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劫遍行慈,慈善力成就。
南无佛法僧,大慈三宝海。
我念欲依教,普劝诸众生。
莫杀莫食肉,同蕴仁慈行。
无病保长龄,未来成佛道。
诸佛大菩萨,常为救众生。
舍头目身命,不计河沙数。
代鸽弃王身,全螘委龙命。
流水济枯鱼,萨{左土右垂}充饥虎。
历劫遍行慈,慈善力成就。
佛无一切心,唯有慈心在。
若有行慈者,不杀不食肉。
仰愿佛威神,世世常加护。
杀生佛所说,即杀自父母。
亦杀自妻女,兄弟及姊妹。
一切田女摄,皆曾为父母。
生生所受胎,从之禀遗体。
受一畜生形,骨血如山海。
一一类中身,生生不可计。
轮回六道间,展转为亲属。
故食诸众生,名食父母肉。
又观一切身,悉是我本体。
自肉及他肉,其实是一肉。
如舍前后住,亦名为我舍。
当知食肉人,即食自身肉。
佛观如来藏,佛界众生界。
一界无二界,一切肉一肉。
伎儿暂变易,元是一人身。
若欲杀众生,当起诸佛想。
猎师屠儿辈,及捕鱼鸟人。
众生遥见者,皆生必死怖。
谓此恶心人,贪利及肉味。
手持利刀箭,念欲杀我身。
飞翔及潜竄,惊怖而远避。
常与诸众生,起大冤对想。
一切惜身命,人畜等无殊。
若欲食众生,先试割身肉。
死是极大苦,谁能不畏之。
但当自观身,云何食他肉。
为利刹众生,以财网诸肉。
二俱得杀业,死堕叫唤狱。
汝听杀生者,死堕地狱处。
铁城高八万,四千由旬量。
长广亦复然,满中猛火炎。
表里皆洞赤,猘狗守四门。
狱卒声雷震,两眼如电光。
驱汝杀生人,入中而受苦。
力士执铁矛,矛身长一丈。
利刃阔八寸,望胸撞罪人。
胸入背上出,苦痛不堪闻。
千万亿岁中,受斯极大苦。
汝听食肉人,死堕阿鼻狱。
铁屋亦高广,八万由旬量。
四门猛火炎,南北皆交彻。
铁墙铁罗网,铁枷铁杻械。
一一火烧之,皆令其洞赤。
食肉受斯苦,亿百千万岁。
汝听煮肉人,堕镬汤地狱。
一万有二千,深广由旬量。
昼夜猛火然,涌涌汤常沸。
于中受大苦,一万七千岁。
汝听炙肉人,堕热铁床狱。
其狱有八千,纵广由旬量。
床下猛火烧,罪人卧其上。
心肝肉焦烂,一万二千岁。
汝听切肉人,死堕斫剉狱。
五百大力士,利刀斩罪人。
万段至微尘,业风吹更活。
如是终复始,一万二千岁。
汝听养群鸡,为贪肥肉者。
一鸡于一日,计食五百虫。
主人当半罪,同鸡堕地狱。
其狱盛热粪,八万由旬量。
人鸡俱入中,满五千万岁。
汝听捕猎人,安锵及设{左木右强}。
罥索安陷穽,利刃放鹰犬。
四边竞围合,逼逐杀众生。
死堕铁轴狱,方丈一万钉。
驱上轮一币,遍体万钉刺。
举身悉交彻,苦痛不可忍。
百千万岁中,受斯对报苦。
杀生食肉者,从诸地狱出。
受饿罗刹身,师子豺虎狼。
猫狸鸱枭鹫,唯捕新血肉。
众生各藏护,不令其得便。
饥火常烧心,念念思他肉。
由是恶熏习,大慈种永断。
设得生人中,残疾命短促。
愚痴谤因果,死还堕地狱。
佛说此语时,无量诸罗刹。
悲号誓断肉,及护断肉人。
汝今闻此经,云何不改过。
徒劳生为人,不及食人鬼。
慎莫烧山野,慎莫破堤塘。
莫伐有巢树,莫烧含蠹薪。
若见杀众生,方便常救护。
南无十方佛,大智德世尊。
我欲劝众生,舍酒求明慧。
如佛之所说,饮酒多过患。
八万尘劳门,三十五种失。
悉以酒为本,汝等应谛观。
酒酣心眩乱,六识尽昏迷。
君臣乖仪节,父子绝尊卑。
母女乱其风,礼检不能制。
如舍婆提国,有鸯掘摩罗。
酒醉淫泆母,因慈杀其父。
母复通外情,将刀复害之。
亦如莎伽陀,神通大罗汉。
因游支提国,渐到跋陀村。
