着东南方向,箭一样飞去了,不久就消失在中午水面上的烟波里。”
(2).指避世隐居的江湖。 唐 黄滔 《水殿赋》:“城苑兴阑,烟波思起。” 宋 梅尧臣 《送江阴王判官》诗:“谁知坐卧间,思及烟波里。” 清 曹寅 《引镜谢客》诗:“烟波情亦淡,尘海路常紆。”
(3).比喻文章波澜起伏。 侯方域 《司成公家传》附 清 徐作肃 评:“次第生平直叙,而每事穿插照应,极密极老,叙法甚洁,却以饮酒在在点缀作烟波,见文有餘地。” 清 何焯 《义门读书记·史记一》:“言妃匹之际,繫天下之兴亡,此正言也;而 汉 之诸后,或不由德,特言命以志感慨,文有烟波。”  ——《漢語大詞典》
四万(四万)
史记秦本纪将军摎攻韩取阳城负黍斩首四万
又高帝纪乃用陈平之计予陈平金四万斤以间疏楚君臣通后汉书和帝纪偏师出塞则漠北地空都护西指则 译四万注西至海濒四万里皆重译贡献竺水经注自新头河至南天 国迄于南海四万里也  ——《骈字类编》
八千
唐 白居易 齐物二首 其二 椿寿八千春,槿花不经宿。  ——《骈字类编》
顷 ( 頃 ) qǐng
顷 [ qǐng ]
  1. 中国市制田地面积单位:一~(等于一百亩)。碧波万~。
  2. 短时间:~刻。有~。少~。俄~(很短的时间)。
  3. 刚才,不久以前:~闻。~接来信。
造物 zào wù
(1).见“ 造物者 ”。
(2).运气;福份。 元 无名氏 《刘弘嫁婢》第一折:“姑夫无了子嗣,各人的造物,你可怎么埋怨我,干我甚么事!”《警世通言·俞仲举题诗遇上皇》:“解元好个造物!即目三日之内,有分遇大贵人发跡,贵不可言。” 严敦易 注:“命运,福气。”  ——《漢語大詞典》
推排 tuī pái
(1).排斥;排挤。 汉 王充 《论衡·书虚》:“ 孔子 生时推排不容,故叹曰:‘凤鸟不至, 河 不出图,吾已矣夫!’生时无祐,死反有报乎?”《晋书·董京传》:“或见推排駡辱,曾无怒色。” 郁达夫 《无题》诗:“前贤不解藏人善,门户推排孰起初?”
(2).拥挤。《汉书·朱买臣传》:“拜为太守, 买臣 衣故衣,怀其印綬,步归郡邸……坐中惊骇,白守丞,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謁。”
(3).搬动。《后汉书·方术传上·王乔》:“后天下玉棺於堂前,吏人推排,终不动摇。”《宋书·少帝纪》:“及 懿后 崩背,重加天罚,亲与左右执紼歌呼,推排梓宫,抃掌笑謔,殿省备闻。”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今 江 南 运河 而东至於 浙江 ,谓推排重物曰勃。”
(4).谓随着岁月推移。 南朝 齐 王僧虔 《戒子书》:“吾在世,虽乏德业,要復推排人閒数十许年,故是一旧物。” 南朝 陈 徐陵 《谏仁山深法师罢道书》:“迷人知返,去道不遥,幸速推排,急登正路。” 清 唐孙华 《辛巳除夕》诗:“自怜尘世推排久,擥镜休嫌白髮生。”
(5).相比。 唐 方干 《贼退后赠刘将军》诗:“非唯 吴起 与 穰苴 ,今古推排尽不如。” 清 姚椿 《题〈剑南集〉后五首柬书田》诗之四:“ 陆 杨 名字共推排,雅俗如何好共儕?”
(6).排列;排列推算。 宋 陆游 《春社有感》诗:“耆年凋落还堪叹,社饮推排冠一乡。”《朱子语类》卷六五:“若他也恁地逐一推排,便不是 伏羲 天然意思。” 清 袁枚 《新齐谐·算命先生》:“喜为人算命,写八字与之,其推排悉合世上五行之説,亦不甚验也。”
(7). 宋 、 金 、 元 时三年一度核实厘正赋役的法制。《宋史·食货志上六》:“至於推排,则因其貲产之进退为之升降,三岁而一行之。然当时之弊,或以小民粗有米粟,仅存室庐,凡耕耨刀斧之器,鸡豚犬彘之畜,纤微细琐皆得而籍之。吏视赂之多寡,为物力之低昂。”《宋史·奸臣传四·贾似道》:“后又行推排法, 江 南之地,尺寸皆有税,而民力弊矣。”《金史·张大节传》:“推排 东京路 户籍,人服其平。”《元典章·圣政二·均赋役》:“验其物力,从公推排。”  ——《漢語大詞典》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1.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2.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3.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4.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5. 為、當。如:「認賊作父」。
  6.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7.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8.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9.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1.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2.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1.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1.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2.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1.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水仙(水僊)shuǐ xiān
亦作“ 水僊 ”。
(1).传说中的水中神仙。 唐 司马承顺 《天隐子·神解八》:“在人谓之人仙,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能变通之曰神仙。” 宋 王安石 《小姑》诗:“初学水仙骑赤鲤,竟寻山鬼从文貍。”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八:“ 冯夷 , 华阴 , 潼乡 隄伯 人也。服八石,得水仙,是为 河伯 。”按, 汉 袁康 《越绝书·德序外传记》称 伍子胥 为水仙; 晋 王嘉 《拾遗记·洞庭山》称 屈原 为水仙。因 伍子胥 死后被沉尸于江; 屈原 自投 汨罗江 以死,故后人传说为水仙。
(2).谓水葬者。 北齐 刘昼 《新论·风俗》:“胡之北有 射姑 之国,其亲死,则弃尸於江中,谓之‘水仙’。”
(3).称遍游江湖乐而忘返之人。 唐 袁郊 《甘泽谣·陶岘》:“﹝ 陶峴 ﹞富有田业,择家人不欺而了事者,悉付之,身则汎艚江湖,遍游烟水,往往数岁不归…… 吴 越 之士,号为水仙。”
(4).琴曲名。《水仙操》的简称。 宋 陈亮 《诉衷情》词:“数声《渔父》,一曲《水仙》,歌断还愁。” 明 夏完淳 《夜宿山馆》诗:“《水仙》未成调,《广陵》已絶散。” 康有为 《出都留别诸公》诗:“一曲苍茫奏《水仙》,灵飞鬼啸一千年。”
(5).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鳞茎作卵圆形,叶子条形,伞形花序,花白色,中心黄色,有香味。供观赏,鳞茎和花可入药。亦指此种植物的花。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四:“ 杨诚斋 云:世以水仙为金琖银臺。盖单叶者,其中真有一酒琖,深黄而金色。” 清 黄宗羲 《小园记》:“买瓦盆百餘,以植草花:水僊、艾人、芳洲、洛阳、茉莉。”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种水仙无 灵璧 石,余尝以炭之有石意者代之。” 冰心 《住事·别后》:“﹝一个女子﹞正低头画那钢琴上摆着的一盆水仙。”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二·水仙》。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