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攲枕看星渡,开窗抱月眠。

舒岳祥宋代〕《秋日山居好十首 其四

秋日山居好,星河顶上悬。聊随儿女戏,也设果瓜筵。

攲枕看星渡,开窗抱月眠。溪田六十日,接阙到红鲜。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攲 qī/yǐ/jī《國語辭典》

攲 [ qī ]

  1. 倾斜、倚靠。如:「攲侧」。宋·苏轼〈洞仙歌·冰肌玉骨〉词:「人未寝,攲枕钗横鬓乱。」
枕 zhěn《國語辭典》

枕 [ zhěn ]

  1. 睡卧时头颈部所垫的东西。如:「凉枕」。《说文解字·木部》:「枕,卧所以荐首者。」《诗经·陈风·泽陂》:「寤寐无为,辗转伏枕。」《资治通鉴·卷二七○·后梁纪五·均王贞明五年》:「镠自少在军中,夜未尝寐,倦极则就圆木小枕。」
  2. 鱼头中似丁形的骨头。《尔雅·释鱼》:「鱼枕谓之丁。」晋·郭璞·注:「枕,在鱼头骨中,形似篆书丁字,可作印。」
  1. 垫在底下的。如:「枕木」。

枕 [ zhèn ]

  1. 用枕头或其他东西垫头。如:「枕戈待旦」。《论语·述而》:「曲肱而枕之。」
  2. 依傍、邻靠。《汉书·卷六四·严助传》:「南近诸越,北枕大江。」《新唐书·卷三七·地理志一》:「京城前直子午谷,后枕龙首山。」
看 kàn/kān《國語辭典》

看 [ kàn ]

  1. 視、瞧。如:「看見」、「收看」、「偷看」。唐·李白〈清平調〉三首之三:「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2. 觀賞。唐·杜甫〈宿府〉詩:「永夜角聲悲自語,中天月色好誰看?」唐·王建〈醉後憶山中故人〉詩:「遇晴須看月,鬥健且登樓。」(詩文中亦讀平聲)​
  3. 拜訪、探望。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德行》:「荀巨伯遠看友人疾。」
  4. 對待。如:「另眼看待」、「刮目相看」。唐·高適〈詠史〉詩:「不知天下士,猶作布衣看。」(詩文中亦讀平聲)​
  5. 估量、觀察判斷。如:「你看這法子行得通嗎?」、「看來他真是被冤枉的!」
  6. 診治。《儒林外史·第一五回》:「請醫生看你尊翁的病。」
  7. 拿取。《醒世姻緣傳·第六四回》:「我流水叫徒弟看茶與他吃了。」
  1.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姑且試試的語氣。如:「想想看」、「等等看」、「試試看」。《水滸傳·第四二回》:「說的是。再仔細搜一搜看。」

看 [ kān ]

  1.  
  2. (一)​2.4.之讀音。
  3. 看守。如:「看門」、「看護」、「看守」。
星 xīng《國語辭典》

星 [ xīng ]

  1. 宇宙中会发光或反射光的天体。如:「恒星」、「行星」、「哈雷彗星」、「月明星稀」。唐·杜甫〈旅夜书怀〉诗:「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唐·李商隐〈常娥〉诗:「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2. 比喻细碎或发亮的东西。如:「油星水点」、「眼冒金星」。唐·孟郊〈寒溪〉诗九首之四:「篙工磓玉星,一路随迸萤。」
  3. 比喻为人所崇拜、注目,或是某事的主要人物。如:「歌星」、「明星」、「影视红星」、「救星」、「寿星」。
  4. 镶在秤杆上,用以标志斤、两、钱的小点。如:「秤星」。唐·贾岛〈赠牛山人〉诗:「凿石养蜂休买蜜,坐山秤药不争星。」
  5. 姓。如春秋时有星子韦。
  1. 细微、细小。如:「零星」、「星火燎原」。唐·卢照邻〈晚渡渭桥寄示京邑游好〉诗:「长虹掩钓浦,落雁下星洲。」
  2. 色白如星。南朝齐·谢朓〈咏风诗〉:「时拂孤鸾镜,星鬓视参差。」
  1. 量多且四处散布。如:「星罗棋布」。《文选·班固·西都赋》:「列卒周匝,星罗云布。」
  2. 如流星般疾速。《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舳舻千里,星奔电迈,俄然行至。」晋·潘岳〈世祖武帝皇帝诔〉:「羽檄星驰,钲鼓日戒。
渡 dù《國語辭典》

