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丹青 dān qīng
(1).丹砂和青雘,可作颜料。《周礼·秋官·职金》:“掌凡金玉锡石丹青之戒令。”《史记·李斯列传》:“ 江 南金锡不为用, 西蜀 丹青不为采。”《汉书·司马相如传》:“其土则丹青赭堊。” 颜师古 注:“ 张揖 曰:‘丹,丹沙也。青,青雘也。’……丹沙,今之朱沙也。青雘,今之空青也。”
(2).红色和青色。亦泛指绚丽的色彩。 汉 陆贾 《新语·道基》:“民弃本趋末,伎巧横出……丹青玄黄琦瑋之色,以穷耳目之好,极工匠之巧。” 唐 陈子昂 《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诗:“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
(3).指画像;图画。 唐 杜甫 《过郭代公故宅》诗:“迥出名臣上,丹青照臺阁。” 杨伦 笺注:“丹青,谓画像也。” 宋 陆游 《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诗:“涉江亲到 锦屏 上,却望城郭如丹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描摹出江山如故,输与丹青。”
(4).画工的代称。 三国 魏 曹丕 《与孟达书》:“故丹青画其形容,良史载其功勋。” 唐 李白 《于阗采花》诗:“丹青能令丑者妍, 无盐 翻在深宫里。” 明 徐渭 《为杭人题画》诗之二:“无端士女如云集,也要丹青费笔描。”《西游记》第九五回:“国王传旨,召丹青图下圣僧四众喜容,供养在 华夷楼 上。”
(5).绘画,作画。《晋书·文苑传·顾恺之》:“尤善丹青,图写特妙。”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於我如浮云。” 清 周亮工 《题许子韶郁李》:“ 子韶 服道有年,尝弃人间事,闭阁学仙,则丹青伎俩宜非所措意,而工逸至此。” 杨朔 《茶花赋》:“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画。”
(6).丹青色艳而不易泯灭,故以比喻始终不渝。《后汉书·公孙述传》:“陈言祸福,以明丹青之信。” 晋 傅玄 《董逃行历九秋篇》:“妾心结意丹青,何忧君心中倾。”
(7).指史籍。古代丹册纪勋,青史纪事。 汉 王充 《论衡·书虚》:“俗语不实,成为丹青;丹青之文,贤圣惑焉。” 宋 文天祥 《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清 秋瑾 《精卫石》第五回:“不思名誉扬中外,不思勋业染丹青。”
(8).谓使增辉,生色。 唐 张九龄 《祭张燕公文》:“故能羽翼圣后,丹青元化;陈 皋陶 之謨谋,尽 仲山 之夙夜。” 唐 杜牧 《代裴相公让平章事表》:“伏乞俯迴天鑑,更择时贤,必能丹青帝图,金玉王度。” 宋 苏舜钦 《杜公谢官表》:“盖以师表外廷,丹青万务,天下之所想望,王者之所仰成。”
(9).丹墀、青琐的合称。见“ 丹青地 ”。 ——《漢語大詞典》
(2).红色和青色。亦泛指绚丽的色彩。 汉 陆贾 《新语·道基》:“民弃本趋末,伎巧横出……丹青玄黄琦瑋之色,以穷耳目之好,极工匠之巧。” 唐 陈子昂 《江上暂别萧四刘三旋欣接遇》诗:“山水丹青杂,烟云紫翠浮。”
(3).指画像;图画。 唐 杜甫 《过郭代公故宅》诗:“迥出名臣上,丹青照臺阁。” 杨伦 笺注:“丹青,谓画像也。” 宋 陆游 《游锦屏山谒少陵祠堂》诗:“涉江亲到 锦屏 上,却望城郭如丹青。”《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回:“描摹出江山如故,输与丹青。”
(4).画工的代称。 三国 魏 曹丕 《与孟达书》:“故丹青画其形容,良史载其功勋。” 唐 李白 《于阗采花》诗:“丹青能令丑者妍, 无盐 翻在深宫里。” 明 徐渭 《为杭人题画》诗之二:“无端士女如云集,也要丹青费笔描。”《西游记》第九五回:“国王传旨,召丹青图下圣僧四众喜容,供养在 华夷楼 上。”