彼有大毒龙,字庵婆罗提。
其龙甚暴恶,侵害彼村人。
罗汉神通力,降伏毒龙已。
村人思报恩,多设苏孔糜。
有女设糜已,忧其发冷病。
遂取水色酒,奉上大罗汉。
罗汉谓是水,饮已酒力发。
迷酒到寺门,衣钵弃余处。
醒时用神力,能伏大毒龙。
醉后如死人,不能伏蝦蟆。
世尊命罗汉,及诸比丘众。
至彼罗汉所,因兹制酒戒。
正法念经说,阎罗责置人。
将驱入地狱,先说如是偈。
酒能乱人心,令人如羊等。
不知作不作,如是应舍酒。
若酒醉之人,如死人无异。
若欲常不死,彼人应舍酒。
酒是诸过处,常能不饶益。
一切恶道阶,黑闇所在处。
饮酒到地狱,亦到饿鬼处。
行于玄生业,是酒过所诳。
酒为毒中毒,地狱中地狱。
病中之大病,是佛之所说。
若人饮酒者,无因缘欢喜。
无因缘而瞋,无因缘作恶。
于佛所生痴,坏世出世事。
烧解脱如火,所谓酒一法。
若人能舍酒,正行于法戒。
彼到第一处,无死无生处。
莫饮无明酒,能为众苦因。
声闻住明脱,犹是醉归人。
若是病苦时,应当观病本。
从痴有爱生,习业招病果。
耆婆尽道术,尚不能救疗。
岂有世药酒,而能瘥我病。
酒为放逸根,不饮闭恶道。
宁舍百千身,不毁犯酒戒。
宁使身乾枯,终不饮此酒。
假使毁犯戒,寿命满百年。
不如护禁戒,即时身磨灭。
决定能使瘥,我犹故不饮。
况今不定知,为瘥为不瘥。
作是决定心,心生大欢喜。
即护见真谛,所患即消除。
汝听酿酒家,死堕醎糟狱。
亦堕沸灰中,一万八千岁。
汝听沽清酒,死堕酒池狱。
满中如洋铜,入其中受苦。
汝听饮酒人,死堕灌口狱。
手自酌铜汁,昼夜灌其口。
汝听人将酒,逼劝持戒人。
死入冰池狱,八千万岁苦。
皮肉皆破裂,日夜百死生。
然后五百生,生辄无两臂。
汝听或强力,或时因戏笑。
持酒与僧尼,强伏令其饮。
死堕截膝狱,六百万岁中。
五百大力士,常截其两膝。
乃至过酒器,五百世无手。
常作螘虱形,曲蛆及蝇蚋。
痴执无知虫,一一五百世。
汝听吉陀婆,沽酒梳堕井。
罗汉饮其水,八万圣皆醉。
由是恼圣人,死堕锯床狱。
八万大劫中,常受锯解苦。
后出得为人,其身长三尺。
颜貌青黑色,耳鼻孔闭塞。
无眼唇褰缩,手足无十指。
何况破戒心,持酒逼他饮。
多见世愚人,逼他食酒肉。
自不能清净,都无羞耻心。
复将不净食,凌逼破他戒。
宁可断人命,莫破他善心。
杀命一死生,未必至三趣。
破戒失人天,及失解脱法。
汝听断酒肉,所得福德利。
有人持七宝,国城妻子施。
不如断酒肉,千万分之一。
乃至满大千,七宝持布施。
不如断酒肉,千万分之一。
假使为求福,锻金以为人。
其数百千万,持用广布施。
不如断酒肉,千万分之一。
假使有佛子,造幡华宝盖。
满三千大千,持用供养佛。
不如断酒肉,千万分之一。
犯之罪即重,持之福亦深。
善恶长形对,苦乐镇相寻。
及健速回首,早计各悛心。
莫待无常到,如瓶满自沈。
勉哉须努力,同侍七宝林。
我念欲依教,普劝诸众生。
莫杀莫食肉,同蕴仁慈行。
无病保长龄,未来成佛道。
诸佛大菩萨,常为救众生。
舍头目身命,不计河沙数。
代鸽弃王身,全螘委龙命。
流水济枯鱼,萨{左土右垂}充饥虎。
历劫遍行慈,慈善力成就。
佛无一切心,唯有慈心在。
若有行慈者,不杀不食肉。
仰愿佛威神,世世常加护。
杀生佛所说,即杀自父母。
亦杀自妻女,兄弟及姊妹。
一切田女摄,皆曾为父母。
生生所受胎,从之禀遗体。
受一畜生形,骨血如山海。
一一类中身,生生不可计。
轮回六道间,展转为亲属。
故食诸众生,名食父母肉。
又观一切身,悉是我本体。
自肉及他肉,其实是一肉。
