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又闻来屠剡,玉石恐俱伤。

舒岳祥宋代〕《次韵袁伯长寄赠之作

维时十月闰。收获已登场。
朋旧喜我至,殷勤置壶觞。
问我何方来,忧墨见清扬。
答言辱君问,欲报不成章。
忆昔盗起初,坚冰由履霜。
妖民纵愚妄,敢凌太阳光。
贱子久客鄞,移家入新昌。
宗璞保贞吉,训猷谋善臧。
嵚岖远荆棘,瘏痡辟锋铓。
五男不挟册,四妇废条桑。
长孙病风挛,二孙鹤未昂。
三孙始周睟,疡垢浴兰汤。
曾孙客中产,敢拟门户当。
复有四女孙,包裹针线装。
步涉青店豀,伏莽突长枪。
性命幸完免,翁媪扶笋将。
回首烟焰涨,搜山发窖藏。
家林付瓦砾,书籍罹咎殃。
赍粮中道绝,万事慨以慷。
坟茔失洒扫,祖祢废蒸尝。
瀼西非吾里,浣花无草堂。
猛兽难与群,我亦思还乡。
又闻来屠剡,玉石恐俱伤。
冒暑去雪村,故里隔一见冈。
棠溪吾故茇,父老不相忘。
昔行梅未落,今矩憩梅再芳。
皇皇一年余,儿孙幸成行。
破屋涉寒暑,旧隐渺相望。
越公之贤孙,访我欲具航。
老我日已短,公孙意何长。
悲歌寄赠什,歌罢复徊徨。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玉石

又 yòu《國語辭典》

又 [ yòu ]

  1. 表示重复或反复。如:「一天又一天」、「看了又看」。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 表示加强、加重的语气。有「并」的意思。如:「你又不是三岁小孩子,怎么不懂这个?」《史记·卷一二四·游侠传·序》:「要以功见言信,侠客之义又曷可少哉?」
  3. 表示意思更进一层。如:「他的病又加重了。」
  4.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墨子·节葬下》:「欲以干上帝鬼神之福,又得祸焉。」
  1. 用来连结平列的词意,表示同时存在。如:「做得又快又好。」、「他又唱又跳。」《诗经·豳风·破斧》:「既破我斧,又缺我斨。」南朝齐·陆厥〈与沈约书〉:「辞既美矣,理又善焉。」
  2. 表示先后连接的情况或动作。如:「刚吃完饭又看起书来。」
  3. 表示数目的附加。如:「一又二分之一。」
  1. 二一四部首之一。
闻 ( 聞 ) wén
闻 [ wén ]
  1. 听见:~诊。~听。~讯。博~强记。~过则喜。~鸡起舞(听到荒鸡鸣而起舞,喻志士及时奋发)。
  2. 听见的事情,消息:新~。传~。见~。
  3. 出名,有名望:~人。~达。
  4. 名声:令~(好名声)。丑~。
  5. 用鼻子嗅气味:你~~这是什么味儿?
  6. 姓。
来 ( 來 ) lái
来 [ lái ]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相对:~回。~往。过~。归~。~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从~。向~。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年。将~。~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二百~头猪。
  5. 做某个动作:胡~。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大家~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昨天他哭~。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上~。
  9. 表示发生:暴风雨~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这台收录机一~音质好,二~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八月里~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兮!
  13. 姓。
屠 tú《國語辭典》

屠 [ tú ]

  1. 宰杀牲畜。如:「屠宰」。《史记·卷九五·樊哙传》:「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
  2. 残杀、杀戮。如:「屠城」。《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文选·刘孝标·辩命论》:「楚师屠汉卒,雎河鲠其流。」
  1. 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人。《史记·卷八六·刺客传·荆轲传》:「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
  2. 姓。如晋代有屠蒯。

屠 [ chú ]

  1. 参见「[[休屠]]」条。
剡 yǎn/shàn《國語辭典》

剡 [ yǎn ]

  1. 削尖。《易经·系辞下》:「弦木为弧,剡木为矢。」
  2. 举、抬。《荀子·彊国》:「安欲剡其胫而以蹈秦之腹。」《汉书·卷四八·贾谊传》:「发忿快志,剡手以冲仇人之匈。」
  1. 尖锐、锐利。如:「剡锋」、「剡利」、「剡耜」。

剡 [ shàn ]

  1. 参见「剡溪 」条。
玉石 yù shí
(1).玉与石头。比喻好与坏、贤与愚。 唐 杨炯 《和刘长史答十九兄》:“居然混玉石,直置保松筠。” 宋 王禹偁 《次韵和仲咸感怀贻道友》:“如今玉石休分别,免被无辜刖 卞和 。”参见“ 玉石俱焚 ”。
(2).未经雕琢之玉。《周礼·夏官·职方氏》:“其川 涇 汭 ,其浸 渭 洛 ,其利玉石。”《汉书·西域传上·于阗》:“ 于闐国 ……多玉石。” 颜师古 注:“玉石,玉之璞也。” 清 朱彝尊 《赠许容》诗:“故人衰病远莫致,纵饶玉石何人攻。”
(3).指玉。《汉书·杨王孙传》:“口含玉石,欲化不得。” 老舍 《骆驼祥子》十四:“ 祥子 在棚里坐着呢,人模狗样的,脸上的疤被灯光照得象块玉石。”
(4).美石。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抑轻则鸿羽沉於弱水,抗重则玉石漂於飞波。” 唐 韩愈 《祭湘君夫人文》:“庙成之后,将求玉石,仍刻旧文。” 郭沫若 《脱离蒋介石以后》八:“﹝ 苏州 城里﹞一些玉石凿成的女子都是天上的可儿。”  ——《漢語大詞典》
恐 kǒng《國語辭典》

恐 [ kǒng ]

  1. 害怕、畏惧。如:「惊恐」、「惶恐」、「争先恐后」、「有恃无恐」。《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驴〉:「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2. 威胁、使害怕。如:「恐吓」。《汉书·卷八○·宣元六王传·淮阳宪王刘钦传》:「王不许,博辞去,令弟光恐云王遇大人益解,博欲上书为大人乞骸骨去。」唐·贾岛〈暮过山村〉诗:「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1. 大概、或者。表疑虑不定的语气。如:「恐怕」、「恐未必如此」。唐·崔颢〈长干曲〉四首之一:「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俱 jù《國語辭典》

俱 [ jù ]

  1. 偕、同、一起。《庄子·天运》:「道可载而与之俱也。」《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
  1. 皆、都、全。如:「一应俱全」、「万事俱备」。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俱 [ ​jū ]

  1. (一)​之又音。
伤 ( 傷 ) shāng
伤 [ shāng ]
  1. 受损坏的地方:工~。~痕。
  2. 损害:~了筋骨。~脑筋。~神。劳民~财。
  3. 因某种致病因素而得病:~风。~寒。
  4. 因过度而感到厌烦:~食。
  5. 妨碍:无~大体。
  6. 悲哀:悲~。哀~。神~。感~。~悼。~逝(悲伤地怀念去世的人)。
  7. 得罪:~众。开口~人。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