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受持 shòu chí
佛教语。谓领受在心,持久不忘。《百喻经·妇诈称死喻》:“如彼外道,闻他邪説,心生惑著,谓为真实,永不可改,虽闻正教,不信受持。”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八:“吾尝梦梵僧告予曰:‘世且乱, 定光佛 再出世,子有难,能日诵千声,可以免矣。’吾是以受持。” 清 恽敬 《金刚经书后》二:“若復有人闻是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受持诵读,为人解説。” ——《漢語大詞典》
五戒 wǔ jiè
(1).五种戒令。《周礼·秋官·士师》:“以五戒先后刑罚,毋使罪丽于民。一曰誓,用之于军旅;二曰誥,用之于会同;三曰禁,用诸田役;四曰纠,用诸国中;五曰宪,用诸都鄙。”
(2).亦作“ 五诫 ”。佛教指在家信徒终身应遵守的五条戒律。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臣闻佛者清远玄虚之神,以五诫为教,絶酒不淫。”《魏书·释老志》:“又有五戒,去杀、盗、淫、妄言、饮酒,大意与仁、义、礼、智、信同,名为异耳。”
(3).指寺院中未经剃度的杂役、行者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几箇诵经五戒,是佛力扶持后马践杀。”《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 皇甫殿 ﹞当时呼住行者道:‘五戒,你莫待要赶这两箇人上去?’”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末扮五戒上云﹞自家乃是弥陀寺中一箇五戒便是。” ——《漢語大詞典》
(2).亦作“ 五诫 ”。佛教指在家信徒终身应遵守的五条戒律。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晋书·会稽文孝王道子传》:“臣闻佛者清远玄虚之神,以五诫为教,絶酒不淫。”《魏书·释老志》:“又有五戒,去杀、盗、淫、妄言、饮酒,大意与仁、义、礼、智、信同,名为异耳。”
(3).指寺院中未经剃度的杂役、行者等。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几箇诵经五戒,是佛力扶持后马践杀。”《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 皇甫殿 ﹞当时呼住行者道:‘五戒,你莫待要赶这两箇人上去?’” 明 高明 《琵琶记·寺中遗像》:“﹝末扮五戒上云﹞自家乃是弥陀寺中一箇五戒便是。” ——《漢語大詞典》
八戒 bā jiè
即八关斋。 唐 白居易 《白发》诗:“八戒夜持香火印,三光朝念《蘂珠篇》。”参见“ 八关斋 ”。 ——《漢語大詞典》
斋 ( 齋 ) zhāi
斋 [ zhāi ]
- 屋舍,常指书房、学舍、饭店或商店:书~。聊~。荣宝~。
- 祭祀前或举行典礼前清心洁身:~戒。封~(亦称“把斋”)。~月。~坛。~会。~果。
- 佛教、道教等教徒、道徒吃的素食:~饭。~堂。吃~。
- 舍饭给僧人吃:~僧。
修行 xiū xíng
(1).修养德行。《庄子·大宗师》:“彼何人者邪?修行无有,而外其形骸。” 成玄英 疏:“彼二人情事难识,修己德行,无有礼仪,而忘外形骸。”《韩非子·问田》:“臣闻服礼辞让,全之术也;修行退智,遂之道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又有 臧逢世 , 臧严 之子也,篤学修行,不坠门风。”
(2).美好的品行。《吕氏春秋·赞能》:“ 叔敖 游于 郢 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 汉 刘向 《说苑·善说》:“愿大王选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为吏。”
(3).泛指操行。《东观汉记·第五伦传》:“ 第五伦 、字 伯鱼 , 京兆 长陵 人,修行清白。”
(4).遵行。《史记·殷本纪》:“封 紂 子 武庚禄父 ,以续 殷 祀,令修行 盘庚 之政。”《后汉书·列女传·鲍宣妻》:“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5).出家学佛或学道。《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为性率达,不拘小检,修行者颇共疑之。” 唐 王建 《赠太清卢道士》诗:“修行近日形如鹤,导引多时骨似绵。”《西游记》第六回:“你不在 南海 修行,却来此见我做甚?” 茅盾 《陀螺》:“什么恋爱,她是勘破了的。她说,将来进尼姑庵修行。”