如舍前后住,亦名为我舍。
当知食肉人,即食自身肉。
佛观如来藏,佛界众生界。
一界无二界,一切肉一肉。
伎儿暂变易,元是一人身。
若欲杀众生,当起诸佛想。
猎师屠儿辈,及捕鱼鸟人。
众生遥见者,皆生必死怖。
谓此恶心人,贪利及肉味。
手持利刀箭,念欲杀我身。
飞翔及潜竄,惊怖而远避。
常与诸众生,起大冤对想。
一切惜身命,人畜等无殊。
若欲食众生,先试割身肉。
死是极大苦,谁能不畏之。
但当自观身,云何食他肉。
为利刹众生,以财网诸肉。
二俱得杀业,死堕叫唤狱。
汝听杀生者,死堕地狱处。
铁城高八万,四千由旬量。
长广亦复然,满中猛火炎。
表里皆洞赤,猘狗守四门。
狱卒声雷震,两眼如电光。
驱汝杀生人,入中而受苦。
力士执铁矛,矛身长一丈。
利刃阔八寸,望胸撞罪人。
胸入背上出,苦痛不堪闻。
千万亿岁中,受斯极大苦。
汝听食肉人,死堕阿鼻狱。
铁屋亦高广,八万由旬量。
四门猛火炎,南北皆交彻。
铁墙铁罗网,铁枷铁杻械。
一一火烧之,皆令其洞赤。
食肉受斯苦,亿百千万岁。
汝听煮肉人,堕镬汤地狱。
一万有二千,深广由旬量。
昼夜猛火然,涌涌汤常沸。
于中受大苦,一万七千岁。
汝听炙肉人,堕热铁床狱。
其狱有八千,纵广由旬量。
床下猛火烧,罪人卧其上。
心肝肉焦烂,一万二千岁。
汝听切肉人,死堕斫剉狱。
五百大力士,利刀斩罪人。
万段至微尘,业风吹更活。
如是终复始,一万二千岁。
汝听养群鸡,为贪肥肉者。
一鸡于一日,计食五百虫。
主人当半罪,同鸡堕地狱。
其狱盛热粪,八万由旬量。
人鸡俱入中,满五千万岁。
汝听捕猎人,安锵及设{左木右强}。
罥索安陷穽,利刃放鹰犬。
四边竞围合,逼逐杀众生。
死堕铁轴狱,方丈一万钉。
驱上轮一币,遍体万钉刺。
举身悉交彻,苦痛不可忍。
百千万岁中,受斯对报苦。
杀生食肉者,从诸地狱出。
受饿罗刹身,师子豺虎狼。
猫狸鸱枭鹫,唯捕新血肉。
众生各藏护,不令其得便。
饥火常烧心,念念思他肉。
由是恶熏习,大慈种永断。
设得生人中,残疾命短促。
愚痴谤因果,死还堕地狱。
佛说此语时,无量诸罗刹。
悲号誓断肉,及护断肉人。
汝今闻此经,云何不改过。
徒劳生为人,不及食人鬼。
慎莫烧山野,慎莫破堤塘。
莫伐有巢树,莫烧含蠹薪。
若见杀众生,方便常救护。
南无十方佛,大智德世尊。
我欲劝众生,舍酒求明慧。
如佛之所说,饮酒多过患。
八万尘劳门,三十五种失。
悉以酒为本,汝等应谛观。
酒酣心眩乱,六识尽昏迷。
君臣乖仪节,父子绝尊卑。
母女乱其风,礼检不能制。
如舍婆提国,有鸯掘摩罗。
酒醉淫泆母,因慈杀其父。
母复通外情,将刀复害之。
亦如莎伽陀,神通大罗汉。
因游支提国,渐到跋陀村。
彼有大毒龙,字庵婆罗提。
其龙甚暴恶,侵害彼村人。
罗汉神通力,降伏毒龙已。
村人思报恩,多设苏孔糜。
有女设糜已,忧其发冷病。
遂取水色酒,奉上大罗汉。
罗汉谓是水,饮已酒力发。
迷酒到寺门,衣钵弃余处。
醒时用神力,能伏大毒龙。
醉后如死人,不能伏蝦蟆。
世尊命罗汉,及诸比丘众。
至彼罗汉所,因兹制酒戒。
正法念经说,阎罗责置人。
将驱入地狱,先说如是偈。
酒能乱人心,令人如羊等。
不知作不作,如是应舍酒。
若酒醉之人,如死人无异。
若欲常不死,彼人应舍酒。
酒是诸过处,常能不饶益。
一切恶道阶,黑闇所在处。
饮酒到地狱,亦到饿鬼处。
行于玄生业,是酒过所诳。
酒为毒中毒,地狱中地狱。
病中之大病,是佛之所说。
若人饮酒者,无因缘欢喜。
无因缘而瞋,无因缘作恶。
于佛所生痴,坏世出世事。