渡 [ dù ]

  1. 过河、由此岸到彼岸。如:「渡河」、「渡海」。唐·李华〈吊古战场文〉:「万里奔走,连年暴露。沙草晨牧,河冰夜渡。」
  2. 通过、跨越。如:「渡过难关」。《史记·卷八·高祖本纪》:「淮阴已受命东,未渡 平原。」宋·苏轼〈梅花〉诗二首之一:「一夜东风吹石裂,半随飞雪渡关山。」
  3. 交付、转手。如:「引渡」、「让渡」。
  1. 坐船过河的地方。《晋书·卷三四·杜预传》:「预又以孟津渡险,有覆没之患,请建河桥于富平津。」唐·王维〈归嵩山作〉诗:「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开 ( 開 ) kāi
开 [ kāi ]
  1.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2. 分割:对~。三十二~本。
  3. 通,使通:~导。~窍。
  4.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5. 扩大、发展:~扩。~拓。
  6. 发动或操纵:~动。~车。
  7. 起始:~始。~宗明义。
  8. 设置、建立:~创。~国。~设。
  9.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10. 支付:~销。~支。
  11. 沸腾,滚:~水。
  12. 举行:~运动会。
  13.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窗 chuāng《國語辭典》

窗 [ chuāng ]

  1. 房屋中用来透光通气的洞孔。如:「窗户」、「天窗」、「玻璃窗」。
抱 bào《國語辭典》

抱 [ bào ]

  1. 胸懷、志趣。《宋書·卷六九·范曄傳》:「然區區丹抱,不負夙心。」
  2. 量詞。計算兩臂可圍持的單位。如:「一抱草」、「一抱書」。
  3. 姓。如北魏有抱嶷、抱老壽。
  1. 摟持,用雙手合圍。如:「抱孩子」、「抱薪救火」。
  2. 養育。《兒女英雄傳·第三三回》:「往後來倆姑奶奶再都抱了娃子,那個不用幾尺粗布呢?」
  3. 孵化。如:「抱蛋」、「抱窩」。
  4. 懷藏在內。如:「抱怨」、「抱病」。
  5. 守護。《孟子·萬章下》:「抱關擊柝者,皆有常職以食於上。」
  6. 環繞。如:「環山抱水」。宋·陸游〈書事〉詩:「聞道輿圖次第還,黃河依舊抱潼關。」
  7. 拋擲、丟棄。《史記·卷一三·三代世表》:「褚先生曰:『抱之山中,山者養之。』」《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八·搜神記》:「忽有一道風雲而來到嵩邊,抱嵩置墓東八十步。」
月 yuè《國語辭典》

月 [ yuè ]

  1. 月亮、月球。如:「新月」、「殘月」、「日月星辰」。
  2. 月球繞行地球一周所需的時間。十二個月為一年。
  3. 月光。唐·杜甫〈夢李白〉詩二首之一:「落月滿屋梁,猶疑照顏色。」
  4. 量詞。計算時間的單位。一年有十二個月。如:「這個企劃案花了數月時間才完成。」
  5. 姓。如明代有月文憲。
  6.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圓形像月亮的。如:「月餅」。《新唐書·卷一三六·李光弼傳》:「治塹溝,築月城以守。」
  2. 每月的。如:「月會」、「月刊」、「月薪」。
眠 mián《國語辭典》

眠 [ mián ]

  1. 睡。如:「安眠」。唐·韦应物〈秋夜寄丘二十二员外〉诗:「山空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2. 昆虫因蜕皮或入冬后藏伏不动不食。如:「蚕眠」、「冬眠」。
  3. 装死。《山海经·东山经》:「有兽焉,其状如菟而鸟喙,鸱目蛇尾,见人则眠。」
  1. 偃伏的。如:「眠柳」。
  2. 横摆的、平放的。如:「眠琴」。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