(5).绘画,作画。《晋书·文苑传·顾恺之》:“尤善丹青,图写特妙。” 唐 杜甫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於我如浮云。” 清 周亮工 《题许子韶郁李》:“ 子韶 服道有年,尝弃人间事,闭阁学仙,则丹青伎俩宜非所措意,而工逸至此。” 杨朔 《茶花赋》:“我把这心思去跟一位擅长丹青的同志商量,求她画。”
(6).丹青色艳而不易泯灭,故以比喻始终不渝。《后汉书·公孙述传》:“陈言祸福,以明丹青之信。” 晋 傅玄 《董逃行历九秋篇》:“妾心结意丹青,何忧君心中倾。”
(7).指史籍。古代丹册纪勋,青史纪事。 汉 王充 《论衡·书虚》:“俗语不实,成为丹青;丹青之文,贤圣惑焉。” 宋 文天祥 《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 清 秋瑾 《精卫石》第五回:“不思名誉扬中外,不思勋业染丹青。”
(8).谓使增辉,生色。 唐 张九龄 《祭张燕公文》:“故能羽翼圣后,丹青元化;陈 皋陶 之謨谋,尽 仲山 之夙夜。” 唐 杜牧 《代裴相公让平章事表》:“伏乞俯迴天鑑,更择时贤,必能丹青帝图,金玉王度。” 宋 苏舜钦 《杜公谢官表》:“盖以师表外廷,丹青万务,天下之所想望,王者之所仰成。”
(9).丹墀、青琐的合称。见“ 丹青地 ”。 ——《漢語大詞典》
不用 bù yòng
(1).不听从;不采纳。《管子·小匡》:“於子之乡,有不慈孝於父母,不长弟於乡里,骄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史记·五帝本纪》:“ 蚩尤 作乱,不用帝命。於是 黄帝 乃徵师诸侯,与 蚩尤 战於 涿鹿 之野,遂禽杀 蚩尤 。” 清 任泰学 《质疑·周易》:“世固有不用其言,而又不许其引退者,正君子之困也。”
(2).不应用;废弃。《商君书·靳令》:“六蝨不用,则兵民毕竞劝而乐为主用。”
(3).不为所用。《管子·权修》:“举事不成,应敌不用。”
(4).不必;无须。 唐 王昌龄 《别皇甫五》诗:“溆浦潭阳隔 楚 山,离尊不用起愁颜。” 宋 苏轼 《刁同年草堂》诗:“主人不用怱怱去,正是红梅著子时。” 明 李贽 《与曾继泉》:“我 黄宜人 虽然回归,我实不用牵挂,以故我得安心寓此,与朋友嬉游也。” 金近 《黑心魔术家》:“他自己能变钞票,那就不用变魔术挣钱了。”
(5).中医术语。肢体失去活动能力谓之不用。《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中风总括》:“风从外中伤肢体,痰火内发病心官,体伤不仁与不用,心病神昏不语言。” ——《漢語大詞典》
(2).不应用;废弃。《商君书·靳令》:“六蝨不用,则兵民毕竞劝而乐为主用。”
(3).不为所用。《管子·权修》:“举事不成,应敌不用。”
(4).不必;无须。 唐 王昌龄 《别皇甫五》诗:“溆浦潭阳隔 楚 山,离尊不用起愁颜。” 宋 苏轼 《刁同年草堂》诗:“主人不用怱怱去,正是红梅著子时。” 明 李贽 《与曾继泉》:“我 黄宜人 虽然回归,我实不用牵挂,以故我得安心寓此,与朋友嬉游也。” 金近 《黑心魔术家》:“他自己能变钞票,那就不用变魔术挣钱了。”
(5).中医术语。肢体失去活动能力谓之不用。《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中风总括》:“风从外中伤肢体,痰火内发病心官,体伤不仁与不用,心病神昏不语言。” ——《漢語大詞典》
画 ( 畫 ) huà
画 [ huà ]
- 绘图:绘~。~图。~像。~地为牢。~脂镂冰(在凝固的油脂或冰上绘画雕刻,一融化就都没有了,喻劳而无功)。
- 图像:~面。~片。~坛。~板。~卷(juàn )(➊成卷轴形的画;➋喻壮丽的景色或动人的场面)。~外音。图~。诗中有~。
- 写,签押,署名:~到。~卯。~押。~供。
- 用手、脚或器具做出某种动作:比~。指手~脚。“曲终收拨当心~”。
- 字的一笔称一画:笔~。
- 同“划”。
吾庐(吾廬)wú lú
我的屋舍。 晋 陶潜 《读山海经》诗之一:“众鸟欣有託,吾亦爱吾庐。” 唐 白居易 《吾庐》诗:“吾庐不独贮妻儿,自觉年来侵身衰。” 元 张可久 《人月圆·三衢道中有怀会稽》曲:“不如归去, 香炉峰 下,吾爱吾庐。” ——《漢語大詞典》
