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师姑(師姑)shī gū
尼姑。《景德传灯录·智通禅师》:“师姑天然是女人作。” 宋 庄季裕 《鸡肋编》卷上:“京师僧讳和尚,称曰大师;尼讳师姑,呼为女和尚。”《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夫家娘家着不得,剃了头髮做师姑。” 欧阳山 《三家巷》十七:“七月十二晚上, 区 家请了几个师姑来给她念经。” ——《漢語大詞典》
元 yuán《國語辭典》
元 [ yuán ]
名- 头。《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先轸)免胄入狄师,死焉。狄人归其元,面如生。」《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 量词。计算钱币的单位。一元等于十角。如:「十元」、「五十元」。通「圆」。
- 代数式中,表示未知数的文字称为「元」。如:「一元一次方程式」。
- 朝代名。参见「元朝 」条。
- 姓。如唐代有元稹。
- 为首的。如:「元凶」、「元首」。
- 开始的、第一的。如:「元年」、「元旦」。
- 大的。《书经·大禹谟》:「天之历数在汝躬,汝终陟元后。」《三国志·卷二四·魏书·高柔传》:「逮至汉初,萧、曹之俦并以元勋代作心膂。」
- 善的。《书经·舜典》:「柔远能迩,惇德允元。」《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抨巫咸以占梦兮,迺贞吉之元符。」
- 基本的。如:「元素」。
是 shì《國語辭典》
是 [ shì ]
名- 对、正确。如:「自以为是」、「积非成是」。
- 事情。如:「国是」。
- 姓。如唐代有是光。
- 赞成、称赞。如:「是古非今」、「深是其言」。
- 表示肯定判断的话。如:「我是学生」、「他是外国人」、「老人与海的作者是海明威。」
- 表示存在的事实。如:「全身是伤」、「满身是汗」。
- 对命令的应答之词。如:「是,我这就去。」、「是,我马上就来。」
- 这。指示形容词。如:「是人」、「是日」。《论语·学而》:「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
- 此。指示代名词。《孟子·梁惠王上》:「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
- 于是,表示前后相关。《书经·禹贡》:「桑土既蚕,是降丘宅土。」《管子·心术下》:「心安是国安也;心治是国治也。」
- 用于句中,使宾语提前。如:「惟命是从」、「惟利是图」、「惟你是问」。
女人 nǚ rén
(1).泛称成年女子。 汉 班昭 《女诫·妇行》:“女有四行……此四者女人之大德。”《梁书·贺琛传》:“朕颇自计,不与女人同屋而寝,亦三十餘年。” 唐 张鷟 《游仙窟》:“五嫂曰:‘女人羞自嫁,方便待渠招。’”《再生缘》第二一回:“莫非他不是鬚眉是女人。”
(2).指妻子。 明 张居正 《女诫直解》:“夫女人一生的事,只靠在夫主身上。”《红楼梦》第四六回:“叫你女人和他説去。” 鲁迅 《花边文学·推己及人》:“这钻不出来的原因,我想是一定为了我的女人和两个孩子的吵闹。” ——《漢語大詞典》
(2).指妻子。 明 张居正 《女诫直解》:“夫女人一生的事,只靠在夫主身上。”《红楼梦》第四六回:“叫你女人和他説去。” 鲁迅 《花边文学·推己及人》:“这钻不出来的原因,我想是一定为了我的女人和两个孩子的吵闹。” ——《漢語大詞典》
作 zuò《國語辭典》
作 [ zuò ]
動- 興起、振起。如:「興風作浪」。《說文解字·人部》:「作,起也。」《易經·乾卦·九五》:「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左傳·莊公十年》:「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 造就、培育。如:「天作之合」。《書經·康誥》:「亦惟助王宅天命,作新民。」
