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不须才道离家,挑灯未惯,化凤子、浓团香里。

龚翔麟清代〕《祝英台近 同远是、虎侯坐耕客斋中分调

傍鸡胫,停鸭觜。一片碧澄水。咒笋成林,门掩绿阴腻。

僰童扫径移床,宵分絮语,更喜是、相逢杯底。花婪尾。

小窗留得辛夷,梅弹细于蕊。催泛茗旗,重卷黑帘起。

不须才道离家,挑灯未惯,化凤子、浓团香里。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不须挑灯凤子香里

不须(不須)bù xū
不用;不必。《后汉书·逸民传·周党》:“臣闻 尧 不须 许由 、 巢父 ,而建号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齐 ,而王道以成。” 唐 张志和 《渔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警世通言·万秀娘仇报山亭儿》:“哥哥若到 襄阳府 ,怕你不须见我爹爹妈妈。”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养着四大盆石榴,两盆夹竹桃,和许多不须费力而能开花的小植物。”  ——《漢語大詞典》
才 cái《國語辭典》

才 [ cái ]

  1. 天赋的能力、禀性。《孟子·告子上》:「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尔殊也。」
  2. 力量、智慧。《诗经·鲁颂·駉》:「思无期,思马斯才。」汉·王充《论衡·实知》:「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通「材」。
  3. 有才能、智慧的人。如:「天才」、「英才」、「干才」。《孟子·离娄下》:「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礼记·文王世子》:「凡语于郊者,必取贤敛才焉。」
  4. 讽称某类的人。如:「蠢才」、「奴才」。
  5. 姓。如明代有才宽。
  1. 方、始。如:「刚才」、「方才」、「戏才开锣」、「呆了半晌,我才会意过来。」《晋书·卷七九·谢安传》:「才小富贵,便豫人家事。」
  2. 仅。如:「他今年才五岁。」、「我身上才带五块钱。」
  3. 表示强调的语气。如:「我才不干呢!」、「他哪有累?我才累呢!」
道 dào《國語辭典》

道 [ dào ]

  1. 路途、途徑。如:「鐵道」、「河道」、「國道高速公路」。《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2. 方法、道理。如:「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禮記·中庸》:「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3. 真理。《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4. 思想、學說。如:「老莊之道」。《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5. 技藝、技巧。《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6. 中國古代的一個思想流派。參見「道家 」條。
  7. 中國主要的宗教之一。參見「道教 」條。
  8. 道士的簡稱。如:「老道」、「貧道」、「一僧一道」。
  9. 宗教的教義、義理。如:「學道」、「得道」、「傳道」、「布道」。
  10. 古代行政區域名稱:➊ ​ 唐太宗貞觀時代分天下為十道,後增為十五道,相當於現在的省。➋ ​ 清代和民初在省下設道。
  11. 量詞:➊ ​ 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➋ ​ 計算有出 入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➌ ​ 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➍ ​ 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➎ ​ 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12. 姓。如春秋時楚國有道朔。
  1. 說、談。如:「常言道」、「一語道破」、「能言善道」、「說長道短」。《論語·季氏》:「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
  2. 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喜」、「道賀」、「道歉」、「道謝」。
  3. 以為、認為、料想。如:「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來了!」《紅樓夢·第一一六回》:「眾人都見他忽笑忽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的舊病。」
  4. 引導、指引。《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明·馬中錫〈中山狼傳〉:「趙簡子大獵於中山,虞人道前,鷹犬羅後。」通「導」。
  1. 由、從。《管子·禁藏》:「故凡治亂之情,皆道上始。」《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
离 ( 離 ) lí
离 [ lí ]
  1. 相距,隔开:距~。太阳是~地球最近的恒星。
  2. 离开,分开:分~。~别。~家。~散(sàn)。~职。~异。~间(jiàn )。支~破碎。
  3. 缺少:办好教育~不开教师。
  4. 八卦之一,符号是“☲”,代表火。
  5. 古同“罹”,遭受。
  6. 古同“缡”,妇女的佩巾。
  7. 〔~~〕形容草木茂盛,如“~~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8. 姓。
家 jiā/jia/jie《國語辭典》

家 [ jiā ]

  1. 眷屬共同生活的場所。如:「家庭」、「回家」。唐·賀知章〈回鄉偶書〉詩二首之一:「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2. 一門之內共同生活的人。《呂氏春秋·先識覽·察微》:「吳人應之不恭,怒殺而去之,吳人往報之,盡屠其家。」
  3. 學術流派。如:「儒家」、「道家」、「百家爭鳴」、「一家之言」。
  4. 經營某種行業或具有某種身分的人。如:「農家」、「商家」、「店家」、「少東家」。
  5. 尊稱學有專長或有專門技術的人。如:「專家」、「文學家」、「科學家」。
  6. 自稱或稱別人。如:「自家」、「咱家」、「哀家」、「姑娘家」、「小孩子家」、「婦道人家」。
  7. 古代大夫所統治的政治區域。與「國」相對。《論語·季氏》:「丘也聞有國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
  8. 私有財產。《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賣庸而播耕者,主人費家而美食。」《史記·卷八五·呂不韋傳》:「諸嫪毐舍人皆沒其家而遷之蜀。」
  9. 量詞。計算家庭、店鋪、大型企業等的單位。如:「住戶不滿十家」、「三家報社」、「只此一家,別無分號。」、「開了三家分公司。」
  10. 姓。如周代有家伯。
  1. 居住。《文選·江淹·別賦》:「又若君居淄右,妾家河陽。」
  1. 對人謙稱自己的親長。如:「家父」、「家母」、「家兄」。
  2. 家中的。如:「家事」、「家人」、「家產」、「家業」、「家僮」。
  3. 家中飼養的。如:「家畜」、「家禽」。
  1. 置於句中。相當於「地」、「的」。元·蕭德祥《殺狗勸夫·第二折》:「他道俺哥哥十分家沉醉,且吃些兒熱湯熱水。」《西遊記·第五一回》:「大碗家寬懷暢飲。」