烧解脱如火,所谓酒一法。
若人能舍酒,正行于法戒。
彼到第一处,无死无生处。
莫饮无明酒,能为众苦因。
声闻住明脱,犹是醉归人。
若是病苦时,应当观病本。
从痴有爱生,习业招病果。
耆婆尽道术,尚不能救疗。
岂有世药酒,而能瘥我病。
酒为放逸根,不饮闭恶道。
宁舍百千身,不毁犯酒戒。
宁使身乾枯,终不饮此酒。
假使毁犯戒,寿命满百年。
不如护禁戒,即时身磨灭。
决定能使瘥,我犹故不饮。
况今不定知,为瘥为不瘥。
作是决定心,心生大欢喜。
即护见真谛,所患即消除。
汝听酿酒家,死堕醎糟狱。
亦堕沸灰中,一万八千岁。
汝听沽清酒,死堕酒池狱。
满中如洋铜,入其中受苦。
汝听饮酒人,死堕灌口狱。
手自酌铜汁,昼夜灌其口。
汝听人将酒,逼劝持戒人。
死入冰池狱,八千万岁苦。
皮肉皆破裂,日夜百死生。
然后五百生,生辄无两臂。
汝听或强力,或时因戏笑。
持酒与僧尼,强伏令其饮。
死堕截膝狱,六百万岁中。
五百大力士,常截其两膝。
乃至过酒器,五百世无手。
常作螘虱形,曲蛆及蝇蚋。
痴执无知虫,一一五百世。
汝听吉陀婆,沽酒梳堕井。
罗汉饮其水,八万圣皆醉。
由是恼圣人,死堕锯床狱。
八万大劫中,常受锯解苦。
后出得为人,其身长三尺。
颜貌青黑色,耳鼻孔闭塞。
无眼唇褰缩,手足无十指。
何况破戒心,持酒逼他饮。
多见世愚人,逼他食酒肉。
自不能清净,都无羞耻心。
复将不净食,凌逼破他戒。
宁可断人命,莫破他善心。
杀命一死生,未必至三趣。
破戒失人天,及失解脱法。
汝听断酒肉,所得福德利。
有人持七宝,国城妻子施。
不如断酒肉,千万分之一。
乃至满大千,七宝持布施。
不如断酒肉,千万分之一。
假使为求福,锻金以为人。
其数百千万,持用广布施。
不如断酒肉,千万分之一。
假使有佛子,造幡华宝盖。
满三千大千,持用供养佛。
不如断酒肉,千万分之一。
犯之罪即重,持之福亦深。
善恶长形对,苦乐镇相寻。
及健速回首,早计各悛心。
莫待无常到,如瓶满自沈。
勉哉须努力,同侍七宝林。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历劫(歷劫)lì jié
佛教语。谓宇宙在时间上一成一毁叫“劫”。经历宇宙的成毁为“歷劫”。后统谓经历各种灾难。 南朝 梁 沈约 《为文惠太子礼佛愿疏》:“歷劫多幸,夙世善缘。” 金 刘迎 《连日雪恶用聚星堂雪诗韵》:“后生旷世安敢望,故事歷劫徒能説。”《红楼梦》第一二○回:“岂知 宝玉 是下凡歷劫的,竟哄了老太太十九年。” 清 谭嗣同 《〈仁学〉自序》:“歷劫之下,度尽诸苦厄。” 金一 《文学上之美术观》:“歷劫而久者,金石之所以贵。” ——《漢語大詞典》
遍行 biàn xíng
(1).犹言皆用,都用。《管子·国蓄》:“王者不可毕用,故五者徧行而不尽也。” 马非百 新诠:“《国准篇》云:‘请兼用五家而勿尽也。’又云:‘五家之数,皆用而勿尽’《轻重戊》云:‘并用而毋俱尽也。’即此‘徧行而不尽’之意。”
(2).周游,到处行走。《荀子·性恶》:“足可以徧行天下,然而未尝有能徧行天下者也。”
(3).普遍施行。《汉书·高帝纪下》:“从入 蜀 汉 ,伐 楚 ,赏未徧行,今封此,何功?”
(4).佛教语。指任何认识发生时,都会生起的心理活动。因带有普遍性,故名。 清 龚自珍 《通明观科判》:“初禪第二支之观,又为四支如左:观心行。大行。徧行。随意。” ——《漢語大詞典》
(2).周游,到处行走。《荀子·性恶》:“足可以徧行天下,然而未尝有能徧行天下者也。”
