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今朝呈似看,请道末后句。

释重顯宋代〕《因事示众

寄從远方来,遗我径寸璧。
中有四箇字,字字无人识。
清涵鲸海宽。冷射蟾轮窄。
今朝呈似看,请道末后句。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今朝末后

今朝 jīn zhāo
(1).今晨。《诗·小雅·白驹》:“縶之维之,以永今朝。” 清 李渔 《奈何天·忧嫁》:“今朝还自画蛾眉,怕听人催,喜听人催。”
(2).今日。 唐 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诗:“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他年得射如皋雉,珍重今朝僕射姑。” 郁达夫 《春风沉醉的晚上》:“对不起,我是今朝才搬来的。” 周立波 《艾嫂子》:“ 艾嫂子 ,你今朝子打扮得好俏呵。”
(3).指目前,现今。 元 赵孟俯 《题耕织图》诗之二:“所冀岁有成,殷勤在今朝。” 毛泽东 《沁园春·雪》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本朝。指当时所在的王朝。《敦煌曲子词·望远行》:“行人南北尽歌謡,莫把 尧 舜 彼(比)今朝。” 宋 范仲淹 《朝贤送定惠大师诗序》:“如近代之 陆龟蒙 、 陈陶 ,今朝 雍丘 邢敦 、 钱唐 林逋 ,或执节坚介,或放词雅远,皆四方之闻人。”  ——《漢語大詞典》
呈 chéng《國語辭典》

呈 [ chéng ]

  1. 顯露。如:「呈現」、「面呈紅潤」。
  2. 奉上。如:「謹呈」、「呈獻」、「呈上」。
  1. 舊時凡下級對上級的呈請或報告均用呈。現行公文則是對總統有所呈請或報告時用之。
似 sì/shì《國語辭典》

似 [ sì ]

  1. 相像、相类。如:「相似」、「类似」。五代十国南唐·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 继嗣。如:「似嗣」。《诗经·小雅·斯干》:「无相犹矣,似续妣祖。」汉·毛亨·传:「似,嗣。」
  3. 奉赠、给予。唐·贾岛〈剑客〉诗:「今日把似君,谁为不平事。」宋·欧阳修〈紫石屏歌〉:「呼工画石持寄似,幸子留意其无谦。」
  1. 好像。如:「似乎」、「似有不同」。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论王霸之余策,览倚伏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长。」
  1. 表示比较、差等之词。如:「一个高似一个」、「一天好似一天」。宋·贺铸〈浣溪沙·楼角初消一缕霞〉词:「更垂帘幕护窗纱,东风寒似夜来些。」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1.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2.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3.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4.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5.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6.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7.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1.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1.  
  2. (一)​2.4.之讀音。
  3.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请 ( 請 ) qǐng
请 [ qǐng ]
  1. 求:~求。~示。~假(jiǎ )。~命。~战。~教(jiào )。~愿。~君入瓮。~缨(喻请战杀敌)。
  2. 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进。~坐。~安。~便。
  3. 延聘、邀、约人来:~客。~柬。邀~。
  4. 谒见、会见:“造~诸公,不避寒暑”。
道 dào《國語辭典》

道 [ dào ]

  1. 路途、途徑。如:「鐵道」、「河道」、「國道高速公路」。《論語·泰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2. 方法、道理。如:「頭頭是道」、「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禮記·中庸》:「果能此道矣!雖愚必明,雖柔必強。」
  3. 真理。《論語·里仁》:「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4. 思想、學說。如:「老莊之道」。《論語·里仁》:「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5. 技藝、技巧。《論語·子張》:「雖小道,必有可觀者焉。致遠恐泥,是以君子不為也。」
  6. 中國古代的一個思想流派。參見「道家 」條。
  7. 中國主要的宗教之一。參見「道教 」條。
  8. 道士的簡稱。如:「老道」、「貧道」、「一僧一道」。
  9. 宗教的教義、義理。如:「學道」、「得道」、「傳道」、「布道」。
  10. 古代行政區域名稱:➊ ​ 唐太宗貞觀時代分天下為十道,後增為十五道,相當於現在的省。➋ ​ 清代和民初在省下設道。
  11. 量詞:➊ ​ 計算條狀物的單位。如:「三道黃線」、「一道閃電」。➋ ​ 計算有出 入口設施的單位。如:「兩道門」、「多道關卡」。➌ ​ 計算題目、命令等的單位。相當於「則」、「條」。如:「十道題目」、「下一道命令」。➍ ​ 計算工作次數的單位。如:「省一道手續」、「上了兩道油漆」。➎ ​ 計算菜餚的單位。如:「總共有十二道菜。」
  12. 姓。如春秋時楚國有道朔。
  1. 說、談。如:「常言道」、「一語道破」、「能言善道」、「說長道短」。《論語·季氏》:「樂節禮樂,樂道人之善,樂多賢友。」
  2. 用言語表示心意、情意。如:「道喜」、「道賀」、「道歉」、「道謝」。
  3. 以為、認為、料想。如:「我道是誰呢?原來是你來了!」《紅樓夢·第一一六回》:「眾人都見他忽笑忽悲,也不解是何意,只道是他的舊病。」
  4. 引導、指引。《論語·為政》:「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明·馬中錫〈中山狼傳〉:「趙簡子大獵於中山,虞人道前,鷹犬羅後。」通「導」。
  1. 由、從。《管子·禁藏》:「故凡治亂之情,皆道上始。」《史記·卷八·高祖本紀》:「太尉周勃道太原入,定代地。」
末后(末後)mò hòu
后来;最后。 晋 陶潜 《搜神后记》卷九:“须臾,有一大熊来,瞪视此人。人谓必以害已。良久,出藏果,分与诸子。末后作一分,置此人前。”《朱子语类》卷一二一:“又有始间是好人,末后不好者。”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中:“前一段自己説得分晓,末后却是自生迷惑,説得支离。” 清 蒋士铨 《临川梦·花庆》:“末后这一封,有 淮安 差官在外候领回书。” 王统照 《银龙集·银龙的翻身》:“上学的孩子自然没有多少,三间窄小屋子里还空闲着末后的两条长木凳。”  ——《漢語大詞典》
句 jù/gōu《國語辭典》

句 [ jù ]

  1.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词组成,含有主语、述语,能表达一个完全的意思的,称为「句」。如:「诗句」、「语句」。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章句》:「因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
  2. 量词。计算言语的单位。如:「三句话不离本行。」
  3. 古代由下传话以告上的礼制。《汉书·卷四三·叔孙通传》:「大行设九宾,胪、句传。」颜师古注引苏林曰:「上传语告下为胪,下告上为句也。」

句 [ gòu ]

  1. 同「勾 」(二)​。

句 [ gōu ]

  1. 屈曲、弯曲。《说文解字·句部》:「句,曲也。」晋·傅玄〈鹰赋〉:「句爪县芒,足如枯荆。」
  2. 谦恭。清·王念孙《广雅疏证·卷一下·释诂》:「句,下也。」《大戴礼记·曾子立事》:「与其倨也,宁句。」北周·卢辩·注:「句,以喻敬。」
  3. 搜捕、拘拿。如:「句魂」。
  1. 钩子。如:「钓句」。同「钩 」。
  2. 姓。如春秋时越王句践。
  1. 系绊、停滞。唐·白居易〈春题湖上〉诗:「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句留是此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