小小 xiǎo xiǎo
(1).最小;很小。 汉 司马相如 《子虚赋》:“臣闻 楚 有七泽,尝见其一,未覩其餘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 云梦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自昔大臣以私意害人,此其小小者耳。” 清 李渔 《巧团圆·掠妪》:“我乃 闯将 过天星 标下,一个小小头目是也。” 刘半农 《稻棚诗》:“凉爽的席,松软的草,铺成张小小的床。”
(2).少量,稍稍;短暂。《太平御览》卷八五○引 汉 应劭 《风俗通》:“俗説,大饿不在车饭。谓……辅车上饭,小小不足济也。”《三国志·魏志·高柔传》:“校事 刘慈 等,自 黄初 初数年之间,举吏民奸罪以万数。 柔 皆请惩虚实,其餘小小掛法者,不过罚金。”《水浒传》第五三回:“ 戴宗 道:‘我説甚么?且不要道破他,明日小小地耍他耍便了。’” 鲁迅 《三闲集·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爱和憎的纠缠,感情和理智的冲突……都逐着这‘小小十年’而开展。”
(3).幼小。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一:“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宋 辛弃疾 《蝶恋花·席上增杨济翁侍儿》词:“小小年华才月半。罗幕春风,幸自无人见。”
(4).即 南齐 妓女 苏小小 。 唐 白居易 《杨柳词》:“若解多情寻 小小 ,緑杨深处是 苏 家。” 宋 徐铉 《柳枝辞》之三:“凭郎暂住青驄马,此是 钱塘 小小 家。”
(5).泛指妓女。 宋 晁说之 《都下追感往昔》诗之一:“少年使酒走京华,纵步曾游小小家。” ——《漢語大詞典》
(2).少量,稍稍;短暂。《太平御览》卷八五○引 汉 应劭 《风俗通》:“俗説,大饿不在车饭。谓……辅车上饭,小小不足济也。”《三国志·魏志·高柔传》:“校事 刘慈 等,自 黄初 初数年之间,举吏民奸罪以万数。 柔 皆请惩虚实,其餘小小掛法者,不过罚金。”《水浒传》第五三回:“ 戴宗 道:‘我説甚么?且不要道破他,明日小小地耍他耍便了。’” 鲁迅 《三闲集·叶永蓁作〈小小十年〉小引》:“爱和憎的纠缠,感情和理智的冲突……都逐着这‘小小十年’而开展。”
(3).幼小。 唐 李白 《宫中行乐词》之一:“小小生金屋,盈盈在紫微。” 宋 辛弃疾 《蝶恋花·席上增杨济翁侍儿》词:“小小年华才月半。罗幕春风,幸自无人见。”
(4).即 南齐 妓女 苏小小 。 唐 白居易 《杨柳词》:“若解多情寻 小小 ,緑杨深处是 苏 家。” 宋 徐铉 《柳枝辞》之三:“凭郎暂住青驄马,此是 钱塘 小小 家。”
(5).泛指妓女。 宋 晁说之 《都下追感往昔》诗之一:“少年使酒走京华,纵步曾游小小家。” ——《漢語大詞典》
茅茨 máo cí
亦作“茆茨”。
(1).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墨子·三辩》:“昔者 尧 舜 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韩非子·五蠹》:“ 尧 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唐 钱起 《早渡伊川见旧邻作》诗:“村落通白云,茆茨隐红叶。” 清 侯方域 《明东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铭》:“公归而无居,乃居余之北村,茆茨数椽,意泊如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乃於园中筑茅茨,择美婢往侍。”