(3).普遍施行。《汉书·高帝纪下》:“从入 蜀 汉 ,伐 楚 ,赏未徧行,今封此,何功?”
(4).佛教语。指任何认识发生时,都会生起的心理活动。因带有普遍性,故名。 清 龚自珍 《通明观科判》:“初禪第二支之观,又为四支如左:观心行。大行。徧行。随意。” ——《漢語大詞典》
慈 cí《國語辭典》
慈 [ cí ]
動- 愛憐。《史記·卷四·周本紀》:「則古公、公季之法,篤仁,敬老,慈少。」
- 父母對子女的愛稱為「慈」。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教子》:「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 深篤的愛。《左傳·莊公二十七年》:「夫禮樂慈愛,戰所畜也。」唐·孔穎達·正義:「慈謂愛之深也。」《禮記·曲禮上》:「兄弟親戚稱其慈也,僚友稱其弟也。」
- 稱謂。用以尊稱母親。如:「令慈」、「家慈」。
- 吸鐵。如:「慈石」。通「磁」。
- 姓。如漢代有慈仁。
慈善 cí shàn
仁慈;富有同情心。《魏书·崔光传》:“ 光 宽和慈善,不忤於物,进退沉浮,自得而已。”《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 徐继祖 是个慈善的人,也是天性自然感动,心内到可怜这婆婆。” 清 昭槤 《啸亭杂录·孝亲》:“﹝ 孝圣宪皇后 ﹞天性慈善,屡劝上减刑罢兵,以免苍生屠戮,上无不顺从,以承欢爱。”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二:“他发议论时,好像是个具有一副慈善心肠的人。” ——《漢語大詞典》
力 lì《國語辭典》
力 [ lì ]
名-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静止或运行速度)的效能称为「力」,计算单位为「牛顿」。如:「动力」、「向心力」、「离心力」、「地心引力」。
- 人和动物体内筋肉运动所产生的效能。如:「臂力」、「体力」。《诗经·邶风·简兮》:「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 一切事物所具有的效能或作用。如:「火力」、「风力」、「水力」。
- 才能、能力。如:「智力」、「实力」、「理解力」、「量力而为」。
- 权势。如:「权力」。《孟子·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
- 以力气供人役使的僮仆。如:「苦力」。
- 姓。如宋代有力起。
- 二一四部首之一。
- 尽力、拚命。如:「力争上游」。《汉书·卷九五·南粤传》:「楼船力攻烧敌。」
成就 chéng jiù
(1).完成;成功。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本事》:“当此之时,见夫子删《书》作《春秋》,定王制,贤者嗟叹,决意览史记成就其事。”《后汉书·南匈奴传》:“ 孝章皇帝 圣思远虑,遂欲见成就,故令 乌桓 、 鲜卑 讨北虏,斩单于首级,破坏其国。” 宋 文天祥 《胡笳曲》序:“琴罢,索予赋胡笳诗,而仓卒中未能成就。”《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千难万难,到得今日方得成就。”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的宪政》:“这件事要办好,却需要时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