家 [ gū ]

  1. 對女子的尊稱。《後漢書·卷八四·列女傳·曹世叔妻傳》:「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也,名昭……。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諸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同「姑 」。
挑灯(挑燈)tiǎo dēng
拨动灯火,点灯。亦指在灯下。 唐 岑参 《邯郸客舍歌》:“ 邯郸 女儿夜沽酒,对客挑灯夸数钱。” 宋 秦观 《次韵公闢闻角有感》:“秉烛何人犹把盏,挑灯有女正穿针。”《醒世恒言·三孝廉让产立高名》:“那 许武 日则躬率童僕,耕田种圃,夜则挑灯读书。” 秦牧 《艺海拾贝·鲜荔枝和干荔枝》:“如果我们在夜里挑灯闲谈,是可以谈它整个晚上的。”  ——《漢語大詞典》
未 wèi《國語辭典》

未 [ wèi ]

  1. 地支的第八位。
  2. 时辰名。约当下午一点到三点。
  3. 姓。如汉代有未央。
  1. 不。表示否定的意思。如:「火车误点了,所以未能准时到达。」唐·温庭筠〈杨柳〉诗八首之八:「塞门三月犹萧索,纵有垂杨未觉春。」
  2. 没有。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文选·诸葛亮·出师表》:「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聊斋志异·卷六·萧七》:「有幼女未字,欲充下陈,幸垂援拾。」
  3. 放于句末,表示疑问的意思。相当于「否」。唐·王维〈杂诗〉三首之二:「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宋·陆游〈剑门道中遇微雨〉诗:「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惯 ( 慣 ) guàn
惯 [ guàn ]
  1. 习以为常的,积久成性的:习~。~常。~于。~例。~匪。~犯。~性。司空见~。
  2. 纵容,放任:~纵。宠~。娇~。
化 huà/huā《國語辭典》

化 [ huà ]

  1. 改变。如:「千变万化」、「潜移默化」。《易经·恒卦·彖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淮南子·泛论》:「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2. 天地生成万物。如:「造化」、「化育」。
  3. 转移民俗使归淳厚。《孟子·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文选·邹阳 ·狱中上书自明》:「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
  4. 死。如:「物化」、「羽化」。《孟子·公孙丑下》:「且比化者,无使土亲肤,于人心独无恔乎?」唐·刘禹锡〈祭柳员外文〉:「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
  5. 物体消融、改变形性。如:「溶化」、「消化」。《韩非子·五蠹》:「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6. 烧毁。如:「火化」、「焚化」。《西游记·第一三回》:「献过了种种香火,化了众神纸马,烧了荐亡文疏,佛事已毕,又各安寝。」
  7. 求乞、乞讨。如:「化缘」、「募化」。《儒林外史·第一回》:「也有坐在地上就化钱的。」
  8. 置于名词或形容词之后,表示转变成某种状态或性质。如:「美化」、「绿化」、「恶化」、「电气化」、「科学化」、「现代化」。
  1. 教化。《文选·李密·陈情表》:「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唐·柳宗元〈封建论〉:「孟舒、魏尚之术,莫得而施;黄霸、汲黯之化,莫得而行。」
  2. 化学的简称。如:「理化」、「化工」。

化 [ huā ]

  1. 参见「化子 」条。
凤子(鳳子)fèng zǐ
(1).大蛱蝶。 晋 崔豹 《古今注·鱼虫》:“﹝蛺蝶﹞其大如蝙蝠者,或黑色,或青斑,名为凤子。” 唐 韩偓 《深院》诗:“鵞儿唼啑梔黄觜,凤子轻盈腻粉腰。” 清 曹寅 《梨花》诗:“浪传玉雨徧 瀛洲 ,已是凄清凤子游。”
(2).绣着蝴蝶花的女轿。 前蜀 尹鹗 《女冠子》词:“懒乘丹凤子,学跨小龙儿。”《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公婆不必苦憎嫌……搭搭凤子回去罢。”
(3).燕卵。《礼记·月令》“﹝仲春之月﹞玄鸟至” 郑玄 注“玄鸟,燕也……玄鸟遗卵, 娀简 吞之” 唐 孔颖达 疏:“ 娀简狄 吞凤子之后,后王为媒官嘉祥,祀之以配帝。”
(4).传说中的仙人名。 南朝 宋 鲍照 《药奁铭》:“ 毛姬 饵叶, 凤子 藏花。” 钱振伦 注引《修真录》:“仙人名 凤子 ,与 笙璡 会于九口,各以生生二肆之符相授。”  ——《漢語大詞典》
浓 ( 濃 ) nóng
浓 [ nóng ]
  1. 含某种成分多,与“”相对:~茶。~雾。~墨。~眉。~重(zhòng )。~郁。
  2. 深厚,不淡薄:情深意~。
团 ( 團 ) tuán
团 [ tuán ]
  1. 圆形:~扇。~脐。
  2. 结成球形的东西:汤~。饭~。
  3. 把东西揉成球形:~煤球。
  4. 会合在一起:~聚。~圆。
  5. 工作或活动的集体组织:~体。~伙。集~。
  6. 军队的编制单位,营的上一级。
  7. 旧时某些地区相当于乡一级的政权机关:~练。~丁。
  8. 量词,用于成团的东西:一~槽。
香里(香里)
唐 方干 许员外新阳别业 柳絮风前欹枕卧,荷花香里棹舟回。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