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雪里(雪里)
唐 刘禹锡 醉答乐天 莫嗟雪里暂时别,终拟云间相逐飞。 ——《骈字类编》
梅花 méi huā
(1).梅树的花。早春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是有名的观赏植物。《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一·子夜四时歌春歌六》:“杜鹃竹里鸣,梅花落满道。” 唐 骆宾王 《西行别东台详正学士》诗:“上苑梅花早,御沟杨柳新。” 杨朔 《茶花赋》:“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2).雪花名色的一种。因形似梅花,故称。《水浒传》第九三回:“这雪有数般名色:一片的是蜂儿,二片的是鹅毛,三片的是攒三,四片的是聚四,五片唤做梅花,六片唤做六出。”
(3).指梅花纸帐。 元 谢宗可 《纸帐》诗:“清悬四壁 剡溪 霜,高卧梅花月半牀。”参见“ 梅花纸帐 ”。
(4).《梅花落》的省称。 唐 李白 《观胡人吹笛》诗:“十月 吴 山晓,《梅花》落 敬亭 。” 宋徽宗 《眼儿媚》词:“家山何处,忍听 羌 笛,吹彻《梅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鐘声渐罢,又戍楼寒角奏《梅花》。”参见“ 梅花落 ”。
(5). 扬州 梅花岭 的省称。 清 赵翼 《叶保堂明经多购抄本异书偶有感触辄韵之》:“生嫌棣萼枝偏暖,死葬 梅花 土亦香。”自注:“葬 梅花岭 。”参见“ 梅花岭 ”。
(6).扑克牌的四种花色之一。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擤擤鼻子,就是要梅花;眨眨眼睛,是要黑桃。” ——《漢語大詞典》
(2).雪花名色的一种。因形似梅花,故称。《水浒传》第九三回:“这雪有数般名色:一片的是蜂儿,二片的是鹅毛,三片的是攒三,四片的是聚四,五片唤做梅花,六片唤做六出。”
(3).指梅花纸帐。 元 谢宗可 《纸帐》诗:“清悬四壁 剡溪 霜,高卧梅花月半牀。”参见“ 梅花纸帐 ”。
(4).《梅花落》的省称。 唐 李白 《观胡人吹笛》诗:“十月 吴 山晓,《梅花》落 敬亭 。” 宋徽宗 《眼儿媚》词:“家山何处,忍听 羌 笛,吹彻《梅花》!”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鐘声渐罢,又戍楼寒角奏《梅花》。”参见“ 梅花落 ”。
(5). 扬州 梅花岭 的省称。 清 赵翼 《叶保堂明经多购抄本异书偶有感触辄韵之》:“生嫌棣萼枝偏暖,死葬 梅花 土亦香。”自注:“葬 梅花岭 。”参见“ 梅花岭 ”。
(6).扑克牌的四种花色之一。 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三:“擤擤鼻子,就是要梅花;眨眨眼睛,是要黑桃。” ——《漢語大詞典》
见 ( 見 ) jiàn/xiàn
见 [ jiàn ]
- 看到:看~。罕~。~微知著。~义勇为。~异思迁。
- 接触,遇到:怕~风。~习。
- 看得出,显得出:~效。相形~绌。
- (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上。~下。
- 会晤:会~。接~。
- 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解。~地(见解)。~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 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外。~教。~谅(原谅我)。~笑(被讥笑)。
- 古同“现”,出现,显露。
- 古同“现”,现存。
早春 zǎo chūn
(1).初春。 唐 李涉 《过招隐寺》诗:“每忆中林访 惠持 ,今来正遇早春时。”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二九:“早春杨柳引长条,倚岸緑隄一面高。” 峻青 《秋色赋·瑞雪图》:“大家团结得像一个人似的,在春寒料峭的早春天气中,冒着风雪,踏着冰冻的土地,展开了热火朝天的春耕、开荒活动。”
(2).指秋日所摘的茶。 明 许次舒 《茶疏·采摘》:“往日无有於秋日摘茶者,近乃有之。秋七八月重摘一番,谓之早春,其品甚佳。” ——《漢語大詞典》
(2).指秋日所摘的茶。 明 许次舒 《茶疏·采摘》:“往日无有於秋日摘茶者,近乃有之。秋七八月重摘一番,谓之早春,其品甚佳。” ——《漢語大詞典》
东西南北(東西南北)dōng xī nán běi
(1).四方。泛指到处,处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寧处。” 唐 韩愈 《感春》诗之一:“东西南北皆欲往,千江隔兮万山阻。”亦作“ 东西南朔 ”。 郭孝成 《民国各团体之组织》第二节:“自 武汉 举义以来,不旬月间,天下响应,东西南朔,联翩建义, 禹 域版图,殆全归 汉 有。”
(2).指普天下。 清 纳兰性德 《摸鱼儿·送别德清蔡夫子》词:“英雄辈,事业东西南北,临风因甚成泣!”