(2).造就;成全。《汉书·张禹传》:“ 禹 成就弟子尤著者, 淮阳 彭宣 至大司空, 沛郡 戴崇 至少府九卿。” 宋 苏轼 《刚说》:“士患不刚耳,长养成就犹恐不足,当忧其太刚而惧之以折耶?” 洪深 《包得行》第四幕:“她也未尝不愿意,我看你还是成就了他们吧。”
(3).成材,成器。 汉 焦赣 《易林·乾之离》:“胎生孚乳,长息成就,充满帝室,家国昌富。”《北齐书·高阳王湜传》:“太后哭之哀,曰:‘我恐其不成就,与杖,何期带创死也。’” 唐 元稹 《赛神》诗:“岁深树成就,曲直可轮辕。”
(4).成为。《四游记·国王去蓬莱山修行》:“妾乃寡居,见君堂堂一表,愿奉桃与君,成就一对夫妇如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只有他那买古董,却另外成就一种癖性,好好的东西拿去他不买,只要把东西打破了拿去,他却出了重价。”
(5).业绩;作出的成绩。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使此儿五十不死,其志义何如哉!惜吾辈不见其成就。”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议论》:“ 苏秦 其所成就,虽不足道,使其有二顷之田,其能佩六国相印乎?” 清 黄钧宰 《金壶遯墨·奇女子》:“ 郑 当以文学进,而无大成就。” 冰心 《庄鸿的姊姊》:“你不要看我是个女子,我想我将来的成就未必在你之下。” ——《漢語大詞典》
(2).造就;成全。《汉书·张禹传》:“ 禹 成就弟子尤著者, 淮阳 彭宣 至大司空, 沛郡 戴崇 至少府九卿。” 宋 苏轼 《刚说》:“士患不刚耳,长养成就犹恐不足,当忧其太刚而惧之以折耶?” 洪深 《包得行》第四幕:“她也未尝不愿意,我看你还是成就了他们吧。”
(3).成材,成器。 汉 焦赣 《易林·乾之离》:“胎生孚乳,长息成就,充满帝室,家国昌富。”《北齐书·高阳王湜传》:“太后哭之哀,曰:‘我恐其不成就,与杖,何期带创死也。’” 唐 元稹 《赛神》诗:“岁深树成就,曲直可轮辕。”
(4).成为。《四游记·国王去蓬莱山修行》:“妾乃寡居,见君堂堂一表,愿奉桃与君,成就一对夫妇如何?”《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五回:“只有他那买古董,却另外成就一种癖性,好好的东西拿去他不买,只要把东西打破了拿去,他却出了重价。”
(5).业绩;作出的成绩。 唐 元稹 《叙诗寄乐天书》:“使此儿五十不死,其志义何如哉!惜吾辈不见其成就。”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议论》:“ 苏秦 其所成就,虽不足道,使其有二顷之田,其能佩六国相印乎?” 清 黄钧宰 《金壶遯墨·奇女子》:“ 郑 当以文学进,而无大成就。” 冰心 《庄鸿的姊姊》:“你不要看我是个女子,我想我将来的成就未必在你之下。”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