(2).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里巷。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不慕荣宦,身安茅茨。” 宋 苏轼 《内中御侍以下贺太皇太后年节词语》:“求贤审官,拔士茆茨之下。”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华察》引 陈卧子 曰:“ 子潜 清俭,似茅茨下人。”
(3).用以谦称自己的家。 唐 清昼 汤衡 《怀李司直纵联句》:“幽独何以慰,友人顾茅茨。” 宋 王安石 《寄阙下诸父兄兼示平甫兄弟》:“但愿一门皆贵仕,时将车马过茆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仙》:“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饌,於理不当。茅茨不远,可便下榻。” ——《漢語大詞典》
(1).茅草盖的屋顶。亦指茅屋。《墨子·三辩》:“昔者 尧 舜 有茅茨者,且以为礼,且以为乐。”《韩非子·五蠹》:“ 尧 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斲。” 唐 钱起 《早渡伊川见旧邻作》诗:“村落通白云,茆茨隐红叶。” 清 侯方域 《明东平州太守常公墓志铭》:“公归而无居,乃居余之北村,茆茨数椽,意泊如也。”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黄英》:“乃於园中筑茅茨,择美婢往侍。”
(2).指简陋的居室。引申为平民里巷。 晋 袁宏 《后汉纪·桓帝纪下》:“不慕荣宦,身安茅茨。” 宋 苏轼 《内中御侍以下贺太皇太后年节词语》:“求贤审官,拔士茆茨之下。” 清 陈田 《明诗纪事戊籤·华察》引 陈卧子 曰:“ 子潜 清俭,似茅茨下人。”
(3).用以谦称自己的家。 唐 清昼 汤衡 《怀李司直纵联句》:“幽独何以慰,友人顾茅茨。” 宋 王安石 《寄阙下诸父兄兼示平甫兄弟》:“但愿一门皆贵仕,时将车马过茆茨。”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三仙》:“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饌,於理不当。茅茨不远,可便下榻。” ——《漢語大詞典》
住 zhù《國語辭典》
住 [ zhù ]
動- 長期居留。如:「我住在臺北市。」唐·崔顥〈長干曲〉四首之一:「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 歇宿。如:「借住一宿」。
- 停止。如:「住手」、「住口」。《紅樓夢·第七回》:「只見迎春、探春二人,正在窗下圍棋。周瑞家的將花送上,說明緣故。他二人忙住了棋,都欠身道謝。」
- 表示牢固或穩當。如:「記住」、「拿住」、「站住」。《紅樓夢·第三三回》:「賈政還欲打時,早被王夫人抱住板子。」
- 表示停頓或靜止。如:「愣住了」、「呆住了」。
近 jìn《國語辭典》
近 [ jìn ]
形- 时间、地点、血统、关系等方面距离不远的。如:「近日」、「近郊」、「近亲」。《墨子·经说下》:「行者必先近而后远,远近修也,先后久也。」
- 浅显明白、容易了解。如:「浅近」。《孟子·尽心下》:「言近而指远也,善言也。」
- 相似、几乎一样。如:「近似」。《礼记·中庸》:「知耻近乎勇。」
- 靠近、接近。如:「挨近」、「迫近」。唐·李商隐〈乐游原〉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 亲密。如:「亲近」。《论语·阳货》:「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 合乎。如:「不近情理」。宋·苏洵〈辨奸论〉:「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竖刁、易牙、开方是也。」
湖 hú《國語辭典》
湖 [ hú ]
名- 被陆地包围,汇集大水的地方。如:「太湖」、「洞庭湖」、「鄱阳湖」、「三江五湖」。
- 姓。如宋代有湖沐。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