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网

饥饿走荒山,群奴深两目。

舒岳祥宋代〕《村庄麦饭虀笋有怀达善正仲帅初因寄袁仲素季

麦风生晓寒,梅潦蕴炎溽。
三日不出门,新笋已成竹。
独酌固自佳,对妇亦不俗。
黄鱼出海门,餍饫及僮仆。
因思去年时,煎牟作糜粥。
饥饿走荒山,群奴深两目。
今春幸完生,一饮万事足。
薄蚕微有收,条桑柔更绿。
百里无鸡豚,虽老不食肉。
本是在家僧,杀生岂吾欲。
颇恨在棠豀,刍豢事屠戮。
归来卖笋翁,烧煮拟果腹。
无奈军马嚣,十百遭缚束。
此君何不幸,乃值汝辈辱。
今辰斑衣郎,扣门求采录。
开奁粲纤指,解苞剥寒玉。
释缚李左车,拭面何平叔。
有此席上珍,举筹诚不恶。
风味近瑶柱,标格荐醽醁。
似怜老翁馋,洗我尘一斛。
蜕脱成癯仙,凌空驾黄鹄。
吐吭出新诗,落纸欹醉墨。
王刘戴三君,秦楚齐敌国。
你县森笋簴,箭锋值正鹄。
安得长相从,大嚼筼筜谷。
二袁竹主人,森森散林麓。
我来不问主,竟造藏书屋。
主人不我苛,终岁取书读。
陈郎后来秀,长瘦带岩壑。
挟册从我游,牛腰许成轴。

词典释义

  (系统自动检索释义,仅供参考。)
饥饿群奴两目

饥饿(饑餓)jī è
(1).肚子很空,想吃东西。《管子·重令》:“菽粟不足,末生不禁,民必有飢饿之色。”《汉书·高帝纪》:“民以飢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古今小说·陈希夷四辞朝命》:“若没有这蛰法,睡梦中腹中飢饿,肠鸣起来,也要醒了。” 秦牧 《长河浪花集·中国红场的旗帜》:“年年闹荒,逃荒的农民像一支飢饿洪流似的,时常穿州过省地跑动着。”
(2).指歉收。飢,通“ 饥 ”。 汉 荀悦 《汉纪·文帝纪上》:“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物力必匱。且岁有飢饿,天之常行。”
(1).肚子很空,想吃东西。饥,通“ 飢 ”。《东观汉记·邓禹传》:“军士饥饿,皆食枣菜。” 宋 曾巩 《叙盗》:“有饥饿之迫,无乐生之情。”
(2).指饥饿的人。《吕氏春秋·长攻》:“义兵不攻服,仁者食饥饿。”  ——《漢語大詞典》
走 zǒu《國語辭典》

走 [ zǒu ]

  1. 疾行、奔跑。如:「奔走」。汉·刘熙《释名·释姿容》:「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2. 步行。如:「走路」。《文选·张衡·西京赋》:「走索上而相逢。」
  3. 逃跑。如:「逃走」、「败走」。《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4. 离开。如:「走开」、「我明天就要走了。」
  5. 泄漏。如:「走漏」、「走光」、「走电」。《水浒传·第一八回》:「三人大惊:『莫不走漏了消息,这件事发了?』」
  6. 接触、交往。如:「他们两家走得很勤。」
  7. 失去原来的形态。如:「走味」、「走样」、「走调」。
  8. 移动、挪动。如:「拿走」、「我的表走得很准。」、「这步棋走错了。」
  9. 到处游荡。参见「走江湖 」条。
  10. 往、去。如:「走往」、「走访」。
  1. 供行走的。如:「走道」。
  2. 供驱使的、供使役的。如:「贩夫走卒」。
  3. 在陆地上行动的。如:「飞禽走兽」。
  1. 兽类的总称。《文选·左思·吴都赋》:「穷飞走之栖宿。」
  2. 二一四部首之一。
荒 huāng《國語辭典》

荒 [ huāng ]

  1. 废弃。如:「荒废」、「荒芜」。《说文解字·艸部》:「荒,芜也。」汉·桓宽《盐铁论·本议》:「国有沃野之饶而民不足于食者,工商盛而本业荒也。」唐·韩愈〈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2. 沉溺。如:「荒淫」。《金史·卷七○·撒改传》:「辽主荒于游畋,政事怠废。」
  3. 扩大。《诗经·周颂·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列子·杨朱》:「禹纂业事雠,惟荒土功。」
  4. 惊慌、忙乱。唐·卢藏用〈陈子昂别传〉:「(段简)​将欲害之,子昂荒惧,使家人纳钱二十万。」《刘知远诸宫调·第二》:「知远听得道,好惊荒,别了三翁,急出祠堂。」通「慌」。
  1. 还未开垦的田地。如:「垦荒」。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晋书·卷九○·良吏传·王宏传》:「督劝开荒五千余顷,而熟田常课顷亩不减。」
  2. 边远的地方。如:「八荒九垓」。《楚辞·屈原·离骚》:「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三国演义·第九一回》:「我奉王命,问罪遐荒。」
  3. 凶年,农作物歉收的日子。如:「救荒」、「逃荒」、「饥荒」。清·魏源〈吴农备荒议上〉:「救荒不如备荒,备荒莫如急农时。」
  4. 事物严重缺乏的情况。如:「水荒」、「屋荒」、「师资荒」。
  5. 破烂废弃的物品。如:「收荒」、「拾荒」。
  1. 空旷冷清、偏僻。如:「荒凉」、「荒郊野外」。唐·吴融〈野庙〉诗:「古原荒庙揜莓苔,何处喧喧鼓笛来。」
  2. 不合情理的、不实在的。如:「荒诞」、「荒谬」、「荒唐」。《红楼梦·第一○○回》:「前两天还听见一个荒信,说是南边的公当铺也因为折了本儿收了。」
山 shān《國語辭典》

山 [ shān ]

  1. 陆地上高起的部分。如:「崇山峻岭」。《左传·襄公二十五年》:「吴师奔,登山以 望,见楚师不继复逐之。」
  2. 坟墓。唐·李华〈含元殿赋〉:「靡迤秦山,陂陀汉陵。」
  3. 姓。如晋代有山涛。
  4. 二一四部首之一。
  1. 山中的。如:「山村」、「山寨」。
群奴(群奴)
北齐书皇甫玉传世宗时有吴士双盲而妙于声相闻世宗之声不动崔暹私掐之乃谬言亦国主也世宗以为我群奴犹当极贵况吾身也  ——《韵府拾遗 虞韵》
深 shēn《國語辭典》

深 [ shēn ]

  1. 从高到下,从表面到底部的距离很大。与「浅」相反。如:「深海」、「深渊」。
  2. 高奥、精微。如:「他这句话的用意很深。」
  3. 浓厚。如:「一往情深」、「深蓝色」。
  4. 形容时间的久、晚。如:「年深日久」。
  5. 茂盛。唐·杜甫〈春望〉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1. 很、非常。如:「深得人缘」、「深加赞美」。
两目(两目)
唐 韩愈 短灯檠歌 夜书细字缀语言,两目眵昏头雪白。
元 揭傒斯 画鹰 怒张两目直霄汉,岂与短翮翔蓬蒿。  ——《骈字类编》

释义为系统自动检索,难免有误,仅供参考。