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孤村月白闻衣杵,破灶烟青煮芋糜。

陆游宋代〕《冬夜

飕飕黄叶欲辞枝,况著霜风抵死吹。
投老难逢身健日,读书偏爱夜长时。
孤村月白闻衣杵,破灶烟青煮芋糜。
不是用心希陋巷,为儒自合耐寒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孤村月白破灶烟青芋糜

孤村 gū cūn
孤零零的村庄。 唐 韦应物 《自巩洛行入黄河即事寄府县寮友》诗:“孤村几处临 伊 岸,一鴈初晴下朔风。” 宋 晁冲之 《夜行》诗:“孤村到晓犹灯火,知有人家夜读书。” 明 范受益 王錂 《寻亲记·相逢》:“孤村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苏曼殊 《淀江道中口占》:“孤村隐隐起微烟,处处秧歌竞插田。”  ——《漢語大詞典》
月白 yuè bái
(1).月为白色。《史记·封禅书》:“祭日以牛,祭月以羊彘特。太一祝宰则衣紫及绣。五帝各如其色,日赤,月白。”
(2).带蓝色的白色。因近似月色,故称。 清 李斗 《扬州画舫录·草河录上》:“白有漂白、月白;黄有嫩黄,如桑初生。”《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只见他光着个脑袋,靸拉着双山底儿青缎子 山东 皂鞋,穿一件旧月白短袷袄儿。” 鲁迅 《彷徨·祝福》:“她不是 鲁镇 人……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
(3).月色皎洁。 唐 杜牧 《猿》诗:“月白烟青水暗流,孤猿衔恨叫中秋。” 宋 陆游 《夜汲》诗:“酒渴起夜汲,月白天正青。” 元 赵孟俯 《新秋》诗:“露凉催蟋蟀,月白澹芙蓉。”
(4).比喻清新。 南朝 梁 萧统 《十二月启·姑洗三月》:“持 郭璞 之毫鸞,词场月白;吞 罗含 之彩凤,辨囿日新。”  ——《漢語大詞典》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3. 出名,有名望:~人。~达。
  4. 名声:令~(好名声)。丑~。
  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6. 姓。
衣 yī《國語辭典》

衣 [ yī ]

  1. 人身上所穿,用來蔽體禦寒的東西。通常用布帛、皮革或各種纖維質料做成。如:「毛衣」、「雨衣」、「睡衣」。
  2. 包在物體外的東西。如:「書衣」、「胞衣」、「糖衣藥丸」。
  3. 蔬菜、果實外的薄皮。唐·李建勳〈宿友人山居寄司徒相公〉詩二首之一:「隔紙烘茶蕊,移鐺剝芋衣。」
  4. 特指苔蘚等延貼地面、岩石或樹皮上生長的隱花植物。如:「苔衣」、「地衣」。唐·白居易〈營閒事〉詩:「暖變牆衣色,晴催木筆花。」
  5. 姓。如明代有衣守信。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衣 [ yì ]

  1. 穿。《論語·子罕》:「衣敝縕袍,與衣狐貉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荀子·富國》:「故天子袾裷衣冕,諸侯玄裷衣冕。」
  2. 覆蓋。《易經·繫辭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管子·度地》:「以徒隸給大雨,隄防可衣者衣之。」
  3. 倚靠。《書經·康誥》:「今民將在祇遹乃文考,紹聞衣德言。」元·關漢卿《雙赴夢·第四折》:「衣的我奉玉甌,進御酒,一齊山壽。」
杵 chǔ《國語辭典》

杵 [ chǔ ]

  1. 舂米、捣药、捣衣或捣实砂土时用的圆木棒。由上细下粗的坚木做成。如:「药杵」、「杵臼」。《易经·系辞下》:「断木为杵,掘地为臼。」唐·储光羲〈田家杂兴〉诗八首之一:「百草被霜露,秋山响砧杵。」
  2. 兵器名。因形如杵而得名。《书经·武成》:「罔有敌于我师,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宋史·卷二七九·呼延赞传》:「及作破阵刀、降魔杵;铁折上巾,两旁有刃,皆重十数斤。」
  1. 捅、突刺。如:「拿指头杵他一下。」
  2. 呆立不动。如:「你杵在那里干嘛?」
破灶(破灶)
五灯会元嵩岳破灶堕和尚不称名氏居嵩岳山坞有庙甚灵殿中唯安一灶远近祭祀不辍师一日领侍僧入庙以杖敲灶三下曰咄此灶只是泥瓦合成圣从何来灵从何起又打三下灶乃倾破堕落须臾有一人青衣峨冠拜师前曰我本此庙灶神久受业报今日蒙师说无生法得脱此处生在天中特来拜谢再礼而没时号为破灶堕僧
陆游诗稍喜泥潦乾破灶得炊㸑高启 诗 日高破灶烟未起,闭户不绝哦诗声。  ——《分类字锦》
烟青(烟青)
唐 杜牧 猿 月白烟青水暗流,孤猿衔恨叫中秋。
宋 陆游 冬夜 孤村月白闻衣杵,破灶烟青煮芋糜。
宋 陆游 今岁六月望后一日立秋故比常年凉意差早 稻陂水白宁忧旱,灶突烟青幸续炊。  ——《骈字类编》
煮 zhǔ《國語辭典》

煮 [ zhǔ ]

  1. 一种烹饪方法,将食物放入水或汤加热烹熟。如:「煮汤」、「烧菜煮饭」。
芋糜
陆游诗破灶烟青煮芋糜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