(3).谓飘流在外,居处无定。 唐 睿宗 《孔子赞》:“吾岂匏瓜,东西南北。” 郭小川 《在大沙漠中间》诗:“他们是东西南北的人,从不曾高枕而卧,现在在这里落户,却竟十分心安理得。”
(4).指分散四方。 宋 张孝祥 《鹊桥仙·别立之》词:“离歌声断酒杯空,容易里、东西南北。” 宋 张孝祥 《柳梢青·饯别蒋德施粟子求诸公》词:“后夜相思,水长山远,东西南北。”
(5).指方向。《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正行之间,一阵大风起处,捲得灰沙飞起,眼前对面不见,竟不知东西南北了。” 老舍 《骆驼祥子》十九:“感情在他心中绕着圆圈,把个最简单的人闹得不知道了东西南北。” ——《漢語大詞典》
(2).指普天下。 清 纳兰性德 《摸鱼儿·送别德清蔡夫子》词:“英雄辈,事业东西南北,临风因甚成泣!”
(3).谓飘流在外,居处无定。 唐 睿宗 《孔子赞》:“吾岂匏瓜,东西南北。” 郭小川 《在大沙漠中间》诗:“他们是东西南北的人,从不曾高枕而卧,现在在这里落户,却竟十分心安理得。”
(4).指分散四方。 宋 张孝祥 《鹊桥仙·别立之》词:“离歌声断酒杯空,容易里、东西南北。” 宋 张孝祥 《柳梢青·饯别蒋德施粟子求诸公》词:“后夜相思,水长山远,东西南北。”
(5).指方向。《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正行之间,一阵大风起处,捲得灰沙飞起,眼前对面不见,竟不知东西南北了。” 老舍 《骆驼祥子》十九:“感情在他心中绕着圆圈,把个最简单的人闹得不知道了东西南北。” ——《漢語大詞典》
路 lù《國語辭典》
路 [ lù ]
名- 道路,供人马舟车等行走的途径。如:「陆路」、「水路」、「高速公路」。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 条理、纹理。如:「思路」、「纹路」。南朝梁·沈约〈瑞石像铭〉:「心路照通,有感斯顺。」
- 方法、途径。如:「生路」、「活路」。唐·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 军之弱冠。」
- 种类。如:「他们是那一路人?」《西游记·第五一回》:「这一路拳,走得似锦上添花。」
- 地区、区域。《三国演义·第一五回》:「自是东路皆平,令叔孙静守之。」《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一日烧香回来,人见他是下路打扮,跟了他后面走的就有百十人。」
- 路线。如:「五路公车」。《水浒传·第五○回》:「今日宋江分兵做四路,来打本庄。」
- 姓。如汉代有路温舒。
行人 xíng rén
(1).出行的人;出征的人。《管子·轻重己》:“十日之内,室无处女,路无行人。” 唐 杜甫 《兵车行》:“车轔轔,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儿女英雄传》第三回:“这一路是贼盗出没的地方……走着须要小心,大道正路不妨,十里一墩,五里一堡,还有来往的行人。”
(2).官名。掌管朝觐聘问的官。《周礼·秋官》有行人。 春秋 、 战国 时各国都有设置。 汉 代大鸿胪属官有行人,后改称大行令。 明 代设行人司,复有行人之官,掌传旨,册封、抚谕等事。《周礼·秋官·讶士》:“邦有宾客,则与行人送逆之。”《国语·晋语八》:“ 秦景公 使其弟 鍼 来求成, 叔向 命召行人 子员 。行人 子朱 曰:‘ 朱 也在此。’” 韦昭 注:“行人,掌宾客之官。”又主号令之官。《汉书·食货志上》:“孟春之月,羣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诗。” 颜师古 注:“行人,遒人也,主号令之官。”
(3).使者的通称。《管子·侈靡》:“行人可不有私。” 尹知章 注:“行人,使人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辩给之材,行人之任也。”《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初, 燕 人许割 虎牢 以西赂 秦 。 晋 兵既退, 燕 人悔之,谓 秦 人曰:‘行人失辞。有国有家者,分灾救患,理之常也。’” 清 王韬 《星轺指掌序》:“行人之设,肇自古昔,然皆王国下逮侯邦;而诸侯亦各相聘问,藉以讲信修睦。”