(6).行善积德。《儒林外史》第十三回:“我们公门里好修行,所以通个信给他,早为料理。” 清 李渔 《奈何天·焚券》:“凡在佃户债户身上,都要施些小恩,存些厚道,一来替主人积德,二来当自己修行。” ——《漢語大詞典》
(2).美好的品行。《吕氏春秋·赞能》:“ 叔敖 游于 郢 三年,声问不知,修行不闻。” 汉 刘向 《说苑·善说》:“愿大王选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为吏。”
(3).泛指操行。《东观汉记·第五伦传》:“ 第五伦 、字 伯鱼 , 京兆 长陵 人,修行清白。”
(4).遵行。《史记·殷本纪》:“封 紂 子 武庚禄父 ,以续 殷 祀,令修行 盘庚 之政。”《后汉书·列女传·鲍宣妻》:“拜姑礼毕,提瓮出汲。修行妇道,乡邦称之。”
(5).出家学佛或学道。《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为性率达,不拘小检,修行者颇共疑之。” 唐 王建 《赠太清卢道士》诗:“修行近日形如鹤,导引多时骨似绵。”《西游记》第六回:“你不在 南海 修行,却来此见我做甚?” 茅盾 《陀螺》:“什么恋爱,她是勘破了的。她说,将来进尼姑庵修行。”
(6).行善积德。《儒林外史》第十三回:“我们公门里好修行,所以通个信给他,早为料理。” 清 李渔 《奈何天·焚券》:“凡在佃户债户身上,都要施些小恩,存些厚道,一来替主人积德,二来当自己修行。” ——《漢語大詞典》
诸 ( 諸 ) zhū
诸 [ zhū ]
- 众,许多:~位。~君。~侯。
- “之于”或“之乎”的合音:投~渤海之尾。
- 犹“之”:“能事~乎?”。
- 犹“于”:“宋人事资章甫适~越”。
- 语助,无实在意义:“日居月~,照临下土”。
- 姓。
戒 jiè《國語辭典》
戒 [ jiè ]
动- 防备。如:「戒备」。《说文解字·廾部》:「戒,警也。」《荀子·儒效》:「家富而愈俭,胜敌而愈戒。」
- 谨慎、慎重。如:「戒慎」。《孟子·滕文公下》:「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 警告、劝导。如:「劝戒」。《红楼梦·第二八回》:「便有一二分错处,你倒是或教导我,戒我下次,或骂我两句,打我两下,我都不灰心。」
- 告诉、告知。《仪礼·士冠礼》:「主人戒宾。」宋·黄庭坚〈送王郎〉诗:「连床夜语鸡戒晓。」
- 革除。如:「戒酒」、「戒赌」、「戒烟」、「戒毒」。
- 宗教上约束禁止某些行为的规条,或泛指禁止做的事。如:「十戒」、「破戒」、「戒律」。《西游记·第八回》:「菩萨方与他摩顶受戒。」
- 文体名。内容用以警戒自己或别人。南朝梁·萧统〈文选序〉:「次则箴兴于补阙,戒出于弼匡。」
- 配戴于手指上的环状饰品。如:「钻戒」、「金戒」、「银戒」。
回向(迴向)huí xiàng
佛教语。谓回转自己的功德,趋向众生和佛果。 南朝 陈 徐陵 《东阳双林寺傅大士碑》:“俱识还源,竝知回向。” 元 本 高明 《琵琶记·五娘到京知夫行踪》:“能吃酒,会噇斋,吃得醺醺醉,便去搂新戒。讲经和回向,全然尷尬。”《西游记》第一百回:“待交了经,就来与你回向也。”
(1).回首面向。《书·召诰》“面稽天若” 孔颖达 疏引 汉 郑玄 曰:“面,犹迴向也。”
(2).佛教语。谓回转自己的功德,趋向众生和佛果。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七:“归心游太极,迴向入无名。” 倪璠 注:“《维摩詰经》:‘志当安住,方便迴向。’…… 僧肇 曰:‘迴彼杂行,向于一乘,此迴向心也。’” 隋 王胄 《卧疾闽越述净名意诗》:“復藉大因缘,勉以深迴向。”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只有其中一篇《归天返地》,视人生观似乎和佛法的回向相仿佛。” ——《漢語大詞典》
(1).回首面向。《书·召诰》“面稽天若” 孔颖达 疏引 汉 郑玄 曰:“面,犹迴向也。”
(2).佛教语。谓回转自己的功德,趋向众生和佛果。 北周 庾信 《道士步虚词》之七:“归心游太极,迴向入无名。” 倪璠 注:“《维摩詰经》:‘志当安住,方便迴向。’…… 僧肇 曰:‘迴彼杂行,向于一乘,此迴向心也。’” 隋 王胄 《卧疾闽越述净名意诗》:“復藉大因缘,勉以深迴向。” 瞿秋白 《赤都心史》一:“只有其中一篇《归天返地》,视人生观似乎和佛法的回向相仿佛。” ——《漢語大詞典》
愿 ( 願 ) yuàn《國語辭典》
愿 [ yuàn ]
形- 忠厚、谨慎。《书经·皋陶谟》:「柔而立,愿而恭。」《后汉书·卷七六·循吏传·刘宠传》:「山民愿朴,乃有白首不入市井者,颇为官吏所扰。」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