- 創作。如:「寫作」、「作畫」、「作詩」。《論語·述而》:「述而不作,信而好古。」
- 進行、舉行。如:「作戰」、「作簡報」。
- 為、當。如:「認賊作父」。
- 假裝。如:「裝腔作勢」、「裝模作樣」。
- 進行某事。如:「作媒」、「作證」、「作事」。同「做 」。
- 成為。如:「作人」、「作官」。同「做 」。
- 製造。唐·秦韜玉〈貧女〉詩:「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作嫁衣裳。」
- 事業。如:「工作」。《禮記·緇衣》:「毋以小謀敗大作,毋以嬖御人疾莊后。」
- 詩文書畫與藝術品稱為「作」。如:「傑作」、「佳作」、「名作」。
作 [ zuó ]
- 參見「作摩」、「作料」等條。
作 [ zuō ]
名- 工人、工匠。如:「木作」、「石作」、「瓦作」。
- 製作某些工藝作品的場所。如:「作坊」。《三國志·卷二四·魏書·孫禮傳》:「禮徑至作所。不復重奏,稱詔罷民,帝奇其意而不責也。」
- 招惹、自找。如:「自作自受」。
百衲 bǎi nà
(1).亦作“ 百纳 ”。指僧衣。衲谓补缀,百言其多。 唐 李端 《秋日忆暕上人》诗:“雨前缝百衲,叶下闭重关。” 唐 白居易 《戏赠萧处士清禅师》诗:“三盃嵬峩忘机客,百纳头陀任运僧。” 宋 苏轼 《石塔戒衣铭》:“云何此法衣,补缉成百衲。”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丐僧》:“ 济南 一僧,不知何许人。赤足衣百衲。”湘剧《思凡》:“身入空门,受尽折磨……身穿百衲,腰系绳索。”
(2).见“ 百衲琴 ”。 ——《漢語大詞典》
(2).见“ 百衲琴 ”。 ——《漢語大詞典》
禅僧(禪僧)chán sēng
和尚。《宋书·夷蛮传·婆黎国》:“时 鬭场寺 多禪僧,京师为之语曰:‘ 鬭场 禪师窟, 东安 谈义林。’” 宋 苏轼 《次韵颖叔观灯》:“ 安西 老守是禪僧,到处应燃无尽灯。”《金瓶梅词话》第二七回:“又有那琳宫梵刹,羽士禪僧,住着那侵云经阁,接汉鐘楼。” ——《漢語大詞典》
多 duō《國語辭典》
多 [ duō ]
形- 丰富、不少。如:「多事之秋」、「友直、友谅、友多闻。」《文选·潘岳·杨荆州诔》:「多才丰艺,强记洽闻。」
- 有余。如:「一年多」、「十万多人」。
- 经常。如:「多读多写」。《文选·孔融·荐祢衡表》:「若衡等辈,不可多得。」
- 非常。表程度高。如:「多谢」、「好得多」、「快得多」。
- 大部分。表数量大。《孟子·梁惠王下》:「诸侯多谋伐寡人者。」《洛阳伽蓝记·卷四·法云寺》:「王侯第宅,多题为寺。」
- 过分、不必要。如:「多疑」、「多管闲事」。
- 只、只是。《论语·子张》:「多见其不知量也。」唐·徐凝〈独住僧〉诗:「多应独住山林惯,唯照寒泉自剃头。」
- 称美、称赞。《史记·卷一○○·季布传》:「当是时,诸公皆多季布能摧刚为柔,朱家亦以此名闻当世。」《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众庶莫不多光。」
- 胜、超过。明·汤显祖《紫箫记·第一○出》:「想他才似相如,貌多王粲。」
- 姓。如商代有多父鼎。
多 [ duó ]
副- 何等、如何。表疑问、感叹的语气。如:「多好」、「多高」、「带大一个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啊!」
罔措 wǎng cuò
喻无所适从;不知所措。《景德传灯录·自满禅师》:“情知汝罔措,僧欲进语。”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 子瞻 尝问一后进‘近读何书’,其人答‘读某书’。 子瞻 輒问曰:‘其中有某好亭子?’其人愕然罔措,不知 子瞻 所问。”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去古既远,治体不振,生当其时,手足罔措。” ——《漢語大詞典》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