(4).小吏差役。《元典章·刑部五·检验》:“检验尸伤,已有常式,近年以来,亲民之官不以人命为重,往往推延,致令发变。及不亲临监视,转委公吏行人与復检官司。”《水浒传》第三回:“一面教拘集 郑屠 家邻佑人等,点了仵作行人,着仰本地坊官人并坊厢里正,再三检验已了。”
(5).媒人。 宋 王钦臣 《甲申杂记》:“﹝ 李化先 ﹞少好神仙事,父母强令娶妇,遣行人议 曹 氏之女。及礼席之日, 曹氏 已入门, 化先 踰垣而走。”《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你我爱亲做亲,我不争你的财礼,你也不争我的装奩……况且一墙之隔,打开一个门就搀了过来,行人钱都可以省得的。”参见“ 行媒 ”。
(6).指活着的人。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护兰童子》:“‘夙缘还却三生债,不道未归人断肠。’未归人,用死者为归人,生者为行人之义。”
(7).复姓。 春秋 郑 有 行人子羽 。见《慎子》。
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 金 朝城镇商业中的行,见于记载的有油面行、布行、银行等。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称为‘行人’。” ——《漢語大詞典》
(2).官名。掌管朝觐聘问的官。《周礼·秋官》有行人。 春秋 、 战国 时各国都有设置。 汉 代大鸿胪属官有行人,后改称大行令。 明 代设行人司,复有行人之官,掌传旨,册封、抚谕等事。《周礼·秋官·讶士》:“邦有宾客,则与行人送逆之。”《国语·晋语八》:“ 秦景公 使其弟 鍼 来求成, 叔向 命召行人 子员 。行人 子朱 曰:‘ 朱 也在此。’” 韦昭 注:“行人,掌宾客之官。”又主号令之官。《汉书·食货志上》:“孟春之月,羣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鐸徇于路,以采诗。” 颜师古 注:“行人,遒人也,主号令之官。”
(3).使者的通称。《管子·侈靡》:“行人可不有私。” 尹知章 注:“行人,使人也。”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流业》:“辩给之材,行人之任也。”《资治通鉴·晋海西公太和四年》:“初, 燕 人许割 虎牢 以西赂 秦 。 晋 兵既退, 燕 人悔之,谓 秦 人曰:‘行人失辞。有国有家者,分灾救患,理之常也。’” 清 王韬 《星轺指掌序》:“行人之设,肇自古昔,然皆王国下逮侯邦;而诸侯亦各相聘问,藉以讲信修睦。”
(4).小吏差役。《元典章·刑部五·检验》:“检验尸伤,已有常式,近年以来,亲民之官不以人命为重,往往推延,致令发变。及不亲临监视,转委公吏行人与復检官司。”《水浒传》第三回:“一面教拘集 郑屠 家邻佑人等,点了仵作行人,着仰本地坊官人并坊厢里正,再三检验已了。”
(5).媒人。 宋 王钦臣 《甲申杂记》:“﹝ 李化先 ﹞少好神仙事,父母强令娶妇,遣行人议 曹 氏之女。及礼席之日, 曹氏 已入门, 化先 踰垣而走。”《儒林外史》第二一回:“你我爱亲做亲,我不争你的财礼,你也不争我的装奩……况且一墙之隔,打开一个门就搀了过来,行人钱都可以省得的。”参见“ 行媒 ”。
(6).指活着的人。 金 元好问 《续夷坚志·护兰童子》:“‘夙缘还却三生债,不道未归人断肠。’未归人,用死者为归人,生者为行人之义。”
(7).复姓。 春秋 郑 有 行人子羽 。见《慎子》。
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五章第二节:“ 金 朝城镇商业中的行,见于记载的有油面行、布行、银行等。参加同业商行的商人称为‘行人’。”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